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技术在既有建筑变形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展望_黄从裕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基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情况,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成为重点工作,依托于先进监测技术,及时、准确了解建筑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形态,了解建筑基坑周围环境情况,将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如果监测数据结果已经超出安全预警范围内的指数,则必须立即采取应对处理措施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环境安全,确保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的先进监测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引言:面对城市土地用地压力,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建筑空间结构,缓解城市土地压力,满足不同需求。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建筑基坑工程工程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基坑广度和深度距离持续增大,工程施工难度更高,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增多,必须对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精准监测,为技术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
,为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创造便利条件。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可全天候、全天时进行卫星导航定位,在服务区域内,能够随时接收到卫星信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包括五颗GEO卫星、三颗IGSO卫星、27颗中圆轨道卫星【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包括两种服务模式,分别是授权服务模式和开放服务模式。
应用授权服务模式,为授权用户提供即时有效的授时定位、测速、通信授权服务。
应用开放服务模式,当用户处于服务区域范围内时,提供授时、测速、定位服务。
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复杂,城市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
同时城市居住人口数量增多,人们对城市建筑设施建设提出不同需求,对建筑设施功能需求各有不同。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前景分析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
本文通过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市场前景,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在各个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GPS系统在我国使用受限,因此中国积极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详细分析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在各个领域的前景。
2.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前景2.1 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在车载导航系统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司机更好地规划路线和避免拥堵路段。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用于车辆调度管理、交通流量监测等方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2 海洋渔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渔船定位、航线规划、渔情监测等服务,帮助渔民更好地进行渔业活动。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用于渔船远程监控和救援,提升渔业的安全性和效益。
2.3 物流配送领域在物流配送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货物追踪、路线规划、交通状态监测等服务,帮助物流公司提升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用于仓储管理和配送调度,提高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2.4 公共安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紧急救援、灾害预警、防火监测等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用于公安机关的犯罪侦查和交通管理,提升公共安全的管理水平。
3. 技术支持与市场竞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技术支持的优势。
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与成果,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了与其他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竞争的能力。
2024年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扩大,北斗导航系统在各行各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具体而言,以下是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的关键指标:•市场规模: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规模从去年的XX亿元增长到今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X%。
•用户增长: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XX亿人。
•应用领域扩大: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农业生产、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
基于以上趋势和市场规模的增长,可以预见,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应用领域需求分析3.1 交通运输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车辆定位与调度: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和监控车辆位置,优化调度和路线规划,提高运输效率。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子收费系统,提供便捷的收费和车辆管理服务。
•物流追踪与管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物流追踪功能,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3.2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监测与管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接入土壤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等指标,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方案。
•水利灌溉系统: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节省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农机智能化管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与农机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农机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3 城市管理领域在城市管理领域,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需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分类和收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对垃圾桶和垃圾车的定位管理,实现对垃圾分类和收集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分析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以及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农林渔业、电力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应用前景1. 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车辆、船舶、航空器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物流运输领域,北斗系统能够实现全程监控和定位,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交通拥堵监测和交通信号优化,促进交通系统智能化发展。
2. 地质勘探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勘探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有助于地质勘探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区域,提高勘探效果。
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勘探设备的导航、定位和遥感数据的收集,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支持。
3. 农林渔业领域农林渔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各种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水质监测数据,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渔业资源调查和渔船监控,加强渔业管理和保护。
4. 电力通信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电力通信设备需要精确定位和定时同步,北斗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和空间参考,为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电网设备巡检和故障定位,提高电网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二、挑战分析尽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技术挑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应对恶劣环境下的信号干扰和雷电等天气灾害。
北斗卫星在建筑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场景你知道吗,今天咱们要聊的可不是什么高深的科技,也不是那些让人看了就头疼的专业术语。
其实啊,说到“北斗卫星”和“建筑安全监测”,你可能会觉得这两个话题好像离咱们的日常生活挺远的。
但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它们,这背后的故事可真是神奇得很,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跟我们的安全息息相关。
咱们都知道,建筑物啊,特别是高楼大厦,啥时候掉块砖下来,啥时候结构不稳了,谁也说不清。
那怎么办呢?这就得靠咱们的“北斗卫星”出马了,没错,北斗卫星。
先说说北斗卫星吧,简单点说,它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导航小助手”,它能帮你指路、帮你看方向,甚至还能帮助你精准定位。
但它不仅仅是让你不迷路这么简单哦!它在建筑安全监测方面的作用,简直是不得了。
你想啊,咱们平时开车、出门,不管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山区,卫星导航给咱们的精准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楼大厦这样的建筑物。
万一哪个地方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像是地基下沉、钢筋腐蚀、裂缝扩展,北斗卫星通过它强大的定位和实时监测功能,能够第一时间告诉你:“喂,快看,那里有点不对劲!”这就是卫星的“超能力”。
你可能会想,怎么可能,建筑结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吗?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没错,通常人眼是看不出细微的变化的。
比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这些变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是身体的小病小痛,你可能并不会注意到,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就拿那几年新闻上说的楼房倾斜事故来说,听着都让人毛骨悚然。
假如当时能早一点发现建筑物的变形,可能就不会发生那么严重的安全事故。
而北斗卫星就是起到了这样的“眼睛”作用。
它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监测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各种数据,像是位移、振动、温度等,第一时间把信息传输到相关人员的手里。
北斗卫星的监测不仅仅是能告诉你“这栋楼有点不对劲”,它还特别聪明,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果一栋建筑所在的地方,天气很差、信号不太好,北斗卫星也能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数据传输不受影响。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提供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和时间服务。
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农业、测绘、物流配送等领域。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2. 国内市场概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北斗系统可以提供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服务,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农业领域也有着广泛需求,北斗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测绘、农机导航等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此外,北斗系统还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民航系统的融合,能够为航空器提供精确的定位、导航和通信服务,提高航班安全和运行效率。
3. 国际市场竞争态势在国际市场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着来自GPS、GLONASS、Galileo等竞争对手。
这些国际导航系统在技术、服务范围和市场份额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北斗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拓展市场份额。
然而,北斗系统也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可以为区域内国家和地区提供更为精准的导航服务。
其次,北斗系统在精准农业、海事等特定领域的应用上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4.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市场也在发展变化中。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中,以下趋势值得关注:•高精度定位服务的需求增加:随着用户对定位精度要求的提高,北斗系统需要提供更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服务,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融合导航技术的发展:北斗系统需要与其他导航系统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导航服务。
•物联网与北斗系统的结合:物联网的发展为北斗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北斗系统需要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5. 北斗系统市场前景展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空间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发展思考作者:董汉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2期摘要现阶段的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在物联网方面,需要结合新的指标和方法来不断的完善,继续按照传统的技术措施、方法来操作,不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還会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层面上,造成新的缺失、疏漏现象,难以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按照预期设想来完善,并且由此造成的漏洞、不足等,都是非常严重的。
空间定位物联网技术的提出、应用,符合当前的时代走向,在综合工作的部署、安排方面,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空间定位物联网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与既往情况有所不同,空间定位物联网的执行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各项定位措施和功能,得到良好的完善,在物联网的辅助功能上,提供了更好的效果,而且在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层面上,不会造成新的漏洞,整体上具备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空间定位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在自身的发展理念、基础措施、技术内涵上不断的丰富,坚持结合社会上的需求来转变,努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空间定位物联网的构成1.1 GPS技术从空间定位物联网的角度来分析,GPS技术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在全球定位方面,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该项技术的操作,能够在全球、全天候的进行工作。
由于物联网本身的经营、发展,也是全球、全天候的,所以在对大家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家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让用户进行一定的授权,这样才能在空间定位物联网的综合体系改善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GPS技术的应用,对物联网的便捷性,以及不同用户的锁定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GPS技术的执行过程中,在定位的精度方面表现较高,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的要求。
例如,大家在物联网的信息观察过程中,各类货物的运送方向、运送地点、运送距离等,都会通过GPS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定位和精准的分析,促使用户和企业共同掌握好货物的具体信息,这对于空间定位物联网的内部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系统已经具备全球覆盖及高精度定位能力,并且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北斗系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覆盖能力:北斗系统目前已经建成了全球星座,包括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比其他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北纬73.5度和南纬73.5度之外的地区还提供服务,覆盖范围广泛。
2.高精度定位能力: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已经达到米级水平,能够满足需要精确定位的领域,如测绘、地震监测、航空航天等。
北斗系统在2020年开始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将精度提升到厘米级水平,满足更为精细化的定位需求。
3.多元化应用: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业、渔业、气象、资源勘探等。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可以为车辆提供实时导航、交通管理和车辆监控等服务;在农业领域,北斗系统可用于农机导航和精准农业。
4.国际合作:北斗系统已经与多个国家签署协议,开展合作项目。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与巴基斯坦、泰国、埃及等国家合作建设北斗基站和开展技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北斗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应用拓展: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特别是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北斗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国际影响力提升:北斗系统将进一步与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进行合作与融合,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北斗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北斗系统已经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建设基站,并与联合国合作推广北斗系统,这将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的发展。
3.技术创新:北斗系统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北斗系统将引入新一代卫星,提高全球覆盖能力和定位精度,并将研发更加高级的应用芯片和终端设备,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展望侯海东;杨艳庆;刘垚;王恒信【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北斗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须考虑的各个技术环节,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we approached the monitoring methods using BDS towards to geological hazard , which usually happe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multifarious problems , which would be encountered in the BDS data processing , were analyzed , which is meaning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BDS an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总页数】4页(P142-144,148)【作者】侯海东;杨艳庆;刘垚;王恒信【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相关文献】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河航运领域应用展望 [J], 于渊;卢红洋;王文良;孙鹏;廖威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系统中的应用及展望 [J], 陈庆华;张安民;张永兵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r应用及展望 [J], 刘建;李晶;刘法龙4.浅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及展望 [J], 杨秀锋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展望 [J], 李博;方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高精度GNSS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功能。
高精度GNSS是GNSS技术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高精度GNSS市场正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高精度GNSS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显著增长。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在2025年之前,全球高精度GNSS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增长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精确定位和导航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精度GNSS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满足了用户对精准位置信息的需求。
2.技术进步: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增加和卫星信号的改进,提高了高精度GNSS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惯性导航、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精度GNSS在更多领域中得以应用。
3.多领域应用:高精度GNSS在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测绘和测量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高精度GNSS市场将继续扩大。
应用领域高精度GNSS市场可以分为多个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主要的领域:1.土地测绘:高精度GNSS在土地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高精度GNSS技术,可以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和地形建模,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农业:高精度GNS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利用高精度定位和导航,农民可以更精确地进行作物种植管理、施肥和农药喷洒,提高产量和效益。
3.交通运输:高精度GNSS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高精度GNSS可以进行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定位监控、车载导航和路径规划等功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航空航天:高精度GNSS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北斗定位导航技术的应用及展望分析作者:盘贻峰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第10期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分为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部分。
当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套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GPS、Galileo、GLONASS以及中国的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技术实力能抗衡美国GPS,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巨大市场与前景。
文章对北斗技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北斗技术;定位导航技术;发展前景;卫星导航系统;国防建设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P22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05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2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综合技术实力能抗衡美国GPS,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巨大市场与前景。
本文对北斗技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GPS的广泛应用,致使我国各行业甚至国防事业对GPS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而言,就相当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果可想而知。
我国已经充分重视到拥有独立完善并且可与GPS抗衡的本国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安全的至关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经在亚太区域部分地区进行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覆盖,并且这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的服务。
我国还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球卫星导航,并在此前淘汰所有只使用GPS信号的各行业设备,停用所有届时对北斗卫星导航有信号干扰现象的设备。
1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概述北斗一号(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由地面站通过两颗同步卫星发送信号给用户,用户在接到信号后对此做出反应,再由这两颗同步卫星反馈给地面站,通过地面站、用户和卫星之间往返的信号便可确认用户的位置,最后地面站通过卫星发送确认后的位置信息,最终实现定位。
北斗二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研制是基于北斗一号(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之上,主要组成部分有地面段、用户段和空间段三部分,主要采用无源定位。
2024年北斗导航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北斗导航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市场潜力。
1. 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拥堵情况的日益严重,车辆导航和交通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车辆优化行驶路线,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因此,交通运输领域对北斗导航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农业领域北斗导航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很大。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而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气象预报和农田环境监测数据,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和灌溉计划。
此外,北斗导航还能为农民提供土壤肥力检测和秧苗生长状态监测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海事领域北斗导航在海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航海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航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海上定位和航行指导,为船舶提供实时的危险警示和引导导航。
同时,北斗导航还可以提供港口管理和船只调度等服务,提高海运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4. 公共安全领域北斗导航在公共安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重要保障。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公安、消防等急救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迅速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灾害。
此外,北斗导航还可以应用于个人防护装备的定位追踪,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5. 电力行业北斗导航在电力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电力输送是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电力设备提供精确的定位和跟踪,监测和维护电网运行状态。
此外,北斗导航还可以提供电力设备巡检和故障定位等服务,帮助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论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农业、海事、公共安全和电力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北斗导航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前景展望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测绘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测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的现状如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GPS作为最常用的GNSS系统,其准确度已经达到了数米的级别。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内部卫星导航系统(INS)和增强型GPS(EGPS)得以应用,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1)建筑物定位和三维测绘通过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可以在城市中准确地定位建筑物的位置和三维信息。
这对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对地标性建筑物进行准确测绘,从而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布局和设计城市。
(2)交通管理和导航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在交通管理和导航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位置和交通流量,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并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高精度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交通信号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
(3)地下管线和设施管理在城市测绘中,准确地绘制和管理地下管线和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地下雷达和定位设备帮助测绘人员快速地定位和绘制地下管线和设施的位置信息。
这对于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运行非常关键。
三、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的挑战与前景(1)多路径效应和信号遮挡在城市环境中,由于高楼大厦的存在,导致GNSS信号遭受多路径效应和信号遮挡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定位的精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GNSS、INS和地面信号等信息进行定位。
(2)隐私和安全问题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作者:张志高来源:《大科技·C版》2018年第04期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必须要加大对北斗卫星导航点位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然后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进程,最后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自动化变形监测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自动化变形监测;应用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143-01引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研究力度,才能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水平,为我国卫星导航技术与世界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北斗衛星导航定位系统综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区域活动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三个。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突出特点是:卫星数量少,用户终端设备简单,其建设和发展遵循开放、独立、兼容性、进步4的原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个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个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类服务,服务将是开放和授权服务(第二代系统)。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域免费提供位置、速度测量和定时服务。
定位精度为10m,定时精度为50ns,测量精度为0.2m/s。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该系统将首先具备2012年亚太地区定位、导航和定时、短信息通信服务的能力。
2020年左右,将建成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以促进应用和工业发展为最终目标,不仅是建立系统,更有良好的系统,注重质量、效率、安全、应用,遵循开放、独立、兼容、进步的原则。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林跃春发布时间:2023-05-28T08:40:46.423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6期作者:林跃春[导读] 当前的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已经广泛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中之一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发挥出重要作用。
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时,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要点,所以应非常重视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研究。
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主要是把握好设备选用、安装调试、监测结果分析这些要点。
金丰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摘要:当前的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已经广泛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中之一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发挥出重要作用。
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时,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要点,所以应非常重视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研究。
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主要是把握好设备选用、安装调试、监测结果分析这些要点。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监测;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中,具有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较复杂的特点,会存在变形、坍塌风险。
为确保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当前主要是应用常规的变形监测方法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后者发挥出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即当前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已经获得良好发展,且适用于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所以应该充分明确其中的要点和方式方法。
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变形监测当前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一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二是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三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三部分所构成,即地面端、空间端、用户端,具有全天候、定位精度高、全时域、同时测定点位的优点。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当前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应用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时,会在每个监测点上有效安置一台北斗卫星接收机,如此可以进行全天候的监测。
长时间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其有三点优势值得肯定。
基于北斗的建筑形变监测系统设计唐述强;斯庭勇;梁本仁【摘要】北斗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实时、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相对常规位移监测方法,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基于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设计一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系统以处理北斗数据的监测平台为核心,平台数据解算采用北斗双频宽巷模糊度分组的单历元算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建筑位移形变监测.%Beidou has all-weather,high precision,real-time,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featur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method it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In this paper,a set of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Beidou carrier phase difference positioning technology.The system used the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Beidou data as the core,and the platform data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ingle epochal solution algorithm of the Beidou double frequency wide lane ambiguity.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realize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with centimeter precision.【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北斗系统;载波相位差分;形变监测;宽巷;单历元【作者】唐述强;斯庭勇;梁本仁【作者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96Abstract:Beidou has all-weather, high precision, real-tim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featur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method it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a set of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Beidou carrier phase differenc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The system used the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Beidou data as the core, and the platform data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ingle epochal solution algorithm of the Beidou double frequency wide lane ambiguit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realize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with centimeter precision.Keywords: Beidou system; carrier phase differen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ide lane; single epoch建筑物及其设备变形的表现形式为水平位移和高程沉降,这种形变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允许的,对建筑物不会产生损害,但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形变监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并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北斗系统在建筑形变监测中如何应用及处理数据做了大量工作[1-4].笔者拟基于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设计一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1.1 系统组成笔者设计的北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由北斗基准单元、监测点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处理与服务单元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北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的4个子系统组成如下:(1) 北斗基准单元:由北斗接收机、天线及外场辅助系统(包括供电、防雷、土建)等组成.(2) 数据采集单元:由布置在建筑物顶部节点的接收天线与接收机等组成.(3) 数据传输单元:由基准单元到监控中心的数据通讯系统、监控中心与形变监测点数据采集单元等组成.(4) 数据处理与服务单元:由布置在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系统及监测平台组成.监测平台为系统的核心,该数据处理模块采用了基于北斗双频宽巷模糊度分组的单历元算法.1.2 系统工作原理北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基于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采用双差组合固定整周模糊度,求解方程获取精确的相对定位坐标,实现监测点的形变位移及摆幅的监测[5-7].北斗基准单元与监测点接收机对卫星信号进行捕获、跟踪及采集,通过光纤、公网等向数据处理与服务单元发送基准点和监测点的观测信息.通过数据处理与服务单元的监测平台,实现数据的接收、解析、处理(整周模糊度固定、基线解算),误差的评定,预警信息的存储及发布.2.1 平台架构北斗建筑形变监测平台能对被监测建筑的形变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预警及发布,能直观显示各项监测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被监测建筑的整体状态[8-9].图2为形变监测平台的架构.2.2 数据采集与分发模块通过光纤、公网、无线设备将基准单元和监测点的数据传到数据处理与服务中心,根据用户要求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分发到数据采集单元.设计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模块应具有如下功能: (1)支持TCP Client,TCP Server,UDP通讯协议,并支持串口、GPRS等数据传输; (2)兼容Trimble、司南导航等国内主流品牌接收机;(3)能同时管理多个北斗基准单元、监测点数据采集单元的接收机.2.3 数据处理模块2.3.1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功能数据处理模块获得基准单元和各监测点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时图形化显示各卫星捕获的状态.数据解析后,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和LAMBDA双差整周模糊度固定等算法,进行相对坐标解算,得到建筑物各监测点的形变量,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为平台相关模块提供实时和历史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图3为笔者利用Embarcadero RAD Studio平台编写的北斗数据处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北斗原始观测数据解析、卫星跟踪状态显示、多基线解算、坐标转换、数据自动存储等功能,平台数据解算采用了北斗双频宽巷模糊度分组的单历元算法.2.3.2 北斗双频宽巷模糊度分组的单历元算法北斗双频宽巷模糊度分组的单历元算法首先对宽巷模糊度进行分组,选择方差小的宽巷模糊度组合,缩小模糊度搜索空间,然后使用模糊度搜索算法(least square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简称LAMBDA) [10-11]解算,提高模糊度搜索的稳定性.该算法解决了单一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秩亏及伪距观测量精度较低导致的单历元整周模糊度正确固定难以保证的问题.该算法的流程如图4所示. 从图4知,由宽巷载波双差方程和伪距双差方程求得宽巷模糊度的浮点解,采用分组逐步固定宽巷双差模糊度,主模糊度组选用方差较小的模糊度,利用LAMBDA方法固定主模糊度组.当主模糊度组固定为整数向量后,转化成精度较高的距离观测值,改进所有的参数,重新设置从模糊度组参数,回代双差观测方程,求得从模糊度浮点解及其方差,利用LAMBDA方法固定从模糊度组浮点解,从而固定宽巷双差整周模糊度.宽巷模糊度固定后,利用宽巷载波与B1载波观测方程,按上述方法固定B1的双差整周模糊度,进一步求出B3的双差整周模糊度.B1和B3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固定后,利用高精度的载波观测值,进行单历元基线向量解算[12-14].2.4 分析与预警发布模块原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预警信息、时间信息、健康状态等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库为分析模块提供实时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依据预警指标,实时发布形变监测数据和预警状态.北斗监测值的表面位移分析分为实时分析和历史分析.表面位移分为X,Y,Z方向,随着时间推移,各个方向的向量值生成与时间相关的线性函数.在该模块中,根据相关标准给监测值设定不同级别预警值,当建筑形变监测点X,Y,Z方向上的位移超出相应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预警结果以短信、邮件等方式推送到相关主体单位,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为了验证该系统用于建筑形变监测的可行性,笔者利用两块带B1,B3频点的OEM板卡搭建了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图5为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北斗OEM板卡、高精度测量天线等.两数据采集地相距约4.5 km,基准天线放在空旷水泥路面上,监测点天线放置在某建筑6层楼顶空旷处.利用MatLab进行算法的编写,并对采集数据进行仿真,两点之间相对坐标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对上述坐标解算结果求均值,并与中海达HDS2003GPS后处理软件计算的静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该文算法均值与由中海达后处理软件计算的静态数据相比,两者坐标基线向量偏离较小,说明该文算法结果精确有效.而仿真结果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内符合精度均在2 cm内,表明该文算法的精度能够满足建筑动态形变监测规范的要求.笔者基于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建筑形变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位移监测精度高,能够应用于建筑位移形变监测.相对于传统的建筑位移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全天候、高精度的优点.【相关文献】[1] 何玉童,姜春生.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建筑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14 (增刊): 125-128.[2] 黄从裕. 北斗高精度技术在既有建筑变形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展望[J]. 建设科技, 2016 (6): 33-34.[3] 王坤. 融合北斗与GPS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6.[4] 刘伟. 北斗高精度技术在大跨结构及超限建筑安全监测方案[J]. 建设科技, 2016 (6): 45-47.[5] 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6] 冉典. GPS/BDS组合基线解算方法研究与软件实现[D].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2015.[7] 王霞迎. BDS/GPS基线解算算法研究[D]. 北京: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4.[8] 石毓号,朱桂芳. 基于北斗的中国建筑安全监测服务平台简介[C]//第二届全国智慧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绵阳, 2016: 222-227.[9] 王鑫堂. 北斗高精度技术安全监测与建筑安全大数据平台[J]. 建设科技, 2016 (6): 16-17.[10] TEUNISSEN P J G. The least square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 a method for fast GPS ambiguity estimation[ J]. Geodesy, 1995, 70: 65-82.[11] 祝会忠,高星伟,秘金钟. 一种GPS整周模糊度单历元解算方法[J]. 测绘科学, 2011, 36 (4): 9-11.[12] 马海龙,席瑞杰,肖玉钢. 北斗高精度单历元基线解算方法研究与实现[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 37 (1): 62-66.[13] 唐卫明,邓辰龙,高丽峰. 北斗单历元基线解算算法研究及初步结果[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3, 38 (8): 897-901.[14] 梁本仁,斯庭勇,王世臣. 基于北斗的车辆精确定位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子世界,2016 (1): 130-132.。
33应用篇1、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每年建造的各类楼宇数量不断上升,建筑物越建越高,跨度越来越大,每年都有一批超高层建筑和特大型建筑物开工建设及投入使用,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物的建设呈现高速发展的势态。
同时,老旧危房数量大大增加,对既有建筑进行持续监测是必要的,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保护居民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国家也出台了各种针对建筑安全监测的规范和政策。
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异型结构超高层建筑安全性问题,住建部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应规范,从施工过程到建筑物使用、运营过程都应进行变形监测和建筑物健康评估。
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对“复杂高层建筑及房屋高度大于250m 的高层建筑、跨度大于60m 的柔性大跨结构、大于25m 悬挑楼盖和大于50m 悬挑屋盖结构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变形监测,工程完工后还要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筑物变形监测以传统的地面测量技术以及和某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无线通讯、计算机、地球科学及空间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更新与结合,带动了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
如今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正向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方向发展,已逐渐成为各学科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开发的技术领域。
随着测绘技术和信息科学的日新月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
2、当前建筑物变形监测需求分析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超高层建筑物高层建筑在建设中安全问题时有出现,如十多年前武汉一幢18层楼突然发生倾斜,在三五天内可能倾覆,抢险不成,歪楼被“拦腰”炸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建成后的高楼,也会因强风荷载作用、地面沉降及地震灾害作用造成楼的损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施工过程的变形监测北斗高精度技术在既有建筑变形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展望□ 北斗建筑安全监测应用示范实施组 黄从裕建筑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目前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主要采用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由人工采集,监测数据偶然误差大,数据可靠性容易受到影响,增加了预警难度。
另外由于采用静态数据处理方式,无法及时直观地反应基坑这一变形动态系统的状态。
将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特便是基坑四周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的监测中,能快速、自动、准确地获取高精度监测数据,利用三维位置和速率等参数,可以实现变形可视化,数据分析,预测报警等一系列功能。
建筑施工塔吊位移监测建筑施工塔吊坍塌是施工过程中常见一种安全事故,对塔吊的安全监控非常必要。
塔式起重机(塔吊)监测是基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与远程通信技术相融合,通过前端监控装置和平台无缝融合,实现开放式的实时塔吊作业监控。
在对塔吊实现现场安全监控的同时,通过远程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将塔吊运行工况安全数据和报警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实时发送到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并能在报警时自动触发手机短信向相关人员告知,从而实现实时的动态远程监控、远程报警和远程告知,使得塔吊安全监控成为开放的实时动态监控。
实时数据显示塔吊当前状态,包括:起升重量,起升高度,回转角度,变幅幅度,起重机力矩百分比,倍率。
(3)重点区域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我国是陆地强震最多的国家,这些地震带近年来比较活跃,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隐患。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沉降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了建筑物的沉降,最坏情况导致建筑的倒塌。
为此,应该尽快在这些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建筑物安全监测。
地震断裂带地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地震又称地动或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我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在我国境内的陆地上,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DOI:10.16116/ki.jskj.2016.06.008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沉降地区的建筑物变形监测地面沉降,又称“地陷”。
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地面沉降频发,如广深港客运专线工程发生6起地面塌陷事故;大连地铁修建曾出现一周内三次塌陷;上海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工地周边也出现了地面裂缝等。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最为严重,而在城市中上海市是受沉降危害最大的。
统计发现,在我国需要进行安全性变形监测的建筑物数量非常巨大,而且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进建筑物的安全变形监测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趋。
3、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应用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作为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进行变形监测,与常规变形监测技术相比,其突出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利用北斗进行定位时,对测站间的通视情况不作要求,只要测站信号接收良好、点位易于保存即可,因此北斗监测网在选点时更加灵活、方便,避免了常规测量中观测过渡点和转点的工作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观测精度,测绘效益显著。
(2)全天候观测北斗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在离地面1万2千公里的高空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
因此北斗用户可在一天内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可全天候连续进行北斗定位测量,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即使在风雪雨雾的天气中也能进行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减少了外业工作强度。
(3)自动化程度高北斗接收机能自动跟踪锁定卫星信号,自动实时地接收数据,而且还为用户预留了必要的接口,便于结合计算机技术建立形成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系统,从而实现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报警到入库的自动化和实时化,这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的变形监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缩短了观测周期,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提高监测资料的可靠性以及用户对变形的响应能力。
(4)高精度三维定位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需分别处理,且监测的点位和时间也可能不一致,从而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变形分析的难度。
而北斗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平面位置和大地高,即一次性获得高精度的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实现了监测时域、空域的严格统一,对进一步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5)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变形监测主要是根据大量长期变形监测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变形监测点在不同周期中坐标数据之间的差值,即形变量,而对于变形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不做要求。
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某些共同系统误差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不同周期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值,但对形变量的影响却不大。
因此在变形监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系统误差进行消除或削弱,就能保证变形监测的精度,减少各种因素对变形监测结果的影响。
(6)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利用北斗进行定位监测,实质是一种被动式导航定位,即用户设备不需要发射任何信号,只需单一地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即可得到定位信息和导航数据。
这种定位形式不仅可容纳用户数量多,而且隐蔽性好。
此外,伪噪声码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特别好。
(7)用大地高进行垂直变形观测在日常生活及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中,需要的一般是正高或正常高,而在北斗定位中测定的只能是大地高, 通常情况下,大地水准面差距的精度不高,从而导致转换而来的正高或正常高的精度也较低。
而在垂直位移监测中,只需要计算和表达高程相对变化量的大小,对本身的高程值要求不高,因而在高程沉降的垂直位移监测中,可直接使用北斗所测的大地高,有效保证了监测精度,避免高程系统在转换过程中精度的损失,完全可以满足变形监测的要求。
北斗作为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它具有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全天候观测、自动化程度高、高精度三维定位、系统误差小、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等特点,并可与其它传感器进行有效数据融合,基于北斗的建筑安全监测是完全可行的。
4、结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大,老城区中旧建筑的健康状态越来越差,沉降和地震等地质灾害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对某些类别的建筑物进行长期连续的安全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而利用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的安全性变形监测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