侵权责任法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6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侵权责任法是自由保障法

一、思考:

法律的本质?侵权责任法的本质?

法律的本质:长期而稳定的社会政策,以规范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并实现特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

侵权责任法的本质:处理社会生活中偶然性损害,1实现受害人和行为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就受害人角度而言,侵权责任法强调“救济”功能,从更广泛的角度考察,关注的是“平等”价值;就行为人角度而言,侵权责任法强调“预防”功能,关注的是“自由”价值。

某些情况下,如“他人责任”,侵权责任法还涉及特定第三人的利益,例如:监护人、使用人等。

以医疗责任的归责原则演变为例。

二、案例及立法:

(一)案例

案例一:重庆烟灰缸案2

案例二:酒后看藏獒案3

1当代社会是一个危险四伏的社会:道路交通事故方面,2007年,全国共发生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安全生产事故方面,2007年1月1日至12月9日,全国重大事故全国发生79起,死亡和失踪1154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8起,死亡369人。09年2月22日的“屯兰煤矿”事件。

22000年5月10日深夜,重庆市渝中区某公司的董事长郝跃加完夜班回家,在路过学田湾正街65和67号楼下时,一只从天而降的烟灰缸砸在了他头上,当场昏迷倒地,随即被人送往附近的急救中心抢救。在经过39小时的手术急救,昏迷了70多天,花费14万余元的医药费后,郝跃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被鉴定为三级智能障碍伤残、命名性失语伤残、颅骨缺损伤残,伴随经常发作的外伤性癫痫,郝跃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一事件经当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后未能查明系何人所为,郝跃遂将位于出事地点的65、67号两幢楼的开发商及两幢楼一层以上24户居民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赔偿自己的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各种费用共计17万余元。一审法院驳回郝跃对于开发商的诉讼请求,但根据“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3第78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80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三:乘客硫酸毁面案

案例四:赴宴醉死案

案例五:铁路乘务员扶助醉汉案

案例六:牙科医生路遇脑血栓病人案

案例七:盲人摔倒案

(二)立法

《侵权责任法》第24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监护人无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4条、35条:使用人无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11章:物件损害责任中的“所有人”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87条:“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三、检讨: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和司法过度强调“救济”功能,虽然强化了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却忽视了“行为人”利益,走向了“结果主义”的误区:

“侵权责任法是自由保障之法”!

(一)理由:

对于偶然损害的法律政策导向:“自由主义的法秩序”。

1. 损害应该被视为一种“不幸”或“宿命”,因此,原则上讲每个遭受损害的人都要由自己来应对这些损害。

古老的罗马法原则:“所有权人自吞苦果”(casus sentit dominus),由此反对由法律来阻碍偶然事件的发生,并反对由法律补偿命运造成的不平等。

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良好的政策应让损失停留在其所发生之处,除非有特别干预的理由存在”。——1881年《普通法》

德国法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也认为德国民法典第823条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就是“将损害理解为个人命运”。

“自由”和“平等”的关系。绝对平等之不可能。基斯洛夫斯基:“我们了解平等的理念,人人都向往平等的地位。但我认为这完全不是真的。我不认为有哪个人真的想平等,每

个人都想‘更平等’”。

2. 在存在“特别干预理由”时,移转或分散损害。

特别干预理由一:“过错”。“过错责任”是自由主义法秩序的必然要求。

特别干预理由二:“危险”。

“危险责任”的兴起,“过错的死亡”?——保险制度的兴起,“危险责任”的死亡?(二)原因:

1. 传统文化与法律理念

2. 配套制度

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偶然性损害的法律规则体系包括:“侵权责任法”、“责任保险法”、“商业保险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补偿性体系”等。在发达国家,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已经不再是赔偿人身损害的主要资金来源。例如:1960年,美国因补偿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所付出的赔偿费用,侵权责任赔偿仅占7.9%。个人责任保险提供的赔偿占36.5%,社会保险提供的补偿占18.1%,再加上其他诸如劳工损害,社会公共福利等的补偿,整个社会保障体制共承担了50.6%,新西兰于1973年施行的事故补偿法则更具开创性,其规定因车祸、医疗事故、灾害等意外事故的生命、身体的损害者,无论是否出于他人的过失,皆得请求补偿,并禁止就死亡或身体伤害依侵权行为规定请求损害赔偿。我国台湾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创设了无过失补偿体制,并健全社会安全保障,形成了三个阶层的赔偿或补偿体系。

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过程

1、2002年12月《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编,第一次审议稿;

2、2008年12月《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

3、2009年10月《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

4、2009年12月22日《侵权责任法草案》,第四次审议稿;

5、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