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底口追施肥法与一次性施肥法优缺点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正确玉米追肥方法正确的玉米追肥方法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追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农事措施。
正确的追肥方法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追肥方法。
一、追肥时机玉米的追肥时机一般分为初育期、抽雄期和抽雌期。
初育期是指从玉米出土到玉米植株长到20-30厘米左右的阶段;抽雄期是指玉米开始抽出雄蕊的阶段;抽雌期是指玉米开始抽出雌穗的阶段。
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追肥时机。
二、追肥方法1.基肥追施: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将有机肥或复合肥均匀施入土壤中,与土壤充分混合。
基肥的作用是为玉米提供初期所需的养分,为后期追肥奠定基础。
2.叶面追肥:叶面追肥是指利用叶片的吸收功能,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养分。
叶面追肥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一般在玉米抽雄期和抽雌期进行叶面追肥,可选择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进行喷施。
3.根际追肥:根际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施加在玉米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利用玉米的根系吸收养分。
根际追肥可以提供玉米后期所需的养分,促进玉米的充实和籽粒的形成。
一般在玉米抽雌期进行根际追肥,可选择钾肥、磷肥等进行施用。
4.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指在灌溉过程中将肥料与水混合后一起施用到玉米田中。
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水肥一体化追肥,使玉米的养分供应更加均衡。
三、追肥注意事项1.遵循科学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玉米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遵循科学施肥原则,避免过量施肥或不足施肥。
2.注意施肥技术:追肥时要注意施肥技术,避免肥料浪费和养分流失。
叶面追肥要均匀喷施,避免喷施过量或不足,以免烧叶或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根际追肥要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中,与土壤充分混合。
3.合理配比养分:追肥时要根据玉米的需求合理配比养分。
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量不同,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追肥,以满足玉米的养分需求。
玉米一次性施肥
一、一次性施肥的好处
1.节约化肥,减少投入生产实践证明,当化肥被水解时,能够被土壤胶体吸附,增加肥效。
2.节省人工,便于管理一次性施肥免除了繁重的人工追肥,同时避免看天等雨现象。
3.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一次性施肥技术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具有籽粒饱满、抗倒伏和避免中期脱肥等优点。
二、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要点
1.选好化肥玉米专用肥的合格产品应颗粒整齐、均匀、干燥并且有一定的硬度,不应破碎,袋中没有或少有粉末,到国家指定的定点单位购买。
2.整地垄作地块可将化肥直接撒施原垄沟里,合成新垄后镇压好,待温度适合时播种。
3.播种保证化肥在种子下6厘米,如深度不够,易造成烧种,播种后,要适度镇压。
玉米追肥最佳方法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时的追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如何进行玉米的追肥呢?本文将从追肥的时机、追肥的方法和追肥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玉米追肥的最佳方法。
一、追肥的时机玉米的追肥时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苗期追肥、抽雄期追肥和抽雌期追肥。
1. 苗期追肥苗期追肥是指在玉米幼苗出土后的3-4叶期进行追肥。
此时,玉米根系发育较慢,对养分的需求较大。
适时追肥可以促进苗期生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通常可使用氮磷钾复合肥进行追肥,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
2. 抽雄期追肥抽雄期是指玉米开始抽穗至雄穗完全展开的生长阶段。
此时,玉米的养分需求较大,特别是氮肥的需求量较高。
适时追肥可以促进雄蕊发育,增加花粉产量,有利于玉米的受精和结实。
通常可使用尿素进行追肥,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
3. 抽雌期追肥抽雌期是指玉米开始抽雌穗至雌穗完全展开的生长阶段。
此时,玉米的养分需求较大,特别是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高。
适时追肥可以促进雌蕊发育,增加花粒受精率,有利于玉米的结实和籽粒灌浆。
通常可使用磷钾复合肥进行追肥,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
二、追肥的方法追肥的方法主要有施培追肥、滴灌追肥和叶面追肥三种。
1. 施培追肥施培追肥是将追肥直接施入土壤中,让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
施培追肥的方法有沟施、穴施和撒施三种。
沟施是在玉米株旁开沟,将追肥填入沟中,然后覆土封沟;穴施是在玉米株旁开穴,将追肥放入穴中,然后覆土封穴;撒施是将追肥均匀撒在玉米株周围的土壤表面。
施培追肥的优点是施肥均匀,养分利用率高,但操作相对繁琐。
2. 滴灌追肥滴灌追肥是将追肥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滴灌系统进行施肥。
滴灌追肥的优点是施肥精准,养分利用率高,且可以与灌溉同时进行,节约水资源。
但滴灌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3. 叶面追肥叶面追肥是将追肥溶解在水中,喷洒在玉米叶面上。
叶面追肥的优点是迅速补充作物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且可以与农药同时施用,节约劳动力。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刚静陈秋杰刚强李娟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节本增效目的主要途径。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以下10项措施。
1、增施农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农技部门曾做过试验: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作物设单施化肥区和农肥化肥混施区,所投入的养分N、P、K含量基本相等,但产量结果却不一样,农化结合的处理比单施化肥的处理每公顷增产1.181公斤;N的利用率增加了13.6%,P205的利用系数高2.1。
这项试验说明,增施农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营养配餐N、P、K微肥配合施用作物除需要N、P、K三要素外,还需要铜、镁、硫、锌、铁、钼、硼、硅等微量元素。
如果单一施用受最小养分律的限制,影响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只有合理搭配,互补互促才能提高利用率。
据试验:在同等施肥量的前题下,N肥单施,利用率26%;N、P混施,N的利用率达到30%;N、P、K混施,N的利用率也提高了6%。
3、底、口、追肥相结合农技部门连续多年做了玉米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
前题是同一地块,同一品种,施用相同数量和品种化肥。
结果表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比一次性施肥(一炮轰)增产10.6%;比不施口肥增产4.6%。
说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最高,比“一炮轰”施肥方法能提高化肥利用率5-7%。
4、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1)深施深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旱田氮肥要深施16cm以下,老沟深川一犁后施用。
底肥深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生产实践证明:化肥施的深,玉米活杆成熟度高,而且倒伏率降低。
水田底肥应在耙地前施用;玉米追肥提倡用追肥器进行深施肥,人工追肥应刨坑8cm以上,并盖土踩实。
(2)按土种选择化肥品种不同土种的理化性状,保肥保水能力不同。
对化肥的利用率不同。
例如:尿素需要在尿酶的作用下才能将酰胺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氮态氮,而尿酶数量与土壤呈正相关。
玉米底肥施用方法合理给玉米施肥,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底肥对于玉米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农户不知道怎么给玉米使用底肥。
下面为大家介绍玉米底肥施用方法。
玉米底肥施用方法1、选用玉米底施肥的标准。
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应选用高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一般选用氮含量20%左右、磷含量10%左右、钾含量15%左右;不宜使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作底肥。
另外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选用高钾的肥料,可以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促进玉米后期增重,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应重施底肥和玉米生长期追肥相结合。
一次施足底肥,因为玉米生长期较长,会不同程度上造成玉米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另外一次性施入底肥,用量大,易烧苗,会给玉米一播全苗造成影响,所以应玉米底肥和追肥相结合。
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复合肥20~25kg。
在玉米生长期追施尿素20 kg,这样施肥既能保证玉米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也不易造成烧苗,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减少养分流失。
3、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不宜作底肥。
任何一种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的数量都不会是均衡的,因此施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会出现其中的一种养分过剩,造成养分浪费,也会抑制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达不到较好的施肥效果,无谓增加了投入。
4、底肥最好不要单独施用磷酸二铵。
玉米底施肥属于三元复合肥,含氮、磷、钾三种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而磷酸二铵属于二元复合肥,只含氮、磷两种元素。
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且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所以选用玉米底肥时应选含钾较高的三元复合肥。
如果施入磷酸二铵,最好与钾肥配合使用。
玉米底肥施用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底肥只是施肥的一个环节,玉米成长还需要追肥,也就是苗肥和穗肥。
一次性施肥应注意什么肥料
现在所说的一次性施肥,是指我省玉米主产区的农民近年来在玉米种植上所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具体是在播种前,把底肥和种肥(口肥),分两层施入土壤中,此后的玉米生长直到收获,就不再施追肥了。
这种施肥方法叫一次性施肥。
一次性施肥的优点是省工。
一次性施肥在东北部分地区是可行的,它符合集约化农业发展中缓解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的矛盾。
其缺点是,把较大量的速效性化肥一次施到土壤中去,前期易烧苗,后期易脱肥,产量不稳定。
这一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候合适,主要适合在保水保肥的土壤上应用。
而多次施肥方法所不同的是,在播种时施了底肥和种肥后,除苗期蹲苗、控水、控肥外,在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期时还要再施用追肥。
采用多次施肥的优点是能够根据当年的具体气候条件进行追肥,这样施肥就具有了针对性,这对于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一次性施肥方法不能到处用,采用一次施肥必须考虑到本地的气候条件。
把较大量的速效性化肥一次施到土壤中去,很难保证苗期不烧苗、不徒长、后期还不脱肥。
尤其是在年雨量多,保肥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上,更不宜采用一次施肥。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玉米是一次性投肥好呢?还是分两次追肥好呢?
玉米施肥要合理,分两次追肥比一次好。
玉米一次性投肥和二次投肥各有各的好处。
玉米施肥按生长期施肥比较好,当然二次追肥好。
玉米施肥方法是底肥加追肥,效果好些。
玉米追肥要好于一次性投肥。
在大喇叭口期追。
要有优质长效肥,最好一次性投肥,削减工作量,削减玉米苗损伤削
减破坏耕层水分蒸发,提高肥料利用率。
两者都有利弊。
一次追肥经济,但后期雨水大易脱肥,两次追肥又易
破坏根系造成倒伏减产。
假如苗期水量充分还是二次施肥好一些。
(以上内容为农技人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1页共1页。
对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调查与分析杨喜俊1,李铁民2,李忠昌3(1.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吉林四平 136001;2.梨树县石岭镇农业站;3.梨树县四棵树乡农业站,吉林梨树 136500)摘要: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调查与分析,植物的营养特点和玉米需肥规律,大部分一次性专用肥养分比较全,配方比较合理,针对性比较强,是按照玉米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土壤所缺的营养元素的配方,基本上实现了平衡施肥。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文章对玉米一次性施肥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我市玉米一次性施肥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一次性施肥;营养配方;化肥利用率;玉米生长规律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94-20 前言近年来我市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追肥效果很差,施用二铵、三元素,致使土壤中残留的养分较高,相对来说一次性玉米专用肥养分全、配方合理。
一次性施肥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可。
据调查,18年梨树县一次性施肥面积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
为了全面了解玉米一次性施肥的效果,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常规施肥进行了调查分析。
1 18年一次性施肥的表现1.1 雨水正常,土壤比较肥沃的地区此地区施肥量达到标准的地块玉米长势较好。
特别是到追肥期前后表现最为突出,明显比底加追的高一头、深一色、粗一圈,但后期没有底加追的肥效长,产量和底加追基本持平。
土壤比较瘠薄,施肥量没有达到标准,都表现出不同程度脱肥。
1.2 干旱地区从春到秋一直没有一场透雨的地块,玉米长势差,株高比正常地块矮,一次性和底加追没有太大区别;而遭到伏旱的地块,追肥的地块肥效发挥的不好,表现不如一次性施肥。
1.3 正常雨水或雨水稍大的地区采用一次性施肥后,再补追尿素的地块,或把一次性投肥的总量分期施入即2/3做底肥、1/3做追肥的地块效果相当好。
1.4 一次性肥料的地块使用的肥料含氮量低的效果不好,后期明显脱肥。
浅析玉米施肥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获得高产高效的玉米,科学的施肥技术必不可少。
下面将从底肥、追肥和叶面肥几个方面浅析玉米施肥技术。
一、底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在播种前要进行足量的底肥施用。
玉米的底肥要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并用,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玉米的产量。
常用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投肥的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地块生长环境而定,养分充足的土壤可以少投一点,反之亦然。
同时,有机肥来自鸡粪或猪粪等废弃物,需要经过高温消毒处理,以确保肥料不含任何病原体和杂草种子。
对于肥料投放,要将其均匀地撒在行的两侧或沿溝灌入,并彻底覆盖在土里,以免路径固定,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地下水污染。
无机肥可以以磷肥、钾肥为主。
因为玉米肥料需求旺盛,我们首选的是效益最高的肥料,对于玉米,磷肥和钾肥是最重要的肥料。
在施肥上,应遵循“返鞋起舞”的原则,即在玉米撒种后,在玉米开孔前,应在玉米植株附近开几个小口,将磷肥和钾肥深埋在地下,以加速肥料的溶解,快速为玉米提供营养。
二、追肥追肥是指在整个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及时施用追肥。
在追肥唯独,也分为有机追肥和化肥追肥。
1.有机追肥:有机追肥一般包括两种,一是生物有机肥,另一个是绿肥。
生物有机肥相对来说便宜一点,常见的有鸡粪、猪粪等动物粪肥,菜渣、粮渣等剩余物等。
绿肥则是利用木本植物或者水生植物,直接种在地里,等到植物发芽长出,再将其挖出混入土壤中,根据植物的体积及性质来增进土壤的肥力。
2.化肥追肥:化肥追肥有两类:一是氮肥,二是磷钾肥。
关于玉米的化肥追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氮肥:氮肥在玉米生长的各阶段中需求量不同。
氮肥施肥量和时期的选择可以协调玉米生长和氮肥的利用。
在生育初期,需要中等量的氮素,大约占底肥的30% ~ 40%。
生长期中期,氮素需求量达到顶峰,此时应及时追肥。
后期氮素需求量较少,不需要进行氮肥追肥。
每亩氮肥施用量为20公斤左右。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11月刊23科 研 试 验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刘爱红(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600)作者简介:刘爱红(1975—),女,汉族,甘肃镇原,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摘要:为研究不同追肥模式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差异,该试验以一次性施肥为对照,设置4个追肥处理,研究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SPAD 值和产量的变化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追肥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和钾肥45 kg/hm 2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量多,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确保玉米优质高产。
关键词: 玉米;追肥;生长;产量;田间试验刘爱红. 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1):23~24.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肥料施用是确保作物增产的关键,对作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1]。
但是,偏施氮肥、单一施肥、过量施肥等不科学施肥行为会使土壤富营养化,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不利于作物增产,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
改善施肥方式是维持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措施[3],本试验设计不同追肥方式,旨在研究适合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玉米高产施肥技术,为玉米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材料试验2022年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进行,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380~510 mm,平均气温7.8℃,无霜期140~180天,日照时数2213.4~2540.4 h,较适合玉米生长。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玉米品种为迪卡159。
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一次性施肥为对照,设置4种不同追肥模式,各处理施肥量详见表1,各处理总施肥量一致。
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57.6 m 2。
几种农作物的追肥技术一、玉米追肥的方式和方法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科学施肥是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
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追肥在玉米生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可以适当配施一定量钾肥。
玉米科学的追肥方法是分三次追肥,即苗肥、拔节肥和穗肥。
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往往将苗肥和穗肥省略了或并入到拔节肥中,更有甚者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干脆就不追肥了。
从科学的角度讲,在没有缓控释剂的前提下,不提倡一次性施肥的。
原因有二:一是在苗期,如果种肥隔离不当,很容易发生烧苗现象,二是中后期容易出现脱肥现象。
一般情况下,苗肥追施时期应在玉米5―6片叶,占总追肥量的10%左右;拔节肥应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时期,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这是追肥最关键时期,也是玉米需氮最旺盛时期;穗肥一般在抽穗前10天左右,占总追肥量的30%左右。
叶面施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措施,被许多人所认识应用,如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等叶面肥对玉米增产都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发生干旱、低温冷害、药害等不利情况下,喷施叶面肥效果更加显著。
玉米苗期喷施0.1―0.3%的硫酸锌水溶液,还可防止玉米花白苗病的发生。
二、玉米追肥注意事项1.合理确定追肥时间。
如果追三次肥,苗期不应追肥过早,5―6片叶为宜,以利蹲苗发粗发壮;拔节肥一般在10-11片叶为宜,机械作业可适当提前,避免农机具伤苗;穗肥要注意氮肥用量,以防止贪青;如果追一次肥,应追拔节肥。
2.做到深施肥。
玉米追肥必须做到深施,否则会降低肥料利用率。
最适宜深度为5―10厘米,并及时覆土。
3.看长势追肥。
苗不齐的地块,在追肥时对壮苗和弱苗应区别对待,弱苗应适当早追肥,必要时可单独喷施叶面肥,促进弱苗早发快长;壮苗追肥时间适当延后。
4.适量配施钾肥。
玉米底口追施肥法与一次性施肥法优缺点对比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10期
摘要:通过玉米底口追施肥法与一次性施肥法优缺点的对比结果表明,玉米底口追施肥法好于一次性施肥法,提倡肥料使用者在施肥时要优先采取底口追施肥法。
关键词:玉米;施肥法;优缺点;对比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20-30-1 近年来,辽源地区许多地方的农民在施肥方法上,采用一次性施肥法,俗称“一炮轰”施肥法。
具体做法:把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做底肥或做底肥和口肥施入土壤中,免除了一个重要追肥环节,甚至个别的农民免除了口肥,只有底肥。
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法(以下简称常规施肥法)和一次性施肥法有较大的区别,不仅施底肥,还要施口肥和追肥。
两种施肥方法通过对比结果说明,双方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衡量,常规施肥法较一次性施肥法更有优势,两者究竟有哪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玉米产量
据1991年辽源市农业总站在东辽县辽河源、龙山区寿山镇等有关乡镇做的《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法较一次性施肥法平均亩增产9.71%以上。
增产原因主要是一次性施肥不科学,违背了作物吸肥规律。
为此,在给玉米施肥时,提倡采取底、口、追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2 作物长势
一次性施肥法,玉米苗期长势不如常规施肥法,主要表现叶色呈浅黄色,株高较正常苗低10%~30%,苗长势较弱,幼苗生长缓慢。
究其原因是施肥过于集中,加之现在用的肥料多数为尿素、氯化钾等一些对种子、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化肥,化肥容易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根系不易下扎。
另外,遇到特殊年份,会有烧种、烧苗的现象,生育期向后推迟。
比如在2006年东丰县杨木林乡有近300亩的玉米田,就出现了上述现象。
特别是当施肥深度达不到10~15cm,平均为12.5cm时,此现象更易出现。
3 经济效益
常规施肥法较一次性施肥法经济效益高。
经济效益好主要表现在旱灾或涝灾较重的年景,可挽回追肥的损失,一般亩平均挽回尿素21公斤,折合人民币50.40元。
当在追肥期即6月末至7月初,遇到了相当严重的旱灾或涝灾,玉米绝收或基本处于绝收状态,此时可不再追肥,从而避免了追肥的损失,而一次性施肥就不能把施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另外,即使没有遇到干旱或涝灾严重的年景,常规施肥法平均较一次性施肥法亩增产玉米53.41公斤,折合人民币104.68元(玉米单价按照市场现行综合价格1.96元/公斤计算)。
4 适用范围
常规施肥法在适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一次性施肥法。
一般不受相关的因素限制,即使受到有关因素的限制,也不像一次性施肥那样严重。
4.1 土壤类型的限制
一次性施肥不适合在漏水漏肥严重的土壤上推广,譬如冲积土,此土壤多数分布于河流沿岸。
玉米生长前期对养分吸收处于低峰阶段,且吸肥较弱,而此时土壤养分过于集中;生长后期玉米吸肥处在高峰阶段,吸肥能力也强,此时肥料在土壤中已经损失较多,玉米易出
现脱肥现象,而常规施肥就不容易出现脱肥的现象。
4.2 肥料特点的制约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其肥效是有一定期限的,一般尿素肥效较长,在60天左右,即使在尿素中加入一些增效剂,例如保氮素,肥效也只能达到100天左右。
辽源地区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到7月末,肥效基本没有了,此时玉米还需要追施一些氮肥。
如果采取常规施肥法,就可及时弥补玉米后期养分的不足,尤其能够满足玉米对氮肥的需要,而一次性施肥就做不到这一点。
4.3 气候因素的约束
在旱灾或涝灾非常严重的年份,比如在山坡地或低洼易涝地,一次性施肥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常规施肥法就比较灵活,视玉米长势情况来确定是否追肥,如果处于绝收或基本绝收的状况,可不追肥。
从而降低了施肥的成本,一般可降低施肥成本的30%~40%左右。
4.4 施肥深度的限制
一次性施肥法对施肥深度要求较严格,一般要达到15cm以上,为了达到要求的施肥深度,须事先在原垄沟上深趟或浅趟一犁,才能达到施肥要求的深度;而常规施肥法对施肥深度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即起垄时,可以浅趟一犁,也可不浅趟,从而减少一道农业操作程序。
5 劳动强度
一次性施肥最大特点就是减少追肥这个重要的施肥环节。
常规施肥法,追肥期一般选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此时恰为6月未至7月初,天气严热,玉米已经长到1.2m 以上,给追肥者
带来许多不便,增加一定的劳动强度;而一次性施肥则没有此现象。
通过对玉米一次性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优缺点的比较,并进行综合分析,除劳动强度外,常规施肥法在玉米产量上、作物长势上、经济效益上和适用范围上,均好于一次性施肥法。
今后建议在玉米施肥方法上,应该大力提倡推广常规施肥法,不宜采取一次性施肥法。
一次性施肥法不如常规施肥法,但为什么个别地方的广大农民还在采取此种施肥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肥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广大农民的心理。
有些肥料生产企业抓住目前农民不愿意追肥的心理,生产一些免追肥的化肥品种,同时在肥料标签上或产品说明书上过大地宣传了一次性施肥法的好处,给广大农民造成一个错觉。
其次,玉米减产幅度仅达到了9.17%,人们用肉眼很难观测到,只能通过田间测产才能证明是减产,否则是不易被发现的。
再次,广大农民无时间。
在6月末至7月初,正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好季节,多数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均在外地打工,或从事其他活动,没时间给玉米进行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