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72.52 KB
- 文档页数:3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 制造技术概述(5%左右)制造,制造技术,制造系统,批量法则,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 2. 机械加工方法与机械加工系统(20%左右)机械制造工艺方法,机械加工方法,机床(机床分类与型号编制,机床基本组成,机床运动),夹具(工件的装夹,夹具分类,夹具组成,定位原理,过定位与欠定位,定位误差,夹紧力的确定),刀具(刀具种类,刀具角度,常用刀具材料,刀具选用),工件(工件材料可加工性)。
3. 切削原理(20%左右)金属切削变形过程,切屑类型与变形系数,磨削过程切屑形成机理,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积屑瘤、残余应力与加工硬化,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用量的选择与优化。
4.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25%左右)加工质量概念(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机械加工系统的几何误差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械加工系统受力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械加工系统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零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5. 工艺规程设计(25%左右)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基准的概念,定位基准的选择,经济加工精度与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与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加工佘量,工艺尺寸链,时间定额,工艺成本,CAPP工作原理,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6.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制造技术(5%左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非传统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客观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判断等)——占50左右 2. 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计算题等)——占50左右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
第二章复习题1.单选(1)CM6130表示最大加工工件直径为300mm的()。
①外圆磨床②圆台磨床③精密车床④自动车床(2)按夹具的适用范围划分,平口钳属于()。
①通用夹具②专用夹具③成组夹具④组合夹具(3)使用夹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加工的()。
①尺寸精度②形状精度③位置精度④表面粗糙度(4)过定位是指()。
①定位点数多于6的定位②工件加工不需要限制的自由度也被限制③工件某个定位面被多个定位元件约束④工件某一个或某几个自由度被定位元件重复限制(5)使用菱形销是为了()。
①便于制造②便于安装③避免干涉④减少磨损(6)定位误差实质上是指()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变动量。
①设计②工序③定位④测量2.判断(1)工件加工时必须完全限制6个自由度。
()(2)工件加工时过定位是决不允许的。
()(3)定位误差是由于工件本身结构特征造成的。
()(4)工件以内孔面为定位基准,用长芯轴定位时限制两个自由度。
()(5)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与工件刚度大的方向相一致。
()(6)绘制工序图时,被加工表面应用粗实线表示。
()3.填空(1)工件定位时6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称为,工件定位时有1个或1个以上自由度未被限制称为。
(2)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和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3)箱体类零件通常采用的定位方式,限制个自由度。
(4)夹具中常用的夹紧机构有、、、、定心夹紧机构和联动夹紧机构。
4.简答题(1)所示各定位方案:①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图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图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图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图d: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2)简述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3)如下图所示为工件上铣键槽加工,试分析①需要限制的自由度,V型块限制哪些自由度,并判断是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还是过定位或是欠定位。
②指出图a,b中两种方案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并分析哪种方案定位误差小?(a)(b)。
机械制造基础考点整理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机械设计、加工工艺、材料学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下面将对机械制造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机械设计1.机械零件尺寸与公差:机械零件的尺寸设计和公差的确定对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零件的尺寸和公差,以确保装配的精度和可靠性。
2.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螺栓联接、键连接、销连接等。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连接要求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并合理设计连接零件的尺寸和结构。
3.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传动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进行传动比的计算和齿轮参数的设计。
二、加工工艺1.机械加工方法:机械加工是将原材料通过机械力的作用进行形状改变和尺寸加工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在选择加工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要求等因素。
2.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现代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高精度的加工过程。
在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时,需要编写相应的加工程序,并对机床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维护。
3.焊接工艺: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压力等方式进行连接的工艺。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掌握不同材料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强度。
三、材料学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且强度高、可塑性好。
在机械制造中,需要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如塑料、复合材料等。
在选择非金属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久性、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等特性。
3.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
在机械制造中,需要准确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和加工过程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一、考评方式期末考试(闭卷):70~80%。
平时成绩(作业、实验、练习、课堂讨论):20~30%。
二、考试命题标准1)考试命题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2)试题覆盖面广,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
3)试题有部分综合性、提高性题目。
题目类型有基本知识型题目和综合型题目。
基本知识型题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综合型题目为分析计算题、工艺规程编制等。
基本知识型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各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综合型题目主要测试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试卷形式规范1)采用天津大学试卷统一格式。
2)试卷上要注明学年、学期。
3)试卷上要注明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规范、准确,与教学计划、成绩单上的课程名称相一致。
4)试卷上要体现页码与试卷总页数。
5)学科基础课要出两套试题,每套试题分A、B卷,共计4份试卷。
一套试题用于考试,另一套试题作为备用或重修考试。
6)试卷表头包含成绩栏,成绩栏内题目数应与总题目数一致。
7)各题目分值应标注明确。
8)试题采用打印,试题描述准确,图形、表格、公式清楚准确。
四、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规范1)参考答案应在正式考试试卷上逐题做好,对于A、B卷试题,应注明两种试卷区别,分别作答,若A、B卷仅次序不同,可以不做两份。
2)答案详细明确,给分点要清楚。
3)一题多解的各种答案均应包含在参考答案中。
4)判分标准明确可操作,各步骤分值明确。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12年10月。
《机械制造基础(本科)》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本考试为课程结束考试,用以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是否已达到教学要求,凡不及格者均需补考。
二、考试目标通过考试,考察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是否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是否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2)是否掌握主要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是否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3)是否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题方式闭卷答案必须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如有答题卡,请注明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90分钟。
(三)基本题型1 名词解释例:合金2单选题例:车外园时,车刀刀尖若高于工件回转中心,则刀具的( )。
a.前角增大,后角减少b.前角减小,后角增大c.前角后角都增大d.前角后角都减小3多选题例:自由锻零件应尽量避免( )结构。
a.圆柱面b.圆锥面c. 加强筋d.空间曲面4判断题例:拉削一般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5问答题例:什么是淬火,主要有何作用?6改正题例:改正下面零件的结构,使之具有合理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要求第一篇金属材料导论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了解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第二篇铸造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对铸件质量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熔炼及铸造特点;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铸件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篇金属压力加工熟悉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及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自由锻和模锻的特点及应用;了解特种塑性加工方法;掌握板料冲压的特点和基本工序;了解数控冲压方法及发展趋势。
第四篇焊接熟悉熔焊及其它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熟悉焊接应力、变形与裂纹的产生原因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熟悉焊接件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了解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要点一、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1、互换性应具备的的两个条件是:不需要经过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装配后能满足整机的使用要求它的基础是:标准化,试举例说明互换性的应用。
2、量块的精度指标是:尺寸精度、平面平行度精度、表面粗糙度___________ 和研合性3、量块的精度等级分分两种,第一种是“级”,按量块的制造精度划分的,从高到低分为:00、0、1、2、3和校准级K共6级;第二种“等”是按等划分的,由高到底分为: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 共6等。
4、测量的四要素为: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可以用 ___________ 误差或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来表示5、极限尺寸为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木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符号为EKei):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上偏差,符号为ES(es)0最大实体尺寸是指孔或轴存•材料最多时的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指孔或轴亦•材料最少时的极限尺寸ES (es) =E1 (ei) +IT=Dmax(dmax)-D(d) IT=ES-EI= Dmax(dmax)- Dmin(dmin)EI(ei)=ES(es)-lT= Dmax(dmax)-D(d),清楚其含义。
6、公差与偏差的区别在于,偏差是代数值,有正和负;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无一正负7、公并带图是由零线和公差带组成,其“零线”表示孔或轴的基本尺寸8、在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屮,规定了三种类型的配合,即: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两种等效的配合制为:基孔制和基轴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9xGB/T 1800.3-1998在基本尺寸至500毫米内规定了标准公芜从IT01、IT0至IT18共20个等级, 其中最高级是_ IT01 最低级是IT18 ,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由标准公差决定10、各级轴的基木偏力代号从a-h和孔H的基木偏滥代号配合是形成间隙配合,而P-Z与h 轴的配合形成过盈配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填空题1、六个自由度都需要限制的定位方法,称为(完全定位)。
2、主运动是指直接切除工件上的(余量)形成(加工表面)的运动。
3、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4、使用概率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的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5、加工硬化概念:已加工表面(表层)金属硬度高于(里层)金属硬度的现象。
6、残余应力概念: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情况下,材料(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7、为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退火 )、( 正火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8、当铣刀上与工件接触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称为逆铣。
9、切削塑性材料时,若刀具前角较(大),切削速度较(高)以及进给量较小时易产生带状切屑。
10、麻花钻由(工作部分)和(柄部)构成。
11、生产规模分为:(单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12、工件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未被完全限制,称为(欠定位)。
13、常用的减振器有(摩擦)减振器、(冲击)减振器和动力减振器。
14、工艺系统的软件包括(加工方法)、(工艺过程)、数控程序等。
15、以(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16、分组选配法适用于装配尺寸链环数(较少)且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17、高硬度材料之所以硬是因为表面经过(淬火处理)。
18、在时间定额中,把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19、安排机械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先基准后其他、(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和(先面后孔)。
20、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字符)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二、判断题1、利用铣刀端部刀齿切削的是周铣。
( × )2、端铣的加工质量好,在大平面的铣削中目前大都采用端铣。
( √ )3、残余应力是由于残渣产生的。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填空题1、六个自由度都需要限制的定位方法,称为(完全定位)。
2、主运动是指直接切除工件上的(余量)形成(加工表面)的运动。
3、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4、使用概率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的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5、加工硬化概念:已加工表面(表层)金属硬度高于(里层)金属硬度的现象。
6、残余应力概念: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情况下,材料(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7、为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退火 )、( 正火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8、当铣刀上与工件接触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称为逆铣。
9、切削塑性材料时,若刀具前角较(大),切削速度较(高)以及进给量较小时易产生带状切屑。
10、麻花钻由(工作部分)和(柄部)构成。
11、生产规模分为:(单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12、工件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未被完全限制,称为(欠定位)。
13、常用的减振器有(摩擦)减振器、(冲击)减振器和动力减振器。
14、工艺系统的软件包括(加工方法)、(工艺过程)、数控程序等。
15、以(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16、分组选配法适用于装配尺寸链环数(较少)且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17、高硬度材料之所以硬是因为表面经过(淬火处理)。
18、在时间定额中,把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19、安排机械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先基准后其他、(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和(先面后孔)。
20、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字符)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二、判断题1、利用铣刀端部刀齿切削的是周铣。
( × )2、端铣的加工质量好,在大平面的铣削中目前大都采用端铣。
第三章复习题1.单选(1)通过切削刃选定点与主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称为()。
①基面②切削平面③主剖面④进给平面(2)后角是主后刀面与()的夹角。
①基面②切削平面③主剖面④进给平面(3)下列因素中,对切削层厚度 hD 和切削层宽度 bD 均有影响的因素是()。
①被吃刀量 ap ②进给量 f ③刀具主偏角κr ④刀具副偏角κ′r(4)目前高速钢多用于制造().①车刀②铣刀③手工刀具④复杂刀具(5)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牌号 YG6 中的 G 代表化学元素()。
① Ge ② W ③ Cr ④ Co(6)刀具角度中,对切削变形影响最大的是()。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7)切削速度与变形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常被称为().①平顶曲线②盆形曲线③驼峰曲线④双峰曲线(8)切削塑性材料、刀具前角较大、切削速度较高时,易产生()。
①带状切屑②挤裂切屑③单元切屑④崩碎切屑(9)切削力经验公式的形式是()。
①线性函数②指数函数③对数函数④三角函数(10)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转换为热能。
①很小部分②一部分③约一半④绝大部分(11)选择切削用量时,确定切削速度的主要依据是()。
①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②机床强度与刚度③刀具寿命④加工余量(12)金属结合剂主要用于制作()。
①氧化铝砂轮②碳化硅砂轮③硬质合金砂轮④金刚石砂轮2.判断(1)金刚石刀具不适于加工含铁金属。
()(2)第一变形区又称为剪切区。
()(3)工件材料强度和硬度越大,变形系数h也越大。
()(4)工件材料越软,切削加工性越好。
()(5)工件材料热导率越高,切削加工性越好。
()(6)车削塑性材料时,大部分切削热被切屑带走。
()(7)加工塑性工件材料时,宜选用较大的前角。
()(8)磨削高硬度工件材料时,应选用较软的砂轮。
()(9)静电植砂制作的砂带,可使磨粒尖端向上。
()(10)Salomon 曲线显示切削温度与切削速度成指数函数关系。
()3.填空(1)刀具的前角是与之间的夹角。
机械制造基础必考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础,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机械制造非常重要。
以下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必考内容:(1)力学和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了解力学的基本公式和定律,能够计算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
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性能和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掌握材料力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2)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合理地设计出具有良好性能的零件。
机械零件设计的要求包括:尺寸准确、形状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配和维修方便等。
在机械零件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强度计算、加工工艺等因素。
(3)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机械传动是通过各种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机械设备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
了解不同的传动方式和其优缺点,能够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进行传动计算和传动装置设计。
2. 制造工艺基础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的关键环节,它将机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以下是制造工艺基础的必考内容:(1)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或制品的过程。
掌握常见的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能够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进行加工工艺规划和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现代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设备。
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编写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焊接工艺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工艺,在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
掌握常见的焊接工艺,如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能够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并了解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程是机械制造的实施过程,包括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保证、设备维护等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1)焊接方法分类,电阻焊、压力焊接有哪几种方法。
(2)悍接性能评价,各种钢材的焊接性规律。
(3)钎焊的概念与特点?(钎焊和熔焊比有何根本区别?钎剂有何作用?)(4)孔加工的精度特点?工艺线路?(5)铸造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6)铸造拔模斜度的设计方法,规则。
(7)熔化极与非熔化极氨弧焊的区别?(8)孑L、轴的最人、最小实体尺寸?(9)漪磨、抛光的特点?(10)铸件的工艺改进方法?(11)材料的特点与切屑的形态的关系。
(12)什么是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它们的公差分布特点?(13)当相配孔、轴既耍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吋,应如何选用选用配合方法?(14)材料工艺性的内容。
(15)酸碱性焊条的特点。
(16)切削用量的要素。
(17)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内容,意义?(18)公差和粗糙度的概念?(19)齿轮公羌要求?各公羌对传动的主要影响?(20)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内容,指标?(21)手工造型常用哪几种造型方法,各适用于何种零件?(22)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有哪些?(23)占由锻的特点,适用范围?(24)金属型、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适用范围、特点?(25)焊条的主要选择原则?(26)铸件的变形、铸造应力分布特点?(27)什么是基孔制和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28)尺寸及公差计算方法包括: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尺寸标注?(29)典型铸件在人批量生产时,采用什么铸造方法为宜?女U:下列铸件在人批最生产时,采用什么铸造方法为宜?铝活塞、大模数齿轮滚刀、铸铁污水管、摩托车气缸体、车床床身。
(30)如何为典型工件选择焊接方法?(31)车削车刀角度、及车削角度及其他指标的标注?各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32)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改错?工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3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以典型轴为例?(34)轴承孔轴配合的标注?(35)根据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求孔、轴的上下偏差数值?(36)锻造流线的存在对金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在零件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7)齿轮加工方法分类。
机械制造基础(本科)复习(闭卷考试) 考试范围1—12章。
一、二题知识点:第2章: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和抗疲劳强度等。
屈服点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力点称为屈服点。
材料的屈服点σs和规定残余伸长应力σ0.2都是衡量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
它们分别表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所能允许的最大工作应力,是机械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
抗拉强度表示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否则会产生断裂。
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一样,也是机械零件设计和选材的主要依据。
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常用的塑性判据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金属材料的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常用的硬度表示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HB与σb之间有一定的近似关系,因此,可按布氏硬度值近似确定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洛氏硬度用HRA、HRB和HRC表示,其中HRC应用的最广泛。
洛氏硬度操作简便迅速,可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出硬度值,由于压痕小,可测定成品及薄工件,并且测试的硬度值范围大。
维氏硬度试验是一种较为精确的硬度试验方法,广泛用于研究工作。
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称为韧性。
冲击韧度是指冲击试样缺口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冲击吸收功。
冲击韧度越大,表示材料的韧性越好。
冲击能量小时,材料的多次冲击抗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冲击能量大时,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塑性。
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虽然零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而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称为金属的疲劳。
统计表明,在机械零件失效中大约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因此疲劳破坏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3章:在已知的金属元素中,除少数十几种金属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以外,占85%的绝大多数金属属于下面三种晶格: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机械制造基础考点整理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学习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机械制造基础中一些重要考点的整理。
一、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如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
钢铁的分类众多,如碳素钢、合金钢等,需要掌握它们的成分、性能特点和用途。
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等优点,常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对于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陶瓷等,也要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成型性;橡胶具有弹性和耐磨性;陶瓷则具有耐高温、耐磨等性能。
二、铸造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中,冷却凝固后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等。
砂型铸造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成本低、适应性强,但铸件精度较低。
熔模铸造能生产形状复杂、精度高的铸件,但成本较高。
铸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浇注系统的设计,以保证金属液平稳、快速地充满型腔,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
三、锻造锻造是通过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锻件。
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锻。
自由锻造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形状较简单的锻件;模锻则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锻件。
锻造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以避免产生裂纹等缺陷。
四、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气保焊、电阻焊等。
电弧焊应用广泛,包括手工电弧焊和埋弧焊。
气保焊具有焊接质量高、效率高等优点。
焊接接头的形式有对接接头、角接接头、T 型接头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头形式。
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焊接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天津市考研机械工程复习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回顾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回顾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的重点内容,并给出一些复习建议,以帮助天津市考研机械工程的考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的主要内容回顾1.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中的重要一环。
它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内容。
静力学主要涉及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如受力分析、矩和力偶、杠杆原理等;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和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如速度、加速度、作图法等。
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涵盖了机械传动、机构运动分析、驱动和制动原理等。
机械传动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摩擦传动等,考生需要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机构运动分析则涉及到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分析,如平面机构、空间机构、摇杆机构等。
驱动和制动原理则是对机械设备的驱动和制动方式进行研究,如电机的选择和控制、刹车装置的设计等。
3.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中的重要一环。
它包括机械工程制图和工艺图两部分内容。
机械工程制图主要涉及三视图、剖视图、轴测图等的绘制和理解;工艺图则是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规划和记录的图纸。
考生需要熟悉制图的基本规范和常用符号,能够对机械零件进行合理设计和绘制。
4. 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切削加工、焊接和连接、塑性加工等多个方面。
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刀具切削去除材料,如车削、铣削等;焊接和连接技术则是将两个或多个零部件固定在一起,如焊接、螺纹连接等;塑性加工则是指利用塑性变形使材料产生所需形状,如拉伸、压缩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加工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的复习建议1. 确定复习重点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内容繁杂,考生在复习时应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确定重点内容,优先复习高频考点和经典案例。
1石墨对铸铁性能的影响:1力学性能:.灰口石墨的显微组织有金属和石墨组成,相当于在纯铁或钢的基础上嵌入了大量石墨。
2工艺性能:灰口铸铁属于脆性材料,不能锻造和冲压。
3.减震型好,4.耐磨性好5.缺口敏感型低. 2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是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3细晶强化:工程上大多希望通过是金属材料的晶粒强化来提高金属的强化性能,这种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爲细晶强化 4控制晶粒大小的方法:1.增加过冷度2.变质处理3.附加振动和搅拌. 5退火与正火的目的1.调整钢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防止变形、开裂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4.为淬火回火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5常见的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6正火主要用于:1对于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可做最终热处理2.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3消除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7生活中淬火的方法: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 8回火目的:1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和性能2稳定工件尺寸3.消除或减小淬火应力 9感应加热淬火工件路线: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制或正火—精加工—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磨削 10渗碳工件路线 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11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1比强度和比模量大2疲劳强度高3.减振性好4耐高温性能好5.断裂安全性高 12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形状,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13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合金的流动性,他是合金主要铸造性能之一,也是影响充型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14缩孔和缩松1形成;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充,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孔洞,按照空洞的大小和分布分为缩孔和缩松两种。
2影响铸件的气密性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3防止缩孔和缩松的原则是针对合金的收缩和凝固特点制定合理的铸造工艺,使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补缩条件,使缩松转化为缩孔,并使缩孔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天津大学22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平键联接不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直齿锥齿轮通常近似地以其大端分度圆当量圆柱齿轮来代替之进行强度计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滚动轴承工作时承受的当量动载荷不得大于其基本额定动载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齿面磨粒磨损B、齿面疲劳点蚀C、轮齿疲劳折断参考答案:C5.为提高链传动的平稳性,采用()是较为有利的。
C.较少的Z₁和较小的pD.较少的Z₁和较大的p参考答案:A6.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中心距较大的两轴,当需要两轴减速,并经常起动、速度较高时,宜选用()传动。
A.链B.齿轮C.蜗轮蜗杆参考答案:B8.增大轴在截面变化处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
A、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B、提高轴的疲劳强度C、使轴的加工方便D、提高轴的静强度参考答案:B9.一对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Z₁=18,Z₂=44,小轮齿面的接触应力比较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零件的使用寿命是指()磨损阶段的时间。
A、磨合B、稳定C、剧烈参考答案:B11.在不充分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值的目的是防止()。
A.轴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B.轴承材料过度磨损C.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D.轴承过热发产生胶合参考答案:D1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齿面疲劳点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3.直齿锥齿轮通常近似地以其大端分度圆当量圆柱齿轮来代替之进行强度计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4.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时将螺栓所受拉力乘以1.3,是为了保证足够的预紧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5.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为()。
A.小端模数B.大端模数C.齿宽中点平均模数参考答案:B16.为提高链传动的平稳性,采用()是较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