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onen神经网络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18
Kohonen模型在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及脑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人脑的某些区域对某种信息或感觉敏感,如人脑的某一部分进行机械记忆特别有效;而某一部分进行抽象思维特别有效。
这种情况使人们对大脑的作用的整体性与局部性特征有所认识。
对大脑的研究说明,大脑是由大量协同作用的神经元群体组成的。
大脑的神经网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馈系统;在这个系统含有各种反馈作用,有整体反馈,局部反馈;另外,还有化学交互作用。
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聚类是其极其重要的功能。
大脑通过聚类过程从而识别外界信号,并产生自组织过程。
依据大脑对信号处理的特点,在1981年,T.Kohonen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型,也就是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M(Seh—Organizing fenture Map)。
Kohonen认为人的大脑有如下特点:1.大脑的神经元虽然在结构上相同,但是它们的排序不同。
排序不是指神经元位置的移动,而是指神经元的有关参数在神经网络受外部输入刺激而识别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变动。
2.大脑中神经元参数在变动之后形成特定的参数组织;具有这种特定参数组织的神经网络对外界的特定事物特别敏感。
3.根据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大脑皮层分成多种不同的局部区域,各个区域分别管理某种专门的功能,比如听觉、视觉、思维等。
4.大脑中神经元的排序受遗传决定,但会在外界信息的刺激下,不断接受传感信号,不断执行聚类过程,形成经验信息,对大脑皮层的功能产生自组织作用,形成新功能。
Kohonen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希望解决有关外界信息在人脑中自组织地形成概念的问题。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就是要解决一个系统在受外界信息作用时在内部自组织地形成对应表示形式。
这包括神经网络的权系数调整。
神经网络的自调整过程和大脑的自组织过程是相仿的。
由于神经网络是由可以自调整的神经元组成;所以,可以自组织成对外界信息中某一种特征敏感的形式。
1.5.1 神经元的侧向交互原理目前对人脑的研究说明: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是呈2维空间排列的;它的输人信号很明显来自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