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环氧丙烷性质令狐文艳环氧丙烷、概况:环氧丙烷:无色、具有醚类气味的低沸易燃液体。
是除草剂异丙甲草胺的中间体,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工原料。
中文名称:环氧丙烷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别名:1,2-环氧丙烷、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丙烯氧化物。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环氧丙烷、编号系统:物竞编号:01JRBRN 号:79763PubChem 号:24880314CAS 号:75-56-9MDL 号:MFCD00005126EINECS 号:200-879-2RTECS 号:TZ2975000环氧丙烷、稳定性:环氧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环氧丙烷工业产品为两种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混令狐文艳创作令狐文艳创作合物。
凝固点:T12.13°C,沸点:34.24C,相对密度(20/20C): 0.859,折射率(nD ) : 1.3664,粘度(25C):0.28mPa・S。
与水部分混溶[20C时水中溶解度40.5% (重量);水在环氧丙烷中的溶解度12.8%(重量)],与乙醇、乙醚混溶,并与二氯甲烷、戊烷、戊烯、环戊烷、环戊烯等形成二元共沸物。
环氧丙烷化学性质活泼,易开环聚合,可与水、氨、醇、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或聚合物。
在含有两个以上活泼氢的化合物上聚合,生成的聚合物通称聚醚多元醇。
环氧丙烷常用于制造丙二醇、丙醛、异丙醇胺、聚醚、石油破乳剂、消泡剂、合成廿油、有机酸等,可作为合成树脂、泡沫塑料、增塑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工原料;亦可作硝酸纤维素、氯乙烯、醋酸乙烯、氯丁二烯等树脂和有机物质的低沸点溶剂等。
环氧丙烷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其蒸汽会分解。
应避免酸性盐(如氯化锡、氯化锌)、碱类、叔胺等过量会污染环氧丙烷。
对金属无腐蚀性,由于对某些橡胶和塑料有作用,应注意选择垫圈和阀门。
由于沸点低,挥发性大,易燃,化学性质活泼,应注意防止与电火花、静电、热源、酸、碱等接近。
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1.苯类: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间二氯苯、对硝基氯代苯、2,4二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2.胺类:氨水、甲胺(水溶液)、二甲胺溶液、乙二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正丙胺、异丙胺、1,2-丙二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特丁胺、仲丁胺、二仲丁胺、异戊胺、环戊胺、环己胺、二环己胺、正庚胺、二正辛胺、三正辛胺、正葵胺、乙烯亚胺、硫化胺、苯胺、二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4-甲苯磺酰胺、间甲苯胺、间苯二胺、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联胺、苄胺(苯甲胺)、N-苄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间溴苯胺、对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N-甲基苯胺、N-N-二已基苯胺、邻乙氧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酰乙酰苯胺、氰乙酰苯胺、N-N二乙基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NNNN、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基磷酰三胺、1,6已二胺。
3.醇类:甲醇、无水甲醇、苯甲醇、乙醇、无水乙醇、β-苯乙醇、β- 巯基乙醇、α-二甲胺基乙醇、二乙氨基乙醇、2-氨基-1丁醇、α-甲基3丁烯-乙醇、α-丁烯-乙醇、2-氯乙醇、α-溴乙醇、2,溴乙醇、硫代乙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3-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2)丙二醇丙烯醇、丙炔醇、1,4-丁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叔戊醇、正己醇、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1,6己二醇、正庚醇、正辛醇、正辛醇-2、异辛醇、糠醇、甲硫醇、乙二硫醇、正丁硫醇、1,3丙二硫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氯-2,3-环氧丙烷化学品英文名:1-chloro-2,3-epoxypropane;epichlorhydrin;3-chloro-1,2-epoxypropane化学品别名: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CAS No.:106-89-8EC No.:203-439-8分子式:C3H5Cl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3;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3;致癌性,类别1B。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可能致癌。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漱口。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1,2-环氧-3-异丙氧基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2-环氧-3-异丙氧基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1,2-epoxy-3-isopropoxypropane技术说明书编码:1697CAS No.:分子式:C6H12O2分子量:116.1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2-环氧-3-异丙氧基丙烷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动物吸入产生典型的化学性肺炎,急性中毒表现共济失调、运动抑制,进而呼吸抑制。
对眼和皮肤有中度刺激。
人反复接触,仅见轻微皮肤刺激。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高热发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的制备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简称VE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反应等。
本文将介绍VEPO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条件、优化方案以及产物的表征方法。
一、VEPO的制备方法VEPO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使用环氧乙烷和烯丙醇作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
反应方程式为:环氧乙烷+ 烯丙醇→ VEPO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烯丙醇(0.1 mol)加入干燥的三角瓶中。
2. 向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0.1 mol),并充分搅拌溶解。
3. 向三角瓶中加入环氧乙烷(0.1 mol),并充分搅拌混合。
4. 将三角瓶密封并置于温水浴中,进行加热反应。
5. 反应结束后,用水洗涤产物,通过蒸馏纯化得到VEPO。
二、反应条件的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产率和更纯的产物,可以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等。
1. 反应温度在实验中,反应温度一般在80℃~100℃之间。
过低的反应温度会导致反应速率较慢,而过高的温度则容易导致产物分解。
因此,适当选择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2.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也是影响产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反应时间越长,产物收率越高。
但是过长的反应时间也会导致产物分解,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时间。
3. 原料摩尔比原料摩尔比也是影响产率的因素之一。
在实验中,环氧乙烷和烯丙醇的摩尔比一般为1:1。
如果原料摩尔比偏离这个比例,会导致产物收率降低。
三、产物的表征方法对于VEPO这种有机合成中间体,通常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气相色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香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
1. 原理1-烯丙氧基-2,3-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利用1,2-环氧丙烷与丙烯醇反应得到产物。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种重要的氯碱下游产品,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玻璃钢,电绝缘晶。
表面活性剂、压药、农药、涂料、胶料。
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传统生产方法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寒现的。
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
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月旨的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烯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生产。
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秒)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
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又称叔丁氧基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了叔丁氧基和环氧丙烷两个基团。
下面将从其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1. 结构特点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的分子结构中,叔丁氧基是通过氧原子与丁基所形成的,而环氧丙烷部分则是由环氧基团构成的。
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其分子中含有较为活泼的环氧基团,而且环氧基的位置处于烷基的β位,这决定了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在反应中具有较高的立体位阻和亲核取代能力。
2. 性质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在常温下为不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的分子中含有环氧基团,使其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和活性,在化学反应中常会发生环氧开启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官能团。
3. 应用领域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环氧树脂的单体,用于制备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塑料等行业;另外,还可以作为有机合成反应中的重要试剂,参与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等,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
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在有机合成和高分子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其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领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在相关领域中的作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应用不仅局限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还涉及到药物合成、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从药物合成、生物化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更丰富的应用价值。
4. 药物合成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在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较为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得它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参与药物的合成。
叔丁氧基-2,3-环氧丙烷可通过环氧开启反应,与各种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用于合成某些抗癌药物、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