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8
白居易《长恨歌》上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代文学》第二节《唐诗》,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长恨歌》的背景、主题、艺术特点及诗歌全文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等。
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背景及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长恨歌》诗歌全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长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的主题、背景、艺术特色,结合诗歌原文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典型诗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讲解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其他诗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背景:唐代、长安城主题:爱情悲剧、宫廷斗争艺术特色:对仗工整、韵律优美重点诗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一段诗句,阐述其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例,分析其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如《春江花月夜》、《登鹳雀楼》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课文包括诗歌的全文及其注释,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情节。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4. 例题讲解:以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例,讲解比喻手法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对偶手法。
7.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历史背景情节概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2. 主题思想3. 名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概括《长恨歌》的主要情节。
(2)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情节概括:略。
(2)人物形象分析:略。
(3)艺术手法解析:比喻、对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了解更多的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长恨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能背诵全诗。
2. 领悟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的韵律、意象及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分析、情感把握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结构分析:讲解《长恨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以及各部分的内容概括。
4. 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情感。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的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设置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内容概括: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3. 结构分析:起承转合4. 意象: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5. 主题:爱情、忠诚、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答案:意象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如“汉宫春晓”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与恩宠,为诗歌增色添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