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非洲工艺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28.97 MB
- 文档页数:57
古代非洲陶瓷、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环设162 胡铭 165259非洲(Africa)全称为阿非利加洲,在古代拉丁语中的意思为“炙热的阳光”。
通过这个名字就可以感受到非洲气候的炎热恶劣。
非洲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的四面包围中。
只有通过一个很窄的路桥与亚洲大陆相连。
非洲的历史非常久远,各个区域的发展非常的不平衡。
古非洲是人类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
从非洲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可以明显体现出,非洲古代的工艺美术文化起源和繁盛于中部和西部的广阔区域。
非洲工艺美术的发展是非洲的历史社会前行的表现是古代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分支。
在古代世界上的工艺美术的发展中,非洲地区的发展是非常特殊和充满辉煌历史的。
古代非洲工艺美术从二百多万年前的中非地区发现的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出现工艺精美、性能实用的打制石器,而且该时期的木质器具和动物骨头制作的骨器也高度发达,是古代非洲出现最早的工艺美术产品。
前四万到三万年左右的中非地区出现在维多利亚湖沿岸的文明是中部时期的文明,这一段时期出现的磨制石器非常精美,该地区出土的石斧石刀等工具体现了当时工艺的精炼,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科技。
在西非刚果平原地区出现的遗迹由于始于赛河和卢彭巴地区被成为“卢彭巴文明”延续了长达两万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出现的石器已经有了类似于木质的手把。
公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晚期石器时代在中非地区的洞穴中出现的人类历史已经开始了狩猎活动,此时期非洲工艺美术发展极为迅速,开始出现了制陶工艺和冶金工艺,出土了少量的陶器和铁制品。
非洲西部地区在前五世纪,开始大量的出现金属器具,说明当时非洲冶金工艺的高度发达,这个时期不止金属工艺的发达,非洲的制陶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此时的人们已经制造出很多精美的陶制器具,体现了当时的当地人们生活的安稳。
到达中世纪时期,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发展已经非常的发达,此时非洲的制陶、冶金、石器还有象牙制品等各个方面都已经高度成熟,此时的非洲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是世界上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独特的非洲雕刻艺术(2)1遗骨匣顶饰雕像祖先雕像:由各部落创作的祖先雕像组成。
祖先的亡灵在中非乃至全非洲居民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非洲人相信祖先以不可见的形态陪伴着活着的子孙后代,活人可以在需要他们的时候通过仪式和特定的媒介与其沟通并寻求保护和指引,其中最常见的媒介就是祖先雕像。
村庄或部落会有公共的祖先雕像,而每个家族或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祖先雕像.高耷族把祖先的遗骨和头发,指甲等物与其它被赋予灵力的物质放在小包裹内并在上面固定一尊用金属条包覆的木雕像以守护祖先的遗骨. 高耷人会通过这些雕像召唤祖先以求帮助和保护. 遗骨匣本应世代流传,但随着20世纪当地的宗教信仰发生了改变,它们也被遗弃甚至损毁.这些雕像造形抽象,椭圆形脸下的菱形支架表现的是手臂,头部上方是头发,雕像上包覆的铜, 高耷人相信其闪亮的反光能抵御邪恶力量的攻击.对于生活在中非的很多人而言, 祖先崇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认为故去的祖先具有神秘的能力和权威,能够回应他们的招唤并庇护活着的后代.祖先雕像是家族延续性的象征.牵系社群成员的纽带,同时也承载了部落首领对于权利的诉求.这些独特的中非祖先雕像之所以引入注目,是因为它们看似简单质仆, 却处处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神力. 线条,轮廓,色彩等方面的处理是那么得心应手,神秘与内在美兼备,这些充满神奇魅力﹑富有生命力的雕刻艺术品令我赞叹不已!大家共同来感受吧!2遗骨匣顶饰雕像3遗骨匣顶饰雕像4遗骨匣顶饰雕像5遗骨匣顶饰雕像6遗骨匣顶饰雕像7遗骨匣顶饰雕像8遗骨匣顶饰雕像9遗骨匣顶饰雕像10高耷族神龛内的遗骨匣11祖先雕像展橱12祖先雕像13祖先雕像14祖先雕像15祖先雕像16祖先雕像17传统头饰、18祖先雕像展橱19占卜面具21墓主雕像22遗骨匣顶饰雕像24遗骨匣顶饰雕像、20巫术偶像、23遗骨匣顶饰雕像25遗骨匣雕像26仪式用铃27建筑部件:柱子28建筑部件:门板29仪式用斧30男子雕像。
非洲美术Feizhou meishu非洲美术African art广义指整个非洲的美术,一般专指非洲大陆的黑人美术。
主要包括19世纪中期在撒哈拉地区、南部非洲发现的岩画和雕刻(包括古代的陶雕、中世纪以后的青铜雕刻和传统木雕)。
撒哈拉岩画这是非洲最古老的艺术。
根据风格、技术、石垢色泽及动物群进化,可以把它分为古代水牛时期(约公元前9000~前6000)、牧养公牛时期(公元前3500~前1500)马时期(公元前1500~公元2世纪)和骆驼时期(2世纪)。
古代水牛时期岩画主要分布在今阿尔及利亚西北部的古苏尔和阿穆尔山区,撒哈拉中部的阿杰尔高原(主要在阿尔及利亚境内)乍得境内的提贝斯提高原和利比亚境内的费赞。
这批古代艺术作品中,雄伟写实的古代水牛图像十分引人入胜。
古代水牛在公元前已经绝种。
北部非洲发现它的骨骸化石可以确定,早期图像属于新石器时代初期。
在古苏尔山区山岩上,发现一件优美的水牛岩刻,它的头部和躯体是侧面的,两只犄角有透视关系。
图像有3米长,并且是用细磨深凿的轮廓线条完成的。
刻工精巧,眼睛、耳朵和一些皱纹,历历在目。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大多用同一技术和同一风格制作的其他岩刻,诸如大象、犀牛、长颈鹿等。
这些形象经常并列在同一块山岩上,有时还重叠在一起。
在费赞,除古代水牛形象以外,也发现了大象、犀牛、长颈鹿及河马图像。
这些图像雄伟、宏大,一般都接近于原大,有的甚至超过原大。
如在阿杰尔高原有一个高达8米的犀牛形象,另一件描绘几个高7米的长颈鹿构图,竟占了82平方米。
法国考古学家G.弗拉芒曾对这一带岩刻的刻纹和表层进行过研究,他认为早期的岩刻是用一种仔细磨光的、约1厘米宽的V字形深槽状工具制作的。
除单独的动物形象外,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多形象的构图。
这类构图是一长列同样动态的动物(水牛、大象、公牛、马、鸵鸟等),它们好像一个跟随一个鱼贯而行。
这种动物形象没有任何彼此联系。
除了这种原始的构图形式之外,还发现有一些不同的图像,诸如雄兽与雌兽、带着幼兽的雌兽、保护幼象的大象等。
1、原始社会威兰多夫的石制维纳斯,骨制指挥棒,古梅尔尼查彩绘陶器,温卡奥特曼式小型陶器,日本绳纹陶,朝鲜篦纹陶,西亚彩纹陶(耶莫、哈森纳、哈拉夫<彩绘陶盘>)2、古大洋洲木工艺:雕饰彩绘木制盾牌、独木舟船桨装饰、鸟形木碗、木制腰鼓、面具、总体特征:实用宗教兼之、讲究色彩运用塔帕布与树皮画,复活节岛石工艺,文身装饰,飞来去器,毛利人文身与画身,海蒂基玉石小人像,世界三大玉石中心:中国、墨西哥南、新西兰毛利,大洋洲装饰工艺整体特点3、古代美洲玛雅文化与其工艺作品:彩绘陶,查文镫形陶壶,战士头像形壶,美洲豹庇护下的祭司黄金饰品与联珠纹,染织品作用、奔跑的神灵、鸟兽羽毛缀贴装饰玛雅人头形石斧.死亡仪式,优美把手的方形石钵,虎面人像玉斧.祭祀,历法石4、古代非洲诺克赤陶塑像,伊费写实塑像、贝宁母后青铜头像,“阿玛”长方形青铜饰板.蔷薇,青铜雄鸡圆雕,象牙豹,非洲母神肚脐突出,木制跪像凳、木制颈枕,头顶双头斧,木制羚羊头饰,“奇瓦拉”羚羊面具,非洲木雕总结,宗教性5、古代埃及黒顶陶器,鳄鱼纹彩陶钵,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化妆石板,正身侧面律,王后化妆石板,雪花石灯,玻璃鱼形容器,沙芯法,图塔卡蒙王座,荷鲁斯神鹰头,羊形把手银罐、木椅兽腿,莲花代表上埃及、眼镜蛇代表下埃及,永恒、不变、静穆、庄重、宗教性,工艺美术特点6、古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陶工艺原因,刻纹彩绘,母神像,连眉大眼,“尼尼微式”陶工艺嵌有珍珠贝壳的石钵.螺钿,奉献用石板.太极,纳拉姆·辛石碑,汉谟拉比法典碑,肩扛御座的人.手臂结构,翼狮与牡鹿方形铜板,萨尔贡一世铜像,7、古波斯工艺美术特点、地理环境,阿克美尼德:金属釉面砖,帕提亚:绿釉陶,萨珊:银、染织,陶器受两河流域影响,山羊几何纹,山羊纹彩绘陶杯,各种注水器,绿釉六棱把手杯,人物纹银杯,青铜马嚼子,狮纹金杯,翼狮形黄金角杯,萨珊银.人物纹八曲长杯,染织工艺.联珠纹,波斯地毯,石雕女立像,天青石国王像,石工艺特点,包容力和创造力,世俗气息8、古印度古代四大帝国:东汉罗马波斯贵霜,工艺美术与宗教结合,陶塑母神像,写意手法,彩纹陶器,石·舞蹈的男人体,男子胸像·永恒超然,舍利容器·佛教,狮形石柱头,青铜作品·舞蹈的湿婆,犍陀罗佛像与迦毕式区别,印度工艺美术特征:宗教性、神秘性、象征性、官能性、丰富性、韵律性9、伊斯兰铅釉系白底多彩釉陶·唐三彩,锡白釉陶·白瓷,白釉蓝/绿彩·壶似长沙窑越窑器型,华丽彩,12世纪后出现故事情节纹样,米奈型碗·斗彩,蓝色为尊贵色,文字装饰地区,也出现翼狮青铜像,猫形香炉,大马士革波纹,丝织品装饰纹样及特点,织毯与穆斯林,玻璃油灯,玻璃与金属结合,精致繁丽,世俗性10、古日本工艺美术①延续性②追赶性③自然主义(悠玄佗寂涩)④制作性,日本美学观,千人一面,耻感文化,绳纹陶,弥生陶,埴轮,奈良时代·类似唐三彩陶,灰釉陶·秋草纹,茶道·稚拙朴素陶器,赤绘,莳绘与螺钿结合,铜铎,唐镜和镜区别,绣佛,友禅染11、古代地中海区域西方工艺美术发展脉络,腓基尼(埃及西亚结合)象牙板·狮,小提琴形石偶,克里特陶工艺:前期鸟嘴形壶、后期陶棺俑等,明地暗纹法,卡马莱斯陶,纹饰特点,得益于陶轮的发展,造型纹饰流动性,金制蜂形垂饰,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地中海工艺美术东西融合,人文主义世俗性12、古代希腊文化分期:荷马、古风、古典、希腊化,工艺美术发展背景,陶工艺5个时期:①几何纹样式期,兴盛于雅典,四马盖罐,双耳陶瓮,纪念碑式艺术②东方,科林斯、阿提卡,双耳陶壶③黑纹,特点,留下作者名字,造型注重功能,乳形陶杯④红纹,希腊陶瓶发展顶峰⑤白地彩纹,易剥落,小巧精致香油小瓶希腊金属工艺早期受希腊影响,东西方奴隶制不同影响工艺美术风格形成,狮形腿凳,单耳玻璃罐13、古代罗马偏爱银器原因,典雅高贵,骸骨银杯,吹制玻璃与砂芯玻璃比较,穆拉诺、万花玻璃,罗马赤陶,奥古斯都的玉佩,双把水晶杯,罗马世俗特征14、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一千年,宗教性质,基督教,拜占庭白地多彩格子纹陶,中世纪金属特点金属、珐琅、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运用,圣遗物箱,十字架,牙雕小祭坛,哥特式家具地方性特点,彩绘玻璃窗:罗马式、哥特式,染织工艺宗教性装饰纹样:耶稣,十字架等,早期无人物形象,后期出现带光环15、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年代及评价,意大利“马略卡式陶”、法国“田园风味陶”德国“哈夫拉式陶”南“穆拉诺式”、北“森林玻璃”,法兰索奥一世黄金盐缸,绘画式织物*石榴纹,意大利与法英德的木工艺特点16、巴洛克时期起于意、盛于法,整体风格: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教堂与宫殿建筑装饰,其与文艺复兴的区别,戈贝兰式花壁毯,染织工艺特点:以名画为蓝本,构图繁密色彩丰富,家具设计受中国影响,威尼斯刻花玻璃、德国珐琅彩绘玻璃,德尔夫特中国样式陶器,仿青花瓷。
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教案标题: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目标学生年级:初中目标:了解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发展;2. 掌握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习欣赏和分析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作品;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5. 了解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文化意义。
教材准备:1. 比较完整的古代非洲工艺美术作品图片;2. PowerPoint 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非洲工艺美术的印象和想法。
二、讲解古代非洲工艺美术(15分钟)1. 介绍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大帝国时期;2. 讲解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特点,包括对自然界的崇拜、图腾符号的使用、以及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3. 着重介绍雕刻、陶瓷、织物和黄金工艺等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4. 通过图片展示,具体分析并讲解几个典型的古代非洲工艺美术作品。
三、欣赏和分析古代非洲工艺美术作品(15分钟)1. 呈现几幅古代非洲工艺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其进行欣赏;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和艺术元素;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品的表现主题和象征意义;4.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进行班级讨论,搜集不同的观点。
四、学生实践(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非洲工艺美术形式,如雕刻、陶瓷、织物等;2. 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一个自己的工艺美术作品,表现古代非洲文化元素;3. 学生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实践创作。
五、作品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各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介绍;2. 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讨论,总结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特点和意义;3. 鼓励学生分享对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的更多了解和兴趣。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进行回顾,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研究古代非洲工艺美术。
匠人的智慧非洲各国手工艺品匠人的智慧:非洲各国手工艺品非洲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大陆,非洲各国的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非洲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同时也是非洲文化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以非洲各国手工艺品为切入点,探讨匠人们的智慧与非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木雕艺术:尼日利亚的贡巴木雕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其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木雕传统。
贡巴木雕是尼日利亚南部伊博族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雕刻各种灵动的形象,展现了丰富的非洲神话和传说故事。
贡巴木雕雕师们擅长运用细腻的雕刻技巧,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动物、人物以及各种神灵形象,使得木雕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纺织艺术:加纳的阿坎布布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型国家,其阿坎布布纺织艺术以其独特的几何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阿坎布布是由纯棉手工编织而成的布料,在传统阿坎族社区中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装饰等方面。
阿坎布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染色、印花和编织等。
匠人们将传统的纺织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独特而时尚的阿坎布布产品。
三、金属工艺:马里的塞梅塞银饰马里是西非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其塞梅塞银饰以其独特的几何图案和精细的银器制作技巧而著称于世。
塞梅塞银饰起源于马里帝国,曾被用作货币和权力象征。
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已经发展为塞梅塞银饰的制作与销售产业。
匠人们以黄铜为主要材料,运用铸造、打磨和镶嵌等工艺,制作出精美的戒指、项链和手镯等珠宝饰品,展现了非洲的独特审美。
四、陶瓷艺术:南非的祖鲁陶瓷南非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国家,其祖鲁陶瓷以其独特的形状和丰富的装饰而著名。
祖鲁陶瓷的制作使用了古老的手拉坯技术,匠人们利用粘土塑造出各种器皿和雕塑,再通过烧制和上釉来加工,最终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祖鲁陶瓷作品通常以自然主题和人物形象为主,形象生动,富有动感。
五、编织艺术:肯尼亚的马赛族编织品肯尼亚是东非的一个国家,其马赛族编织品以其精湛的编织技巧和丰富的色彩而著称。
外国工艺美术总结第一篇:外国工艺美术总结埃及1陶工艺:代表,黑陶陶器——在整个土红色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的陶制品。
特点:造型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2化妆石板——装饰纹样以动物纹和人物居多,特点:美观实用,易长期保存。
功能新变为奉献用品或纪念品。
3玻璃工艺“沙芯法”先有混粘土及多量沙质粗糙物资做成容器内部形态,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再渗入装有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其尚未冷却之际,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拉长的各色长调形玻璃层,用尖形工具在表面刻画,形成波状纹样,待冷却后,再把沙土从内部掏出。
4古埃及的造型艺术法则:古代埃及艺术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通常人物的身体呈正面头部呈侧面。
多见于壁画浮雕和器物的装饰中。
5黄金工艺代表作—黄金王棺是图坦卡蒙王木乃伊的一层棺材。
6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1概貌:古埃及工艺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有洋溢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2目的:它的实用性并非根本目的,而是为死者能在来世“享用”而存在,强调精神作用。
3特点:例如几何形体和恒定的理论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
4材质使用广泛6地位:古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掀起了人类工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造型: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
2泥板文书: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以契形文字刻写在粘土板上,晒干或烘干而成。
亦称“亚述版”3金属(青铜)工艺代表“翼狮与牡鹿”(左右对称状)4《汉谟拉比法典碑》5双翅神牛6伊什塔尔门4基本特征:1地域额的工艺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是为生者而作,内容带有世俗。
2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风格古朴典雅,善于利用多种材料互相搭配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料的能力3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造型和装饰纹样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个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风格特征。
非洲黑人雕刻艺术非洲黑人雕刻艺术《母后头像》青铜16世纪初高40厘米贝宁尼日利亚庄严的母后头像表达出一种豪华、威严之感,凝视的眼神和紧闭的双唇深刻地揭示出母后丰富的精神世界。
典型的女人发饰上的网纹图案、碧玉、珊瑚及玛瑙串珠饰物是作为统治者权贵标志的真实写照。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贝宁出现了一种铸造得很厚重的、具有高度概括的纪念性头像。
这件作品是贝宁艺术高峰的代表作。
《国王头像》青铜13世纪高34.9厘米伊费尼日利亚这是13世纪尼日利亚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面容、刺花刻纹和饰满串珠的王冠塑造得十分精致,面庞的轮廓、耳朵的造型以及眼睛和嘴唇的线条协调,整个轮廓线生动清晰。
《装饰面具》象牙15世纪~16世纪高24厘米贝宁尼日利亚这是一件镶铜象牙面具,面具头上的饰物是由一群有胡须的葡萄牙人头像和串珠组成。
此面具不仅以雕工精致著称,还以其略带忧郁却充满智慧的目光而引人入胜。
《祖先雕像》木雕18世纪高77厘米多贡族马里近代的多贡族雕像趋向几何形体,具有庄严宁静之感,《祖先雕像》就是这样一种抽象的几何形雕像。
它的特点是雕面明显,雕线多呈直角形,身躯与四肢有如宝石般的切面,肚脐呈金字塔形,头部形成一个半圆形,在下颏处切断,眼睛和嘴是方形,两耳为半圆形,鼻直如箭。
《双脸面具》木雕19世纪高35厘米鲍勒族科特迪瓦鲍勒族是科特迪瓦最大的部族之一。
在鲍勒族面具艺术中,没有死亡的恐怖感和恶魔的恐惧形象,面部的表情大多安静文雅,细部的制作极其精巧,清楚的睫毛,分明的眼眶,光滑额头上的装饰性刺花,波纹起伏的发饰或头饰,脸庞的曲线轮廓——这一切都使人感觉到鲍勒族雕刻家们的艺术敏感性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双脸面具》就是这样的面具。
《祖先像》木雕18世纪~19世纪高91.5厘米塞努福族科特迪瓦塞努福族是西非沃尔特河流域的农业民族,定居在科特迪瓦。
他们的雕像形式简练,充满活力:向前突出的头部和乳房形成一种韵律感。
下颏前倾,乳房圆尖,腹部在肚脐处向前突出,两臂细长,肩膀后倾,背部弯曲,从而使雕像具有平衡感和节奏感。
第十一节非洲原始艺术一、历史与风土非洲是阿非利加洲(Africa)的简称。
"阿非利加"一词源于拉丁文-apric,即"阳光灼热"的意思。
因为整个非洲大陆是以赤道为中轴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这里地域辽阔、气候炎热、矿藏丰富,文化也十分悠久古老。
东南有绵延万里的起伏高原,山峰叠起、树木苍翠,长年温热的气候为千万种动植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优厚自然条件,西北,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但据最近调查研究,对许多问题仍是一个迷,即非洲大陆土著居民本为黑人(Negros),可纯粹的黑色人种有可能是在远古时期迁屣自亚洲与欧洲,属于高加索系的闪族与含米特族。
我们现通称的非洲美术是从以上两个民族产生出来的。
除了史前岩石艺术,所谓的非洲"传统艺术"一般是指热带非洲,也就是西非与大陆中部诸民族的美术.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是民族传统雕刻.二、非洲"传统艺术"的基础非洲"传统艺术"是宗教信仰的产物.基本是与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热带非洲传统雕刻在实际用途上与崇拜祖先有关系.热带非洲居民认为,死不是生存的终结,而是转到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由此产生对死者的无限崇拜.一方面,认为死者经常留在活人中间.应当努力使他"生活愉快;并确信他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由于一种妒嫉心而伤害真正活着的人.善良的祖先能够惩罚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认为死者灵魂离开躯体在人们当中跑来跑去,会造成危害;必须给他一个新的躲避地方——灵魂能在那里生存的雕刻形象.由于把雕刻当作魔力,所以对于雕刻家来说,身体的真正肖似和实际比例并不重要,主要的是使幽灵满足于为它们专门制造的栖身之处.好象有一股潜在的力量贯穿在雕刻之中,并从雕刻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胆怯的处世态度.他根据合乎万物有灵论概念去理解现实生活.宗教、巫术与生活融成一体.如:约鲁巴族(Y oruba),认为宗教仪式舞蹈面具有祖先灵魂、大自然灵魂及动物灵魂;并认为面具使佩戴者具有灵魂的本性,它们不仅具有供隐瞒跳舞者的面貌之用,而且有暴露灵魂的本性之用.非洲黑人雕刻具有多样的形式和因袭的样式.前者是因为信仰、仪式多样,后者是延续了过去的习俗.它表现了人间的各种感情,如:爱、憎、恐怖、高兴、愤怒等等.如:露出牙齿的塞努福族(Senufo)的傩面具就是按想象中的奇妙的生命画成的.锡里族(Cere)的傩面具如果以优美作基础评价,则可以称为.但是象伊费(Ife)、贝宁(Benin)的青铜雕刻,这些古典作品同样是非洲人创作的.木质傩面和青铜制的人像所体现的不同风格是说明艺术的样式问题,而不是艺术的功能问题.无论木制傩面或是青铜雕刻都围绕传统的祭祀仪式创造的,具备宗教的机能.非洲雕刻中的人物塑像并不是人物的肖像,它们象征着大地、太阳、月亮等自然界的精灵,是部落的祖先,是家族的神灵.它们用于出生、成年、结婚、死亡、殡葬等的仪式上.特别是象征进入成年的"入社式"和象征着进入精灵世界的殡葬仪式上,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入社式"上使用的傩面虽然普通,但是款式多样;至于殡葬仪式,象多贡族(Dogon)就要举行前后两次仪式,仪式上都要使用傩面.追溯傩面、祖先神灵像等木制雕刻的渊源和演变是困难的,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变化.即使是小圆木制作的,也会因为白蚁的蛀食而变成碎块。
非洲的木雕艺术非洲各国的传统手工艺习俗非洲的木雕艺术:非洲各国的传统手工艺习俗非洲大陆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而闻名于世。
其中,非洲的木雕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非洲各国丰富的历史、宗教和习俗。
这项传统的手工艺工艺技术被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非洲文化的瑰宝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非洲木雕的起源和历史非洲木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史前时期,非洲各部落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木材创造雕塑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洲木雕从简单的手工艺品逐渐发展为精美的艺术作品。
在古代非洲文明中,木雕被广泛运用于宗教仪式、社会儀式和庆典活动中,凸显了非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非洲木雕的传统习俗非洲各国的传统习俗与木雕艺术密不可分。
这些习俗通常与人们的生活、宗教和社会活动相关联,通过木雕艺术来传达其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世代相传的习俗不仅丰富了非洲艺术的内涵,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1. 雕刻作为教育手段在非洲的一些部落社区中,木雕被用作教育的一种形式。
年轻人通过观察和学习雕塑作品,了解他们的家族历史、传统价值观和职责。
这种方式有助于传承非洲各地丰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
2. 木雕作为宗教崇拜的象征在非洲的很多宗教中,木雕被作为宗教崇拜的象征来使用。
这些雕塑作品通常代表着神圣的形象,人们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灵性。
例如,在尼日利亚的尤鲁巴部落中,传统的奥里沃神庙中供奉着各种木雕塑像,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3. 木雕反映社会角色和身份非洲的一些木雕作品还通过形象的塑造和装饰来展现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
比如,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姆伊木雕中,人物的姿态和装饰物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家族关系和职责。
三、非洲木雕的工艺技术非洲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传统的木雕作品通常使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如红木、柏木、桃花心木等。
艺人们运用各种刀具、凿子和刨子,手工雕刻出生动精细的形象。
他们对于比例、细节和表情的把握非常准确,使得作品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