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害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桑树病虫害预防措施桑树(学名:Morus)是丝绸工业中重要的养殖植物,但桑树也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和丝绸产量的稳定,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防治桑树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桑树病虫害及其预防措施。
一、桑蚕病桑蚕病是桑树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桑叶变黄、烂熔、枯干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桑蚕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树洞消毒: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桑树的疏剪修剪时,应首先对树洞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氯化石灰、硫酸铜溶液等进行喷洒消毒,以确保树洞的清洁卫生。
2. 清除病叶:及时发现桑叶上的病斑、病斑,并将其清除及时,以防范病害的扩散和传染。
3. 合理施肥:桑树的养分供应对于预防病害非常重要。
要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沃度,增强桑树抵御病害的能力。
4. 喷施农药:在桑树的生长期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喷施农药,以防治桑蚕病的发生。
二、桑蚕病毒病桑蚕病毒病是由桑蚕病毒引起的,它会导致桑蚕感染后出现病状,从而影响丝绸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预防桑蚕病毒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丝茧消毒:在丝茧的加工过程中,应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等方式对丝茧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2. 桑园间距离:桑树之间的间距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风的流通和光照的充足。
这样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桑蚕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毒病的桑蚕品种进行饲养,这样可以降低桑蚕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4. 病蚕淘汰:及时发现患有病毒病的桑蚕,并进行淘汰处理,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三、桑树虫害除了病害外,桑树也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如桑蚕害、桑枝锯翅虫、桑螟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桑树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混合栽培:在桑树周围种植其它植物,形成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以吸引桑树的天敌。
2. 桑树红蜘蛛防治:定期检查桑树的叶片,发现红蜘蛛的存在,立即进行喷洒杀虫剂,以防止红蜘蛛的进一步繁殖和侵害。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1、桑花叶病症状:桑花叶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环斑花叶型,病叶上有大小不等的中间绿色、周围淡黄色的同心圆状环斑。
二是褶皱花叶型,病叶除有黄绿相间斑驳处,还产生严重褶皱。
三是线叶花叶型,病顺开始是顶瑞变窄,形成矛状,病叶常产生叶脉两侧加绿,叶脉间退色的网状退绿斑,越往上长的病叶越窄小,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病毒,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
桑花叶病的病原主要在田间病桑植株里越冬,通过嫁接及昆虫传染。
而磨擦传染难以成功,且病桑种籽不传病。
温度、桑树品种及收获形式影响桑花叶病的发生。
在广西、广东每年3月初病害出现,4-5月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温度再升高,病状消失,具有高温隐症的特点。
桑树品种间抗病力差异很大。
沙二×伦109较易感病,伦教40号则较抗病。
冬根刈桑园发病重,冬伐留枝干40-60 厘米的桑园则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1)发病严重的桑园可采用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方式,避过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2)进行无性繁殖进,应严格选取无病苗木作砧木和接穗。
(3)重病区选栽伦教40号等抗病的桑品种。
2、桑萎缩病症状:桑萎缩病有黄化、萎缩、花叶(花叶卷叶病)三种类型。
黄化型发病初期少数枝梢嫩叶皱缩、发黄、向背面卷曲。
随病势加重,腋芽萌发,侧枝细弱,叶形瘦小,节间特短。
尔后逐渐由几根枝条发病扩展到全株。
病重的桑树夏伐后发生新枝弱小丛生,密生猫耳状瘦小叶片,逐渐枯死。
萎缩型多在桑树夏伐后发生。
发病初期,枝条中部或项部腋芽早发,生成许多侧枝,叶片黄化、质粗,秋顺早落,春芽早发。
发病末期,枝条生长明显不良,叶片更小,重病桑枝如扫帚状。
花叶型主要在春夏季和晚秋发生。
发病一般先由少数枝条开始,然后蔓延至全株。
发病初期,叶片侧脉上有小瘤状突起,细脉变褐,有的叶片半边无缺刻。
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叶片缩小,向上卷缩,叶片叶脉变褐,瘤状突起明显,枝条细短,腋芽早发,生出侧枝,病树极易遭受冻害。
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及防治桑树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果树,其主要用途是生产桑叶,用于蚕丝生产。
然而,桑树也会面临多种病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桑蚜桑蚜是桑树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通过树叶进行吸食,导致桑树病态,影响其生长并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在管制桑蚜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1. 喷洒病虫害药物在桑树上发现桑蚜时,可以喷洒一些病虫害药物,例如洒硫磺和苯酚氯仿等,以消灭和防止虫害的发生。
2. 滴灌或喷淋液肥桑树如果生长良好,充足的树液和元素还可以提高桑树的抵抗力。
3. 蚜虫捕捉器可以使用蚜虫捕捉器来捕捉桑蚜,阻止它们在桑树上大量繁殖,从而保护桑树。
二、桑疫病桑疫病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在桑树的树干和叶子上出现许多黑色的小点或条纹。
真菌侵染桑树的方式很容易引起桑树的死亡,因此对这种病害必须高度重视。
管制方法包括:1. 剪除感染部分在发现树上有桑疫病迹象时,应立即剪掉那些感染的部分,以防止病菌在桑树上的传播。
2. 喷洒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以杀死桑疫病的病菌,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3. 清理垃圾和草木保持桑树的周围干燥和清洁,不要让垃圾和草木长得太高,这样可以为桑树提供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三、桑蛀桑蛀是一种在桑树内形成的虫害,主要是桑蛀虫和桑葉蛀蟲。
这些虫子会在桑树的树干、枝干和根部中钻洞,使桑树病态,并大大降低桑叶的产量。
预防和治疗桑蛀病的方法包括:1. 喷洒病害药物在桑树上出现桑蛀虫迹象时,可以立即喷洒一些药物来杀死这些害虫。
2. 剪除被侵染的部分如果感染被诊断为有足够严重的影响,那就要剪除被感染的部分或整个植株,以保护其他桑树的健康。
3. 替换土壤在桑树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替换可以造成损害的土壤,以确保下一季的桑树生长良好。
结论:在保护桑树健康和高产量的过程中,预防和治疗桑树病害至关重要。
对于预防和治疗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桑蚜、桑疫病和桑蛀,应采用上述措施来保护桑树的健康。
几种常见的桑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桑树的栽培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病虫害,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下面就来看一看几种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方法吧。
一、桑树花叶病
桑树花叶病是春季桑园普遍发生的病毒性病害,病株通常出现以下症状:①黄斑花叶:病叶上有淡黄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和正常部位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②缩皱花叶:病叶除既有黄绿相间斑驳外,还产生严重缩皱;③环斑花叶:病叶有环状黄斑,黄斑以内仍为绿色;④畸形叶:发病的桑叶变窄变小成畸形叶,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
桑花叶病具有高温隐症现象,6月份以后生长的桑叶很少出现症状,夏伐后生长的新梢几乎不出现症状。
防治方法:桑树花叶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药物,但有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即防病要从冬伐做起,要改变冬伐剪到根(根刈)的习惯,冬伐剪留下半年生长的枝条长30~60厘米,就可以有效预防春季发生花叶病。
二、桑树疫病
春季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桑疫病。
防治方法:冬伐、夏伐剪除枯枝和有病斑枝条;发病期间及时清除病芽、病叶、病枝;发病初期用500毫克/千克土霉素液(即5克加水10千克)或10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液(即1克加水10千克)或蚕服康1号5支加水10千克喷嫩芽、嫩
1。
广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广西是我国桑树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
然而,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对桑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桑树的生长和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1.白粉病:白粉病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会使桑树的叶片和嫩枝受到影响,常表现为白色粉末的斑点和斑块。
白粉病对桑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都有很大影响,严重时会影响树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落叶、落果、保持树体干燥通风同时使用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喷洒。
2.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分类不明确的真菌病害,造成的病害则是让桑树的叶片、嫩枝、果实、甚至整个树干上都产生灰白色的菌丝和果体,进而腐烂和软化。
防治措施:加强桑树管理和消毒;喷施有机锰,磷及镉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等。
3.梨锈病:梨锈病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 主要表现为叶片上的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形成“枇杷花瓣”状的大斑,桑叶变黄甚至萎蔫。
叶枯黄、掉落严重时,产量显著下降。
防治措施:提高树木免疫力、保持树体空气湿度等。
二、虫害1.桑蚕虫:桑蚕虫是桑树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
它会在桑树的叶片和嫩枝上寻找食物,造成叶片的大量损失,导致桑树的营养不良。
防治措施:及时使用杀虫剂对其进行喷洒,选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2.吹绵虫:吹绵虫是一种从美洲传入的外来害虫,它主要在桑树的嫩枝和花粉上寻求食物,对桑树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防治措施:喷洒农药,龙头喉油灯诱杀,保持树体空气流通等,采用综合措施防御。
3.柿小食心虫:柿小食心虫是桑树叶片、嫩芽、花和幼果的常见病虫害,会导致桑树小枝断裂,生长势减弱,严重时能够导致桑树的死亡。
防治措施:及时清理落叶、落果,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通风透气等。
综合来看,病虫害对桑树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非常的影响,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在桑树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提高桑树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增加桑树的经济效益。
原蚕区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在原蚕区,桑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蚕丝产业的基础。
然而,桑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
本文将介绍桑树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一、病害
1、白粉病
白粉病是桑树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体是白粉菌。
病害发生时,桑树叶片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并伴有病斑。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可以采用化学药物如克沙米福、百菌清等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农药如菌肥喷洒。
2、锈病
3、褐斑病
二、虫害
1、桑蚜虫
2、桑小叶蝉
3、桑蛾
三、总结
综上所述,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对桑树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了确保桑树的健康生长,我们应该加强桑树的保护,同时注意桑树的管理和环境卫生。
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为桑树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桑树常见病害及防治
桑树是常见的经济林木,其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如提供食品、纺织原料等。
然而,桑树也常常受到许多病害的影响,这些病害会影响桑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引起桑树死亡。
因此,充分了解桑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桑树生产至关重要。
桑蚕病是桑树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桑蚕病一般在气温较高和湿度大的季节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桑树叶片变黄、变薄、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桑树大量死亡。
预防和治疗桑蚕病的措施包括在病害发生之前及时施肥和缩短桑树的生长期,同时可采用药剂和生物对抗剂进行治疗。
另外,桑小蜂和桑叶蚜也是桑树的常见病害。
桑小蜂危害桑树的花朵、叶片和果实,影响桑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而桑叶蚜则会对桑叶造成损害,令桑树生长受阻,引起桑树产量下降。
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措施包括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对抗剂等。
此外,桑树的根腐病、苗枯萎病、霜霉病也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
根腐病主要是桑树根部部分或完全腐烂和枯朽,导致桑树死亡。
苗枯萎病则会导致桑树幼苗枯萎、变黄、死亡。
霜霉病则主要在春季发病,会引起桑树叶片脱落。
治疗这些病害的措施包括提高桑树生长环境、适当施肥和水分管理、采用适宜的药剂等手段。
总之,桑树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常见的病害给桑树的生产和生长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熟悉桑树的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桑树的抵抗力是促进桑树生产的关键。
对于病害防治,在实践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包括病原体的生物学特点、桑树生长环境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及时预防和治疗桑树的病害才能有效地增加桑树的生产效益。
在桑树的栽培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病虫害,危害植物的正常
生长.下面就来看一看几种桑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吧.
桑树的病害及其防治
桑里白粉病
该病初发阶段,叶片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病斑,然后逐渐扩大连结成片,同时桑叶正面颜色变为淡黄褐色;后期在这些的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粒点,之后转为黑色。
本病多发于枝条中部的叶子、硬化早的品种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秋季分批养蚕,先采桑条下部桑叶;
2、旱季及时抗旱,以延迟桑叶硬化;
3、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叶,间隔10-15天再喷1次。
桑褐斑病
多发生于嫩叶,特别是在高温多湿、日照不足的天气下易发此病。
初期为水渍芝麻粒状病斑,颜色呈暗褐色,之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在病斑上面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质块,之后颜色变为黑褐色,叶色稍稍变黄,严重情况下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主要防
治如下: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叶,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无药害。
桑树的虫害及其防治
桑树金龟子
种类多,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以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造成危害,特别对苗木嫩芽影响严重。
防治方法如下:
1、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当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
2、灯光诱杀成虫。
3、冬耕翻土时,随犁楝除幼虫和幼苗根部的蛴螬。
4、在傍晚可以喷施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以消灭成虫。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被广泛种植用于桑蚕养殖和丝绸生产。
然而,桑树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为了保障桑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农民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方法来应对桑树病虫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防治方法。
1. 良种选育:选择抗病虫害的良种是预防和控制桑树病虫害的重要步骤。
通过育种和种苗繁育,培育出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的新品种。
例如,选育出的高抗病虫害品种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提高桑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 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和土壤调理对于预防桑树病虫害至关重要。
保持土壤的适度肥沃和湿润,增强桑树的养分吸收能力和生长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合理的化学肥料,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适度的土壤调理和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和呼吸。
3. 生态调控:生态平衡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原则。
通过合理的生态调控手段,可以提高桑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比如,引入天敌昆虫,如蜘蛛、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桑树上的害虫,以实现自然的生物控制。
此外,合理采用轮作和间作,能够破坏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桑树进行病虫害监测是及早发现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树叶、树皮、果实等,可以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如利用昆虫诱捕器、粘虫板、光罩等,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5. 化学防治:化学农药是目前控制桑树病虫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桑树发病前期和初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正确使用,避免给环境和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为防止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控制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6.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对于预防桑树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桑园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冬季是桑树的休眠期,但是仍需要对桑园进行管理。
冬季管理的重点是病虫害防治,这对于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量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冬季桑园管理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一、病害防治技术1. 桑树枯枝病防治冬季是桑树枯枝病的流行期,如果不及时防治就容易对桑树造成损害。
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清理枯枝落叶。
枯枝、枯叶和落叶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源,及时清理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2)统一用冬季熏烟法。
可以选择用硫磺等熏蒸剂进行熏烟,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有点是灭菌效果好,适合规模较大的桑园。
(3)喷药防治。
可以用药水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
推荐常用的冬季防治药剂有苯酚灰、硫酸铜等,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褐纹病是桑树的常见病害,它在冬季也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如下:(2)修剪植株。
把植株上的褐纹病感染部位及时清理,减少形成新的感染源。
(3)用药剂进行喷洒。
推荐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粉剂和50%福美双菌灵悬浮剂等。
桑蚜是桑园的常见昆虫,对桑树的危害较大。
冬季是桑蚜繁殖的季节,防治方法如下:(1)用冬季熏蒸的方式进行防治。
可以选择使用丁腈、甲醇等熏蒸剂进行熏蒸,杀灭存在于幼苗和枝条上的桑蚜。
(2)严格清理桑树周围的杂草。
杂草可以为桑蚜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环境,清理杂草是有效防治桑蚜的关键之一。
2. 桑螟防治桑螟也是桑园的常见虫害之一,其在冬季偏爱树干、树枝等处的休眠,防治方法如下:(1)粘贴板防治。
镀有黄色涂层的粘贴板可以吸引桑螟,并通过防止它们下落到地面杀死它们。
(2)人工摘除。
桑螟通常在较低的地方,可以用手动摘除方法进行防治。
桑树常见病害及防治
一、褐斑病
1、症状识别:夏秋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此病,该病多发生在嫩叶上,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多角形茶褐色病斑,病斑吸水膨胀,易腐败穿孔。
2、防治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0.2℅-0.5℅洗衣粉作为粘附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病害控制(多菌灵、托布津对蚕作安全)。
二、细菌性黑枯病(又叫细菌病)
1、症状识别:该病为害桑树稍端新嫩枝叶,多发生夏秋暴雨后,发病初期叶面发生油渍状园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叶皱缩,严重时枯萎脱落,该病又称为黑枯病,烂头病。
如遇大风,发病部易断,且断口溢浓。
2、防治药剂:发病初期可喷洒0.6-0.7的波尔多液(残毒期20-30天)或喷布
300-5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每1000克水加入0.3-0.5克粉剂或加入50万单位针剂3/5-1支)或喷布100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每1000克水加0.1克粉剂或加入50万单位针剂1/5)每半月一次。
三、桑芽枯病
1、症状识别:此病在桑枝的冬芽周围出现变色陷区,以后逐渐扩大,当病斑扩展围绕枝条,隔断树液的流通而使病部以上的枝条干枯。
发病过程中,枝条皮层易剥离并散发出一种酒精气味。
2、防治药剂:冬季桑树休眠期用波美5-6度石硫合剂刷枝干,或15%氟硅酸200倍液,或0.2%铜铵液喷洒枝干消毒,消灭越冬病菌;桑树生长期伤口用1%硫酸铜(残毒10-15天)或65%代森锌500倍液(残毒期5-7天)消毒后,再涂40%石灰浆(生石灰4斤,加水10斤),必要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1 主要害虫1.1 芽叶害虫1.1.1 桑象虫一年发生1代。
春季食害冬芽及春伐桑芽,降低发芽率,影响春叶产量;夏伐后食害截口以下的芽和新梢,可将整株桑芽吃光,使桑树不能发芽,以致枯死,严重影响发条数和树型养成。
1.1.2 桑尺蠖一年发生4~5代。
各代幼虫盛孵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底9月初、10月中旬(越冬代)。
以幼虫食害桑芽和叶,特别是越冬幼虫,在早春冬芽萌发时为害严重,往往整株冬芽被吃光,对春蚕用叶影响极大。
1.1.3 桑毛虫一年发生3~4代。
以3龄幼虫在树杆裂缝、枯枝落叶和杂草丛中结茧越冬。
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尤以越冬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严重,以后各代幼虫食害夏秋叶。
初孵幼虫群集在一张叶片背面,取食桑叶下表皮和绿色组织成膜斑状(半透明薄膜),蜕皮3次后分散为害,桑叶被吃成大缺刻,仅留叶脉,严重时将全园桑叶吃光。
1.1.4 桑瘿蚊1993年在全县暴发成灾后,一直猖獗。
一年发生6~8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休眠体越冬。
田间4月下旬幼虫发生和为害,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全年盛发期,致使桑树顶芽全部凋萎、脱落,枝条封顶,对续春蚕用桑和迟夏伐的杂交桑产量影响极大。
以后分别在6月底至7月初、7月下旬、8月中旬、8月底至9月初、9月下旬、10月中下旬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造成桑树侧枝丛生,枝细叶小,并直接影响夏秋季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1.2 咀食性桑叶害虫1.2.1 桑螟全县普遍严重受害。
以幼虫食害桑叶,幼龄幼虫食去下表皮和绿色组织,形成透明膜斑,三龄后吐丝卷叶或粘迭数张叶片,躲藏其中取食。
1年发生5~7代,世代重叠。
以老熟幼虫在桑树树皮裂隙、蛀孔、杂草内及桑园附近墙壁裂缝等处结茧越冬。
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羽化并产卵,田间幼虫于5月初开始孵化出幼虫并为害,以后各代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
全年以5月中、下旬和8、9月为害最重,尤以采叶不及时的荫蔽桑园更甚。
1.2.2 叶虫类为害桑叶的叶虫有黄叶虫、桑叶虫、蓝叶虫、夏叶虫4种。
成虫4~5月发生,多在中午活动,群集桑叶上咀食叶片成缺刻和孔洞,日落后至次晨露水未干前不活动。
有群集为害和假死等习性(利用这种习性,在防治上可以在清晨露水未干前,用打落法杀灭之)。
夏叶虫两年发生1代,其它为一年1代,均在土下越冬。
我县主要以夏叶虫和黄叶虫为害重,其中西边片以黄叶虫为主,东边片以夏叶虫为主(尤其是河滩洲地桑园)。
夏叶虫以成虫咬食桑树嫩叶和嫩梢,造成枝叶残缺不全,严重时枝条上部叶片被吃光,连嫩枝皮都被剥食,导致枝条枯死。
该虫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在我县未见成灾。
1989年以来为害日趋加重并开始局部成灾。
1.2.3 野蚕一年发生4代为主。
是夏秋期桑园的主要害虫,全年自4~11月中旬均有为害,以8~10月(遇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最大,为害猖獗。
1.2.4斜纹夜蛾是一种多食暴发性食叶害虫,一年发生6~7代。
近年来常在我县桑园发生,部分桑园受害严重,已成为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1995年我县数千亩河滩地桑园发生斜纹夜蛾,征村乡洲上村近千亩桑园暴发成灾,每亩有幼虫5000条左右,个别桑园高达30000~50000条,桑叶取食殆尽,桑树几乎被吃成光杆。
1998年洪灾过后,桑树亦大面积受此虫为害,桑叶严重减产。
一般一年中在7~8份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烈,如遇洪涝或温暖潮湿气候,往往有大发生的可能。
1.2.5其他桑叶害虫有金龟子(褐金龟子、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3种),剌蛾(褐剌蛾、青剌蛾、绿剌蛾、黄剌蛾、扁剌蛾5种),红腹灯蛾,卷叶蛾,蜗牛等。
1.3 枝干害虫1.3.1 桑天牛是我县桑园中为害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两年发生1代,幼虫蛀入桑树枝干后,要经过两个冬季(蛀食时间将近2年),才化蛹并羽化成虫。
成虫产卵在新条近基部,孵化后的幼虫就蛀入桑条,经桑拳再往下逐步蛀食树干木质,每隔一段距离,咬一横向孔道通向树干外,把木屑状的粪便排泄出横孔外。
幼虫越往下蛀食,虫体也逐渐长大,从7~10月份,根据产卵迟早,幼虫陆续孵化后蛀入枝干,经两个冬季,逐渐蛀入桑树根部。
老熟时头转向上,以木屑填满两端,化蛹其中,经20天左右羽化飞出树外。
严重的一株桑树同时有3~4条幼虫寄生,蛀空木质部,使桑树死亡。
1.3.2 其他天牛为害桑树还有其他多种天牛,如黄星天牛、点胸坡天牛(江西仅修水有)云斑天牛、虎天牛、星天牛、六星天牛、黄天牛等。
1.3.3 介壳虫又称桑白蚧,寄生在桑树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剌入树干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枝干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妨碍桑树生长及桑芽萌发,为害严重的桑树逐渐死亡。
1.3.4 其他枝干害虫有桑虱、堆沙蛀、桑蛀虫、桑梢小蠹虫等。
1.4 吸食性桑叶害虫(又称微体害虫)1.4.1 桑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吸桑叶汁液,使叶片出现无数褐色小凹点,失水硬化,严重时萎凋卷曲,不能养蚕。
夏秋干旱时虫口密度更高。
成灾桑园远看明显分为3层,下层老叶一般不为害;中部适熟叶全部干瘪成锈褐色;顶端一层为刚抽出的黄绿色嫩梢,对饲养秋蚕威胁很大。
桑蓟马一年发生10多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土壤和杂草中越冬。
第二年春芽萌发后开始活动为害,产卵于嫩梢、叶背、叶脉组织内(每处1粒)。
成虫有翅能飞翔,春蚕结束桑树夏伐后,春伐桑、迟夏伐杂交桑和留养续春蚕的成年桑树就成为继续繁殖为害的媒体(所以这个时候的药剂防治尤为重要)。
夏秋季随着新梢的持续向上生长,造成不断由下而上分层为害的现象。
一般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有2次发生高峰。
1.4.2 桑粉虱桑粉虱是一种好湿性害虫,在密植、阴湿、通风不良的桑园常易发生,一年发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虫羽化后有密集于枝梢嫩叶上产卵的习性,故第1~5叶的虫—密度最高,一年出现多次盛发高峰,7~9月份最为严重,受害桑园内成片新梢停止生长,受害叶卷缩、干瘪、老化,叶背布满虫体及害虫残体,下部叶因滴落桑粉虱分泌的蜜露而诱发煤病,叶面一片污黑。
蚕茧产质量也显著下降。
近年在我县上升为主要害虫并在个别年份成灾。
1.4.3 其他吸食性桑叶害虫还有红蜘蛛、桑木虱、叶蝉类等。
2 桑树病害2.1 芽叶病害2.1.1桑疫病又称细菌性黑枯病,为害叶片及嫩梢,分黑枯型、缩叶型两种。
在多雨、多湿的环境下易发此病,偏施氮肥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
在我县前者多发生于春季,后者多发生于夏季。
杂交桑重于嫁接桑。
桑树品种对发病率的关系也很大,多发生此病的地区,应选种抗病性强的桑品种,如农桑系列、荷叶白、湖桑199等。
2.1.2 桑里白粉病本病初发时,叶背产生白粉状圆形病斑,后逐步扩大连成一片,同时在桑叶正面叶色变成淡黄褐色,后期在白粉状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粒点(后渐变成黑色)。
本病多发生在枝条中部的叶子,硬化早的品种、春伐桑、密植桑园易发此病。
主要防治方法:一是秋季分批养蚕,先采桑条下部桑叶;二是旱季及时抗旱,以延迟桑叶硬化;三是在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70%托布津1500倍)喷叶,间隔10~15天再喷1次。
2.1.3 桑污叶病本病常与里白粉病混生,叶背产生煤灰色圆形病斑,积水、闷热的桑园易发此病(防治方法与桑里白粉病同)。
2.1.4 桑褐斑病一般嫩叶发生较多,高温多湿、日照少时易发此病。
初见病斑为暗褐色水渍芝麻粒状,后逐步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轮廓明显,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淡褐色,上面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质块(后变黑褐色),病斑四周叶色稍褪绿变黄,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容易脱落。
主要防治方法:在发病早期用50%多菌灵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叶。
该方法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蚕无药害。
2.1.5 桑卷叶枯病该病在我县春季杂交桑上发生严重,2001年大面积发生,对春蚕用叶影响较大。
春季发病时,叶缘先呈水渍状,后生深褐色病斑,向叶面卷缩,最后全叶变黑脱落。
病菌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暧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至桑叶上,引起初次侵染,其后在病斑上不断产生孢子,继续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主要防治方法:清除病叶;桑园冬耕时将残留病叶翻人深土,消灭病原;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桑树抗病力。
2.2 枝干病害2.2.1 桑膏药病被害后枝干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菌膜,似贴着膏药,有明显的轮纹。
本病易发生在地势低洼、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桑园,一般有介壳虫为害的桑园发病较严重。
主要防治方法:在加强介壳虫防治工作的同时,用竹片刮除菌膜再涂上20%石灰浆,或涂石灰硫磺合剂。
2.2.2 桑芽枯病大多发生在秋叶采摘过度的幼龄桑园和虫蛀、冻害、生长衰弱枝条上的冬芽,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发,或发芽后急剧萎凋,病斑环围枝条枯死,皮层腐烂易剥离,散出洒精味。
病部后期产生紫黑色颗粒。
主要防治方法: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合理采叶增强树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排水防涝。
2.2.3 桑拟干枯病一般较多在枝条的中下部及半截枝上发发病,以冬芽为中心产生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湿润时为水肿状,干燥后凹皱缩.被害部皮层容易剥离,皮下密生黑色小点.本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芽枯病类似,防治措施和芽枯病相同。
2.2.4生理性芽枯病春季枝条上的芽不萌动或虽能萌动,但始终不能展叶,随后芽和枝条枯死,有的能长出2厘米左右长的小叶片,但不久即凋萎,枝条中下部的芽能够生长,但叶片有皱缩现象,桑根发育基本正常。
去年春季在我县渣津、征村、义宁、庙岭等乡镇近千亩桑园发生此病。
2.3 根部病害2.3.1 桑青枯病是我县危险性最大的病害。
1998年在征村乡吴坪村零星发生不到1亩,2001年已蔓延至邻近的白沙、熏衣等村,面积扩展到20亩左右,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之势。
此病是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桑树根部导管,妨碍水分运输,使叶片萎凋,直到成片桑树枯死。
病原细菌在病根、病枝残体以及混有病株残体的肥料里越冬。
翌年春暧开始生长繁殖,侵染桑树。
病菌传播途径主要是带病苗木,以及土壤、流水、采桑工具。
该病通常在4~11月发生,7~9月为害严重。
主要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连根彻底挖除烧毁,并用含甲醛40%福尔马林原液的50倍稀释进行土壤消毒;严重发病桑园,必须在掘株毁桑后改种禾本科作物,3~5年后再行栽桑。
2.3.2 桑紫纹羽病我县局部桑园发生此病。
初发病时,根皮失去光泽,由黄变褐,渐变为黑褐色,根表面有细丝,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体绕结成根状菌丝束,纵横交叉呈网状布满桑根,严重时,根部皮层腐烂,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使病株很容易拔出土壤。
受害桑树开始生长缓慢,叶小而黄,以后逐渐枯死。
此病还能为害甘薯、马铃薯、苹果、梨、桃、茶等作物(防治方法同青枯病)。
2.3.3 根结线虫病我县桑园普遍都有此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