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会有哪些误区?(专业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正确认识小儿“感冒” 何庆华发布时间:2021-10-22T08:04:26.308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8期作者:何庆华[导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为感冒,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乍暖还寒之际最容易引发小儿感冒,许多家长常常因孩子患感冒后而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病情能够快速好转而滥用抗生素,无形中增加孩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由于家长缺乏对小儿感冒病症基本认知,就会在就诊时存在诸多疑问,所以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小儿感冒,懂得科学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正确认识小儿感冒。
一、引发小儿感冒的原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为感冒,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当前引发小儿感冒的主要原因有肺炎支原体、病毒、细菌等,大多数小儿基本都是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感冒病症。
由于该种病毒感染属于感冒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原因,所以大多数儿童在患有感冒以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小儿感冒后有哪些症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孩感冒症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部性症状,例如小儿出现干咳、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该种小儿感冒病症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便会在3~4天内自行痊愈。
另一种则属于全身症状,例如小儿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症状,还有的患儿则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病症。
通常6岁以上的儿童在患有感冒症状时疾病症较轻,大多以局部感冒症状为主。
由于婴幼儿各项脏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致使婴幼儿在患有感冒症状时往往病症较重属于全身性病症,甚至有的患儿在感冒发热过程中可以达到39.5摄氏度以上的体温,其发热症状通常持续2~7天左右,少部分患儿在发热1-2天以内还会存在高热惊厥现象。
为此,婴幼儿在感冒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发热情况,倘若患儿在发热期间精神状态良好,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倘若患儿在发热期间精神状态较差,且伴有呕吐、腹泻、高烧惊厥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安全教育】孩子感冒用药二慎一“防”[导读]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感冒就吃药呗!”要知道,药可以治病,但用之不当,效果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小孩感冒了,家长应就其轻重程度判断是否用药,且不能盲目、滥用感冒药。
1慎轻微感冒不一定用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呼吸专科副主任医师檀卫平则表示,有些家长在处置小孩哮喘的问题上通常小题大做,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呕吐两声,就赶紧带着孩子往医院走,期望医生用药稍缓哮喘症状,结果本来无阻的轻微哮喘,可能将因在医院出现交叉感染而变为重感冒。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到医院开药呢?医生有明确的指导:如果孩子感冒初期1-2天内没发烧,精神状态不错,吃、喝、拉、撒都正常,只有一些流涕、鼻塞或咽痛,不要急着吃药和看医生。
只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大多数孩子可以自愈。
如果小孩体温在38.5℃以上,家长应让孩子服用退烧药。
如果小孩高烧持续不退,或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就应就近就医。
但檀卫平指出,就算是普通的感冒,治疗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用药不可能立竿见影,请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2慎家长别自行重复用药感冒药随便买,随便吃,也是感冒用药的一个误区。
檀卫平说,不少家长认为感冒药没什么毒副作用,为了缓解症状,到药店一买就是好几种,给孩子吃这种不行就吃那种,有的甚至全部混在一起吃,殊不知“是药三分毒”,更何况一些感冒药药名不同,却具有同样的成分,同时吃等于剂量超量。
而中成药类感冒药一般以清热解表为主,如果小孩本身体质虚寒,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专家表示,市场上很多感冒药通常为无机制剂(包含解热、解热及抗过敏成分),不建议家长自行给2岁以下的孩子服用。
对抗生素的采用,更必须慎之又慎。
由于90%的哮喘就是由病毒引发,而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误用抗生素不仅对哮喘违宪,而且还可能将发生“细菌耐药”,甚至引致超级细菌的发生,导致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进而引致小孩的免疫能力上升。
“与否用抗生素应当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与检验报告去推论,例如寒战发热、扁桃腺红肿可能将多为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也就是细菌感染的特征。
小孩子感冒后家长易犯错这几个误区家长别再犯了(专业文档)小孩子感冒后会有哪些误区?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身体问题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不被病痛困扰,但是这是不可能做到,因为孩子多多少少还是会患上一些类似感冒这样的疾病的,但是现在很对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感冒出现有很多的误区!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小孩子感冒后会有哪些误区误区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事实上,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一般来说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需要对症治疗,而不宜使用抗生素。
不少家长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治疗作用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二: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原因,以为想办法买点“丙种球蛋白”静滴就能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可取。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健康人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并非绝对安全;半衰期仅25天左右,所以只管一时而非一世;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IgG)缺乏起作用,因此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有限的,也预防不了病毒感冒。
误区三: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
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
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绿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四: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
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
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五:滥打点滴小儿感冒时家长常常带孩子去门诊或医院打点滴,但不严重的感冒其实不需要补液治疗,只有在感冒伴有严重的腹泻或者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冒出现肠胃倒不适,大量呕吐腹泻不能进食的情况才需要打点滴补充体内水喝电解质并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
药店小儿感冒用药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感冒常用的非处方药物中,以下哪种成分不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A. 对乙酰氨基酚B. 伪麻黄碱C. 氯雷他定D. 苯海拉明答案:B. 伪麻黄碱2. 关于小儿感冒用药,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B. 感冒症状严重时可增加药物剂量C. 小儿感冒用药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D. 非处方药物无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 小儿感冒用药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3. 小儿感冒时,以下哪种药物可以用于缓解发热症状?A. 阿司匹林B. 布洛芬C. 双氯芬酸钠D. 吲哚美辛答案:B. 布洛芬4. 对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以下哪种药物是常用的非处方药?A. 可待因B. 右美沙芬C. 氨酚伪麻美芬片D. 利巴韦林答案:B. 右美沙芬5. 小儿感冒用药时,家长应该如何做?A. 根据经验自行给孩子用药B. 仅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药C.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期望快速见效D.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答案:B. 仅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药二、判断题1. 小儿感冒时,使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
(错误)2.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正确)3. 给小儿使用感冒药物时,可以忽略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指导。
(错误)4. 伪麻黄碱具有缓解鼻塞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感冒治疗。
(错误)5. 小儿感冒用药时,应避免使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儿感冒时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答:选择小儿感冒药物时,家长应首先考虑孩子的年龄、体重和具体症状。
应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物,并严格遵循说明书上的剂量指导。
避免使用对儿童有害的成分,如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含伪麻黄碱的药物。
同时,应密切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2. 阐述小儿感冒用药的注意事项。
答:小儿感冒用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使用成人药物,选择儿童专用药物。
-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指导给孩子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及误区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儿童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需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或不足量使用。
药物的使用方法:由于有些药物是液体的,有些药物是粉剂袋装的,尤其是袋装的药物常常需要用温水冲服使用,尽量不要用奶冲服,除非说明书上交代可以使用。
2、药物的过敏反应:平时一定要留心儿童有没有头孢或者其他药物的过敏史,并及时告诉医生,如果有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如是过敏体质的儿童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并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用药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等,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存在禁忌证:例如阿司匹林这个药物有癫痫或者哮喘病的禁止使用,口服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所以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注意看药物的说明书。
4、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儿童用药应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以免剂量不当或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误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宝宝感冒,立马给吃药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不必借助抗病毒药物医治普通感冒。
比如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了金刚烷胺,此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但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等并无治疗效果。
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针对“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流行性感冒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
误区二:宝宝发烧了也别给吃药当孩子体温过高,身体无其它异常反应是可以先用物理降温方式的,但是如果病情有变,高烧不退,并且出现抽搐,那么必须紧急送医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般口服或直肠给药。
布洛芬制剂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副作用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只可选其一,不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尚没有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思想政治对d,J L感冒用药的错误认识周芳(宁南县妇幼保健院,四川宁南615400)[摘要】通过家长对小儿感冒用药的错误认识进行归纳和分析,使惠儿家长掌握正确对待小儿感冒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患儿损害。
【关键词]小儿感冒;遵医嘱;用药中医学认为,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
由于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
西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因素的诱发而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刚氐,导致原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而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炎症。
/J、JL感冒,因体质不同,感冒类型不同,症状表现不同,都会要求用药不同,这就须由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对症下药。
小儿感冒时的用药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滥用抗生素研究表明,感冒有九成以上由病毒引起,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所以,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并无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儿童听力造成影响,并容易引起眩晕、耳呜,甚至导致耳聋。
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病毒性感冒主要依靠人体免疫系统自行恢复,这就需要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等都是必需的。
二、滥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
孩子发热就吃退热药反而不好,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发热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有利于抵抗^侵的病毒和病菌,从而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有病就容易发热。
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
有哪些小儿用药注意事项及误区咱都知道,小儿用药那可是相当讲究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踩进误区。
小儿的身体还在发育呢,各个器官都很娇嫩。
比如说肝肾功能,不像大人那么健全。
所以用药的时候,剂量一定要把控好。
可不能按照大人的剂量随便给孩子吃,得按照年龄、体重来计算准确的量。
要是剂量太大,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小身体造成伤害,剂量太小呢,又可能没效果。
再说说用药的种类。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生病就慌了神,想各种药一起上,让孩子快点好。
这可不行呀。
有些药不能一起吃的,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就像有的药一起吃会让效果增强,但是增强过头了就变成副作用了。
有的呢,会让彼此的药效都降低,那吃了也白吃。
比如说感冒药和退烧药,很多时候里面有相同的成分,如果不注意一起吃了,可能就会摄入过量的那种成分,这对孩子是很危险的。
还有就是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可不是万能的,它只对细菌感染有用。
好多家长看到孩子有点发烧、咳嗽,就以为是细菌感染,马上就给孩子吃抗生素。
其实啊,很多时候可能是病毒感染,吃抗生素一点用都没有,还可能会让孩子体内的菌群失调。
孩子的肠道菌群对身体可重要了,菌群失调可能就会导致孩子拉肚子之类的问题。
在用药的方式上也有讲究。
有的药是口服的,有的是外用的,还有的是打针或者输液。
一般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这是为啥呢?因为输液虽然看起来好得快,但风险也大呀。
输液的话,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如果有不良反应,那可是很迅速很严重的。
而且输液还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以后再生病,可能口服药就不容易起作用了。
另外,不要随便给孩子吃成人的药。
成人药的成分和剂量都是按照大人的身体设计的,给孩子吃就像让小孩穿大人的衣服,肯定不合适。
哪怕是减半或者掰碎了给孩子吃也不行,成分和安全性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些家长啊,觉得中药就是安全无毒的,可以随便给孩子吃。
其实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有些中药成分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脏、肾脏有损害。
而且中药的成分很复杂,给孩子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
风热感冒的症状有哪些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
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
一、风热感冒的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2)流浓涕,通常黄色。
(3)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6)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为快。
2.小儿风热感冒症状小儿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
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二、风热感冒的误区风热感冒以发热为主,怕冷的症状不是很明显等。
以上这些症状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患者是属于风热感冒。
误区一:一说起感冒就以为是上火了,牛黄解毒之类的药物是泻火的,这是一个误区。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表邪,中医治疗是让其从体表发散出去。
牛黄上清片是泻火(内火)的,这样就会把邪气从浅表的位置带到体内,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
清火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后感受了邪气还会往里面走,反而病情会加重。
另外吃感冒冲剂也不对症,感冒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对于这种热型的感冒作用不太好,应该用一些辛凉的药作用比较好。
感冒冲剂有两种,一种是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里面是温性的药物。
还有一种是感冒退热冲剂,这种是治疗风热感冒的,里面是辛凉解表的方剂。
选药一定要看清说明。
误区二:喝姜糖水为什么没有效果呢?患者属于风热邪气,没有寒,用姜糖水的方法是不太合适的。
虽然在发热的同时体内的热会散出去一些,但是一些副作用就会出来,因为感受的是外界的风热邪气,用的生姜是一种辛温的药,就会出现老百姓所说的上火比如口干、流鼻血等症状,因此这样的感冒用姜糖水发汗是没有效果的。
儿童感冒的症状评估与健康管理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家长需要根据儿童感冒的症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儿童感冒的常见症状,并提供一些健康管理的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感冒。
一、鼻塞和流鼻涕感冒时,儿童常常出现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
鼻塞会使儿童呼吸困难,而流鼻涕则容易引起皮肤糜烂。
此时,家长可以给儿童清洁鼻腔,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或鼻吸器清理鼻涕。
同时,可以适当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保持湿润环境有助于改善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
二、咳嗽感冒导致的咳嗽常常困扰着儿童,尤其是夜间咳嗽影响了儿童的休息。
咳嗽可分为干咳和有痰咳嗽,对症状不同的咳嗽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对于干咳,可以使用舒喉糖、含片等药物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有痰的咳嗽,可以通过多饮水和合理运动促进痰液的咳出。
三、发热感冒常伴随着发热,家长需要及时测量和评估儿童的体温。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7.5℃可被认为是发热。
对于轻度发热,建议给儿童穿透气舒适的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并及时追加水分。
若儿童的体温超过38.5℃,则需要及时使用退热药物。
四、食欲不振感冒时,儿童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在儿童食欲不振的时期,家长需要保证儿童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可以给儿童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并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儿童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儿童胃肠道负担。
五、休息和睡眠感冒期间,儿童的休息和睡眠是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保证儿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儿童适当睡眠,帮助其加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在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时,注意保持室温适宜、床上用品清洁等。
六、避免交叉感染感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家长需要注意控制感染的传播,避免儿童受到交叉感染。
首先,要注意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勤洗手、咳嗽时遮盖口鼻等。
其次,在儿童感冒期间,要避免与其他儿童过于密切的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小儿感冒会有哪些误区?(专业文档)
现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小孩子很出现感冒的症状,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通常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情况,在治疗方面可能还会存在误区,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会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事实上,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一般来说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需要对症治疗,而不宜使用抗生素。
不少家长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治疗作用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二: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1岁以下的婴幼儿,常会听到鼻子里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里面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
而很多妈妈们会担心宝宝是不是感冒了,其实往往过忧了。
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如果没有发热、食欲降低、精神差、乏力等异常,就不必担心。
只有当医师检查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误区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原因,以为想办法买点“丙种球蛋白”静滴就能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可取。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健康人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并非绝对安全;半衰期仅25天左右,所以只管一时而非一世;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IgG)缺乏起作用,因此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有限的,也预防不了病毒感冒。
误区四: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
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者有炎性分泌物阻塞,通过咳嗽反射,将气管内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因此咳嗽是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
除了先判别有痰的湿咳或无痰的干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分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影响了孩子的睡眠、食欲、精神等,剧烈频繁的干咳才需要考虑适当镇咳。
而且镇咳药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