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24 KB
- 文档页数:2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2.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
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
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
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
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译文:“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
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
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而失之于安逸。
’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
魏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
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文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大勇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
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由此言之,草创为难。
”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
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
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所以见守成之难也。
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原⽂及翻译贞观政要原⽂及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三年中⼀些政治、经济上的重⼤措施。
下⾯是⼩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未有⾝正⽽影曲,上治⽽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所欲既多,所损亦⼤,既妨政事,⼜扰⽣民。
且复出⼀⾮魏徵对⽈:“古者圣理之⾔,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夫⑥魏徵哲之主,皆亦近取诸⾝,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之术。
楚王⼜问治国何如,詹何⽈:‘未闻⾝治⽽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 【注释】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649年。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 ②股:⼤腿。
③啖(dàn):吃或给⼈吃。
④朕:我,⾃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称。
⑤(dú):诽谤,怨⾔。
⑥谏议⼤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瞻⼦。
【译⽂】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那就好⽐是割⼤腿上的⾁来填饱肚⼦,肚⼦填饱了,⼈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绝不会有⾝⼦端正了⽽影⼦弯曲,上头治理好了⽽下边发⽣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的并不是⾝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追求⽿⽬⼝⿐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味讲究吃喝,沉溺于⾳乐⼥⾊,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既妨碍政事,⼜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涣散,怨⾔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才能远⽽推及⼀切事物。
阅读文言文《资治通鉴·唐纪》附答案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2)征与吾共安天下(3)方当与诸公慎之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B. 莫不∕得之于艰难C.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2.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简要分析。
(3分)(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1)哪一个(2)安定,管理(3)小心谨慎参考答案:10.A11.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2.(1)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具体进行分析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2)例如: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
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
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
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
(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
创业守成孰难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③难?”房玄龄曰:“草昧④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⑤,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⑥;守成之难,方当⑦与诸公⑧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⑨,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守业。
③孰:哪一个。
④草昧:未开放,蒙昧。
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
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
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
⑦方当:正应当。
⑧诸公:各位。
公,尊称对方。
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2.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3分)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B.快速C.辽阔渺茫的样子D.不注意,不重视13.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3分)A.身先士卒B.居安思危C.从善如流D.铁面无私【答案】12.D【解析】“祸乱生于所忽”句子的意思是: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忽”的意思是“疏忽”,即“不注意,不重视”。
13.B【解析】解答时先筛选出魏征的进言“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再筛选出唐太宗对此进言的看法“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结合文题“唐太宗认识到”即可明确,唐太宗认识到要防止“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B项强调的“居安思危”与之一致。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保持已有的业绩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已有的业绩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
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一江一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2、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3)同学们制作“我眼中的金开州”采访视频时,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区委宣传部长:“刘伯承元帅不折不挠的军神风骨与浓厚深沉的家国情怀,化成了帅乡大地上的永恒颂歌。
”B.刘帅故居讲解员:“故居前的黄葛树已四方生根,越发苍翠挺拔,仿佛永远传颂着刘伯承那句铿锵有力的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C.生态保护志愿者:“雪宝山千年崖柏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我们对那些盗挖千年崖柏的违法行为深恶痛疾。
”D.汉丰湖游客:“风雨廊桥的照壁、牌楼处处洋溢着明清建筑的风韵,廊柱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楹联,内容隽永、文采斐然。
”(4)根据语境,划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5)如果我们要用一种颜色来表达对开州的理解。
请你结合材料,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心目中的开州是绿色的。
绿色既是雪宝山森林草甸的颜色,也是人们与林中珍稀动物和谐相处的象征。
仿写:•2.(6分)名著阅读。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按要求答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
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A.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有时朝发白帝B.①必先苦其心志②何苦而不平C.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国恒亡D.①劳其筋骨②上自劳军三、现代文阅读(40分)子出门去?”⑥路过北坡玉米地,老伴心里又埋怨起来了:“不就一块地嘛,值得跟他们争得六亲不认?这下可好,树了敌不是?”⑦那年,老头子在北坡犁地,感觉旁边阿成家把地犁过了一点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0分)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 ) (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3)故.知创业之难( ) (4)常恐.骄奢生于富贵(.)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分)(二)(10分)青衣捕盗①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诸将争功,纷纭不已。
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
及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固宜居叔父之先。
”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上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
比闻听受辞论,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
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秋七月,房玄龄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與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互有余责。
”乃上表.谏。
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
癸卯,薨。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下,天下号为贤相;然无绩可寻,德亦至矣。
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理致太平,善归人主。
为唐宗臣,宜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B.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C.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D.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刀笔,“刀”笔”都是指用于书写的工具,在文中的意思是主办文案的官吏。
高中语文第19课鞭贾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重别梦得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译文:回首往事,二十年来我们在朝堂之上共进退,所有遭遇都相同。
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
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我们归田隐居,那么我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赏析: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
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
“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
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这一句看似有归隐之意,实则蕴含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
“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
文言积累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谏太宗十思疏》检测练习一、文言文阅读C.将有作作:作为D.代下司职司职:司仪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C.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D.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3.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
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
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豫游:出游,游乐。
豫,欢喜,快乐。
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C.贞观,唐太宗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旧制一帝一号。
D.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5.魏征在劝谏李世民的过程中,希望李世民能戒除自己人性中的哪些弱点,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二)“虽”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点对点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见学生用书第211页)一、(2015·甘肃兰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3)创业与守成孰.难哪一个(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定,管理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
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创业与守成孰难(2)征与吾共安天下(3)方当与诸公慎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B. 莫不∕得之于艰难
C.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12.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简要分析。
(3分)
(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哪一个(2)安定,管理(3)小心谨慎
10.A
11.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2.(1)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具体进行分析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
(2)例如: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
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
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
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
(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