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

(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

(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

(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

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

(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

(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

(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

参考文献: (10)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及低学历劳动者的失业。

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内需的增加,外贸进出口的增加,一部分沿海外向型企业的订单陆续增加,有的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甚至还好于之前的状况,产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随着国家事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工有从东部

回流到中西部迹象,造成东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用工荒。另一方面,虽然东部工资高于中西部工资,但东部的消费水平也高,农民工在比较机会成本后放弃在东部打工。因此,用工荒主要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虽然局部地区的用工荒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使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两地去年吸引外资分别达到64.1亿美元和63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

(三)从结构上看,“80后”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在就业和工作条件选择上,“80后”对劳动保护有更多要求,他们不愿意从事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现象。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传义表示,新一代外来工平等意识比较强,要求平等就业、平等的待遇、平等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还是比较强的,要求有所发展,希望获得成功。不过他还指出,不能吃苦耐劳也是这代外来工的一个劣势。

中国人向来有吃苦耐劳的品德,由于中国过去是个农业社会,吃苦耐劳的名声更多的指向中国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工业和服务业,被称为农民工或外来工的他们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性,甚至更加体现出这种品性。在生产线上、在矿山里、在建筑工地上、在餐馆里,到处有着他们辛劳工作的身影,

正是他们的勤劳,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作出巨大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身的命运。

当今时代,人们有选择职业的自由,而倾向于选择轻松一些的工作,乃人之常情,谈不上品德上的缺陷。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重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农业乃至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小。实际上,我国的经济正表现出这样的趋势。因此,更多的劳动者进入服务业既是人性的追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不能吃苦耐劳”实质上也表现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张扬。当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时间、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廉时,他们就“用脚投票”,选择离开,找到有权利保障的企业。前面说老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其实也包含不少农民工忍受劳动者基本权益被侵害,在工作时间超长、在工作中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时时受到威胁等状况下依然坚持工作,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还宣扬吃苦耐劳的美德,实在是一种罪恶。

(四)农民工的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农民工供求的结构性短缺东部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农民工的需求增加,而农民工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使得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落差,造成用工荒。产业升级需要农民工素质升级。农民工中高级技工及技师仅占工人总数的 2.3%,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这就是中国农民工素质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产业需要升级的不仅仅是"东莞制造",而极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农民工急需"素质再造",否则就会出现产业升级没有对应人才而使劳动力市场出现断档,中国不

仅需要制造业破解产业"低端化"的困局,还需要破解农民工素质偏低的困局。没有中国农民工素质的升级,极难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扩招。另外,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观念尚需转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就业难、部分农民工就业难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我国就业结构总体水平仍旧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低端化。从理论上看,只要劳动力短缺,企业就会提高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就会吸引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形成的低工资,使得企业习惯于以低劳动力成本支撑起企业的发展,这种缺少技术基础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工资的平均水平不高及上涨的空间有限。作为这种生产模式参与者的民工所能得到的收入也只能是处于较低的层次上,企业提高工资的动力非常不足。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大。如果工资水平再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