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宣教新模式在产科门诊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04.53 KB
- 文档页数:1
群组化母婴保健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群组化母婴保健作为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保健模式,是产前保健模式的一种创新。
该文对孕妇群组化保健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其主要内容,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思考该模式对我国产科领域的启示,旨在为国内母婴保健采用群组化的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群组化母婴保健产科综述群组化母婴保健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从中心化妊娠(Centering Pregnancy,CP)模式发展而来。
全球群组化保健(Group Care Global,GCG)基于中心化的母婴群组保健模型(Centering-Based Group Care,CBGC),是一种通过在传统孕期保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群组化模式的访视和照顾,通过医疗人员介入,孕妇共同分享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并参与以自我为主导的母婴保健模式[1]。
该模式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围产期健康教育,以讨论作为保健形式,讨论会的主要发言者是孕妇和家属,孕妇在小组中建立同伴支持关系,促使其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并尝试关注产后保健。
目前,该模式已成为国外的研究焦点,该模式由过去的关注产前、产时保健,进一步发展为关注产后的保健以及对保健提供者的作用,并取得一定的保健效果。
现将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 群组化母婴保健的起源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孕产妇及孕期保健服务人员对传统围产保健服务模式普遍不满,而且孕产妇强烈要求建立一种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参与性高的保健服务模式。
基于此,美国注册护士助产士 Sharon Rising于1993年首次提出了CP模式。
在CP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以Sharon Rising为代表的团队再次创立了GCG机构,基于CBGC模型,将“群组化产前保健”与“亲子群组保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和改革模式。
该模式的保健周期延伸至妊娠期、生产期及产后1000天的护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教育模式及母婴照顾方法[2],其宗旨是提高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母乳喂养是一种重要的喂养方式,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产科病房中,为了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1. 母婴配对:产科病房在新生儿出生后,会将婴儿和母亲进行配对,确保母婴的正确匹配。
医护人员会核对母婴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等,以确保母婴的正确配对。
2. 早期接触:产科病房鼓励母婴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皮肤接触,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身体接触。
早期接触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和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
3. 母乳喂养指导: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会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会向新妈妈们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技巧等。
同时,他们也会解答新妈妈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 建立喂养计划:产科病房会根据新生儿的需求和母亲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这包括喂养频率、喂养时间和喂养量等。
医护人员会根据新生儿的吸吮反应和体重变化等指标,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5. 母乳喂养记录:产科病房会详细记录每次母乳喂养的时间、喂养量和母婴的反应等信息。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6. 保护隐私和尊重选择:产科病房会保护新妈妈的隐私权和个人选择。
医护人员会尊重新妈妈对于母乳喂养的决定,无论是选择全母乳喂养还是部分母乳喂养。
他们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新妈妈们实现自己的喂养目标。
7. 母乳喂养支持小组:产科病房会组织母乳喂养支持小组,为新妈妈们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
这些小组可以让新妈妈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分享喂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8. 母乳喂养的禁忌:在产科病房中,也存在一些母乳喂养的禁忌情况。
例如,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正在接受特殊药物治疗或饮食不当等情况下,可能不适合进行母乳喂养。
医护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旨在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总结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总结「篇一」20xx年8月1日-7日是第27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主题定为:“母乳喂养,生命之源”,强调母乳喂养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和基础,是生命的根本。
为了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举办了母乳喂养周系列活动,总结如下:一、多项载体的母乳喂养知识宣传一是在门诊、病房设专人负责让就诊患者、孕产妇及家人扫描二维码参与线上互动母乳喂养旅程游戏活动(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并提供咨询指导。
二是在一楼大厅电子屏幕滚动播出“20xx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母乳喂养生命之源”母乳喂养宣传片和母乳喂养倡议等宣传内容;院内发放各种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册,提高母乳喂养知晓率,倡导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
三是利用展架、孕妈妈微信群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倡导全社会对哺乳妈妈的关爱,为她们持续母乳喂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利用媒体进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传。
8月6日母乳喂养咨询师周萍应邀参加《乌鲁木齐晚报》采访和《新疆名医堂》直播节目,讲解坚持母乳喂养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母乳喂养会遇到那些困难?如信心不足、家人之间观念不同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评估和观察乳汁量是否充足和孩子生长发育等内容,并纠正了母乳喂养中的一些误区,如6月后母乳喂养孩子营养跟不上、母乳喂养会导致身材走样、产后要不要请催乳师等,鼓励孕产妇有问题全家人有效沟通找专业人士咨询,强调孩子才是最好的催乳师,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支持更重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
二、多种层次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一是举办全疆“爱婴医院母乳喂养指导与技能培训班”,来自全疆41家单位的204位妇产科同仁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爱婴医院管理暨20xx年母乳喂养指南、新生儿复苏技术、母乳喂养问题探讨、哺乳期乳腺疾病的防治、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解读(20xx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的应用、母乳喂养常见问题预防与处理、母婴安全管理、新生儿科精细化管理对患儿安全的重要性、母乳喂养咨询室的管理及特殊情况下的母乳指导等,对临床工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工作流程制度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质量,确保母婴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流程制度。
一、母乳喂养指导门诊设置1. 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应设置在产科、儿科或独立的母乳喂养指导中心。
2. 门诊应设有独立的咨询室、哺乳室、资料室等。
3. 门诊应配备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师、医生、护士等人员。
二、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工作流程1. 预约与咨询1.1 孕妇或家属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母乳喂养指导门诊。
1.2 母乳喂养指导师与孕妇或家属确认预约时间,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2. 初次咨询2.1 母乳喂养指导师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孕周、健康状况等。
2.2 母乳喂养指导师向孕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和技巧。
2.3 母乳喂养指导师解答孕妇关于母乳喂养的疑问和问题。
3. 哺乳期咨询3.1 母乳喂养指导师根据孕妇的需求,提供哺乳期饮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3.2 母乳喂养指导师指导孕妇正确处理哺乳期常见问题,如乳头疼痛、乳腺炎等。
3.3 母乳喂养指导师传授孕妇哺乳技巧,提高哺乳成功率。
4. 跟踪随访4.1 母乳喂养指导师定期对孕妇进行随访,了解哺乳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
4.2 母乳喂养指导师根据孕妇的需求,提供上门服务或远程咨询。
5. 哺乳室管理5.1 哺乳室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5.2 哺乳室配备必要的哺乳用品,如哺乳椅、哺乳枕、温奶器等。
5.3 母乳喂养指导师指导孕妇正确使用哺乳室设施。
6. 资料管理6.1 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应建立孕妇资料库,包括孕妇基本信息、哺乳情况等。
6.2 母乳喂养指导师定期更新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培训与考核7.1 母乳喂养指导师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7.2 母乳喂养指导师需接受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三、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工作制度1. 母乳喂养指导师应严格遵守门诊工作制度,按时上下班,保持联系电话畅通。
2. 母乳喂养指导师应尊重孕妇,保护孕妇隐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一、前言哺乳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门诊哺乳咨询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哺乳期妇女提供专业、全面的咨询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门诊哺乳咨询门诊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门诊哺乳咨询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咨询接待门诊哺乳咨询门诊共接待哺乳期妇女咨询600余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00余人次,现场咨询500余人次。
咨询内容包括哺乳期乳腺炎、乳头皲裂、乳汁不足、宝宝喂养困难等。
2. 专业指导针对哺乳期妇女的咨询问题,门诊哺乳咨询门诊的医护人员结合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
主要包括:(1)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哺乳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2)针对乳腺炎、乳头皲裂等问题,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和乳房护理方法。
(3)针对乳汁不足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
(4)针对宝宝喂养困难问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技巧。
3. 合作与宣传门诊哺乳咨询门诊与产科、儿科等科室保持紧密合作,共同为哺乳期妇女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哺乳期妇女的关注度。
4. 持续改进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门诊哺乳咨询门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主要包括:(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2)优化门诊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
(3)完善咨询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成效1. 提高了哺乳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促进了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2. 有效解决了哺乳期妇女在哺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降低了乳腺炎、乳头皲裂等疾病的发病率。
3.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四、未来展望门诊哺乳咨询门诊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哺乳期妇女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咨询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2.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哺乳期妇女的关注度。
3. 优化门诊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
妇产科加强母乳喂养的管理及措施
1、加强孕期母乳喂养宣教,通过孕妇学校、产科门诊进行母乳喂
养宣教,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对母婴的好处,并及时进行乳房护理,做好产后泌乳准备,科室进行定期抽查,若执行不到,扣 0.5分/次。
2、入院后的宣教,入院后及时进行医患沟通,进一步宣传母乳喂
养的好处,及时纠正乳房异常如:乳头凹陷等,并教会如何哺乳。
若执行不到,扣1分。
3、做好“三早教育”,若当班工作人员未宣教,未指导,扣1分。
4、除医学指征外,禁止婴儿吃任何代乳品,一旦发现,除批评教
育外,扣2分。
5、在全院不宣教、不推销、不使用、不购买代乳品。
一旦发现重
罚,扣5分。
6、产后立即教产妇进行哺乳、挤奶。
若一次做不到,扣1分。
7、有配奶区,对不能母乳喂养的或母乳不足需加奶的,需配奶区
配奶,并严格掌握方法、温度、清洁。
若不合规定,扣2分。
8、做好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并给孕产妇及家属留咨询
电话,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
未做到,扣2分。
9、纯母乳喂养应持续到最初6个月,并持续到2岁。
母乳喂养门诊工作及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门诊工作及管理制度。
1. 坚持母乳喂养的原则,提倡母婴同室,早开奶,按需哺乳。
2.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
3. 为哺乳期母亲提供全面、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组织结构1. 设立母乳喂养门诊,负责母乳喂养相关的咨询、指导和管理工作。
2. 母乳喂养门诊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营养师和母乳喂养顾问组成。
3. 建立母乳喂养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提高母乳喂养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1. 母乳喂养咨询:为孕妇和哺乳期母亲提供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
2. 母乳喂养指导:根据母婴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母乳喂养计划,指导母亲正确哺乳。
3. 母乳质量监测:定期检测母乳营养成分,为母亲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
4. 母乳喂养问题处理:针对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乳头疼痛、乳腺炎等,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5. 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重视。
四、管理制度1. 母乳喂养门诊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工作职责,确保母乳喂养服务顺利进行。
2. 母乳喂养咨询记录:详细记录咨询内容,便于跟踪母婴状况和调整喂养方案。
3. 母乳喂养指导档案:建立母子档案,记录母乳喂养相关数据,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
4. 母乳质量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5. 母乳喂养问题处理流程:明确问题处理程序,确保及时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培训,提高门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2. 加强母乳喂养知识普及,提高孕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3. 设立考核机制,对母乳喂养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服务质量。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总结母乳喂养门诊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一、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为了满足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和护理需求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在产科病房中规定了一系列关于母乳喂养的规定,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二、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原则1. 优先推广母乳喂养:产科病房倡导母乳喂养,鼓励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2. 尊重产妇的选择权:产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选择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喂养,医务人员需尊重产妇的选择权。
3. 提供专业指导:产科病房配备专业的产科护士和乳房护理师,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相关指导和支持。
三、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具体规定1. 早期接触:产妇分娩后,及早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并有助于启动母乳分泌。
2. 鼓励母乳喂养:产妇在产科病房中,医务人员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指导。
3. 母乳喂养频率:建议产妇每天至少进行8-12次的母乳喂养,以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4. 母乳喂养姿式:产科病房会教授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式,如侧卧喂养、躺着喂养等,以减轻产妇的疲劳和不适。
5. 避免使用奶嘴和奶瓶:为了避免新生儿对奶嘴和奶瓶的依赖,产科病房禁止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奶嘴和奶瓶。
6. 乳房护理:产科病房会教授产妇正确的乳房护理方法,如乳房按摩、乳头保护等,以减少乳腺炎和乳头破损的发生。
7. 支持室内哺乳:为了保护产妇的隐私和舒适感,产科病房提供专门的室内哺乳空间,供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8. 支持家属参预:产科病房鼓励产妇的家属参预母乳喂养过程,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四、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收益1. 对产妇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助于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降低乳腺炎的风险,促进产妇身体的康复。
2. 对新生儿的好处:母乳喂养提供了新生儿所需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和过敏等疾病。
3. 对社会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婴儿配方奶粉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妇产科宣教制度
一、妇产科门诊、病房分别设立宣教室,有母乳喂养宣教计划,并有专职宣教员负责孕产妇保健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宣传工作。
二、宣教员备有宣教提纲,做好宣教登记,为孕产妇发放有关宣教资料,每名孕产妇至少接受三次产前宣教。
三、宣教主要内容:
1、孕期保健知识;
2、母乳喂养的好处;
3、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好处;
4、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5、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6、正确的哺体位和含接姿势;
7、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
8、产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9、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四、宣教室宣教形式:集体讲课、操作示范、看录像、个别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