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七雄五霸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7.23 MB
- 文档页数:13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段最精彩的⼀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幅幅激荡⼈⼼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拒纳谏⾔,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于天怒⼈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会⼋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溃败,纣王见⼤势已去,于⿅台⾃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 “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国,胜利班师。
⽝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戎逐渐强盛,⽽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笑,玩出烽⽕戏诸侯闹剧。
⽽且废申后及太⼦宜⾅,改⽴褒姒为后,伯服为太⼦。
申侯⼤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宜⾅为周平王,迁都洛⾢(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了⼀场激烈的战争。
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前)〈诸侯〉
战国七雄(公元前425年—公元前221年)(后)〈诸侯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lǘ),越王勾践。
) 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为什么齐桓公能率先称霸?
答:1.因为齐国是东方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注意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树立自己的威信。
葵丘会盟
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仍。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城濮之战 - 发生于公元前632年
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相遇)
后来楚军再一次北上,在邲城打败晋国。
楚庄王跃为霸主。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
他任用管仲为相,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宋襄公: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
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
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
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
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其霸业不过昙花一现。
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同曹、卫的关系,孤立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避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
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
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随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