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分密度对桉树幼林木材材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00.84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9期林业科学摘要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造林密度为1650株/hm 2时,桉树生长显著优于造林密度为2000株/hm 2;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优于单次追肥处理。
以造林密度为1650株/hm 2与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树高和胸径年增长量分别高达7.30m 和4.65cm ,单株材积年增长量也高达0.0353m 3。
关键词桉树;追肥;造林密度;生长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9-013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9.05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雷定战欧军黄彩枝(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532500)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推广和引种栽培。
2018年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546.74万hm 2[1],桉树木材产量占我国年采伐量的36%,对我国木材生产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桉树人工林生长快,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3.0~3.5m ,主伐年龄一般为5~6年。
桉树生长对土壤肥力消耗较大,尤其是对氮、磷矿质营养的需求巨大[2]。
轮伐周期短导致土壤肥力快速被消耗[3],从而引起林地质量下降、林分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4]。
桉树人工林经营要达到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及高效等目的。
控制造林密度和施肥是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中非常重要的营林环节,合理的造林密度直接影响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和功能的发挥,合理施肥是促进桉树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桉树产量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极为重要的经营管理措施。
为了验证桉树经营成效,本文以派阳山林场为例,分析对比了不同造林密度和追肥次数下桉树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差异,以期为合理选用桉树栽培模式和林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第一篇: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内容摘要:[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一、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同的结论。
综合各国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一些较为统一的认识:[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一、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同的结论。
综合各国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一些较为统一的认识:1.无论处于任何条件下,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比对其他生长指标的作用要弱,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
3.不同立地条件,尤其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树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
二、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1.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这个作用的程度是很明显的。
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
直径分布是研究林木及其树种结构的基础,在林分生长量、产量测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密度对直径生长的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密度对产量效应的基础,另一方面树木直径又是成材规格的重要指标。
三、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
密度对树高的作用是较弱的。
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差数也不大。
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作用规律与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
第二篇:湖北省平原地区杨树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影响分析湖北省平原地区杨树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滕家喜(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5106420)摘要:造林密度对人工林林木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各地区对其研究较多,得到的大量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实验将通过标准木调查法,对湖北省平原地区15个县市76个标准地杨树人工林(5一13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选择了18一20指数级的17种造林密度,对树龄在13年内的杨树人工林不同密度的林木树高、直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林分生物量[1]、干材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探寻湖北省杨树造林密度的综合效应,拟合出不同立地指数、密度的杨树生长预测模型,提出湖北省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适宜的造林密度。
2018年3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5期收稿日期:2018-01-17作者简介:韦元想(1988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林质量方面的工作㊂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韦元想(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崇左532500)摘要:指出了营造林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营造林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便会对林木生长的产量以及自身生态价值的发挥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营造林在涵养水源和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㊂基于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高度㊁桉树直径㊁桉树的成活率及成材率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保证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的良好生长㊂关键词:营造林;林木;生长质量中图分类号:S 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59-021 引言营造林的栽种有利于提高我国绿色覆盖面积,但是营造林的实际生长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壤环境对营造林生长发育所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在于土壤温度㊁土壤水分㊁肥力㊁透气性㊁酸碱度㊁含盐量等,除去自然因素之外,营造林的生长还将由于人为栽种的情形影响其实际生长发育,其中营造林密度便是影响林木生长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㊂因此需合理控制营造林密度,促进其健康生长,扩大我国的绿地面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㊂2 桉树营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质量的关系研究2.1 营造林密度与林木树体生长的关系桉树营造林的密度与其树体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桉树是一种高大乔木,在栽种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好植株间距,忽视了其作为乔木的生长规律(比如桉树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平原或者低山丘陵地带,适生于酸性的红壤㊁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在土层深厚㊁疏松㊁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主根深,抗风力强)㊂随着桉树树龄的不断增加,栽植密度较大将会影响其养分的吸收,不利于阳光和空气的渗透,最终将造成桉树植株生长弱化,树体发育不良㊂2.2 营造林密度对桉树直径的影响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同种或异种树木对于阳光㊁水分㊁肥料的竞争存在差异,但竞争性行为的确存在,由此可见,种植的密度越稀薄,树木的直径就会越大,而相反,树木的直径可能受到养分以及生长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表现出理想的状态,因而桉树营造林的密度将显著影响其植株的直径,相关的研究也证明,密度在影响到桉树营造林内成年植株的普遍直径的同时还会对林木产量产生影响,比如使得一些桉树的成材规格下降,桉树的有效产量下滑等㊂2.3 营造林密度对桉树成材率的影响相关的分析已经证明,营造林密度超过其标准值或者平均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相应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的形成是若干年气候和地下水文㊁力学条件变化下形成的综合性环境,其中不乏原始的土层㊁岩石母体㊁微生物㊁矿质元素等,同时有的土壤还在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改变,实现了诸如肥力的增强㊁承载能力的变化等㊂当局部地区的营造林密度过大,使得此地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下降(表现在土壤肥力㊁土壤水分㊁土壤透气性等方面)比如,营造林栽种密度较大,土壤肥力消耗较快而补充不及时,会造成桉树的生长受到限制,同时,水分的流失也是由于营造林密度加大对局部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继而影响桉树成材率的重要因素㊂众所周知,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分为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容重来换算㊂另一种是以土壤水势表示,土壤水势的负值是土壤水吸力㊂土壤水分对桉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分的多寡将直接影响桉树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植物养分都是溶于水后随水移动运输到根系进而被吸收利用的,因而无论根系的质流㊁扩散等不同的方式都会在土壤溶液中进行,如果土壤含水量下降会造成土壤水势的变化,进而对桉树形成水分胁迫,而土壤饱和含水量过高也会造成根系组织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而降低吸收效率,因而只有保证正常的土壤水分含量才能更好的保证根系对水分和水溶液中营养物质的应用,最终为桉树植株的生理生化作用以及果实的生长发育服务㊂3 完善桉树营造林密度,促进林木生长的对策完善桉树营造林密度首先要对桉树的生长特性做95韦元想: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植物与植被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定栽种密度,以便更好的促进桉树生长发育㊂3.1明确造林目的,确定栽种密度不同的造林目的对树种的栽种密度也有较大的不同,比如防护林应保持植株之间较大的密度,一般可采用株间距1mˑ1.5m,或1mˑ1m栽种㊂待树种成熟后,可加大郁闭程度,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㊂而用材林根据林木的具体使用情况可确定不同的株距,若是用来培养大型木材,则应保证相对宽大的空间供其生长,比如确定2mˑ2m的株距㊂若是培养小型木材的可以选择1mˑ1m的密度,既可起到良好的培育效果,同时还较为节省空间㊂对于经济林而言,在满足树木生长的生理条件的前提下,还需要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对于桉树而言,可以合理的选择其与低矮的乔木共生的营造方式,以1.5mˑ1.5m的株距种植,提高经济林的整体产量㊂3.2根据具体的栽植环境选择确定栽种密度土壤类型和栽种密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对营造林的生长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的栽植环境选择不同的栽种密度是积极有效的方式㊂对于不同土壤类型上栽种的林木来说,土壤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实际的生长环境,比如粘性土㊁砂性土㊁山地红黄壤㊁盐碱地㊁沙漠以荒漠土质等对于树木的良好生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土壤类型和环境类型配合栽种密度的变化可以更好的实现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良好生长㊂不同的土壤将会具有不同的土壤肥力㊁土壤含水量㊁土壤透气性等环境性因素,比如黏性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较高,而砂性土壤中有机质相对不足,土壤的保湿保温性能不佳,针对这两种土壤,需要分别增加和减小栽种密度,以便充分的利用土壤资源,促进营造林的正常生长㊂而在我国广泛存在一种长期受到盐㊁碱性环境侵蚀的土地,也称为盐碱地,近年来,针对盐碱地的改良正在有条理的进行,在盐碱地上配置营造林一方面要积极地进行排灌系统㊁深耕土壤并施有机肥等方法的投入,同时也要在营造林的栽种过程中明确利弊,以更好地实现利用土壤的保水㊁保肥㊁保温㊁抗旱能力,增加土壤透气性,进而实现树木根系的良好生长,增加产量㊂3.3根据树种的不同特性确定造林密度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造林密度,同时也有不同的生长特点,这就要求在造林时充分的考虑到树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需求,对于喜光㊁生长速度快㊁枝干较多㊁枝叶茂密的树种而言,造林密度应该适当稀疏,以保证其树体的正常生长,避免由于相互间枝叶的影响使得光合作用㊁呼吸作用㊁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作用过程受到影响㊂这类树种比如杨树㊁桦树等,而桉树恰好与其不同,桉树枝叶较少,树大根深,适应性较强,基本可以满足多种栽种条件的实际需求㊂由于其立地条件和生长条件较为普通,因而可以通过在土壤环境较好的地区施行一定程度上的密植来提升造林密度㊂3.4加强针对性的土肥水管理桉树林的土肥水管理可以实现与其生长匹配度最佳的土壤理化环境,进而促进其快速生长㊂具体而言,土肥水管理要根据桉树的遗传生理特性等来确定针对性的方案,调整光合㊁呼吸㊁蒸腾作用,并改善土壤的粒度㊁气孔㊁空气含量㊁盐浓度㊁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等㊂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的熟化并扩大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优化桉树生长的内在环境㊂同时,在土肥水管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土壤与土质进行,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山地㊁沙地等地区,可以将优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与当地土壤混合,进而实现增加土层厚度,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㊂为了提高桉树吸收肥料的能力,可以增施有机肥,如禽粪㊁鱼肥等㊂利用有机肥挥发分解缓慢的特性为土壤增加长效肥力,保证桉树在生长期内实现良好的肥料利用率,避免因土壤本身肥力不足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㊂4总结营造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目前栽种过程中对桉树本身生长特性和生长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本文对桉树营造林密度与其实际生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通过明确造林目的,确定栽种密度㊁根据具体的栽植环境选择确定栽种密度㊁根据树种的不同特性确定造林密度㊁加强针对性的土肥水管理等对策加强国有林场中桉树营造林的栽种管理㊂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明确的是:营造林合理密度的控制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营造林的栽种成本,使得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营造林的生长质量,实现了保护环境㊁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桉树营造林本来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彭旭亮.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 2017(20):206.[2]刘承志.营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 2015(18):218.[3]杨翠花.简论营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质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68+174.[4]方升佐.经营措施对辐射松及杨树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1999.06。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 :0166 — 0175Acta Bot. Boreal. - O ccident. Sin.文章编号:1000-4025(2018)01-0166-10doi:10. 7606/j. issn. 1000-4025. 2018. 01. 0166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I张柳桦、齐锦秋12,柳苹玉、周楷玲、李雪1,李琪、郝建锋13*(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成都611130;2木材工业与家具工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摘要: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四川新津县普兴镇桉树外w r〇6w 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林分密 度(八.625 株•hm-2 ; B. 750 株•hm-2 ;C. 875 株•hm-2 ;D. 1000 株•hm-2 ;E. 1125 株•hm-2)样地各3个,对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进行分析,探讨确定桉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密度,为维持桉树人工林 群落结构稳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1)研究区桉树人工林群落共记录到96种植物,隶属于51 科79属;在各个林分密度的群落中,植物科属种数量变化规律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当密度为1000株•hm-2时,乔木层物种数最高(6种)当密度为750、875株•hm-2时,灌木层群落物种数最高(7种)在林分密度 625株•hm-2下,草本层物种数最高(2种)。
(2)桉树人工林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指数_D值、Shannnon-Wiener指数H值、Simpson指数H^Pielou均勻度指数乃!^值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的D值和值在875株•hm-2密度下最大,H值在625株•hm-2密度下最大,J5W值在750株•hm-2密度下最大;灌、草层各 指数分别均在密度750、625株•hm-2时有最大值。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摘要】随着保护环境,改善土地的意识增强,人工造林成了我国现阶段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造林密度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状况、成材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合理的密度造林就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就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我国造林工作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密度;林木生长;影响在人工造林中,合理的林木结构是高产的基础,而造林密度影响林木的结构,此外造林密度对林分的长势、产量、材质等均有影响,通过对林木密度调控确保植株各生长阶段保持合适的密度是森林培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科研工作者和造林工作人员都必须给予重视。
1.造林密度的概念造林密度也称栽植密度,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造林密度通过影响劳动力、苗木的数量、质量等影响人工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人工造林中,造林密度与林分郁闭有正相关的关系,造林密度越大,郁闭越早,这就需要进行抚育间伐,造成经济的不合算。
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分析,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2.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人工造林的时候要提前考虑到林木需要发挥的作用,若是营造防护林,只需考虑尽早发挥防风、保土的作用,而要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既要考虑林木的生长速度,又要考虑到林木的生长质量,以求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密度太小,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林业产量低;密度太大,植株间竞争加剧,水肥营养不足,也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影响林木的质量。
因此,合理密植林木,不仅关系到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2.1造林密度对林木高度的影响有关造林密度对树木高度影响的工作,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的结论不同。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可得出以下结论,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比较小,但不同树种对密度影响的反应不同:,如杨树等,因为植株快速生长需要较大空间,生长空间过小会抑制树木的伸长生长。
桉树具有速生特性,且适应性较强、种植效益较高,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在保障我国木材供应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1]。
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3.33万hm 2,超过全国桉树种植总面积的1/2;桉树活立木蓄积量1.86亿m 3,占广西商品林总蓄积量的26.5%,为国家木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桉树种植过程中,生长情况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
通过对种植密度的科学调整,能够对林地空间结构进行改善,使其拥有更好的土壤养分、光照等条件,促进桉树健康生长,也是促进桉树增产提质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桉树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种植密度,实现桉树大径材培育的目标。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位于武宣县,地处广西中部、来宾市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3°19'~23°56',东经109°27'~109°46'。
武宣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541.5h ,年日照率为35%,年平均气温21.3℃,年平均降水量1243.6mm ,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可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试验中,选择3块试验地开展试验,面积均为1hm 2,坡度<25°,排水良好,土壤类型为弱酸性的砖红壤。
3块试验地地力差异不大,均为中等级别,其中速效钾含量为50~100mg·kg -1,有机质含量为10~20g·kg -1,速效磷含量为5~10mg·kg -1,碱解氮含量为60~90mg·kg -1。
3块试验地除种植密度不同,整地方式、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营林管理等方面均一致。
1.2试验材料本试验中,选用的桉树品(系)为DH32-29,桉树苗为组培轻基质苗,且苗干通直、根系完整,不存在病虫害问题,苗高>20cm ,地径>0.15cm 。
1.3试验设计种植桉树前,做好林地整理工作,为桉树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桉树幼苗成活。
2023年第08期现代园艺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周巧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广西柳州545603)摘要:以尾巨桉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梯度下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了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总生物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会对桉树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
在考虑桉树生长、种植成本的情况下,桉树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种植密度1250kg/hm2、施肥量0.5kg/株。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量;桉树;幼苗种植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林木种植的个体数,可反映林木利用其所占据空间的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决定其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
有效调控种植密度,可优化林木空间结构[2],改善林内水分、光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3],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是林木保产增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绿色营林策略。
施肥是林下土壤养分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施肥可实现土壤理化性质的有效调节,提高土壤内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为林木的健康生长以及高产高收奠定基础[4-5]。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林木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因而可以采取这两项指标以评价各项人为经营管理措施的科学性[6]。
当前,有关种植密度及施肥调控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较多,李翀等[7]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及施肥量对毛竹生长以及生产力特征的影响,发现中等密度以及合理施肥可有效促进毛竹生长,提升毛竹生产力;朱晓梅等[8]研究了密度和施肥对史密斯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发现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
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庄细勇[9]等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配置的情况下,研究了香樟树的生长情况,发现在株行距为1.0m×1.2m、施入500g/株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时,对香樟地径、树高、冠幅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3-0111-03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沈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545006)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文章以广西柳州三门江某林场的桉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生长性状、生物量积累以及分配情况。
结果显示,高种植密度植株在试验期内的直径和树高均低于低种植密度,平均直径与平均树高均在3、4月龄时表现出显著差异,低种植密度植株的冠幅和冠长均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各器官和全株的生物量积累均随之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各器官生物量比均为:枝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
较小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尾巨桉更倾向于选择向地上器官分配生物量,而降低地下部分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关键词桉树;种植密度;生物量分配中图分类号S725.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3.040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Shen Ping(State-owned Sanmenjiang Forest Far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Liuzhou545006,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this paper studie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 seedlings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in a forest farm in Sanmenjia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of plants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lants with low planting dens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3and4months of age.The crown width and crown length of plants with low planting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and too large planting density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With the de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all organs and whole pla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biomass ratio of all organs was as follows:branch biomass ratio<root biomass ratio<stem biomass ratio<leaf biomass ra‐tio.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planting density,Eucalyptus robusta preferred to allocate biomass to aboveground organs,while de‐creased biomass allocation ratio to underground organs.Key words:Eucalyptus robusta,planting density,biomass allocation桉树,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又名尤加利树,成材率较高,成材期短,生存环境适应性强,是世界上著名的速生树种[1],该树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