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9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利用“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学生成绩相比较”方法,对初中物理的内容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最难的一个知识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来衡量,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即这个阶段的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思维还要依靠物体、实物和能观察到的事物来进行, 不能仅仅依靠词语、假设等来进行。基于以上认识,如何通过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材要求相对应是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有效教学的关键。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课不同的出版社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首先是人教版,本节处在第十章第二节的位置,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力的知识尤其是浮力,对这一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一个版本是沪科版,本节课处在第九章第二节的位置,在此之前也学习了力的基本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对浮力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总的来看两种不同的教材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位置处置还是可以的,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浮力的典型实验研究方法。即浮力的主要内容结束以后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因为是实验探究的课程,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大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小烧杯、溢水杯。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前面浮力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的探究,了解实验探究中的浮力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可以自主提出猜想,主动进行小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表现出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中有交流与合作的愿望、热情。

重难点:

1、了解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更加直观的了解浮力,并且可以更好的区分并分析清物体处在液体不同位置时的受力。

三、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知识尤其是二力平衡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以便后续的物体在液体中不同状态的受力分析,以得出浮力大小的基本公式。

通过学生们的前期经验,已经对浮力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还没有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该课题是探究教学,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热情。

四、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引入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接触水面到完全侵入水中的浮力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想简单书写相应的步骤。安排小组学生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让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最后进行各个小组的结果讨论。因为学生在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当中还存在很多的未知性的问题,所以老师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

使课堂顺利进行,尽量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架现象,让学生对物理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