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原创。《中考备战系列: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1
古文在百度上搜索方式:古文题目+ 中招试题比较阅读真题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5分)答案:1、①偏爱②确实,的确③担任④离开2、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3.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
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 (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译文: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2 分)【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
(2 分)答: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比较阅读5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B、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C、窥镜而.自视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非常灵活,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平时也要对常用虚词进行积累,并加强记忆。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甲] XXX见XXX,说:“我知道自己不如XXX,我的妻子偏爱XXX,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都以徐公为美。
现在齐国地方广阔,有120个城市,宫廷内的妇女都偏爱王,朝廷中的臣子都畏惧王,四周的人都有求于王。
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XXX:“很好。
”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将得到上等奖赏;能上书劝谏我的,将得到中等奖赏;能在市井中谩骂我的,让我听到的,将得到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群臣就纷纷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时常有人进谏;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XXX、XXX、韩、XXX听说了这件事,都朝拜齐国。
这就是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XXX失国后逃亡到了鄙陋之地,叹道:“我知道为什么失去了国家了。
我有一千个朝臣,他们处理政务,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圣人!’;我有数百个侍从妃子,她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美丽的!’。
内外都听不到我的过失,所以才会落到这个地步!”从XXX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君之所以离开国家失去社稷,是因为谄谀者太多了。
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1、解词。
1)臣之妻私(偏爱)臣2)群臣吏民,能面(当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失去国家)矣4)侍御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2.译句1)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2)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3.XXX的进谏为什么能让XXX称“善”?因为XXX指出了XXX的蔽屏很厚,让XXX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下令让群臣、吏民能够指出他的过失,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XXX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4.XXX和XXX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XXX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XXX能够下令让群臣、吏民指出他的过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他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XXX初三语文复练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XXX审核:无做题:无班级:无姓名:无得分:无用时:无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XXX:“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XXX、XXX、韩、XXX,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XXX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XXX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XXX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XXX。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时时而间进:不时地进谏。
⑵故夙夜孜孜:一直勤奋地工作。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内斗胜利。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如果君主能清理朝纲,百姓怎么会不安乐呢?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但后来无人进谏,导致燕、XXX、韩、XXX朝贡,乙文中XXX的治国之道是XXX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得到了百姓的安乐。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XXX,曰:“臣诚知不如XXX。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XXX。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XXX:由此观之,XXX甚矣。
比较阅读5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B、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C、窥镜而.自视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5、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 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4分)(《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今齐地方千里2.解释加点的词语。
(8 分)①私: ②美: ③方: ④谤:⑤亡: ⑥以: ⑦朝: ⑧重: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答: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④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答: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后果的严重。
(4分)【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 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 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2.(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3. (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词。
(1)臣之妻私()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矣(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古文在百度上搜索方式:古文题目+ 中招试题比较阅读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邹忌讽齐王纳谏》VS《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齐国要讨伐魏国。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农夫看见了,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VS《成侯邹忌为齐相》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战而不死,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shuì,劝说,说服)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天下,欲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于王前。
田忌遂走。
译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
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一旦战败,田忌不会再威胁到您;假如田忌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
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田忌遂走。
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
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评析】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
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
事实上人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VS《庄子刺虎》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
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
臣主与王何异也? 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
‛惠王曰:‚善。
‛卒弗救。
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译文: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
‛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
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
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VS《燕昭王求士》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反以报君(4)不期年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翻译(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2分)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2)刺:指责(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满一年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VS《宋昭公出亡》宋昭公出亡(出国逃亡),至于鄙(地名),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施政办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侍从妃子)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奉承拍马)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我朝做官的千百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什么?答:谄谀者众也。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VS《皇上所好》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连续)和(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
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VS《始皇议欲大苑囿》[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
优旃②曰:‚善。
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
优旃曰:‚善。
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
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①苑囿(yuàn yòu )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
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
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
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王之蔽甚矣②始皇议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 故虽有名马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
……’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的态度。
(2分)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相同:不同:(乙文)太宗罢朝①太宗曾罢朝,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文德后:文德皇后⑤忤:触犯⑥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
(每句标两处)。
(2分)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甲文)②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乙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②皇后何为若是___________③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 ④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3.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2分+2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3分)[乙]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②诸侯,一匡天下③,天子受藉,立为大伯。
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
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驎④騄耳,王驷⑤已备矣;世无东郭俊⑥、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⑧、西施,王宫已充矣。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⑨也。
”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⑩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
②合:会盟。
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
④骐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
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
⑥东郭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
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
⑧毛嫱:古代美女名。
⑨尺彀(hú):绉纱。
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与步于中庭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而王不好士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为能之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固愿得士以治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