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情形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4
一、无过错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无过错责任基本都是存在于特殊侵权行为中,免责要么是受害人自己的过错要么是第三人的过错要么是不可抗里。
国家工作人员侵权的,不免责,合法侵权是补偿责任,违法侵权是赔偿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和被害人的故意。
环境污染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并且进行了即使的补救措施,和污染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公共场所施工造成损害的免责事由:第三人的过错或被害人的故意饲养动物伤人的免责事由:受害人的故意或第三人的过错雇佣关系中,雇工伤人或受伤,雇主的免责事由:第三人的过错,雇工伤人行为与雇佣内容无关,雇工受伤,雇工自己的故意交通肇事,无过错责任,即使没有过错,机动车也要承担最多百分之十的责任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损害的,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无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无因果关系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
二、无过错责任特征法律特征第一,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损害后果的发生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所导致的场合。
在无过错责任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中并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这是适用该责任的前提,如果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就属于过错责任。
第二,无过错责任是与过错责任相并列的责任形式,当然并不意味着对等,从法制发展进程看,该责任又可称为过错责任的补充,是否承担责任由法律特别规定,在大陆法系国家,由于肯定了过错责任是违约和侵权的一般和基本形式,为了防止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发生不必要的重叠,有的通过民事基本法确定了这种无过错责任,有的通过判例加以规定,至于法律规定于何种场合下发生无过错责任取决于法律基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所作出的明确表态。
第三,无过错责任的宗旨在于合理补偿损失。
过错责任的发生根据是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具有主观过错或侵权人具有主观过错,因此要求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责任可以同时实现惩罚功能和补偿功能。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哪些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法律原则,其适用于一些与过失无关的责任情形。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1.严格责任:在一些情况下,法律规定一些行为会导致责任产生,无论是否存在过错。
例如,当农场的动物逃脱时,农场主可能需要承担负责出现的伤害或损失,即使他们没有疏忽行为。
2.产品责任:在一些司法管辖区域中,产品制造商对于其产品造成的损害或伤害可能承担无过错责任。
无论制造商采取多少预防措施,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并且导致损害,制造商将负有责任。
3.邻间责任:无过错责任也适用于邻间关系中的一些情况。
如果一位邻居的树木倒塌并造成损害,然后事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邻居有疏忽行为,该邻居可能依然负有责任。
4.管理不当:在一些情况下,管理不当也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在处理有害化学物质时没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污染,无论是否存在疏忽,该公司可能需要负责产生的环境损害。
5.公共责任: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也可能负有无过错责任。
例如,如果一座桥梁发生结构性问题导致崩塌并造成伤害,政府可能需要承担责任,即使没有发现结构问题。
6.雇主责任:雇主在雇佣员工时也可能负有无过错责任。
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犯错或造成损害,雇主可能需要承担责任,而无论雇主是否有疏忽行为。
7.意外责任:一些意外事故情况下,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可适用。
例如,如果一辆车因制动故障而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造成损害,无论司机是否具有驾驶疏忽行为,制动系统制造商可能需要负有责任。
总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有很多,其中包括严格责任、产品责任、邻间责任、管理不当、公共责任、雇主责任和意外责任。
在这些情况下,被指控方可能需要承担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失行为。
无责赔付标准
无责赔付标准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某一方对另一方的损失或伤害进行补偿,即使被认定为没有责任。
在一些法律体系中,无责赔付标准可能适用于特定的情形,通常是为了保护被动方的利益。
具体的无责赔付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具体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无责赔付的情况:
1. 无过错责任:在某些法律体系中,如果造成损害的一方没有过错或没有明显的过错,而受损害的一方遭受损失,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没有过错的一方可能需要赔偿受害方。
2. 公共利益: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特定的实体可能需要进行某些活动或采取一些措施,即使这些活动或措施导致了一些损失或伤害,也可能对受害方进行无责赔付。
3. 制度性安排:某些国家或地区可能设立了特定的无责赔付基金或制度,用于向受害方提供赔偿,即使没有明确的责任方。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无责赔付标准和适用情况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案例来确定。
如果您需要了解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无责赔付标准,请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无过错责任原则9种情形
无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当一个人没有犯错或者没有犯严重过错时,不应被追究责任。
它是有效保护公民权益的一种原则,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也是一种重要准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有九种情形,就是:
一、抢救自己的情形。
当一个人的生命或者财产受到危险,他不得不采取行动抢救时,他不应该被责怪或者追究其责任。
二、疏忽小孩受害的情形。
如果一个小孩受害,但父母没有及时监护,他们不应该被责怪或者追责。
三、紧急状态无法遵守刑责的情形。
如果一个人做出了违背事实的言行,但出于极端的紧急状况决定,也是不应该遭受责处的。
四、意外状况无法遵守刑责的情形。
如果某一行为的实施是受到意外事件的影响,而违背了法律的规定的。
则无需责处。
五、被迫执行他人恶意行为的情形。
由于外力的作用,一个人被迫执行某些恶意行为,也可以免除其责任。
六、不具备法定年龄执行行为的情形。
有些刑罚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以及残疾人士有若干特殊规定,因此他们不应受到处罚。
七、参加军事行动的情形。
当某个人参与军事行动,但是天降、国家或军队领导者决定做出与法律矛盾决定时,他也不应受到责罚。
八、满足司法要求的情形。
当一个人被司法机关要求采取某些行为时,只有在司法机关未经充分告知他的情况下,他执行改行为才不会受到责罚。
九、误入歧途的情形。
当一个人在行程中走入歧途时,他也不应遭受责处。
以上就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九种情形,它们涉及到法律上一个人遭受处罚的基本准则和细节,有效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三大归责原则适用情形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说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
掌握归责原则的具体适用情形及其实务操作规则,对于正确认定侵权行为的种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承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具有决定性意义。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其中,过错责任原则还可划分为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一、一般过错责任原则(一)适用情形1.一般侵权行为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劳务派遣单位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3.个人劳务责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半段:“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4.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6.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是()。
A.产品责任B.高度危险责任C.用人单位责任D.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正确答案:D解析: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根据法律明文规定,不论加害人是否具有过错,均须为其加害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适用该原则的法定情形有:(1)监护人责任;(2)用人单位责任;(3)产品责任;(4)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环境污染侵权;(6)高度危险责任;(7)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动物园致害是过错推定);(8)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9)医疗产品致人损害;(10)因帮工致人损害;(11)因帮工遭受损害;(12)遭受工伤但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
过错责任原则中,过错推定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情形,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适用过错推定。
故该选项不属于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当选。
2、关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损害结果只包括财产损害,不包括精神损害B.加害行为一定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C.加害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D.若是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则可以减轻行为人的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A、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故该选项错误。
B、加害行为不一定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也可以是重大过失,还可以是无过错的行为。
故该选项错误。
C、加害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故该选项正确。
D、若是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则行为人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故该选项错误。
3、甲到超市购物,保安表示必须存包后才能进入超市,甲因为赶时间只好存包。
过后甲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认为保安此举就是觉得自己是小偷,一气之下,一纸诉状将该超市告上了法庭,要求超市承担侵权责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超市侵犯了甲的荣誉权B.该超市没有侵权C.该超市侵犯了甲的人格尊严权D.该超市侵犯了甲的名誉权正确答案:B解析:首先,普通利益不同于权利,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人而异,缺乏客观标准。
第1篇一、引言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法律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1.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为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因法律规定的事由致人损害,不论其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
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有利于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我国《侵权责任法》也对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2)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他人损害的;(3)因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4)因地面施工、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5)因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6)因医疗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实践运用1. 产品责任在产品责任领域,无过错责任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遭受损害时,无论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2. 环境污染责任在环境污染领域,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当企业排放污染物,造成他人或环境损害时,无论其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3. 高度危险作业责任在高度危险作业领域,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作业者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一、工伤认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 只要已经发生了损害后果, 无过错的行为人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当前, 对于工伤保险赔偿,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所谓工伤赔偿的无过错原则, 即无论职业伤害的责任在于用人单位、他人还是自己, 受害者都应得到必要的补偿; 这种补偿是无条件的, 而不管劳动者个人是否有过错。
二、工伤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理论依据工伤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 加重了雇主的责任, 有利于保护经济与谈判地位相对弱小的雇员, 体现了劳动法保护弱者、实现社会实质正义的思想。
该原则有一系列完整的支撑理论和理由, 主要如下:1. 劳动者劳动环境的危险性, 即人与机器相比总是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 劳动者受到伤害是难免的;2. 劳动者的危险来自于用人单位, 即凡利用机器从事生产活动的用人单位都有可能对其劳动者造成的职业伤害;3. 劳动者受到伤害都是非自愿的, 即便劳动者受到伤害有时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 但也并非出于自愿。
工业社会的法律推定劳动者不会伤害自己。
4. 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有利于保护雇员的权益。
雇员与雇主相比,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谈判力量上, 均是相对弱小的一方, 在遭受人身伤害的情况下, 雇员的处境更加不利, 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 可以使劳动者受到伤害能够及时获得救济。
5. 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 表面上加重了雇主的责任, 但雇主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或依责任保险的方式, 将所受的损失分配给社会大众。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工伤的认定我国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对工伤的概念进行定义, 而是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 采用列举的方法, 将工伤分为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视同工伤的情形和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三种, 进行界定, 具体如下:1.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事案件中最重要的规则原则⺠事案件中最重要的规则原则在⺠事案件中,规则原则作为指导法律适⽤的基本原则,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规则原则不仅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与价值,也为法院在审理⺠事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向。
本⽂将从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三个⽅⾯,探讨⺠事案件中最重要的规则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事责任中最重要的归责原则之⼀,它以⾏为⼈的过错作为承担⺠事责任的要件。
根据《中华⼈⺠共和国⺠法典》第⼀千⼀百六⼗五条的规定:“⾏为⼈因过错侵害他⼈⺠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原则强调,只有在⾏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在于对⾏为⼈主观过错的考察。
在⺠事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为⼈的⾏为⽅式、⾏为时的⼼理状态等因素,来判断⾏为⼈是否存在过错。
如果⾏为⼈因故意或过失造成他⼈损害,且该损害与⾏为⼈的⾏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为⼈应承担相应的⺠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以过错为承担⺠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
根据《中华⼈⺠共和国⺠法典》第⼀千⼀百六⼗六条的规定:“⾏为⼈造成他⼈⺠事权益损害,不论⾏为⼈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这⼀原则主要适⽤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如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即使⾏为⼈主观上并⽆过错,只要其⾏为造成了他⼈损害,且该损害与⾏为⼈的⾏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仍需承担侵权责任。
这⼀原则体现了对受害者权益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三、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双⽅对造成损害均⽆过错的情况下,由法院根据公平观念,在考虑当事⼈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对受害⼈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原则。
这⼀原则主要适⽤于那些双⽅均⽆过错的特殊情况,如事件意外等。
在⺠事案件中,如果受害⼈和⾏为⼈对损害的发⽣都没有给予过错,且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适⽤⽆过错责任原则,那么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来判决。
无过错原则的适用范围1.民事责任:在许多国家的民事法律中,无过错原则是确定责任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只有在有过错行为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包括损害赔偿、合同违约赔偿等。
2.刑事责任:在刑事法律中,无过错原则适用于定罪和判刑的程序。
根据这个原则,被告人只有在具有过错意识的情况下才能被判有罪。
这种责任通常涉及犯罪行为的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等。
3.道德责任:无过错原则在道德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认为只有在具有过错行为的情况下才应受到道德责备。
例如,当一个人故意伤害他人时,他会受到道德责备和谴责。
4.医疗事故:在医疗领域,无过错原则适用于确定医疗错误的责任。
根据这个原则,医疗人员只有在其行为导致患者损害,并存在过错时才会被追究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涉及诊断错误、手术失误等。
5.事故责任:无过错原则在事故责任领域也有应用。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认为只有在过错行为导致事故发生时才需要承担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涉及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
6.雇主责任:在劳动法中,无过错原则通常适用于定义雇主责任的标准。
雇主只有在具有过错的情况下才需承担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涉及工伤保险、雇佣歧视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过错原则在许多法律和道德领域中都有应用,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或限制。
例如,在一些特殊领域,如严重犯罪或环境破坏等,法律可能会规定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错都需承担责任。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无过错责任的例外,例如法律规定其中一种活动是违法的,无论是否存在过错都需承担责任。
总而言之,无过错原则是一种普遍适用于法律和道德领域的原则,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考虑特定的情况和国家的法律规定。
[口诀内容一】过错推定8种情形:医院挂危井,无木堆。
【口诀解读】医,医院在三种情况下适应该规则原则,注意,医院责任本来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的,过错推定只是例外,具体情形稍微看看法条就好了。
院,是园的谐音,即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
由此而外,一般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都是采用无过错责任的挂,悬挂物取一个字,即不动产里的搁置物,悬挂物脱落致人损害井,窨井里取的一个字,即地下施工致人损害,注意,地面施工和地下施工都使用该规则原则无,无人,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人在教育机构收到损害教育机构责任。
注意,限制行为能力人适应一般的过错责任木,林木折断取一字,林木折断适应该原则堆,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
注意,这里的倒塌要严格区别与建筑物的倒塌。
【联想】有一所医院,被高高悬挂在一口深不见底的水井里,下面没有木头堆可供支撑...是不是很危险?是不是很荒唐?是不是很神话?记住,越是荒谬的东西,越是有助于记忆!【口诀之二】适用无过错责任的9种情形:单肩劳动机,倒还高产。
【口诀解读】单,单位,用工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无过错责任。
肩,监的谐音,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责任劳,个体劳动者接受劳动方对劳动者的行为负责动,动物致人损害。
如狗咬人啊之类的,注意,除了动物园动物使用过错推定其余饲养动物一律适用无过错责任,其中有两种情况,烈性犬等禁止饲养的动物和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使用严格责任,即无任何免责事由。
机,机动车责任,在和非机动车,行人责任的划分上。
倒,倒塌的倒,即不动产倒塌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连带责任。
注意,这儿有一个特别的免责事由:如果建筑物的倒塌是第三人直接导致的,如恐怖分子炸掉的,则建设,施工单位免责。
还,环境的环字谐形。
即环境污染责任,污染者的无过错责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下,不可抗力不一定是免责事由。
高,高危作业,高度危险物等产,生产者对产品缺陷的无过错责任。
【联想】劳动机是一种生产设备(我拟制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设备是需要“双肩”来操作的,现在有个人搞了个创新弄了个“单肩”的劳动机出来,而且,这种劳动机倒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即高产了。
无过错责任8种情形
无过错责任是一种法律概念,它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因为事故发生并非由施行人
的过错所致,施行人也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在法律上,有八种情况被认为是无过错责任,它们分别是:
1. 客观不可抗拒因素
客观不可抗拒因素是指一些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的损失不是由于
施行人的过错所造成的。
举个例子,一场自然灾害导致建筑物崩塌,施行人不应该承担责任。
2. 他人行为
如果事故是由于他人行为所引起的,而施行人没有任何责任,那么施行人就不应该承
担赔偿责任。
例如,如果一名司机驾车时被撞,那么他不应该承担责任。
3. 自愿受害
4.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因外部原因导致施行人无法履行法律义务所造成的损失。
例如,政府因
战争、经济危机等原因无法履行合同,那么政府就可以主张无过错责任。
5. 法律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施行人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法律规定银行在某些情
况下不承担某些客户的损失。
6. 警告或告知
如果施行人在事故发生前已经对被保护人给予了明确警告或告知,并且被保护人仍然
决定执行某些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损失,那么施行人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一个
旅游公司已经明确告知游客不要离队,游客还是离队并出现了损失,那么旅游公司不应该
承担赔偿责任。
7. 合理期望
在某些情况下,被保护人们可能有合理期望,但是施行人不需要满足这些期望。
例如,一家银行向顾客提供理财服务,但是不能保证所有投资都能盈利。
8. 不当行为
总结。
It turns out that as long as the relationship is broken once, it really can't stand the toss agai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产品责任中的二元归责原则是怎样的?导读:?第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在我国产品责任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下列情形: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直接责任(表面责任)。
无论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直接责任(表面责任)的承担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二,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在我国产品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下列情形:销售者的最终责任。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销售者应承担最终责任。
第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在我国产品责任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下列情形:(1)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直接责任(表面责任)。
无论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直接责任(表面责任)的承担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因使用、消费缺陷产品而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向该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主张赔偿,生产者与销售者不得以无过错主张免责,受害人也无须证明被告的过错。
即使是无过错的销售者,也应首先承担直接责任。
(2)生产者的最终责任(实质责任)。
无过错的销售者向受害者承担直接责任(表面责任)之后,得向生产者追偿,由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
销售者只需证明缺陷、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无须证明生产者的过错。
因此,生产者的最终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
如果受害者直接向生产者主张赔偿,于大多数情形生产者在承担直接责任的同时亦即承担了最终责任,这时也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凡适用无过错责任作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法律一般都规定相应的免责条件。
如果加害人以法定的免责条件进行抗辩,应当举证:(1)法定免责条件之存在;(2)免责条件适用于该案。
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有哪些规定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做出损害他⼈利益的事情,这样的话受害⼈是可以要求民事赔偿的,但是有的时候往往因为对⽅⽆过错原则所以不需要承担相关责任,那么⽆过错责任原则规定是怎样的呢?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的解答。
⼀、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有哪些规定在适⽤⽆过错责任原则归责的情况下,⼀⽅⾯由于决定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是谁造成了损害结果,另⼀⽅⾯由于主观过错不再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决定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是因果关系。
当违法⾏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时候,侵权责任即为构成。
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时候,才能适⽤⽆过错责任原则归责。
如果没有法律特别规定,就不能适⽤⽆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侵权责任。
在适⽤⽆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为三个:即违法⾏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
在适⽤⽆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只要具备以上三个要件,⾏为⼈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要求具备主观过错的要件。
《民法典》第⼀千⼀百⼋⼗四条侵害他⼈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式计算。
第⼀千⼀百⼋⼗五条故意侵害他⼈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千⼀百⼋⼗六条受害⼈和⾏为⼈对损害的发⽣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分担损失。
⼆、⽆过错责任原则的特点(⼀)法定的适⽤范围:⽆过错责任原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不能随意扩⼤或者缩⼩其适⽤范围。
典型的适⽤⽆过错责任的案件有:产品缺陷致⼈损害、⾼度危险作业致⼈损害、环境污染致⼈损害、饲养的动物致⼈损害等损害赔偿案件。
(⼆)法定的免责事由:适⽤⽆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为的免责条件由法律规定,但各特殊侵仅⾏为的法定免责事由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内容,按照规定对于⽆过错责任原则是具有⼀定的构成要件的,只有在法律上有特别规定的时候才使⽤⽆过错原则,对于⽆过错原则是具有⼀定的特点存在的。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一、法律规定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第一,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产品责任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下列情形:(1)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直接责任(表面责任)。
无论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直接责任(表面责任)的承担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因使用、消费缺陷产品而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向该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主张赔偿,生产者与销售者不得以无过错主张免责,受害人也无须证明被告的过错。
即使是无过错的销售者,也应首先承担直接责任。
(2)生产者的最终责任(实质责任)。
无过错的销售者向受害者承担直接责任(表面责任)之后,得向生产者追偿,由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
销售者只需证明缺陷、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无须证明生产者的过错。
因此,生产者的最终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
如果受害者直接向生产者主张赔偿,于大多数情形生产者在承担直接责任的同时亦即承担了最终责任,这时也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凡适用无过错责任作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法律一般都规定相应的免责条件。
如果加害人以法定的免责条件进行抗辩,应当举证:(1)法定免责条件之存在;(2)免责条件适用于该案。
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除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上述三个免责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免责条件,包括:(1)被告未从事此产品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2)受害人的过错,包括误用、滥用、过度使用、不听警示进行改装、拆卸等。
第二,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产品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下列情形:(1)销售者的最终责任。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销售者应承担最终责任。
于此情形,如果销售者承担了直接责任,则不得再向生产者追偿;如果生产者承担了直接责任,生产者则可通过证明缺陷是由于销售者的过错所致,而向销售者追偿。
一、无过错责任的特征1、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损害后果的发生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所导致的场合。
在无过错责任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中并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这是适用该责任的前提,如果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就属于过错责任2、无过错责任是与过错责任相并列的责任形式,当然并不意味着对等,从法制发展进程看,该责任又可称为过错责任的补充,是否承担责任由法律特别规定3、无过错责任的宗旨在于合理补偿损失。
过错责任的发生根据是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具有主观过错或侵权人具有主观过错,因此要求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责任可以同时实现惩罚功能和补偿功能4、无过错责任限制了一般免责事由的适用,在过错责任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法定免责事由,免除其对损害后果的责任,如不可抗力为过错责任的一般免责事由,但在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包括不可抗力在内的法定免责事由的适用都受到限制。
5、因果关系是决定责任的要件,在过错责任的前提下,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最终取决于他有无过错,而在无责任情况下,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并不取决于他有无过错而取决于他的行为和物件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二、无过错责任有哪些情形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
2、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4条)。
3、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5条)。
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
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销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1-43条)。
5、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6、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68条)。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哪些(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
《民法典》确定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其中,过错责任原则还可以划分为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准确把握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具体适用情形,对于正确认定侵权行为的种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免责事由以及确定损害赔偿的具体方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情形65.一般情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66.监护人责任的一般情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67.委托监护侵权中监护人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68.用人单位责任。
《民法典》第六十二条:“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69.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称客观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
它是民法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特殊原则。
主要含义是指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是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无过错责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提出的。
最早在《法国民法典》中首先得到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责任保险等制度的发展,对损害赔偿由个人转向社会分担,无过错责任普遍采用,在有些领域有取代过错责任的趋势。
中国民法也承认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无过错责任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第二类是对于产品责任,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饲养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等,致害人员无过错仍应承担民事责任。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
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和免责事由的法定性。
没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
3、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不必过错。
是指责任的承担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在认定责任时无需受害人对行为人具有过错提供证据,行为人也无需对自己没有过错提供证据,即使提供出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据也应承担责任。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情形有哪些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无过错责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
2、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4条)。
3、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5条)。
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
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销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1-43条)。
5、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6、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68条)。
7、高度危险责任中,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的经营者、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9-77条)。
8、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8-80条;第82-84条)。
9、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条)
10、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5条)。
11、因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与产品提供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为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9条)。
12、在道路上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的,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