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507.95 KB
- 文档页数:11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有些学者称之为商务模式,或称之为业务模式。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开展,企业界又常常将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电子商务混为一谈,更有甚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模式〞。
为了防止概念模糊以及科学、准确地对其界定,本文统一将其称作“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定义的有关综述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商业模式定义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将其称为经营理论(BusinessTheory)。
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Mintzberg,1994)把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Strategic Thinking〕。
实际上,稍早提出这样类似概念的还有加里·哈默尔和 C.K.普拉哈拉德〔Gary Hamel&C.K.Prahalad,1989〕,他们所说的企业“战略意象〞(Strategic Intent)比拟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含义。
他们通过对世界上成功企业的考察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规划,,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
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Booz,Allen&Hamilton)管理咨询参谋艾伯特·维西奥和布鲁斯·巴斯特纳克(Viscio&Paternack,1996)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引起企业商业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包含五个构成局部:(1)核心观点(Global Core)。
包括自我定位(Identity)、战略领导(Strategic Leadership)、核心能力(Capabilities)、控制目标(Control Mission)、资本使命(Capital Mission);(2)经营单元(Business Unit);(3)效劳工程(Services);(4)治理模式(Governance);(5)系统联系(Linkages)。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1.商业模式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
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
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
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
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
电子阅读器与商业模式文献综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国内主要电子阅读器的商业模式分析【第一章】我国电子阅读器商业模式发展研究绪论【第二章】电子阅读器与商业模式文献综述【3.1 - 3.3】目前我国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总体规模【3.4 - 3.6】当前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消费者特点【第四章】电子阅读器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第五章】国内主要电子阅读器的商业模式分析【第六章】国内电子阅读器商业模式的发展建议【结论/参考文献】中国电子阅读器的商业模式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二章文献综述一、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一)商业模式定义研究综述商业模式这一说法出现于1950 年,但真正得到关注是在20 世纪90 年代。
作为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Timmers(1998,1999)创造性的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的复杂概念,其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
根据Timmers 的定义,商业模式包含的内容包括与商业活动各方参与者的三个方面:一是用于提供产品、服务或进行信息传播的结构,这一结构包含了对各方参与者角色的描述;二是对于其利益关系的描述;三是对于收入来源即盈利方式的描述。
之后,Timmers 进一步将营销加入商业模式的概念范畴,提出营销模式,认为商业模式的概念还包括了解商业活动各方参与者的营销策略。
与Timmers 关于商业模式的系统理论不同,在2000 年左右,大多数研究者从利润实现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的界定。
Stewart 等(2000)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逻辑化陈述,这种逻辑反映了企业如何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
Afuah 等(2001)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手段,商业模式的目标就是利用企业资源,实现顾客价值并获取利润。
同时,Afuah 和Tucci(2001)认为,互联网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其应当拥有一种适应于互联网的专门商业模式。
这一模式介绍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司如何获取利润,在这一模式中,企业的短期亏损是被允许的。
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方法一、引言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是理解企业如何在特定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盈利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研究的基础方法。
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应注重文献的代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选择典型的企业或行业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其经营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优劣势及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有助于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时,应注重案例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比不同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模式,分析其异同点、优劣势及原因,从而揭示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和思路。
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注重比较对象的可比性、比较标准的统一性以及比较结果的客观性。
五、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收集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验证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假设。
实证研究法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等优点,能够为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应注重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研究结论的适用性。
六、跨学科研究法商业企业经营模式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跨学科研究法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跨学科研究法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推动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梳理及评述摘要:随着企业创新的爆发式增长,“商业模式”一词频繁被提及,对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进行回顾,从内涵界定、构成要素以及企业经营影响三方面出发,对现有文献回顾并评述,是对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一点补充。
关键词: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一、相关文献回顾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商业模式的概念便被用作在短时间内向潜在投资者传达复杂的商业想法。
商业模式的研究虽然已经广泛展开,但很多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总的来说,当前文献针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商业模式的内涵界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炼和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本文也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纳。
(一)对商业模式的内涵界定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学者们开始寻求制定统一的商业模式定义,并逐步将商业模式从电子商务领域引申到组织领域,商业模式的研究进入到组织应用阶段。
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出发,学者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米切尔和克尔斯将其具体阐述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用什么人和物、在何时何地、为何这样做、如何这样做以及以多少售价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运作模式。
接下来,随着电子商务带动的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学者们开始从价值创造视角分析商业模式如何为企业实现价值。
阿密特和卓德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开拓商机,用以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
林德和坎特雷尔从组织理论角度出发,得出商业模式本质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方式和逻辑的结论。
鉴于顾客价值在商业模式价值层级中的核心地位,狭义的价值创造是指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运作机制或运营体系,可简单地理解为制造产品和生产服务的运营模式,包含与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产品生产和与服务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资源能力、业务活动(过程)及内外关系等。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模块描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如何共同创造特定价值集、价值簇,是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间共同生产过程,强调价值共创是当前价值创造内涵的新发展。
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综述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二是对具体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在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方面,著名学者奥斯特瓦尔德在其经典著作《商业模式的新生意》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活动及其间的联结之模型”。
基于此定义,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本质、要素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的分析方面,例如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被广泛研究和评价,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的要素、原则和创新点,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对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次,国外商业模式创新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国外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亚马逊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谷歌则通过广告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引擎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同时,国外商业模式创新也对国内企业的竞争产生了冲击和压力,促使国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
最后,国外商业模式创新对国内企业的启示和借鉴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的学习和借鉴,国内企业能够改善自身商业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通过学习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成功打造了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此外,国内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和创新,与国外企业共同研发和应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双赢的局面。
总之,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是全球商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要素和分类,以及其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和影响。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作者:赵苏杰杨立月杜钰洋来源:《商》2014年第48期摘要: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不同观点,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商业模式是企业立足的先决条件,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企业长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1、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
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戴尔、Zara等公司凭借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综述内容2.1商业模式的概念在理论研究中,每位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给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概念。
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
原磊(2007)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者的概念定义后,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存在逻辑层级关系的。
总之,普遍认为新商业模式与过去的模式的相比,往往代表着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成功的经营模式还是最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李庆华,2007)。
2.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状况相仿,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 Viseio 和 Patemark 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由核心观点、经营单元、治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系统联系这五个部分构成。
商业模式创新之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经营的方式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文献进行了探讨,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国外文献进行综述,并构建分析框架。
首先,我们可以从斯坦福大学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心的研究中获得一些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见解。
根据他们的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改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策略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能够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需求和利益的方式。
接下来,还有一些国外的学者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比如,迈克尔·波特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他通过研究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案例,总结出了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式,包括差异化定价、产品和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等。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文献将商业模式创新与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这些文献认为,在科技和数字化不断进步的今天,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适应新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比如,亚历克斯·奥斯特瓦尔德认为,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建立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他通过研究一些在线零售商的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创新框架。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以上的研究,构建一个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包括几个关键的方面,包括市场需求的分析、竞争环境的评估、技术发展的考虑等。
首先,企业需要分析市场需求,找到潜在的机会和消费者的痛点。
然后,他们需要评估竞争环境,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独特的价值主张。
最后,他们还需要考虑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将其融入到商业模式中,实现更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
总之,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经营的重要方式和策略。
国外的一些研究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见解,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有些学者称之为商务模式,或称之为业务模式。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界又常常将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电子商务混为一谈,更有甚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模式”。
为了避免概念模糊以及科学、准确地对其界定,本文统一将其称作“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定义的有关综述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商业模式定义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将其称为经营理论(BusinessTheory)。
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Mintzberg,1994)把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Strategic Thinking)。
实际上,稍早提出这样类似概念的还有加里·哈默尔和 C.K.普拉哈拉德(Gary Hamel&C.K.Prahalad,1989),他们所说的企业“战略意象”(Strategic Intent)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含义。
他们通过对世界上成功企业的考察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规划,,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
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Booz,Allen&Hamilton)管理咨询顾问艾伯特·维西奥和布鲁斯·巴斯特纳克(Viscio&Paternack,1996)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引起企业商业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包含五个构成部分:(1)核心观点(Global Core)。
包括自我定位(Identity)、战略领导(Strategic Leadership)、核心能力(Capabilities)、控制目标(Control Mission)、资本使命(Capital Mission);(2)经营单元(Business Unit);(3)服务项目(Services);(4)治理模式(Governance);(5)系统联系(Linkages)。
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兼论四构面商业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对传统零售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零售理论作为商业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优化零售业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本文将对新零售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重点分析四构面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其在新零售中的应用。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将梳理新零售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探讨新零售模式的特征、优势及挑战。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新零售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新零售模式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践案例。
在对四构面商业模式的分析中,本文将分别从价值主张、关键业务、客户关系和收入来源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价值主张是新零售模式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关键业务是实现价值主张的基础,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线上线下融合等。
再次,客户关系是建立品牌忠诚度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新零售模式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
收入来源是新零售模式盈利的保障,包括商品销售、服务收费、广告收入等多元化渠道。
通过对新零售理论和四构面商业模式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零售业从业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新零售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新零售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新零售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深入。
二、新零售理论文献综述新零售,作为近年来全球零售业的热门话题,其概念源自中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新零售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或技术应用的产物,更是一种商业哲学,它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升级。
新零售理论的核心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购物体验,提升购物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从理论文献的角度来看,新零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零售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商业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国内外得商务界和学术界,已然成为现如今探讨新经济问题得焦点。
本章主要就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定义及构成要素、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得关系和零售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并分别对相应部分研究中得普遍规律和存在得问题进行评述。
---------------------------------------------------------------------------------------------------------------------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2.1 商业模式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作为进行商业模式相关研究得理论支撑,自有其综述得必要性。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相关理论基础亦源于多个学科,如战略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由于商业模式得理论基础是由其自身定义和构成要素所决定得,所以进行商业模式研究得理论基础往往有价值理论、资源观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63]。
在此,研究选择最被商务届和理论界所广泛使用得价值链及价值网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
2.1.1 价值链及价值网理论价值链(Value Chain)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战略学家 Michael Porter(1985)提出得[64]。
“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部价值增加得活动归为“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顾客得基本活动”和“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却为基本活动提供条件得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并把能够创造价值得经营活动称之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得“战略环节”,这也是企业着重关注和培养得重点环节。
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献综述目录1.商业模式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 (1)2.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2)3.有关沉浸式体验发展历程与特点的研究 (3)参考文献 (4)1.商业模式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商业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直到21世纪才被学者们深入研究。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模式研究概念。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商业模式的概念分为三种类型,即盈利模式理论、价值创造理论和系统理论。
1.盈利模式理论。
多位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黄培和陈俊芳(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从其商业活动中获取利润的标准公式。
他把它比作一个市场,它就像一个有机水,而商业模式就像一个泵,公司用它来不断抽水,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收入和利润[1]。
2.价值创造理论。
Shafer S. M., Smith H. J., Linder J. C. (2005)根据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被定义为公司创造以及维持公司在市场上创造价值为目标的核心逻辑,商业模式作为公司的一项战略决策[2]。
纪雪洪(2017)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对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描述[3]。
曾萍(2017)用黑匣子来比喻商业模式,资源输入黑匣子,可以输出价值,他认为企业实现市场价值的方式就是商业模式[4]。
3、体系论:学者们从系统的角度定义商业模式。
刘刚(2017)认为,商业模式包括公司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为公司健康运行创造的一些基本条件和各种运营措施[5]。
陈红华(2018)认为,商业模式是核心界面元素的有意义的组合[6]。
魏炜(2012)认为,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7]。
马志坚(2014)认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运作方式的一种创造性的整体概念,它整合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以有效平衡不同方面的利益[8]。
基于以上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一套关于公司如何定位自己及其商业活动的系统性协议,以便在关键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客户、合作伙伴和自己的底线有效实现价值。
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领域学术界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为了完成对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理清其研究水平与现状,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本文将学者针对该课题的研究角度分为四个类别:从概念的角度、从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以及从移动电子商务的角度。
在此基础上,总结学者在各角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学者在此项研究方面仍存在的问题,为初步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提供选择或设计商业模式的借鉴。
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简单展望。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业模式,B2C,C2C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busines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i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s of e-commerce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experts and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In order to organize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level, I divided the experts’ research angle into four categories: concept,the type of e-business models, enterprise and mobile e-commerce (M-commerc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cholars in various angles and puts forwards some questions that still existed in resear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lessons for those enterprises which set foot in the field of e-commerce to choose or design their business models.Finally, and makes simple outlook about the future direction.KeywordsE-business, E-commerce, E-models, B2C, C2C目录一、绪论 (4)1.1研究背景 (4)1.1.1社会背景 (4)1.1.2 学术背景 (4)1.2 研究意义 (5)1.2.1 理论意义 (5)1.2.2应用价值 (5)1.3 研究框架 (6)二、从概念角度的探讨 (6)2.1 文献整理 (6)2.1.1 对商业模式整体概念的研究 (6)2.1.2 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7)2.1.3 对商业模式概念分类的研究 (8)2.2研究评述 (8)2.2.1 本文观点阐述 (8)2.2.2 研究存在问题 (9)三、从电子商务模式分类角度的探讨 (10)3.1 文献整理 (10)3.1.1 对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 (10)3.1.2对电子商务新模式的研究 (12)3.2 研究评述 (14)3.2.1 本文观点阐述 (14)3.3.2研究存在问题 (14)四、从企业角度的探讨 (15)4.1 文献整理 (15)4.1.1对企业整体的研究 (15)4.1.2 对具体企业案例的研究 (17)4.2研究评述 (17)4.2.1 本文观点阐述 (17)4.2.2 研究存在问题 (18)五、从移动电子商务角度的探讨 (18)5.1 文献整理 (18)5.2 研究评述 (19)5.2.1 本文观点阐述 (19)5.2.2 研究存在问题 (19)六、研究展望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附录 (24)一、绪论1.1研究背景1.1.1社会背景如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异军突起,在电子商务企业的角逐中,商业模式是将信息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