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5
养生医草—蕲艾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博物志》载,削冰令园,举日向阳、以承其影则得失,故艾名冰台。
医家用其灸百病,故又名灸草。
《诗经》、屈原《离骚》中均提到艾,说明艾在公元前就普遍使用,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艾也,这就是印证了后来民间广为流传的,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由此可见艾越陈越好,因为艾存放的时间越长,有害物质通过挥发,含量越来越低,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艾叶真正用于治病,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王十二病方》得到证实,该书不晚于战国时期成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有两则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都以艾为药,前方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寒不孕,取艾叶暖宫止血作用,后方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主下血衄血之功。
明李闻言、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究颇深,著有《蕲艾传》一卷,称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该书惜以失传。
蕲艾是指产于蕲州的艾草称为蕲艾,蕲春地跨东经115°12 -115°26′,北纬29°59°-30°40′之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MM/年,平均气温16.8℃,日照2025.8小时。
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使蕲春的艾草与其他的艾草有很大的区别。
蕲艾为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长喜温度、湿度、生长繁盛期24-30℃,高于30℃基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
蕲艾与其他艾对比有如下区别。
1、蕲艾高1.8-2.5米,其他艾1.5米左右。
2、挥发油蕲艾均值高达1.2%,最高值达2.5%其他艾均值0.54%。
3、蕲艾所含化学成分几十种,其他艾化学成份中某些种类基本没有。
4、燃烧放热值蕲艾达1800KJ/g而其他艾仅为1480KJ/g 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众多的药理实践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或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
【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
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
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化学成分】艾叶含挥发油0.45%-1.00%,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已烯醛,顺式-3-已烯-1-醇,三环烯,α-侧柏烯,α-蒎烯等60种成分。
另据报道,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蒿叶的挥发油中,复写出34种成分,有棕檬烯,香桧烯,α-及β-蒎烯,乙酸龙脑酯,顺式-β-金合欢烯,α-水芹烯,1,8-桉叶素,α-松油烯,异戊基环已烯,龙脑,4-松油烯醇,顺式-辣薄荷醇,香茅醇等等。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艾叶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叶油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艾叶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萧、艾青、蒿草等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
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
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
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
艾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
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而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最适宜艾灸!也深得历朝御医的信赖广泛用于宫廷。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而作为宫廷用物的3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目前见到的《本草纲目》,《内经》以前的珍贵医学文献,也把对中医艾灸的认识大大提前了。
通过这3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依然能够窥测远古先民以艾条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
艾曾历史上广泛应用于临床,她不仅是中国人一种用来治病的好方法,而且还是凝聚华夏儿女智慧、传播中华民族友谊的载体。
她跨出国门、漂洋过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湖南的艾,艾灸、制艾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用艾,制艾技术上发达的历史地位。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种植技术艾草种植技术艾草别称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草种植技术吧!生长习性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选地整地场地应有灌溉水条件,附近无居民生活水和工业水污染,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级二标准,生产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应无有毒有害药物残留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染,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根据种植地土层结构特点,适度掌握犁耙次数,结合整地施足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公害化的土杂肥22.5~30.0吨/公顷,均匀混合翻入土层,然后修沟做厢待种。
繁殖方法艾草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
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栽植密度在2~3月苗高5~10厘米,选地面潮湿(最好是雨后或阴天)时,从母株茎基分离的幼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压实。
栽后2~3天内如果没有下雨,要滴水保墒。
田间管理栽植成活后,苗高30厘米时施用尿素90千克/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
在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厘米。
6月中上旬蕲艾采收后翻晒园地,清除残枝败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深度15厘米。
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
干旱季节,苗高80厘米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厘米以上时全园漫灌。
采收加工艾叶夏季采收,在茂盛未开花前割取地上带有叶片的茎枝,除去杂质和枯叶,摊在太阳下晒至五六成千,扎成小把,再摊放在太阳下晒至足干,扎成捆,或用打绞机压成长方形大捆,用草绳加牢,置于干燥处存放,防潮、防霉,商品以足干、呈雏缩、多叶片、枝条小、青绿色、气香、味苦、无泥沙、无杂质、无霉坏者为佳。
介绍艾草的说明文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艾蓬、甜艾、香艾、冰台、艾蒿、灸草、藾萧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于针灸术的“灸”。
全世界的艾草种类可多达300~400种。
艾草具有特殊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我国,艾草主要集中在河南的南阳和湖北的蕲春两地,均有规模化的种植、加工和销售,逐步形成地的特色产业。
艾草的用途广泛,可以制成许多艾制品,如艾条、艾柱、艾卷、无烟艾条等。
此外,艾草还可用于艾灸、艾叶茶、香薰、艾精油、清新剂、艾牙膏、艾浴包、艾灸贴等产品。
经过科技加工,艾草可制成700多种新品。
仅用于艾灸的艾条,就有上百个品种。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需求总量逐年增加。
2021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为21.5万吨,干艾草产量13.0万吨。
2020年国内艾草(干)需求总量11.0万吨,2021年我国艾草市场需求总量达12.2万吨。
目前,中国艾草外销(一般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质量要求高)占比10%;药厂饮片厂等占比30%;艾绒厂收购占比60%。
随着对艾草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人们对艾草的认知度的逐渐提高,艾加工产品使用量将逐年增加,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前景极为广阔。
总之,艾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健康养生途径。
艾叶编辑本段简介【草药名】:艾叶【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艾叶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英文名】rgy Wormwood Leaf 【拉丁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内容介绍】艾叶(《本草经集注》) 【主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林缘。
编辑本段来源出自1.《本草经集注》。
2.《名医别录》艾叶,生田野。
三月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
艾叶3.《本草图经》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
以复道者为佳。
云此种灸百病尤胜。
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
4.《纲目》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
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
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干收叶。
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
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编辑本段制法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编辑本段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艾叶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苦。
编辑本段鉴别本品粉末绿褐色。
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
艾草,别名: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
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1]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一)艾草的营养价值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别称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为菊科蒿属植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吧!艾草的营养价值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等。
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艾草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腹中冷痛、经行腹痛等症。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1、治疗各种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
亦可用鲜艾叶1000克,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毫升。
每次服40毫升,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2、治疗月经不调经期延长: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克,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克,黄芪15克,人参3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
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3、治不孕症: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用法: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克,人参、川芎各10克,艾叶30克。
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毫升,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4、针灸:艾草常用于针灸。
如治面瘫,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移动。
艾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艾草别称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的形态特征全草被灰白色柔毛,高二、三尺,茎叶有香气,茎基部圆形带紫,上部有棱。
叶互生,长者四、五寸,腹面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叶片羽状分裂,裂片上又有分裂,叶基裂片似托叶,无叶柄,开花时枝生叶披针形。
艾草辟邪的说法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艾叶的习俗,也就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是用艾草做成老虎的样子挂在门上,用以辟邪驱灾,祈求百福。
史书记载,“端午插艾”、ldquo;手执艾旗招百福rdquo;“悬于门上,以祛毒气rdquo;,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关于艾草的美好愿景,期盼通过艾草,能够让自家驱邪避害,多福安康。
艾草的食用方法1、立春吃艾米果: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
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2、清明吃艾草糍粑: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
艾草的生长环境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艾草的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出芽率低,仅为5%,且苗期长(2年),一般不采用。
2、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较长(2个月)。
3、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最好,不仅成活率高且无幼苗生长期,繁殖速度快,为普遍采用。
选育良种要求叶片肥厚而大,茎杆粗壮直立,叶色浓绿,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
艾草的施肥方法1、施底肥: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百度首页 |登录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3 图片 视频百科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艾草拼音:◊ι χ∈ο【物种名称】 艾草【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拉丁学名】 Aρτεμισια πρινχεπσ【英文名称】 Aσιατιχ ωορμωοοδ【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
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
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
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 避邪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 医草 ,现在台湾正流行的 药草浴 ,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X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 艾叶茶 、 艾叶汤 、 艾叶粥 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江浙一带还将艾草制作成青团子,一般在清明节食用,可祭祖(制作方式为:将嫩艾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团子内还可加芝麻等辅料)。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
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
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栽培要点】目前郎溪县生产的艾草都是通过加工后出口日本,该国用作食用。
生长主要以采收鲜嫩株头及嫩叶为目的。
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
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 鱼背 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 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
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
企业收购合同价为每千克0.65元,一般农户每公顷纯收入达22500 元左右。
郎溪县生产的艾草经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
该县有较多的岗地,因其生产水稻取水困难,所以在岗地生产艾草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郎溪县艾草生产已有十年历史,现有品种6个,生产面积100公顷。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现拟再建200公顷的艾草生产基地,扩大加工流水线,以达到扩大日本市场和国内部分市场的需要。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后,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
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艾绒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
由菊科植物艾蒿的干叶制成。
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
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
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冰台艾的别名。
见《尔雅∙释草》。
《本草纲目》: 陆佃《埤雅》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 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名。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可使局部发热、潮红,皮肤吸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痹;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产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
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出现黄疸型肝炎。
艾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大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鼠灌胃Λ∆50为2.47μλ/κγ,腹腔注射Λ∆50为1.12μ1/κγ[17]。
艾叶药用不得超过10γ,对人致死量为100γ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点坐的东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
要尽量把水煮沸,窗户关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电影】台湾公视人生剧《艾草》监制/制作人:吴瑞艳导演:姜秀琼编剧:曾玉洁主要演员:艾草/潘丽丽饰杨乖(阿嬷)/李高阿女饰宋伶(女儿)/周姮吟饰宋海(儿子)/莫子仪饰小凡/唐振刚饰故事介绍:片子改编自真人真事。
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与一对子女在观念上的冲突,重点塑造了一个母亲逐渐包容子女、日益冲破束缚的坚强成长励志故事。
母亲吴艾草,成长在保守排外的某个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20岁的外省籍教师谈恋爱,不顾老母亲反对,只身嫁到台北。
38岁时丈夫去世,独自抚养一儿一女,时常照顾乡下的老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儿子的高龄未婚。
留学法国的女儿回来,带回了非婚生外孙女,冲突展开。
母亲由最初怒不可遏地排斥,到后来转变自己的人生观,打开心结,慢慢接受了儿女们违背所谓社会传统道德的行为。
虽然剧情最末没有明确让儿子向母亲出柜,但事实上知子莫如母的母亲早已知道儿子是同志的事实,加上姐姐在其中的斡旋,相信最终这会是幸福美满的团圆之家。
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艾草也在传统生活观念的新思维两者间打转,而她自以为比上一代母亲更新式的价值观,又在下一代的面前显得难以适从、甚至面临瓦解。
如何面对多样的人生与生活,成为艾草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艾草》首播当天正巧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艾草这种植物在这一天有着特别的意义,电影《艾草》安排在这一天里首播,我想公视也是有其独到的考虑的。
这部首播于今年端午节的生活类电影除了导演的手法、画面的展现、音乐的配置方面顺畅自然外,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主题可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共鸣,没有所谓的大片中宏伟的场面,也没有所谓的文艺片那么做作与煽情,生活再现式的剧情表达,让观影者很和谐地融入到了剧中人的情感世界和多化的生活理念中。
整部电影里没有一点激情或情色的内容,但每一位演员的每一个表演细节都是那么的真实与准确,比如说艾草与女儿之间关于私生女问题方面的对话,两位男主角一起吃路摊时的小动作,艾草与孙女NIΛA之间的相处情景,把人世间的亲情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526扩展阅读:1.百度知道:ηττπ://ζηιδαο.βαιδυ.χομ/θυεστιον/22856253.ητμλ[我来完善]相关词条:更多马鞭草豆蔻檀香欧薄荷铁皮石斛开放分类:电影,植物,中草药,染料,菊科更多 合作编辑者:︶ㄣ壹輑鋶釯、ψεκαμιαο、ωανγϕιε916、EςA残天使、好古书生、ηζμσζϕν、χηενψυηυι1103、ενεργψψψ、清露不留痕、南往在开始编辑前,您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浏览次数:约 99694次编辑次数:28次 历史版本最近更新:2009-03-29创建者:α王正礼α什么是突出贡献者突出贡献者东篱小菊 十四级 版本 最新动态小桔灯:关于小桔灯:小桔灯活动简介爱心传递,邀您参加小桔灯活动官方空间♥2009 Bαιδυ 权利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