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很权威的哦)
- 格式:doc
- 大小:662.00 KB
- 文档页数:16
表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表区域气候要素分析浅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山东郓城第一中学高中刘海荣气候类型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历来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
有关气候类型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类复习资料及高考中,由于分析和判断上的失误,学生往往失分较多。
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规律(见下表)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高考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世界各地气候的不同是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因时间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结果。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较为集中,大气受到加热后上升,形成高温低气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为弱,导致空气下沉形成低温高气压带,即极地高压带。
这样,地球大气中就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一系列气压带。
气压带的存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气压带的存在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在副热带低压带,空气升起形成对流,造成热带辐合带,这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常年有降水,气候湿润。
而在副极地高压带,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的盛行风向,形成亚热带辐散带,这些地区水分蒸发快,降水少,气候干燥。
极地低压带则常年呈低温状态,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长期寒冷。
其次,气压带的存在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
副热带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副极地高压带附近的气候带是温带气候带,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极地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寒带气候带,气温极低,有极长的极夜和极昼。
风带是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水平气流,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有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吹向副热带低压带,带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使得副热带地区降水充分。
而极地附近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吹向副极地高压带,带走了副极地地区的辐散空气,使得该地区降水不足。
这些水平气流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形成了季风气候、干旱气候、冷润气候等。
总结起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影响了降水分布和强度。
其次,它们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温水平和季节变化的明显程度。
最后,它们的存在还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理解和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风带怎么影响气候1、气压带风带移动怎么影响气候先说气压带,分为低压带和高压带。
低压带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以上升为主;高压带温度低,气压高,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
气压带移动,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所以会形成风带。
就拿地中海气候为例,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温低,但是降水比较多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热带草原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终年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转换一下表达方式,如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特点: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分布在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降水分配均匀,全年湿润多雨,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极地气候成因:极地高气压带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出现,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3、五个气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1)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气压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常年在高气压影响的地区气候往往是干旱的,如热带沙漠气候。
→低气压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却成五致雨,常年在低气压影响下的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多雨或湿润的,如热带雨林气候。
→信风和极地东风因为都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进行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在它们影响下降水偏少。
→西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进行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形成云致雨,所以西风影响地区一般是湿润的,如温带海洋性气候。
→背风海岸降水较少,若风从海洋吹来,空气湿润,降水较多,如东亚南亚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的地区被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的交替影响,会出现干湿季交替的气候特点,如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典型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分布在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是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分布在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地区是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典型地区是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地区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笔记小红书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 气压带: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气压带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以及地球表面不均匀的加热有关。
2. 风带:风带主要是指地球上某个纬度范围内的风的普遍风向和风速。
主要风带有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
这些风带的形成与各个气压带的相互作用有关。
3.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以及地形地势有密切关系。
4.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全球气候最热的地区。
这个地区受到太阳直射,导致气温升高,形成低压带。
在这个地区,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性降水和大量的对流云。
5.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这个地区的气压相对较高,是风带的边界区域。
在这个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转向的高压带。
这个地区大多数是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6.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这个地区的气压相对较低,形成低气压带。
在这个地区,空气上升,形成顺时针转向的低压带。
这个地区主要是大气西风带的边界,有较多的降水。
7. 极地高压带:位于地球的两个极地附近。
在这个地区,由于温度极低,空气变得很冷,从而形成高气压带。
这个地区大部分时间都是冰雪覆盖,几乎没有降水。
8. 风的形成:风是地球表面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气压差是由于地球不同地点的气压不同,导致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总结: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自转以及不均匀的加热有关。
风带的形成与气压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而气候受到气压带、风带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