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55
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功能隔离机制在当今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针对系统安全性中出现的各类非法入侵、拒绝服务、信息泄露以及其他安全问题,需要专家们集思广益,设计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安全系统,加以保护。
功能隔离机制是安全操作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安全保护机制。
本文将就功能隔离机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隔离机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作一深入探讨,以期对此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安全操作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一、功能隔离机制的基本原理功能隔离机制是安全操作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保护机制之一,主要用于分离不同操作系统资源,防止一个操作系统被恶意的攻击程序所损坏,从而损害其他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功能隔离机制的基本原理即把操作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分离,以保护不同部分间不发生非法交互,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情况下,功能隔离机制采用信息隔离的方式,如文件存储隔离机制、代码隔离机制,这些隔离机制都是基于安全操作系统中的沙箱机制,即将系统中不同的安全级别之间的资源和功能分隔开来,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二、功能隔离机制的具体应用1、隔离机制的具体实现功能隔离机制的具体实现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硬件隔离机制、软件隔离机制两种。
其中硬件隔离的机制一般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如将不同的服务器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室内,通过密码锁和其他安全设施对服务器资源进行保护,以保证服务器资源的安全;而软件隔离机制则是基于操作系统中的沙箱机制,基于沙箱机制可以实现用户账户管理、进程分离和内存安全防护等等,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隔离机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功能隔离机制对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安全操作系统中,采用功能隔离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被恶意程序所破坏。
例如,采用多用户模式,可以将不同账户之间的资源进行隔离,从而防止不同账户之间的资源被恶意程序所侵害;另外,还可以采用进程隔离机制,将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分离,从而防止某种恶意的进程对其他进程的影响,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内存隔离机制,将不同进程之间的内存空间进行分离,从而有效防止某个进程对其他进程的内存访问,进而有效的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第一章:绪论1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程序模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其功能简单描述就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程序高效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扩展的系统操作环境,达到使用方便、资源分配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2 操作系统地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联)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
4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保密性威胁、完整性威胁和可用性威胁。
5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的隐藏,目的是对非授权的用户不可见。
保密性也指保护数据的存在性,存在性有时比数据本身更能暴露信息。
6 操作系统受到的保密性威胁:嗅探,木马和后门。
7 嗅探就是对信息的非法拦截,它是某一种形式的信息泄露.网卡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通过识别MAC地址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信息,嗅探程序只需关闭这个过滤器,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进行嗅探。
8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这样的两种数据帧:1.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帧。
2.发向所有机器的广播数据帧。
9 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直接方式,混杂模式。
10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嗅探器能够捕获口令;•能够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分析网络结构,进行网络渗透。
11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不管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如何建立联系,有一点是不变的,攻击者总是利用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送命令,达到操控用户机器的目的。
12 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13 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手段,掌握安全防护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出有效的安全优化建议。
2. 学会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加固任务,提高系统安全性。
4. 学生能够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趋势。
5.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提高操作系统安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常见类型。
-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风险。
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学习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核心安全机制。
- 分析各类安全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 常见操作系统漏洞与攻击手段- 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了解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拒绝服务和网络攻击等。
4. 安全防护策略与工具-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如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配置等。
- 了解并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安全编程与最佳实践- 掌握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是
麒麟操作系统:安全性提升至新高度。
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
首先,麒麟操作系统是一个十分可靠的操作系统,其安全等级非常高,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和喜爱。
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主要按以
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估和检测:
一、硬件安全
1. 支持多种芯片及其安全:麒麟操作系统支持多种芯片,从容器式存
储芯片,到嵌入式芯片,再到主板式系统,多层次的安全模式保证系
统和用户之间的安全保障及数据安全。
2. 加密技术:麒麟操作系统在安全方面,不仅采用了硬件安全技术,
而且拥有加密技术,包括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据加密,等不同方
式保障保存在用户计算机上的数据安全。
二、软件安全
1. 安全机制:作为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麒麟操作系统拥有安全认证
机制,可以自动识别目标设备的身份,从而保证访问授权的安全性。
此外,采用16层的安全架构,使用户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护和支付处理。
2. 可靠机制:麒麟操作系统使用可靠机制,在操作系统内部运行时监
控和保护运行中的程序,从而避免误操作和恶意攻击造成的安全困扰。
三、应用安全
1. 网络安全:麒麟操作系统提供了一套基于网络的安全技术,可以防
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2. 应用安全:麒麟操作系统可以检测病毒和恶意软件,并提供应用程
序安装批准,来为用户的应用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总之,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非常高,从硬件、软件到应用层面全
面落实安全技术,确保了操作系统及其使用者的信息和数据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隔离机制ptrace
硬件隔离技术:
专用安全硬件模块,提供相对安全的硬件隔离环境,利用硬件实施访问控制。
一般由处理器或与主处理器连接的专用设备提供。
MMU通过虚拟地址,实现进程隔离。
IOMMUs,IO Memory Management Uints,转换设备DMA地址到物理地址,实现隔离设备驱动,限制硬件对虚拟机的直接访问。
DMA,Direct Memory Access,DMA传输将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复制到另一个地址空间,比如将外部内存的区块移动到芯片内部更快的内存区。
主流的硬件隔离:在SoC内部或者外部设计一个专门的硬件安全模块。
软件隔离技术:
在软件层构建一个可信的隔离运行环境,从而限制恶意代码的扩散或将可信软件或敏感数据保护在该隔离环境中。
虚拟化技术:
基于瘦特权软件层的隔离技术。
抽象一个虚拟的软件或硬件接口。
来保证其上的软件模块能运行在一个虚拟出来的环境上。
实质是再现了整个物理服务器作为一个虚拟机来运行一个应用,
并由虚拟化监控程序来抽象服务器资源和分配资源给虚拟机(VM)。
但是监控程序执行抽象的开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性能损耗。
硬件虚拟化。
OS虚拟化。
应用程序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