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904.69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5藤野先生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拜访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鲁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鲁迅到日本后,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他转赴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他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以怀念藤野先生。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了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明确:回顾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3.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东京——仙台——离开仙台

4.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3),写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4-35),写仙台学医生活(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目标导学三:研读东京所见所感

精读第1-3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明确: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相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了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教学提示】

教学中注重品读作者语言,抓住“标致”“精通时事”等反语以及描绘留学生形象、生活细节的语言,体会其中强烈的讽刺意味,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目标导学四:研读去仙台学医途中的见闻感受

1.作者去仙台途中,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水户”这个地名,反映了什么?

明确:“日暮里”这两个地名引起了作者对“日暮乡关何处是”(唐·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的联想,当时清政府的时局就像“日落”(暮即落日),反映的是对清政府无能的失望之情。作者正是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到日本、到仙台的,所以20年后还记得这个触发自己忧国之思的地名;记得“水户”,是由于这里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反抗满清,百折不挠……鲁迅一向崇拜他的人格”(许寿裳语)。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方,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2.说说你对“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一段话的理解。

明确: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从作者看来,他感受到的不全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教学提示】

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幽默自嘲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了解了作者离开东京的缘由,也从作者的所见所感中,体会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接下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见一见文章的主人公藤野先生,再想一想,上节课的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重要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1.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明确:耳闻藤野先生是“穿衣太模胡”“会忘记带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默读第11-23段,说说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3.“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件中,哪个最触动你?

明确:示例:添改讲义事件最触动“我”。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检查学生的讲义已属不易,而能发现血管的细小挪位,不仅表现了藤野先生的观察仔细,也体现出先生的治学严谨与纯善之心。就教学而言是对学问以及学生负责,就医道而言更是对生命的负责。

4.作者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看法。

明确:第37段主要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示例: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正是因为藤野先生具有如此高贵的品质,以公正之心对待作者,关心作者,给作者以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作者,因而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