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4.1《迢迢牵牛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迢迢牵牛星》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诗歌,通过描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表达了他们深厚的爱情。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传说,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还可以理解到真爱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美景。
然而,对于一些古代的成语和表达方式,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描绘手法,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深厚爱情,理解真爱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描绘手法,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深厚爱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通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两颗星星,然后引出诗歌《迢迢牵牛星》。
2.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美。
3.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
2.研习文本,比较探究,交流讨论。
3.引导和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认识,允许多种见解并存。
4.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探究两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诗为切入点,比较探究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别。
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比较探究其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
教学过程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
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3.导语: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和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
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
(板书:迢迢牵牛星)二、整体感知,赏析探究1.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生)师: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因故没能相会,只能脉脉无语。
经过几年的等待,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
2.求同过程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默读,然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第【1】篇〗课题《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教法:诵读法、点拨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选自萧统《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特点: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评价:五言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指明学生朗读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A:点拨字音:纤:xi 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a擢:zh úo 脉脉(Mò)脉搏(Mài) B: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 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中,培养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阅读心得,教师点评、总结。
5.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所传递的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作品的主题思想- 鲁滨逊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对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精神品质的理解。
3. 为鲁滨逊写一封信,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迢迢牵牛星》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牵牛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意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意象和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神话传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3.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如牵牛星、织女星、银河等。
2.诗歌背景的把握,了解古代神话传说。
3.诗歌韵律的感悟,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意象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插图、背景介绍等。
2.相关资料: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神话传说。
3.音乐素材:古典音乐或古风歌曲,用于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素材《迢迢牵牛星》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诗歌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过程中注意停顿和重音,引导学生入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一)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
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从中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
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
”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这样肤浅的层次上,我们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去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
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迢迢牵牛星》(二)、课文学习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
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3、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4、这首诗选自何处?(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诗的名字,它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头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
古诗十九首大都抒发了那个时代离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感伤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第【1】篇〗《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导入,了解背景1、出示,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读流利读正确,读出节奏。
3、点拨字音。
(课件出示)纤纤擢素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xiān):细小脉(mò):含情脉脉间(jiān):中间纤(qiàn):纤夫脉(mài):脉搏间(jiàn):间隔。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结合注释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
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四、理解诗歌,品析感悟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牛郎的相思之苦)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词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1)迢迢“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这与诗中的哪句话矛盾?“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增加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叙述和阅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班级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2.教学难点: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活动安排1.阅读一遍故事《迢迢牵牛星》,了解此故事的大概内容和情节。
2.分组讨论,同学们互相探究问题,思考其中的疑点,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小组合作,把讨论的结果进行呈现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促进更好的学习。
4.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提醒每个小组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处。
具体实施步骤1.预习环节预习《迢迢牵牛星》,掌握大概的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
2.阅读故事教师为学生朗读故事,介绍交响乐《牵牛星&织女星》3.分组探究问题教师安排分组,同学们互相讨论和探究问题,明确故事中牵牛和织女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找到其中的疑点和难点。
4.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小组内的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进行呈现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相互交流、促进更好的学习。
5.语文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相应的语文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
6.综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及时纠正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积极参与和互动,在阅读中不仅能了解到中国民间传说,还能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
但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过程有些协调不够,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整合协调,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版块(课题)迢迢牵牛星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品读诗歌,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具准备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七夕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我国传统节日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根据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实,牵牛星和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诏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了道家与需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三、初读感知1、品读古诗,多读几遍。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诗人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同桌互读,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 tiáo) 皎皎(jiǎo jiǎo) 擢(zhuó)素手札札(zházhá) 机杼(jīzhù) 脉脉(mòmò)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3 / 3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
织女星美丽、勤劳、
孤独、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