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电影赏析》ppt3(《心灵捕手》的心理学评点)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67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赏析——所用心理学知识主要有: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同理心。
自我暴露。
这部影片是讲述一个桀骜不逊,聪明绝顶但却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的故事。
主人公威尔仅有20岁,从未上过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清洁工。
有一天数学教授蓝波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
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这个难题,因此引起了蓝波的注意。
可是威尔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们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
教授想帮助他,将其保释,并要求其接受心理治疗。
威尔是一个天才,不仅是在数学方面。
可惜,他不幸的幼年经历,使得他不敢正视自己。
在还没有接受心理治疗之前,威尔表现出的是遇到幼儿园欺负过他的的同学的“愤怒”,“愤世嫉俗”,对大多数人都怀有敌意,具有攻击型,容易激动。
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即使在面临牢狱之灾时也是无所谓的风轻云淡,其实此时他内心是非常渴望有人能够来拉他一把,但是他不认为有这样的人,这其实是他为了避免自己失望而采取的逃避想法,使这样失望的打击的刺激性减少。
他是骄傲的又是不自信的,他骄傲是对自己拥有的那些别人不具备的天赋,那种过目不忘的本领,那种可以引经据典为其自辩的能力;而他不自信则是对于那些不可掌控的事实,比如家境和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具有开心的一面,那是对朋友,对自己倾慕的女孩;他更具有孤独的一面,对自己。
对自己的不自信使他表现出自我保护、防御性、警觉性、紧张等等,这使他总是在发现别人对自己有放弃打算的时候先下手为强自己走开。
其实这就是一种“社交焦虑”,归根究底这就是一种不自信。
《心灵捕手》透析人物心理《心灵捕手》主要情节是描绘一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威尔,透过与心理医生尚恩的情感互动,逐渐自我揭露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心理过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及信任的关系。
该影片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以下几个情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很好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过程。
首先要分析的情节是威尔对他跟他女朋友的关系时的做法。
他声嘶力竭地向女友怒吼:“别耍我,别他妈的耍我”,其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已经受够了被人无情抛弃的苦楚,害怕再一次忍受失去的伤痛。
他之所以提出分手,不去找那个女孩,是因为他不想再进一步的交往中破坏自己的完美,不想在付出更多的感情之后遭到厌弃,那样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这和影片中尚恩教授的分析是相契合的:“他为何躲避?为何不信任人?因为他被应该爱他的人遗弃。
”……“他在别人离开之前先赶人走。
那是防卫心理,好吗?他因此孤独了20年。
”……“是不是威尔有“依附情结”?害怕被遗弃?”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会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而惹人反感,所以有人选择了虚伪与掩饰,有人像威尔一样选择了逃避和抗拒。
影片中,尚恩例举了自己太太一紧张就放屁的小特质,向威尔说明了人的不完美,包括他认识的女生也不完美。
他指出,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
他所说的那一番话是想告诉威尔:其实每个人都是凡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但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包容他人。
尚恩用这些平凡简单却隽永的哲理鼓励威尔勇敢地去尝试,做一个真实坦率的自己,去积极追寻自己的真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威尔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然而,化解这个危机的正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
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心灵捕手》心理学知识牵引1.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
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自我暴露又叫自我揭示,是指咨询人员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分享。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的、有意的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多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有意的,真实的。
自我暴露的作用:1.对自己进一步了解和认可;2.加深对别人的了解;3.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
积极关注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积极关注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
凡是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
积极关注的临床意义:①、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②、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③、消除自卑感④、本身具有咨询效果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尚恩如何帮助威尔a)自我暴露威尔的心理防线非常的牢固,在蓝勃教授找到尚恩之前已经有四个心理医生给威尔做心理辅导,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威尔自我保护太强,之前的没有一个心理医生能够走进他的心灵。
一方面威尔在医生出招之前出招,导致医生无从下手或者无以面对。
另一方面,那些心理医生根本没有向威尔真正展现自己,他们对威尔的挑衅无法忍受就离开,这很显然不行,尚恩不一样,在第一次威尔评论了尚恩的画后,虽然他很生气,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知道,威尔只是一个孩子,对很多事都不明白。
随后他便一步步向威尔说明自己的情况,首先让威尔知道自己是没有恶意的,这样才能拉近与威尔的距离。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正文:一、引言本文将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学进行深入分析。
心灵捕手是一种心理辅助工具,通过记录思维、情感和行为,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心灵捕手的使用,个体能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通过适当的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心理状况。
二、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概述1.1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1.2 分支: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2.心理辅助工具2.1 心灵捕手的定义和作用2.2 心灵捕手的原理和技术三、心灵捕手的使用方法1.心灵捕手的准备工作1.1 选择合适的心灵捕手本1.2 确定使用心灵捕手的时间和地点2.记录思维、情感和行为2.1 思维记录:记录疑虑、自我评价、解决问题的思路等2.2 情感记录:记录情绪的起伏、触发情绪的事件等2.3 行为记录:记录行为习惯、行为模式等3.分析心灵捕手记录3.1 分析思维模式3.2 分析情感变化3.3 分析行为模式4.制定并实施改变策略4.1 设定明确的目标4.2 寻找替代性思维、情感和行为4.3 练习新的思维、情感和行为5.持续使用心灵捕手5.1 跟踪记录的效果5.2 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四、心灵捕手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1.心理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2.自我提升和个人成长3.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改善附件:1.心灵捕手记录表格范例2.心理咨询机构推荐书籍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保密协议: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障个体的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协议。
2.医保:指医疗保险,为个体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的一种保险制度。
3.心理咨询师: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士,能够为个体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
全文结束数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灵捕手》《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温暖的灵魂救赎的故事,被奉为心理学十大经典影片之一,是公认的经典影片。
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放映了这一影片,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感触颇深。
男主角Will是一个智商过人的数学天才,他能够轻易的解出Lambeau教授研究多年的数学难题。
尽管有着超人的天赋,现实中的却只是一个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他和朋友打架、斗殴甚至殴打警察,一度被关进监狱。
为了发掘出Will的天赋,Lambeau以监护人的身份保释Will,并要求他帮助自己解题。
但Will却无法脱离自己的安全区,无奈下,教授向心理学教授Sean求助。
随后影片着重描述了Sean对开展Will心理治疗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Sean 一步步开启了will的心灵之门。
教导他面对爱情与将来,促使他走出了童年惨痛经历为他带来的心理障碍,推动他去用心感受生活、更积极地面对世界。
这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电影,需要我们用细腻的内心对它加以解读。
影片刚开始的Will,看似有一群关系亲近的朋友,生活自如。
但他的内心其实潜藏着无尽的孤独,他把童年时代的伤痕埋在心底,浑浑噩噩的生活着。
这时候的will有一种强烈的防御心理,对很多事情都持一种抵制的态度。
但Sean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一切。
Will在初次遇见Sean时抱有一种很强的抵制心理,他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与Sean聊天,并且巧妙的意识到了Sean的情感波动,以此来刺激他。
经过反思,Sean 原谅了will冒犯自己亡妻的无礼行为,率先敞开心扉、给予信任,展示了自己对will的信任。
随后的几次咨询中,虽然也有着争吵、冷战,但毫无疑问,will的心一步步向Sean敞开了,他终于鼓起勇气,在Sean的指引下直面了自己童年的伤痛。
这让他有了开始更为坦然生活的勇气。
影片展现了Will与Sean之间一次成功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使得我认识到了,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人与人之间灵魂的碰撞。
除此以外,影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个词“爱”。
心灵捕手威尔心理评估报告心灵捕手威尔是《心灵捕手》一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个性独特、思想敏锐的年轻人。
他在书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因此需要进行心理评估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首先,威尔的个性特点是内向、敏感、聪明和具有创造力。
他喜欢思考问题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写作和触摸这些经历,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然而,他也展示了一些较为消极的特质,比如对社交活动的不感兴趣,与同龄人的隔离,以及对自己的否定等。
这些个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情感健康和心理发展。
其次,威尔在心理上有明显的压力和内心矛盾。
他经历了家庭的离散和亲友的死亡,这些经历使他陷入了恐惧、沮丧和无助的情绪中。
另外,他对自己的意义和人生追求,以及对社交和个人关系的挫折感也导致了他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和内心矛盾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感到孤独、沉默、自责,并且有时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另外,威尔还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但他并不认同这种身份,也不愿意为之努力。
他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叛为他带来了困惑和迷茫。
他常常感到被社会所束缚,希望能够获得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因此,他追求着与他人相比独一无二的自由和个性。
最后,威尔的心理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他需要一个倾听者,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的人。
他需要一个支持系统,能够帮助他应对内心的痛苦和挑战。
他可能受益于参加心理咨询或治疗,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通过接受帮助来处理压力和内心冲突。
而对于他的家人和朋友来说,他们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威尔建立积极的自尊和增强适应能力。
总之,心灵捕手威尔是一个具有敏感思想和较为消极的年轻人。
他的心理评估显示了内向、情感压力以及身份认同问题的存在。
为了帮助威尔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他需要一个支持系统,并有必要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处理他的压力和内心矛盾。
同时,他的家人和朋友也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尊和适应能力。
电影《心灵捕手》赏析----给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看完《心灵捕手》,思绪万千。
这部影片就如同一个现实的案例,一段段丰富的、真实的生活片段再现,把人性中的弱点,和人性中丰富、正向的一面都生动鲜活的呈现给了我们。
我们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也可以从影片整体分析所采用的各种技术。
下面就来分析下影片中的优秀咨询师Sean教给我们的各种东西。
第一次咨询:沉重应对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来访者,他是已经气走了五个咨询师,一进门就盛气凌人、开始对资讯室的一切评头论足的Will。
咨询师Sean并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顺着他的话,沉着应对他的每一个问题,并认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似乎一直是Will占有主动权并极力显示自己的才能,但实际上咨询师已经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个被生活吓傻,极度保护自己的孩子。
咨询的目标很明确:跟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最为重要,打破和处理阻抗和防御最为重要。
第二次咨询:设身处地咨询师Sean对Will的定位是一个倔强的孩子。
他的宽容和理解,说明他真正站到Will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
这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在这次咨询中Sean用了自我揭露的方法。
他告诉了Will自己的彻夜未眠,自己因为好友离去、妻子离去而痛苦。
接下来对Will的真正问题做了说明:“你没有任何安全感,所以你不敢暴露真实的自我,甚至不敢全心的爱别人。
”虽然Will并没有接受Sean对自己的说法,但他已经没有再嘲弄,而是陷入思考。
第三次咨询:哲理故事沉默。
这次咨询没有一句话,只有数时间。
但是沉默的一个小时并不是浪费时间。
咨询师没有强迫Will说一句话,是想告诉他,如果你不想讲,你可以保持沉默,这是你的权利,不用争夺。
这样的做法让Will有了安全感。
让他从曾经被追捕到现在自己决定方向,咨询师只是跟随他而已。
第四次咨询:人无完人Will终于开口,而且与Sean说起了笑话,咨询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时Sean开始用自己的故事讲给Will一个道理: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他人的不完美。
天才为什么自甘堕落——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
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
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著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
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
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他对天才说:你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
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数业余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
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
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
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
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