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
摘要:
1.《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社会学概述
2.社会学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分支
4.社会学在中国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正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各个领域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其中社会学部分详细阐述了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社会学进行介绍。
首先,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旨在探讨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社会学被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制度和过程的科学。
其次,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社会学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到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社会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再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证主义、诠释学、符号互动主义等。
同时,社会学还涵盖了许多学科分支,如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社会统计学等。
这些方法和分支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最后,社会学在中国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学在中国的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同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也丰富了国际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为全球社会学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介绍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博物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博物馆学、博物馆史、博物馆藏品的鉴定、保护和陈列,博物馆建筑、设备与管理以及中外博物馆等。
博物馆部分条目,立足全球视野,体现中国特色,聚焦前沿学术成果,对21世纪的博物馆事业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提炼。
其中,文物部分包括文物概论、文物保护史、文物保护技术、中国历代文物和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外国文物;博物馆部分则涵盖了博物馆学、博物馆史、博物馆藏品的鉴定、保护和陈列,博物馆建筑、设备与管理以及中外博物馆等众多领域。
博物馆学条目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博物馆的本质、功能、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术视野。
博物馆史则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博物馆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脉络,揭示了博物馆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关系。
在博物馆藏品的鉴定、保护和陈列方面,该卷收录的条目涵盖了文物的科学管理、价值评估、保养修复、陈列展示等方面,对提升博物馆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对于博物馆建筑、设备与管理的相关条目,也从实用角度提供了有关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宝贵经验。
中外博物馆的条目则展示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特色和亮点,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的最新动态。
通过比较和借鉴国际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总体而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不仅是一本科普性质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实用性高的专业工具书。
它不仅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它的出版,无疑将为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第一批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中国知识出版社于1998年开始编辑编纂的一部辞书,是中国最权威的百科全书之一。
该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第一批条目是在1999年出版的,这批条目共涉及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这些条目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还提供了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和发展动态的最新信息。
在历史学领域,第三版第一批条目收录了中国历史的概述、各个历史时期的详细介绍、古代帝王、历史事件等内容。
通过这些条目,读者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的背景、进程和影响。
在地理学领域,第三版第一批条目收录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概况、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内容。
这些条目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的资料和信息。
在自然科学领域,第三版第一批条目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
这些条目讲解了科学原理和实验结果,并介绍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成果。
在社会科学领域,第三版第一批条目收录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条目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料和信息。
除了这些主要领域的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第一批条目还包括经典著作、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学术学派等内容。
这些条目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学习和资料查询的功能。
总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第一批条目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它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学习和查询的工具,是广大读者获取各个领域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分卷之一,是一本涵盖了社会学领域各个方面知识的权威性著作。
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史等内容,为社会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参考。
在内容上,该卷社会学以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学的魅力。
它不仅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等,还对社会学的各个流派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此外,该卷还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读者进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在社会学史方面,该卷全面地回顾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社会学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通过阅读该卷,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本质和价值。
总之,《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是一部集知识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著作。
它不仅适合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和学者阅读,也适合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通过阅读该卷,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认知能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共74卷)在1993年出齐,共收77859个条目,计12568万字,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
全书各学科的内容按各该学科的体系、层次,以条目的形式编写,计划收条目10万个左右。
该书按学科或知识门类分74卷出版,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概括地介绍科学知识和基本事实。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新时代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既出版传统的纸质版,又与时俱进编纂推出便捷易查的网络版。
网络版涵盖13大学科门类、94个一级执行学科,共50万个条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中国大百科全书》书目更详尽的信息,可以前往官网查询。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索引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索引是一部包含了广泛知识领域的汉语双语百
科全书。
此索引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主题分类,涵盖了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科技、医学、农业、体育等各个方面。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索引中哲学类的内容包括了各个哲学流派及其
思想体系,哲学史、哲学方法、哲学经典等方面的知识。
宗教类的内
容包括了世界各大宗教及其教义、历史、仪式、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类的内容则包括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重要事件、人物等方
面的知识。
地理类的内容则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
经
济类的内容包括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政
治类的内容则包括了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公共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法律类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国家法律、法制史、法律教育、法律实务等
方面的知识。
文学类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不同文学流派及其作品、文学
批评、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
艺术类的内容则包括了视觉艺术、音乐
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科技类的内容则包括了物
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类的内容主要包
括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类的内容则包
括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体育类的内容则包
括了各种体育运动、健身保健、体育竞赛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索引是一部资料丰富、涵盖广泛的百科
全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面、权威的知识参考。
中国大百科全书内容一、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有文明开始的这段时间的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从夏朝算起有四千多年,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经过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时期。
其中,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秦汉和三国时期合称为秦汉时期。
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指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拥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各种民俗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三、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国特有的哲学体系。
它包括先秦诸子百家、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德治国,以仁爱待人。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主张无为而治。
四、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它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现代文学则以小说、散文、诗歌等为主。
中国文学中有很多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五、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
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艺术,强调笔法、结构和章法;音乐和舞蹈则多以民间音乐和舞蹈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中国科学中国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
在社会科学方面,中国的历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
七、中国工程技术中国工程技术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如长城、故宫等都是世界级的工程;水利方面则有都江堰等古代水利工程;交通方面则有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高铁技术等。
八、中国医学中国医学包括中医和中药两个方面。
中医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谐,以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为主;中药则以草药为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疗效。
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引用格式一、引言我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编撰工程。
本书的编撰历时近30年,于2005年出版第一版,2010年出版第二版。
第二版的编撰工作始于1993年,历时17年,涉及30多个学科门类和几百个学科专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作者群包括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数千名专家学者。
二、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在研究论文、学术文章等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引用到《我国大百科全书》,因此准确的引用格式对于保证引文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下面介绍《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1. 书籍参考格式:主编.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例如:方岩主编. 我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我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2. 期刊参考格式:作者. 文题. 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王晓华. 我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实践.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8):34-37.3. 网络资源参考格式:作者. 文题[EB/OL].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更新日期. 访问日期. URL.例如:黄琼. 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介[EB/OL]. 北京:我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2-05. 2019-10-22.4. 图书的引用参考格式:主编. 章节名.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例如:杨勃. 水稻生理生态. 我国大百科全书农业科学单子叶作物[M]. 北京:我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44-145.5. 电子书的引用参考格式:主编. 书名[E]. [引用日期/更新日期]. URL.例如:方岩主编. 我国大百科全书[E]. [2019-10-22].三、结语《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我国文化知识宝库的集大成之作,对于我国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使用引文时,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是十分必要的,上述提到的几种引用格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各卷顺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各卷顺序导读: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和整理变得极为重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广大读者了解世界、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各卷的顺序,系统深度地解读这部巨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知识和信息。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中国目前最新、最完整和系统的百科全书。
该书不仅分类齐全,内容丰富,而且编辑权威,值得读者深入研读。
该全书由哪些卷组成呢?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各卷顺序1. 第一卷:中国地理2. 第二卷:中国历史3. 第三卷:中国丛书4. 第四卷:中国人物5. 第五卷:中国文化6. 第六卷:中国政治7. 第七卷:中国军事8. 第八卷:中国经济9. 第九卷:中国科学技术10. 第十卷:中国教育11. 第十一卷:中国艺术12. 第十二卷:中国社会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一卷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各卷内容解读1. 第一卷:中国地理第一卷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全面了解,读者不仅可以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能够了解中国各地的发展情况,以及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第二卷:中国历史第二卷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沿革、朝代更迭、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系统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
3. 第三卷:中国丛书第三卷主要介绍了中国各种丛书的内容和特点,这些丛书涵盖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中国丛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4. 第四卷:中国人物第四卷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一、前言我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反映我国国情、反映我国创造的百科全书。
它以我国化的视角研究和探索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方面,包括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
在为读者提供海量知识的也致力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二、编辑宗旨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的编辑宗旨是保持全面、系统、权威的立体化内容,力求精准而简洁的说明方法,打通学理与常识之间的桥梁,做到知识的科学化和生活化。
三、内容分类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历史人物: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研究和解析,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地理环境:介绍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城市规划等内容,展现我国的丰富多彩。
3. 文化传承:包括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节庆习俗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4. 科学技术:包括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现代科技成就,展现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
5. 社会形态:介绍我国社会的各种形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6. 风土人情:介绍我国各地方风土人情,展现我国的博大精深和多姿多彩。
四、特色编辑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1. 精心打造内容:通过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心编辑,对内容进行了严格筛选和把关,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2. 整合资源:整合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储备。
3. 通俗易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知识的愉悦和舒适感。
五、未来展望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将不断完善和更新,力争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发展形态呈现给读者,助力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国、理解我国。
六、结语我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解释,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我国的大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笔者在此向所有为本书付出辛勤努力的编辑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知识启迪和思想启发。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会涉
及到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分类和语言家族、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它会介绍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变迁
和语言演化的原因和机制。
此外,还会涉及到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语言的地理分布、社会方言和社会语言变体等。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会介
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会详细解释汉字的基本构造和
组成要素,包括笔画、部首、偏旁等。
此外,还会介绍汉字的书写
规范和字形演变的历史。
还会涉及到汉字的结构和语义关系,如形
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
同时,也会介绍汉字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如汉字的输入法、汉字的教育和汉字的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还会涉及到方言和口
语的内容。
它会介绍中国各地的方言分布和特点,以及方言与标准
汉语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同时,也会介绍口语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如口头语、俚语、方言词等。
最后,《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还会涉及到外来语对
汉语的影响。
它会介绍外来语的来源和发展,以及外来语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同时,也会介绍外来语的借词和翻译等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语言文字的百科全书,涵盖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各个方面。
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语言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权威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其中文学是其重要的一个篇章。
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文学的内容。
首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学篇章会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诗经》,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古代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代表,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古代散文则以骈文、赋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风貌。
古代小说包括了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其他许多经典作品。
古代戏剧则以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为代表,具有丰富的舞台艺术和戏曲表演技巧。
其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学篇章也会涵盖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
他们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思潮,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命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其中,莫言、余华、杨绛、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并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此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学篇章还会介绍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等相关内容。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包括了传统批评和现代批评等不同流派和方法。
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包括了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理论观点。
文学史则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学科,包括了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学篇章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同时也介绍了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等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
小编为你介绍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
两千年来曾经出版过四百多种大小类书。
这些类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库,它们以分门别类的方式,收集、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历代科学文化典籍中的重要资料。
较早的类书有些已经散佚,但流传或部分流传至今的也为数不少,这些书受到中国和世界学者的珍视。
各种类书体制不一,多少接近百科全书类型,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
十八世纪中叶,正当中国编修庞大的《四库全书》的时候,西欧法、德、英、意等国先后编辑出版了现代型的百科全书。
以后美、俄、日等国也相继出版了这种书。
现代型的百科全书扼要地概述人类过去的知识和历史,并且着重地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
二百多年来,各国编辑百科全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知识分类、编辑方式、图片配备、检索系统等方面日益完备和科学化。
今天,百科全书已经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和专科的百科全书几乎象辞典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一向有编辑类书传统的中国知识界,也早已把编辑现代型的百科全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本世纪初叶就曾有人试出过几种小型的实用百科全书,包括近似百科型的辞书《辞海》。
但是,这些书都没有达到现代百科全书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当时的出版总署曾考虑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稍后拟定的科学文化发展十二年规划也曾把编辑出版百科全书列入规划,1958年又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计划,但都未能实现。
直到1978年,国务院才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此项工作。
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编辑工作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由于读书界的迫切要求,不能等待各门学科的资料搜集得比较齐全之后再行编辑出版;也不能等待各学科的全部条目编写完成之后,按照条目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混合编成全书,只能按门类分别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分头编写,按学科分类分卷出版,即编成一个学科(一卷或数卷)就出版一个学科的分卷,使全书陆续问世。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从内容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涵盖了汉语、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字方面的知识。
在汉语方面,它介绍了汉语的历史演变、方言分布、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它还涉及到少数民族的语言,介绍了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和使用情况。
此外,该百科全书还详细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书写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对于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它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开始,追溯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同时,它也介绍了汉语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代汉语、中古汉语、现代汉语等不同时期的语言特点和变化。
从分类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对于语言文字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归纳。
它将中国的语言文字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对于每一类语言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同时,在文字方面,它也对不同的文字系统进行了分类,包括汉字、藏文、维吾尔文等。
从应用角度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还介绍了语言文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它涵盖了语言文字在教育、文化、传媒、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场景。
总的来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是一部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方方面面。
它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文字的起源、演变、分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对于语言文字专业人士还是对于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该百科全书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摘要:1.社会学的定义与起源2.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3.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4.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5.社会学的意义与价值正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理论,如马克斯·韦伯、埃米尔·涂尔干、卡尔·马克思等。
他们的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众多,主要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比较社会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上,既有定量研究,也有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对现象的深度解读和理解。
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共同为社会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在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从20世纪初开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形成了以燕京学派为代表的社会学研究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理论创新不断涌现。
如今,我国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
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政策制定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既有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入分析,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实证研究,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社会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在我国,社会学的研究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大百科全书(硬盘完整版)】【1.59G】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下简称《全书》)73卷(外加索引1卷)是我国第一部包罗古今中外知识,同时突出中国内容的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它的编纂继承了我国悠久的百科类书的有益传统,吸收了外国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经验,并有所创造,有所发挥,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自树一帜,独具中国之特色。
它的出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盛世修典”,《全书》是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胡乔木同志提出编撰的建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批准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署的关于出版《全书》的报告,随后成立了以胡乔木同志为主任的总编委会和姜椿芳同志为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上海分社。
《全书》共收77 859个条目,12 568万字,并附有5万幅图片,参加编撰的专家学者共20 672人,册叶浩瀚、内容宏富。
它阐述的基本知识和提供的翔实资料,其广度、深度和容量使它成为相当完整的知识系统。
它覆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或知识领域。
《全书》在介绍国内外科学成果中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框框,适当侧重中国,有关第三世界的知识也占相当的比例。
《全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两个世界第一:
第一,由国家最高当局出面,动员全国学术界,这在世界百科全书编纂史上绝无仅有。
第二,两万余名专家学者精神振奋地云集在中国大百科的旗帜下,阵容之强大,堪称世界百科编纂史上又一个第一。
目录:
1《哲学》
2《宗教》
3《考古学》
4《中国历史》
5《外国历史》
6《中国文学》
7《外国文学》
8《语言•文字》
9《戏剧》
10《电影》
11《美术》
12《音乐•舞蹈》
13《戏曲•曲艺》
14《经济学》
15《财政•税收•金融•价格》
16《政治学》
17《法学》
18《民族》
19《社会学》
20《军事》
21《教育》
22《体育》
23《新闻•出版》
24《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25《文物•博物馆》
26《中国地理》
27《世界地理》
28《数学》
29《物理学》
30《力学》
31《化学》
32《生物学》
33《农业》
34《现代医学》
35《中国传统医学》
36《天文学》
37《地质学》
38《地理学》
39《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
40《心理学》
41《机械工程》
42《电工》
43《电子学与计算机》
44《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45《化工》
46《水利》
47《矿冶》
48《交通》
49《环境科学》
50《航空•航天》
51《轻工》
52《纺织》
53《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54《土木工程》
55《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科学》
****************************************************************
重要说明:这是我两年前买的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4CD1.1光盘版(光盘版同样为73卷,因为目录中有几个合卷,所以只显示了55卷。
)共计1.7G的版本。
后来发现在检索目录时,要重复插入不同的光
盘,十分烦人。
我自己修改了ENCY文件,将所有内容复制到一个文件夹之中安装后,实现了无光盘运行,大大方便了我这种需要时常查找资料的人!
安装时,只需要将压缩文件解压到准备安装的目录文件夹中(比如C:\program files\中国大百科全书\),直接在解压后的文件夹中双击SETUP图标,将安装目标文件夹选择为刚才解压的目录(比如前面提到的C:\program files\中国大百科全书\),即大功告成!
安装后阅读时,直接点击“卷目”,所有54个大卷就都在上面了,需要查找阅读某卷,直接点击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像市面上的24CD和4CD版本,查阅某个卷目,就需要频繁的插入该卷目的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