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4.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64 KB
- 文档页数:3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层次2: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不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层次3: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不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层次2: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不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层次3: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三、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外星人的文字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步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创新教案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
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提出互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围绕问题学习)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
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它星球也有生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地球的内部》。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重点讲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波演示模型、地球内部结构图、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画图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内部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反馈(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地震波传播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六年级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知道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知道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对宇宙和生命有什么了解吗?你们觉得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体?”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宇宙和生命知识。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是如何探索的?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和结论。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推断出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你觉得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些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1.指名朗读描写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科学精神。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说课稿临河九小安娜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最后一课,也是《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在苏教版教材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引导学生由近及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去探索“外星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是要让学生探究出什么结果,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对于外星生命,人们一直都在不断猜想他们的存在,科学家感兴趣,小学生同样很感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各种途径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有的比教师知道的还多,但不少是小报的“道听途说”,没有确凿的证据,甚至很多就是虚假的,因此需要让学生有依据地推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信息,学会甄别。
2、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科学探究:能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或书报),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推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能设计向外形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重点难点重点: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难点:查阅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有根据地介绍自己的观点二、说教法1、教法分析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存在有外星人,在加之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使得孩子们更加相信这些事情。
那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本课试图为小学生撩起“外星人”的神秘面纱,激起他们探索其他星球是否有像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欲望,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了,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的活动中去。
2、教学流程根据以上分析,教学中准备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各星球的生命迹象——发挥想象,画一画心中的外星人——解读人类名片——拓展延伸,尝试制作名片。
环节一:教师播放一段有关UFO或者有关外星人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引出“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三、深入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1)宇宙是无限的(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1)朗读课文(2)总结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第5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计划学时:1课时一、学习任务分析: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猜想在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间可能有类似甚至超过人类智慧的生物存在。
在天文学和生命科学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前提下,科技界认为从理论上说任何天体只要条件合适都有可能产生原始形态的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级形态的生命,甚至出现智慧生命及其文明。
因此,地外生命探索在20世纪下半叶起就一直方兴未艾,相信学生也非常关心地球外是否有外星生命这一问题。
因此,本课试图为小学生撩起“外星人”神秘的面纱,点燃起他们探索其他星球(宇宙间)是否有像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欲望,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的活动中。
二、学习者分析: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的了解都认为地球以外是有生命的,但并不太了解具体的科学证据;少数学生认为地球以外没有生命,主要因为地球上发现的证据都是假的。
三、学习需要分析:本课虽然探讨的问题是科学界无法定论的话题,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去伪存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学会遇到问题能够质疑,而不是盲目相信。
四、学习环境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能力,并且有丰富的阅读量;教师能够和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并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能收集到大量关于外星人的传闻信息材料。
五、预期学习结果:1、能依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推测可能有生命的星球应具备的条件并细述理由。
2、能利用已知的生命存在条件和相关资料推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3、能够质疑现有的关于外星人的各种传闻。
六、教学重点:能分析出可能有生命的星球应具备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解决措施:通过已知的生命生存条件来进行推测。
七、教学难点:有理有据、简洁明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措施:课外组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课上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训练。
八、学习材料:有关外星具有生命的证据材料九、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讨论有外星人存在的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二,根据讨论的条件推测已知星球是否会有外星人。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最后一课,也是《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在苏教版教材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周围由近及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去探索外星生命”主要是学生通过对搜索到的相关星体资料进行分析,决断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了解科学家为寻找外星生命作出的努力,旨在唤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是要让学生探究出什么结果,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本课并不需要一个确切的探究结果,主要是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实际上对于外星生命,人们一直都在不断猜想他们的存在,科学家感兴趣,小学生同样很感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各种途径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有的比教师知道的还多,但不少是小报的道听途说” 没有确凿的证据,甚至很多就是虚假的,因此需要让学生有依据地推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信息,学会甄别。
因此,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上网查阅资料、制作记录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完成对一个星体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过程,并制作成简单的记录单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三、【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
2 .能借助网络搜索相关星体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推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3.对外星生命的探索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整理、分析后制作幻灯片,有根据地介绍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和学生借助互联网或书报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图片和视频信息,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每人一张白纸,研究报告单各组一张,共8张。
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趣味学习。
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球的内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地球的结构”,详细内容为1.1节“地球的内部结构”;1.2节“地球内部的运动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球内部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及各部分特点。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震波演示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2. 学具:学习单、画图工具、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震波的传播图,引导学生思考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
进而引入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
3. 新课讲解:(1)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及特点。
(2)通过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演示地震波的传播过程,解释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地球内部结构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1.1 地壳1.2 地幔1.3 地核2. 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2)解释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2. 答案:(1)地壳:地球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约为17km。
地幔:地壳下面,约占地球体积的84%,主要由硅酸盐岩组成。
地核:地幔下面,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扬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视频说课稿(有配套课件)《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说课稿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钱敬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最后一课,也是《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在苏教版教材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引导学生由近及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去探索“外星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是要让学生探究出什么结果,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对于外星生命,人们一直都在不断猜想他们的存在,科学家感兴趣,小学生同样很感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各种途径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有的比教师知道的还多,但不少是小报的“道听途说”,没有确凿的证据,甚至很多就是虚假的,因此需要让学生有依据地推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信息,学会甄别。
2、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科学探究:能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或书报),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推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能设计向外形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重点难点重点:唤起学生的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难点:有理有据、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说教法1、教法分析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存在有外星人,在加之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使得孩子们更加相信这些事情。
那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本课试图为小学生撩起“外星人”的神秘面纱,激起他们探索其他星球是否有像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欲望,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了,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的活动中去。
2、教学流程根据以上分析,教学中准备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各星球的生命迹象——发挥想象,画一画心中的外星人——解读人类名片——拓展延伸,尝试制作名片。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
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 ǔn)石厌氧(yǎng)菌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谜、嫦、揭、摄、御、倾”。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谜”是左右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嫦”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揭”是左右结构,右边里面是“人”字,书写时要注意。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姚功清)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科学知识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小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享资料。
2、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谁来说说外星生命指的什么?投影:外星人——指地球以外的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
二、提出问题1、提问:你认为有外星人吗?2、现场调查,公布调查结果。
投影:认为有外星人的同学占--------%,认为没有外星人的同学占--------%。
三、科学辩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外星人,另一种认为没有外星人。
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四、提供资料1、教师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的资料。
A、来自太空的报告。
B、月球上的外星生物。
C、我的故事:我和外星人握手。
2、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太阳系的有关资料3、向学生介绍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银河系的有关资料4、向学生介绍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五、提出假设、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在银河系中假设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每100个恒星中可能存在一个有外星人的恒星系,那么在银河系1000亿个恒星中,存在外星人的恒星系有多少个呢?学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
(再以1/1000的可能性假设;以1/1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0亿的可能性假设。
)六、介绍科学家的观点观点1:认为有外星人。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向其它星球发送了地球的名片,寻找外星人。
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苏教版探索宇宙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2第四单元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3第四单元第三课看星座4第四单元第四课探索宇宙5第四单元第五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学习内容六年级学习目标月球的基本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及环形山的成因。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认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及其特征。
昼夜与四季的成因。
能够运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的知识解释昼夜及春夏秋冬四季的成因;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恒星、星座的定义;认识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北斗星、北极星及银河系概况。
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会认银河系中主要恒星及星座。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与方式。
认识各类航天器,了解逐级火箭是如何摆脱成壬豪引为的。
费依据生命存在条件推测可能有生命的星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活动。
°了解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2.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探索宇宙看星座探索宇宙地球以外有生命吗(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体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了解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的两颗星体的秘密;通过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加深对星体运行模式的了解,并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长期坚持的毅力;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智慧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本单元通过相关内容的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宇宙这座神圣的殿堂,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让学生在欣赏宇宙奇幻美景的同时,去感受宇宙的博大与神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和教师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第13课《冲出地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第13课《冲出地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基本概念,如太阳系、恒星、行星等;二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地球以外的世界,他们可能还存在很多疑惑。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缺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基本概念,如太阳系、恒星、行星等;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基本概念,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2.难点:恒星、行星等的天文概念,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和挑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新知:介绍太阳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讲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恒星、行星等的天文概念,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和挑战。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太阳系恒星行星知识点儿整理:1.地球以外的世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包括太阳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姚功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小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享资料。
2、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谁来说说外星生命指的什么?
投影:外星人——指地球以外的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
二、提出问题
1、提问:你认为有外星人吗?
2、现场调查,公布调查结果。
投影:认为有外星人的同学占--------%,认为没有外星人的同学占--------%。
三、科学辩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外星人,另一种认为没有外星人。
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四、提供资料
1、教师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的资料。
A、来自太空的报告。
B、月球上的外星生物。
C、我的故事:我和外星人握手。
2、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3、向学生介绍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4、向学生介绍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
五、提出假设、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在银河系中假设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每100个恒星中可能存在一个有外星人的恒星系,那么在银河系1000亿个恒星中,存在外星人的恒星系有多少个呢?
学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
(再以1/1000的可能性假设;以1/1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0亿的可能性假设。
)
六、介绍科学家的观点
观点1:认为有外星人。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向其它星球发送了地球的名片,寻找外星人。
课件播放:人类向太空发射探测器的情况
观点2:认为没有外星人。
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没有外星人,他们认为所谓外星人其实是人们由于
心理或生理因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可能是飞机、气球,也可能是云块、球状闪电等物体。
七、共同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对于是否有外星生命这个问题,大家持什么样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自己的观点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用收集到的资料去论证自己的观点;重要的是能够对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理性的怀疑;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并形成自己的推论……
参考资料: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d/2006-12-12/08281283300.shtml
首届世界UFO大会:/s2005/ufodahui.shtml
UFO外星人:/html/96/category-catid-96.html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生命存在:
/blog/cns!bd81e80031f74bef!203.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