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分论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180.51 KB
- 文档页数:23
司法考试刑法分则试题第一部分重点章 (2)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2)第一节抢劫罪 (2)第二节抢夺罪 (7)第三节敲诈勒索罪 (8)第三节盗窃罪 (10)第四节诈骗罪 (17)第五节侵占罪 (19)第八章贪污贿赂罪 (20)第一节贪污罪 (20)第二节挪用公款罪 (22)第三节受贿罪 (25)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2)第二部分次重点章 (41)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41)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5)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45)第二节走私罪 (47)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48)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49)第五节金融诈骗罪 (53)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56)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58)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 (59)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61)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61)第二节妨害司法罪 (63)第三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66)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67)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68)第六节破坏环境保护罪 (69)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70)第八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73)第九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75)第三部分非重点章 (75)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76)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77)第九章渎职罪 (78)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80)第一部分重点章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一节抢劫罪【真题一970280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BC)A、聚众哄抢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B、携带凶器抢夺的C、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当场以暴力相威胁的D、强拿硬要,任意占用他人财物,情节严重的【真题二990227单】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
约二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
2016年法律硕士刑法考点详解:侵犯财产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重点法条】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相关法条】《刑法》第267条第2款、第269条、第289条;最高人民法院2 000年11月17日《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意思分解】1.本条规定的是抢劫罪。
在客观方面存在着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统一,目的行为是指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有当场性),方法行为指为了能当场劫取财物,而实施的暴力、胁迫或其他人身强制行为。
“其他方法”应当是指由行为人采取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2.注意本条规定的抢劫罪的八种法定加重构成的情形(注意上述两个司法解释),如何谓“入户”抢劫、何谓“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何谓“抢劫银行等金融机构”、何谓“持枪”抢劫等。
尤其注意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应当作广义的全面的理解,不仅包括使用暴力过失致人重伤死亡,而且也包括为劫取他人财物而当场故意重伤他人或当场故意杀死他人,即抢劫罪的“暴力方法”包括以暴力杀人的方法。
这种情形下,杀人作为暴力的具体体现,属于抢劫罪的方法行为,不应实行数罪并罚,而应直接定一罪,即抢劫罪,作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对此问题,上述司法解释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应分清致人死亡是为了当场抢走财物还是占有、控制了财物后为了灭口而杀人,如果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在劫取财物的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论处,如果行为人实施抢劫之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则应以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进行并罚。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一、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
“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
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
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
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
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数人的特点。
根据《抢劫解释》第二条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主要是指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
在未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试论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客体作者:陈根明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0期【摘要】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否仅限于所有权呢?应该从侵犯财产罪的类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占有型侵犯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所有权、基于本权的占有和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恢复应有状态的占有。
挪用型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资金或款物的占有、使用权。
毁损型侵财罪侵犯的客体是生产经营权或财产所有权。
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益(包括物权、债权等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不断修正的我国刑法的现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侵犯财产罪;客体;财产权益刑法第五章侵财罪侵犯的客体是什么呢?我国大多数刑法学说认为: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即所有权说)。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最核心的权能是处分权。
一般而言,对所有权任何一种权能的侵犯,都是对所有权不同程度的侵犯,而处分权的侵犯,则是对所有权整体的最严重的侵犯。
侵犯财产罪是对公私财产权的侵犯,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一般都表现为行为人对财产的所有权的侵犯。
那么,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否仅限于所有权呢?我认为,不完全准确,应该从侵犯财产罪的类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占有型侵财罪侵犯的客体分析占有型侵财罪是指以将公私财物非法转为自己或者第三人不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权的犯罪。
按照犯罪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具体类型:第一,公然强取型,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敲诈勒索罪。
第二,秘密窃取型,包括盗窃罪。
第三,骗取型,即诈骗罪。
第四,侵占型,包括侵占罪、职务侵占罪。
先来看几个案例:案例1:甲向乙借款30万元,并将一辆汽车交给乙作为质押。
借款到期后,甲未还款,一天深夜,甲用备用钥匙将停放在甲院子里的汽车开走。
乙发现汽车不在,怀疑是甲开走了,遂打电话询问,甲承认是自己因急用而将车开走,并承诺会还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