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正确使用方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5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急救药品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医疗事件中使用的药品。
在这些情况下,正确的用药和使用方法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并减少进一步伤害。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用于退热和止痛。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服用500毫克-1000毫克,每次间隔4小时。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注意事项:-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以免导致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请在使用时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药物。
2.强力咖啡因片:强力咖啡因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用于急救中的呼吸停止和心脏骤停。
使用方法如下:-将1片强力咖啡因片放在舌下,等待其完全溶解。
-如果需要,可每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注意事项:-强力咖啡因片不应用于儿童。
-高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抑郁。
3.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抗过敏药可用于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0毫克-20毫克,每天一次。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过敏药之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了解剂量和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嗜睡和其他副作用。
4.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用于心脏骤停和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
使用方法如下:-心脏骤停:用一个自动注射器将1毫克肾上腺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心脏肌肉中。
-过敏反应:1毫克肾上腺素注射液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以1-4微克/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
注意事项:-肾上腺素注射液只能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或急救人员使用。
-过敏反应患者可能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的风险。
5.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剂,用于缓解急性剧痛,如严重创伤或心脏病发作。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静脉注射2-10毫克,每4小时一次。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常见药品的正确用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不断创新,人们的生命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药品使用不当却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损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退烧药退烧是我们日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会在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时出现,退烧药的作用是通过降低身体的体温来改善症状,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但是,这些药品的使用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的生理特点及体质不同,所以退烧药的服用也受到不同的规范。
对于儿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品。
而对于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药品。
2、用药时间不宜过久退烧药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过度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必要治疗。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在同时使用其他药品时,退烧药的副作用可能会被增强或减弱,对身体造成损害或者影响疗效。
所以,在使用药品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二、消炎药消炎药是一类常用的药品,广泛用于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包括青霉素、头孢等。
消炎药的使用也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在生理发育过程中也存在差异,所以在使用消炎药时也需要注意适龄服用。
对于儿童,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呼吸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品。
2、严格遵守服药规律消炎药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来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者中断治疗。
当然,如果使用后出现过敏等不适,也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方便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同样,在使用消炎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
在药品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并按照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三、止咳药止咳药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类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等。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有些家庭将过多的药品投放在家里,使幼儿不可避免地与药品接触,不幸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让家长和幼儿懂得安全用药,是幼儿园必须要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有助于幼儿和家长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药品误服的风险。
一、常见药品1. 发热药:对于幼儿的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其剂量一般为每次儿童体重的10-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
2.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家长不可将部分抗生素单独使用,必须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给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3. 消炎药:用于治疗肺炎、腹泻、扁桃体炎等疾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反应症状。
4. 氨茶碱: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剂量需与孩子体重相适应。
5. 抗过敏药:抗组织细胞释放因子药物可用于哮喘、风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孩子不宜误服多种药品,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品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方法、剂量等要点。
2. 有的药品不能与酒、浓茶、食醋等同时使用,不然会影响药品的吸收和疗效。
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懂之处可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3. 有些药品不宜空腹服用,必须要在饭后适当时间才能服用。
如消炎药和依达拉奉有此要求。
4. 对于必须要口服的药品,家长应当选择适合的药剂型,如以颗粒剂为例,需要将颗粒加少量温水或开水,匀速搅拌,避免粘在儿童口腔中形成卡片。
5. 液体口服药品要以勺子或器材装好,切忌直接用口吸取,避免感染病毒。
已感染的人千万不要互相使用勺子或器材,以免传染。
6. 孩子服用药品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发现药品剂量不当或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药品管理1. 家里药品应当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兴奋或好奇感使他们误服药品。
常用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消炎药物是指一类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服用消炎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消炎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正确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和炎症。
1.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给出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遵循药物说明: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务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注意药物的剂量、服用频率和使用时机等要求。
3. 饭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为了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最好在饭后服用。
可以选择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服用,避免空腹服药。
4. 不过量使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不应超过医生建议的剂量。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毒副作用,例如胃溃疡、出血等。
5. 避免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属于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长期应用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于长期需要使用的患者,最好定期咨询医生,以进行肠胃道的监测。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下是常用抗生素的正确服用方法:1. 医生开具处方:抗生素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遵循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长等要求。
2. 持续使用:抗生素一般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不要提前停药,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定时用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时服用抗生素。
如果漏服了一次药,不要在下一次服药时双倍补充。
4. 注意饮食:在服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要避免与某些食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例如与乳制品、饮酒等同时进食可能会减少药效。
5. 注意肠胃反应:部分抗生素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心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
常见的心内科药物有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扩血管药等等。
下面将一些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做详细的介绍:1.抗心绞痛药:-一般情况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等。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可以饭前半小时或睡前30分钟口服;也可以每隔4-6小时间隔1-2次舌下含服;-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以用舌下含服或喷雾剂给药,效果迅速。
剂量可根据病情调整,但不宜超过医生的推荐剂量;-定时用药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药物贴片或者喷雾剂,以减少药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快速发挥药效。
2.抗心律失常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胺碘酮等。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用法一般是饭后或睡前口服,开始剂量较低,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钙离子拮抗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需要口服药物时则按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时间。
-胺碘酮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效。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要求,通常是口服或静脉输液给药,起始剂量较高,之后逐渐减量到维持剂量。
3.降压药:-常见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使用这些药物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利尿剂一般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通常是口服用药,适量增大流出体内的尿液量,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直接起到降压作用,口服用药,按医生的剂量和次数使用。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的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有不同类型的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时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定时和剂量。
4.扩血管药:-常见的扩血管药物有硝酸甘油和酚苷类药物。
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压等效果。
-硝酸甘油一般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通常是舌下含服或喷雾剂给药,也可通过贴片或注射给药。
-酚苷类药物有腺苷、波利克地尔等。
常用药物处方及用量方法作为一名医生,开处方是日常工作之一,药物处方的正确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处方及用量方法,并同时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1. 长期服用药物的处方及用量方法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药量的控制问题,需要医生在开处方时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规范和标准用量进行计算。
常见的长期服用药物包括:降血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
当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掌握以下一些要点:1.1 了解药品说明书对于长期服用药物的使用者来说,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了解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1.2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在开具长期用药的处方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如病程、原发病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治疗目的。
1.3 逐步调整药量在使用长期服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逐渐调整用药量,适应患者的生理变化,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2. 急性疾病的药物处方及用量方法急性疾病一般治疗期较短,需要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达到尽快缓解症状的目的。
急性疾病治疗药物很多,但是常用的有: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抗过敏药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要点:2.1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在使用急性疾病药物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对应的药物,不要使用强效药或过度的药物组合,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2.2 详细了解用药方法使用药物时,要注意用药方法,比如药物进食前或进食后、空腹或餐后等,需要详细地了解和掌握。
2.3 用药时间在使用急性疾病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用药时间和用药量使用,不要过度或长期使用;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3. 儿童用药的处方及用量方法儿童体质脆弱,对药物的反应比成人更加敏感,因此,在开处方和施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要点:3.1 儿童年龄儿童年龄是重要的施药参考因素,需要按照年龄和器官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用药量。
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药品服药方法指导是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服用药物。
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药品的服药方法指导。
1.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种用药方式,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服用时间: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要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指导。
-剂量: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药,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剂量。
-服用姿势:将药片或胶囊整片吞下,可用水送服,若有特殊指示可咀嚼、嚼碎或溶解。
-注意事项:避免与致胃肠刺激食物同时服用,如辛辣食物、酒精等。
2.眼药水:眼药水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药物在眼睛表面的均匀分布,避免药物浪费,以下是使用眼药水的方法:-洗手,保持眼部卫生。
-取下隐形眼镜。
-抬头向上看,用手指轻压下眼睑,拉开眼袋。
-将药水瓶翻转到上方,滴入眼内,每滴2-3滴。
-轻轻闭眼,用力按住内角3分钟,避免药物流失。
3.鼻腔喷雾剂:鼻腔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鼻腔炎症,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鼻腔干净。
-直立或稍后仰头,将药瓶喷入鼻腔,不要用力喷射。
-吸气时按下喷头,让药物进入鼻腔。
-同时用手指轻揉鼻翼,帮助药物分布均匀。
-充分吸气,避免药物进入喉咙。
4.外用药膏:外用药膏主要用于皮肤疾病治疗,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取适量药膏于干燥的手心上。
-用指腹涂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
-避免使用太多药膏,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5.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由医护人员进行,但在需要家庭自行注射的情况下-洗手,准备好注射器和药物。
-确定注射部位,常用的有臀部外上陷肌、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注射部位需要做好卫生,用酒精消毒。
-抓皮肤,用另一只手部分提起皮肤,使皮肤张紧。
-快速将针头插入肌肉,注射药液,然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棉球按压注射点。
安全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的安全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1.口服给药:-选择合适的口服给药时间: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空腹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服用。
-注意服药剂量和间隔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嘱咐服药,并遵守药物的最大剂量和服药间隔时间的限制。
-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食物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吸收,患者应避免与这些食物一起服用药物。
2.注射给药:-准备注射器和药物: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干净且无损坏,而药物必须正确储存和准备。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注意注射的角度和深度: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注射,以确保药物进入正确的层次。
-注意注射速度:按照医生嘱咐的速度缓慢注射,以避免压力过高导致药物逆流或血管损伤。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以降低注射后疼痛、红肿和感染的风险。
-处理废弃的注射用具:注射器、针头和废弃的药物容器必须正确处置,以避免传播感染或伤害他人。
3.外用给药:-选择适当的外用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医嘱选择药膏、喷雾、贴剂或搽剂等合适的外用给药方式。
-清洁受药部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洁受药部位,以去除污垢和污染物,然后彻底干燥。
-涂抹药物:在干燥的皮肤上涂抹或揉搓药膏,但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刺激皮肤或破坏药膏。
-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严格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的限制,以免过量或缺量。
-避免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避免将外用药物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以免刺激或误食。
除了以上常用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在使用新药物之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等信息。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患者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必须按照医嘱严格使用药物。
-药物存储和处置:药物必须储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易触及儿童的地方,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必须进行安全处置。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不正确的用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 解热药解热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特别是在感冒发热时更是不可少。
常见的解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但是,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解热药是控制体温的药物,并不治疗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不应该长期服用。
同时,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等副作用。
2.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常用药品。
然而,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并不容易。
首先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只能用于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是无效的。
因此,在确定感染类型之后,医生才能建议使用哪种抗生素。
其次,抗生素不应该随意增量或减量,以免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最后,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和益生菌,以防止肠道微生态失衡。
3. 消炎药消炎药是治疗疼痛、发热、炎症等症状的药品。
然而,它们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正确使用消炎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将不同种类的消炎药混合使用,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其次,不要在没有症状时滥用消炎药,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对抗微生物的免疫力降低。
最后,不要在没有医生的建议下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
4. 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维生素的补充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人体只需要很少量的维生素。
在使用维生素前,应该先咨询医生。
不要将多种维生素混在一起使用,以免副作用过大。
此外,也不要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以免出现中毒反应。
总的来说,正确使用药品需要遵守以下几点:首先,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其次,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药品。
最后,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是关于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介绍。
常用抢救药使用方法(一)抢救药使用方法(一)引言概述:抢救药是用于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用抢救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剂量、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正确选用抢救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正文:1. 心脏抢救药物- 肌力衰竭心率下降型心脏骤停:-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 使用方法: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 室颤/室速:-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胺碘酮。
- 使用方法: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胺碘酮静脉滴注。
- 心力衰竭:- 常用药物:洋地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 使用方法:洋地黄口服给药,多巴胺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肌肉注射。
2. 呼吸系统抢救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 常用药物:沙丁胺醇、孟鲁司特等。
- 使用方法:沙丁胺醇口服或吸入,孟鲁司特口服。
- 过敏性休克:-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 使用方法: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肉注射。
- 气道阻塞:- 常用药物:异丙肾上腺素。
- 使用方法:气管内给药或雾化吸入。
3. 神经系统抢救药物- 中毒与药物过量:- 常用药物:纳洛酮、对乙酰氨基酚。
- 使用方法:纳洛酮肌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或静脉注射。
- 神经重要脏器支持:- 常用药物:丙泊酚、异丙肾上腺素。
- 使用方法:丙泊酚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4. 血液系统抢救药物-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常用药物:新鲜冰冻血浆、止血药物。
- 使用方法:新鲜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局部或口服给药。
- 失血性休克:- 常用药物: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红细胞悬液等。
- 使用方法:氯化钠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红细胞悬液输血。
- 表皮脱落综合征:- 常用药物: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剂。
- 使用方法:生长因子局部给药,免疫抑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
5. 循环系统抢救药物- 低血压:- 常用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掌握急救药品的用法对于处理这些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匡助您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为伤者争取珍贵的救治时间。
一、心肺复苏药阿托品:适合于心动过缓或者心脏停搏的患者。
可通过静脉注射赋予,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多巴胺:用于治疗低血压和休克。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遵医嘱调整剂量。
二、抗休克药肾上腺素:用于治疗过敏性休克。
通过肌肉注射给药,剂量应严格遵医嘱。
平衡盐溶液: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可快速静脉滴注。
三、镇静镇痛药苯巴比妥:用于镇静、抗焦虑。
根据患者情况,可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给药。
吗啡:用于镇痛,需注意成瘾性。
仅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四、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浓度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丁卡因:适合于表面麻醉。
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遵循医生指导。
五、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抑制。
可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应遵医嘱。
洛贝林:用于治疗呼吸衰竭。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意控制剂量和速度。
六、止血药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止痛作用。
可用于创伤出血,可口服或者外敷。
凝血酶:促进血液凝固,用于止血。
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七、解毒药纳洛酮:用于拯救阿片类药物中毒。
应及早使用,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氟马西尼:用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拯救。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概述: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急救药品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药品及其正确使用方法,以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一、心肺复苏药品的用法:1.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使用时,应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给予0.5-1.0毫克的剂量。
1.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用于缓解心绞痛。
使用时,将硝酸甘油喷雾剂对准舌下喷射,每次1-2喷,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1.3 阿托品: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引起的心动过缓。
使用时,将阿托品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给予0.5-1.0毫克的剂量。
二、止血药品的用法:2.1 纱布:在止血过程中,纱布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使用时,先用清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纱布轻轻压迫伤口,以止血。
2.2 凝血剂:凝血剂可用于较大出血的情况。
使用时,将凝血剂敷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以加快止血效果。
2.3 血管收缩剂:血管收缩剂可用于控制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使用时,将血管收缩剂喷洒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
三、抗过敏药品的用法:3.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一般为每日一次。
3.2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过敏反应。
使用时,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3.3 氯化钙:氯化钙可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
使用时,将氯化钙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四、疼痛缓解药品的用法:4.1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一般为每4-6小时一次。
4.2 吗啡:吗啡可用于缓解严重疼痛。
使用时,将吗啡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4.3 氟哌啶醇:氟哌啶醇可用于缓解急性疼痛。
妇科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法指南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药物通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药物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治疗妇科疾病。
一、宫颈炎药物及用法指南1. 抗菌药物宫颈炎的治疗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来抑制细菌感染。
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可通过口服或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应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正确用药。
一般情况下,每日口服一次,连续服用3-7天。
2. 消炎药物为了减轻宫颈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还需要使用消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疼痛和局部不适,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
在服药前请确保已仔细阅读药品说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二、宫颈糜烂药物及用法指南1. 雌激素药物宫颈糜烂的治疗常需要使用雌激素药物,如雌二醇软膏。
这是一种通过局部应用来促进宫颈上皮细胞修复和生长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患者将软膏涂抹在宫颈表面,每天一次,持续使用一周至数周,具体用药周期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而定。
2. 化学灼烧药物对于宫颈糜烂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化学灼烧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三氯醋酸和硝酸银,通过点状或涂抹的方式使用。
在使用前,请确保已清洁并干燥局部皮肤,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三、子宫肌瘤药物及用法指南1. 黄体酮类药物黄体酮类药物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
通常会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剂量和使用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药物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2. 中药调理药物某些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会选择中药调理。
一般而言,中药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中医师的建议而定,一般推荐煎煮后口服。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确保所用药材的质量,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总之,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药物及用法指南,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需注意药物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药物。
一、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1. 发热药:如果患者发烧,可使用退烧药物,如扑热息痛等。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并及时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 止痛药:对于一些急性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要注意不要超过药品规定的最大剂量。
3. 抗过敏药: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史。
4. 抗生素:在紧急情况下,遇到疑似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性。
5. 心脏药:对于心脏病突发的患者,可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但要确保患者无禁忌症,如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二、急救药品的注意事项1. 了解患者情况:在使用急救药品前,应尽量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目前症状等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或错误用药。
3. 观察患者反应:用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体温变化、疼痛缓解情况、过敏反应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避免药物叠加使用。
5. 不要滥用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属于特殊药品,不适宜长期或频繁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三、急救药品的储存和保管1. 避光干燥:急救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曝晒、潮湿或高温环境。
2. 隔离儿童:急救药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3. 定期更换:急救药品一般有保质期限,应定期检查并更换过期药品,避免使用失效药品。
4. 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急救药品应分门别类存放,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
5. 应急箱标识:急救药品应放在明显的标识箱内,易于取用和辨识。
四、常用急救药品的种类及适应症1. 发热药:适用于发烧的患者,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 止痛药:适用于急性疼痛的患者,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目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基本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药物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合理用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常用口服药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服药时间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按时口服药品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典型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常用外用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外用药物的剂型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典型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常用注射剂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典型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刘皈阳主任药师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为保证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我们介绍一下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药物制剂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形态、分散系统、给药途径、制法等进行分类,其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关系比较密切。
常用药物制剂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和粘膜给药。
口服给药因给药方法简单,用药顺应性好,在品种与数量上都列各剂型之首,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丸剂等。
注射给药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等,剂型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粉针剂等。
皮肤给药包括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搽剂、糊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包括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灌肠剂、栓剂、吸入剂、喷雾剂、气雾剂等。
无论医师、护士、药师还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都应注意药物的剂型,以便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给药、粘膜给药和皮肤给药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以下我们重点介绍这几种给药途径涉及到的剂型的使用方法。
一、口服给药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溶液、混悬剂等。
片剂为最常使用的剂型,片剂又主要分为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口含片、舌下片、缓释控释片、分散片和泡腾片等。
我们将对其中常用剂型的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1、普通片及咀嚼片普通片剂药片不适宜直接干吞,药片容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食道损伤甚至溃疡。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取站立位或坐姿,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半卧位,先把药片放入口中,然后喝一口水(不宜过多),稍把头上仰(或不仰)并做吞咽动作,药片即随水经食管而顺利进入胃内。
送服药物的液体种类及数量对药效也会产生影响。
大部分片剂,通常用适量温水送服即可。
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用水太少,吞咽的药物容易贴附在食道造成不适感,甚至对食道造成损伤。
茶水不适合用作送服液体,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其能与药中的金属离子如钙、铁、铝、钴、铋结合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鞣酸还与四环素类(米诺环素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结合,影响抗菌活性,而且这两类抗菌药物会增加茶叶中茶碱的毒性,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同时有研究表明,有几十种药物会受咖啡的影响而改变药效,其中包括抗抑郁药、雌激素制剂、治疗骨质疏松和甲状腺疾病的药物等。
我们经常饮用的柚子、橙子和苹果汁等饮料也会极大地影响药物的吸收,不适宜用作送服液体。
特别是葡萄柚汁含有多种天然物质,其中的衍生物会抑制代谢酶CYP450一族中的CYP3A的作用,受影响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心脏病发作的β-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塞替洛尔、他林洛尔)、某些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伊曲康唑)等。
与药物一起服用会抑制或放大药效,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疗效。
有一些药物可以用牛奶送服,这些药物主要为活菌类药物,如乳酶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等。
同时,一些抗生素,因其有不好的口感或气味,往往难以被儿童接受,可以和牛奶同服,如头孢羟氨苄,阿莫西林等。
一些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不建议一次吞服多片,可根据自我情况分次服用,先与水同服,最后再喝一口水,避免药片停留在消化道上。
一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等,不论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还有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服用期间也需要饮用较多的水,例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增加饮水量,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
在给儿童服药时,药片或胶囊太大也不易吞咽,家长则可将药片或胶囊研碎用水送服。
但是,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向医师或药剂师咨询,因为有些片剂或胶囊不能研碎或将胶囊打开,而必须整个吞服。
目前为了老人、儿童、吞咽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服用方便,很多药物有了咀嚼片的剂型。
咀嚼片是指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之溶化后吞服的片剂。
这种药物嚼碎后即可咽下,服用方便,一般用于口感或者气味比较好的药物。
此类药物服药时需注意:a.在口腔内的咀嚼时间宜充分;b.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 c.用于中和胃酸时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
2、缓释及控释片缓释片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
与缓释片的非恒速释放药物不同,控释片能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缓控释制剂与相应普通制剂相比,每24小时用药次数可从3、4次至少减少至1、2次。
缓控释制剂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控释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层为活性药物层,下层为无药理活性的多聚物推动层,药片外层包裹一层半透膜,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药物分子不能通过。
在半透膜靠近药物层处有一激光微孔,药物可由此微孔从药片中释放出来。
服药后药物进入胃肠道,胃肠道的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药片,使推动层吸水膨胀,产生一稳定的压力,持续推进药物分子以稳定的速率从激光微孔释放出来。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活性药物释放完毕后,药物的不溶性外壳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如注意到,无须担心。
缓控释制剂因其制剂的特殊性,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及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b.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掰开或嚼碎后失去了缓控释功能,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血药浓度大为增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应予避免。
c.有个别缓控释制剂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分成半片服用,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泡腾片及分散片有些患者服用的药物放入水中后会产生大量气泡,服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这也是片剂的一种剂型,我们称之为泡腾片,是指含有泡腾剂的片剂,多用于可溶性药物。
它与普通片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泡腾片放入饮水中之后,在泡腾剂的作用下即刻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
片剂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水中使喝入口时有喝汽水般的感觉。
由于溶解成水溶液,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经过调味后的泡腾片,使患者更乐于接受。
泡腾片服用时应先将其溶于水后再口服,不可将其直接含服或吞服。
还有一种与泡腾片相似的药物剂型为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多用于难溶性药物。
分散片服用时,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4、胶囊剂胶囊剂是指将药物或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一种固体制剂。
根据囊壳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根据用途可分为肠溶胶囊和结肠靶向胶囊;根据特殊释放方法,分为缓释胶囊及控释胶囊。
胶囊剂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故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提高药物稳定性。
同时,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直接填装,不像片剂容易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可在胃肠道分散、溶出和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服用时应注意不能将其破坏,通常应整粒吞服。
胶囊的外壳主要成分是明胶,在冷水中会慢慢吸收变软,而在热水中会迅速溶化,如用过热的水服用,此种情况下容易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
胶囊的比重比水小,在水中上浮,故吞服时头部不宜上仰,否则送服的水咽下后胶囊容易卡在食管中,应把头向下略前倾做吞咽动作,这样较容易吞下胶囊。
吞下药物后也不要马上躺下,间隔片刻后应再喝些水,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
二、皮肤和粘膜给药我们主要介绍舌下片、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及透皮贴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1、舌下片及口含片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剧或电影里有人因为心脏疾病突然晕倒时,帮助他的人会把一种药片放到他嘴里给予急救,这种特殊的药物剂型我们称为舌下片,如硝酸甘油舌下片。
这类药物在舌下粘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可以避免药品服用后的首关效应,相比经胃肠服用吸收更快更彻底。
服用舌下片的正确方法是将药片放在舌下,闭上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舌下长时间保留一些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
服用硝酸甘油片后至少5分钟内不要饮水。
药物溶解过程中更不要吸烟、进食或嚼口香糖。
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如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则应立即就医。
另一种药物和舌下片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类似,称为口含片又称含片。
口含片使用时应含在口腔或颊部,让其溶解,不要咀嚼。
药物溶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同样不要吃东西或饮用任何液体。
2、滴眼液很多患者在使用滴眼液后经常有感觉鼻子或者喉咙的不适感,这很可能就是由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引起的。
用药前最好洗净双手,以免引起继发感染,然后用干净棉签或者纱布擦去患眼分泌物,并吸干眼泪防止稀释药液。
滴药时头应后仰或平卧,眼向上看,用手将眼睑下拉形成沟状,将滴管头靠近眼部,注意不要碰触到眼睛或睫毛,防止细菌污染滴眼液影响后期的疗效。
滴入药液一次1-2滴为宜,若一次滴得太多,眼结膜囊内也贮存不下,白白挤掉徒增浪费。
药水一般都含有防腐剂,滴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
药水滴入眼后,宜按住内眼角三四分钟,以避免药水经由泪孔流入鼻泪管引发鼻部或者喉咙不适感等副作用,应轻轻闭上眼睛休息三四分钟,以延长药水与眼球接触的时间,增进药效。
不同种类眼药水需间隔一段时间交叉滴眼。
3、滴鼻液滴鼻液在使用时须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体位,如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鼻孔朝上或者取坐位头尽量后仰,这样能避免药液流入咽部而引起口干、口苦。
滴药后,要静卧3-5分钟,并轻压双侧鼻翼3到4次,让药液与鼻粘膜接触,然后坐起,使多余的药液从前鼻孔流出,滴鼻液用量应该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嘱,一般每日3次,每次每侧2至3滴为宜。
4、滴耳液以棉棒轻拭耳道内分泌物,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
轻拉耳廓,充分暴露耳道(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应向后向上拉,3岁以下儿童向后向下拉)将处方量的药液滴入耳内,轻压耳屏,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用干净的药棉置于耳部,侧头将流出的药液擦净。
小心不要让滴管碰到耳道,保持原卧位3-5分钟。
如需要,3-5分钟后更换另外一只耳朵,用药方法同上。
耳浴也是滴耳液常用的使用方式,患者取侧卧位,外耳道口向上,滴耳时牵引耳廓的方式同一般使用方式。
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外耳道,取此种体位静置十分钟,而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来,即完成一次耳浴。
5、透皮贴剂透皮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该制剂由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黏合剂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组成。
药物作用的时间由透皮贴剂的药物含量及释药速率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