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计量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
2019年6月第55卷第6期铁道通信信号RAILWAY SIGNALLING&COMMUNICATIONJune2019Vol.55No.6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LKJ数据测量系统万书成史维利王洪涛摘要:传统LKJ设备的数据测量,多采用手推式测距轮或皮尺方式,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
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LKJ数据测量系统,经在长春电务段实际运用,该系统能够精确、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卫星定位;数据测量Abstract:Hand-push distance measuring wheel or tape ruler is used in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of LKJ equipment data,which may result in large measurement error>low work efficiency,and high safety risk.Therefore,a LKJ data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BeiDou satellite positioning is proposed.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Changchun C&S maintenance district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precise measurement efficiently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Key words:LKJ;Satellite positioning;Data measurementDOI:10.13879/j.issnlOOO-7458.2019-06.1912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LKJ)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列车速度控制装置。
专利名称:基于北斗卫星双向通信技术的自动化图像传输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饶贤亮,鲁军,宋宗念
申请号:CN201720652763.3
申请日:20170607
公开号:CN206835092U
公开日:
201801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双向通信技术的自动化图像传输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摄像头,摄像头防雷装置,北斗图像采集终端,北斗卫星,北斗外置天线,北斗通讯前置机,大容量数据库,以及监测主站,图像采集摄像头定时采集图像与现场温度数据,或监测到异常事件的SOE数据时,将数据进行压缩加密后,通过RS485总线连接北斗图像采集终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北斗图像采集终端,北斗图像采集终端通过北斗卫星将数据传送至北斗外置天线,北斗外置天线直接将数据透传至北斗通讯前置机,在北斗通讯前置机将数据进行解析后存入大容量数据库,再利用光纤或移动通讯模块将数据主动上送至监测主站。
申请人:广州邦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山路3号5楼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S3C2410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S3C2410处理器、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等。
S3C2410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卫星信号,是定位的关键部分。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存储模块则用于存储定位数据和系统参数。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应用程序则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定位、导航、数据传输等功能。
三、关键技术实现1. 卫星信号接收与处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核心是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通过S3C2410处理器的GPS模块,实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实现定位。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滤波、解调等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准确性。
2. 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定位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或手机等设备。
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本地存储功能,以便在无网络环境下保存定位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与测试为了验证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北斗卫星信号,实现快速定位。
同时,该终端还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可靠性,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利用北斗卫星通信测控电量数据方案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电量的监测和管理十分必要,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电量监测系统中,存在着设备高昂、断点多、数据传输缓慢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电量监测系统中。
一、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简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系列星座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
北斗系统拥有全球覆盖、高可靠性、高精度、高保密性等特点,在民用和国防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其中,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是北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采用跨海、跨陆、跨界的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北斗卫星互联网实现各种通信业务的传输。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种通信方式,包括语音通信、短信通信、数据通信等。
同时,北斗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包括物联网通信、海事通信、防灾减灾通信等。
二、北斗卫星通信测控电量数据方案利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电量监测,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步骤:1、电量数据采集传统的电量监测方式需要在每个用电场所安装电表,然后通过传输线路将电量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种方式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设备复杂、传输线路容易受到天气等环境影响、硬件故障率高等。
利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电量监测,可以通过北斗卫星的通信方式,将电量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解决传输线路受影响的问题。
2、电量数据传输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盖的特点,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信。
因此,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方式进行电量监测,可以无需建设自己的通信网络,省去了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整个电量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电量数据处理传统的电量监测系统需要将电量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然后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利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电量监测,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定位监控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以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为核心,结合嵌入式技术,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实时定位与监控。
本文将首先阐述系统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介绍系统的整体设计、关键技术及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交通、安全等领域对定位监控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点。
而嵌入式技术则能将复杂的计算任务集成到小型设备中,使得定位监控系统更加便捷、高效。
因此,基于北斗和嵌入式的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我国定位监控技术的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系统整体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包括前端定位设备、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中心和用户界面四个部分。
前端定位设备负责采集目标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模块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用户界面则用于展示定位监控信息。
(二)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嵌入式主控板、北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等。
嵌入式主控板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北斗定位模块用于采集目标的位置信息,通信模块则负责将位置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三)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定位算法、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定位算法用于计算目标的位置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则用于对位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展示。
四、关键技术及实现(一)北斗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是本系统的核心,通过接收多个北斗卫星的信号,计算目标的位置信息。
本系统采用高精度差分定位技术,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嵌入式技术嵌入式技术用于实现系统的硬件集成和软件控制。
本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将复杂的计算任务集成到小型设备中,实现了设备的轻便化和高效化。
一种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统的基站网络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成本高昂、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等诸多问题。
无线自组网技术应运而生,其具有网络覆盖范围广、灵活部署、自组织管理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传统的无线自组网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依赖GPS等全球定位系统来实现节点之间的定位和通信。
部分地区存在GPS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为确保节点之间的正常通信和定位,需要寻找一种替代方案。
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设计应运而生。
北斗系统是一种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等特点,可以为无线自组网系统的节点提供定位和通信支持。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北斗系统与无线自组网技术相结合,设计一种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以解决传统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字数:208】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以解决传统无线自组网系统在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上的不足。
我们希望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实现对于广大区域的高效覆盖和稳定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通信服务。
我们还希望通过系统的部署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索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评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实验,为改善现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通信体验,为国家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字数:209】1.3 研究意义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结合了传统无线自组网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具有较高的覆盖范围和通信稳定性。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基于北斗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系统,探索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北斗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北斗卫星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和高精度的优势,北斗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
二、北斗卫星数据获取北斗卫星发射入轨后,可以通过北斗地面接收机接收到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解算出观测量数据。
北斗卫星数据的获取涉及到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接收系统两个方面。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控制中心和卫星,控制中心对卫星进行管理,卫星发射信号,提供卫星导航功能;地面接收系统包括北斗导航接收机、数据预处理计算机和数据后处理计算机等设备,地面接收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解算卫星观测量数据。
三、北斗卫星数据处理北斗卫星传输过来的数据是一种模糊度的数据,需要通过解算出模糊度,才能得到高精度的北斗卫星数据。
北斗卫星数据处理主要涉及到信号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3.1 信号处理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的北斗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和提取,以获取所需数据。
主要包括信号预处理、信号跟踪和信号检测等步骤。
3.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将信号处理的结果进行采集,生成原始数据。
北斗卫星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北斗接收机进行处理,将接受到的北斗信号转化为原始数据。
3.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解算和处理的过程,主要涉及到数据筛选、数据平滑等步骤。
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北斗定位结果。
四、北斗卫星数据应用北斗卫星数据应用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农业、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环境监测等。
4.1 农业应用农业是北斗卫星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通过北斗卫星数据获得土壤水分含量、气象参数等数据,为精准农业提供支持。
4.2 交通运输应用北斗卫星数据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车辆GPS定位追踪、导航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
4.3 地理信息应用北斗卫星数据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图绘制、遥感数据采集、自然资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