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典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经典案例

1.比尔盖茨的狂想

人人认为不可能的疯狂想法,成就了比尔盖茨的财富帝国。

创造新的游戏规则

在前PC时代,个人电脑的发展主要是以硬件为主,PC机所使用的软件均出自电脑爱好者之手,这些软件的源代码是开放的,属于非商业性的共享资源。

然而,一个叫比尔盖茨的程序员以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将软件商业化,并将他的Basic 程序的使用权标了价,这对当时的电脑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疯子行为。

然而,正是比尔盖茨创立了这一新的游戏规则,促进了软件行业的巨大发展,改变了软件在PC行业中从属于硬件的地位,把软件变成了硬件的核心和灵魂,把两者的地位彻底颠倒了过来。

盖茨依靠这个自创经典创意遵循行业游戏规则和微软公司多年的努力,制定和掌握着PC 机操作平台的技术标准,并同相关企业结成联盟,牢牢把握着客户资源,成为PC时代最大的赢家。

2. IBM何以起死回生

不创新就死亡

1)谁来拯救IBM

1992年年底,78岁高龄的IBM像得了老年痴呆症,一下子陷进亏损50亿美元的泥沼中爬不起来,往日一向威风凛凛的蓝色巨人一下子沦为了没人理睬的乞丐。

猎头公司在两个月内四处游说,但很难找到一位出色的大企业家来重振IBM的雄风。如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来挽救IBM,太阳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尼里甚至公开嚷道:“最好别叫我去。”

而一些企业专家拯救IBM的构想又令IBM的董事会无法忍受。如当时苹果公司的总裁斯卡利主张把苹果公司和IBM合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的业务卖出去。

IBM生命垂危的病因就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稳固地位,以及长期“成功经验”的束缚而失去了创新能力。

2)郭士纳临危受命搞改革

最后,一个名叫郭士纳的哈佛大学毕业的MBA走马上任,成为IBM的新总裁。结果,这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却把当初快要死掉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盘活了。

郭士纳说:“1993年的IBM如果不需要专家,我也不会来,IBM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如数据库、硬件、软件也还在开发中,但IBM的问题是把自己的能力与客户分开了,我则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如果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话,我就不是正确的人选。”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郭士纳在来IBM之前,曾成功地担任纳贝斯科公司的总裁及董事长、美国运通公司总裁。

郭士纳看到了IBM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郭士纳成功地说服了董事会,他要用5年时间来改造IBM。

“如果公司的高层没有决心拿出起码是5年的时间来进行改革,那么机构性的重组很难成功。你必须让整个公司准备好为这样的计划拿出数年的时间,而且要明白,难的并不在开始,而是将变革推行下去,直至达到目的。”

郭士纳说:“公司重组不是简单的机构和资产重组。在进行认真的、有意义的公司重组之前,都必须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你管理公司的程序进行根本性的评价。IBM必须做这项工作。”

为此,郭士纳作出以下决策:发挥优势,卖掉劣势,向未来方向进军。这一思想一致延续至今,2005年,IBM把笔记本电脑业务卖给了中国联想集团。

3)重振蓝色巨人的雄风

首先,郭士纳加强了服务,在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过去几年之内,利润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服务销售量一年接近190亿美元。

其次,郭士纳强调IBM要在软件方面继续发展,但发展的方向是避开微软的锋芒,在数据库、系统管理、协同运作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现在软件部门也是IBM增长利润的一个来源。

郭士纳对IBM的改造措施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述及,总之,在郭士纳担任总裁之后,IBM重振“蓝色巨人”的雄风,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厂家之一。郭士纳虽然并不懂计算机,但却给IBM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思想,从而获得成功。

3.摩托罗拉的“大哥大”

投身于战争的摩托罗拉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不断会产生新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公司创意的方向。

1)预测商机,产生创意

1936年,战争的乌云笼罩了整个欧洲。摩托罗拉的创始人高尔文一家人去欧洲旅游了6个星期,先后去了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回国之后高尔文坚信: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战争不可避免。

在公司经历了1937-1938年间的萧条时期之后,高尔文敏感地意识到公司必须从事战争时期对国家有益的生产活动才能迅速发展。于是,他开始让他的工程师研制军用收音机。

机会终于来了,1940年的一天,《芝加哥每日新闻》的编辑打电话告诉高尔文,说在威尔斯康辛州麦科伊营地进行军事演习的军队因缺少无线电通信联络而行动不便。

高尔文立即派他的总工程师唐·米切尔和雷·约翰来到麦科伊营地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看到战士们背着笨重的无线电通信工具去打仗,行动自然受阻。

米切尔当即向美国陆军通信部队的斯坦福上校保证,很快可以开发出一种轻型的、便于携带的无线电话机。

2)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

接下来,米切尔开始全力研制这种产品。但是研制这种便携式机器存在的技术难题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量,另一个则是在实际战斗中,因天线的反射,敌人可能会轻易地发现攻击目标。解决的办法是找出一种黑色的、抗腐蚀的、不反射的镀镍材料制作零件。

经过米切尔不断的努力,难题迎刃而解,样机很快制造了出来。这是一部手持无线电话机,由一个话筒、头部天线和内装电池构成,重约5磅,能保证一英里内的通话效果,在某些条件下还可扩大到三英里。

在战争中,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大显神威。有一次,摩托罗拉收到一个订单,要求它在两天内向转运站发送100台这种话机,以适应“特殊的、最紧急的需要”。

高尔文准时将货物发送了过去。几个月后,他才获悉订购这批货物的部队,就是著名的卡尔逊突击队。而突击队的将士们在有了这些无线电话机后,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无往不胜。

由于摩托罗拉在战争期间为军队作出的特殊贡献,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曾先后5次授予摩托罗拉公司三等奖章,高尔文本人也在1946年被陆军部授予了奖状。

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共生产了约5万台5CR-300型步话机。这些步话机被普遍应用于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

3)手机之父——大哥大

这种在二战中战功赫赫的手持式军用步话机,就是今天手机的“爷爷”。最初的“儿子”中国人给它起名叫“大哥大”,个头像砖块那么大,而且继承了军用的传统特征,内部是钢铁架构,耐摔耐砸,非常结实,但分量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