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历史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1
铁岭合适成为小品之乡
铁岭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因此,
铁岭合适成为小品之乡。
首先,铁岭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灵寿
弥石遗址、铁岭古城、岐山慈济寺等,这些古迹和遗址都可以为小品的创作提供丰富
的背景和素材。
其次,铁岭市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河流,如新疆木马山、苏杂沟、银川山等,这些自然景观都可以为小品的表演提供独特的舞台背景和道具。
此外,铁岭市的人文环境也非常适合小品表演的发展。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文
化传统,如螳螂大戏、辽东花鼓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可以为小品的创作和演出提供
丰富的灵感和参考。
综上所述,铁岭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景和适合小品表演的人文
环境,因此,铁岭合适成为小品之乡,可以通过小品表演来展现和传承铁岭市的历史
文化和地方特色。
铁岭的红色文化铁岭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一座充满红色文化的城市。
红色文化是指与革命、共产主义有关的文化,而铁岭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本文将从铁岭红色历史、红色旅游景点以及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论述。
铁岭的红色历史铁岭作为革命老区,拥有悠久而丰富的红色历史。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人民就积极组织抵抗外敌入侵,谱写了一曲曲英勇的抗战篇章。
解放战争时期,铁岭成为辽东野战军的活动基地,许多著名的战役都在此展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旅游景点铁岭拥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铁岭的红色历史,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女儿村。
女儿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辽东地区党组织工作的先行者陈慧琳的家乡。
陈慧琳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一名党组织工作者,为当地人民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女儿村已经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女儿村,还有红旗渠、檀板山等红色旅游景点。
红旗渠是铁岭市区内一条沟渠,原为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一条重要交通运输通道。
檀板山是辽东野战军的前哨堡垒,是当时解放战争的重要据点。
这些景点都蕴含着浓厚的红色历史氛围,让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到铁岭的伟大。
红色文化传承铁岭积极传承红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将铁岭红色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每年的革命义士纪念日,铁岭会举办纪念活动,悼念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
同时,铁岭还在学校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此外,铁岭还举办各种红色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
这些活动以展示铁岭红色历史为主题,通过图片、音乐、舞蹈等形式,将红色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些努力使得铁岭的红色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
结语铁岭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地区,承担着丰厚的红色历史与文化底蕴。
通过探访红色旅游景点,参与红色文化传承活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铁岭的红色文化,体验当地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铁岭历史沿革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东北平原)中段..铁岭县资源丰富,物阜粮丰。
全县地貌呈“五山一水四分田”,山水村田兼有,耕地平坦肥沃,历来是辽宁省较为发达的农业区。
境内水源充足,辽河及其8条支流纵横交汇,建有16座大中小型水库。
东部山区有广茂的森林,大量的林果产品,以及山野菜、中草药等资源。
地名来源铁岭县名源于铁岭卫,史称富州、银州。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铁岭卫于银州(今铁岭市)。
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铁岭卫置铁岭县。
(铁岭地名的由来铁岭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以前这个地方不叫铁岭,以铁岭为名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明朝以前这里曾先后有过银州和新兴等名字。
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辽宁而在黑龙江。
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
辽灭亡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新兴县,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
明朝建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明朝为什么把古银州改成铁岭呢?这须对明朝的军事体制稍加说明,因为铁岭这个名称主要缘于明朝的军事建制。
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
“卫”和“所”都是军事单位,其中“所”又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
从人数上看“卫”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团,百户所大约相当于连。
按明初的编额定员,大致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每总旗50人,每小旗10人,卫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卫所的军士全都别立户籍,且分有土地,称作军户。
军户都是专职且世袭,一经签派为兵就不能脱籍。
平时卫所大部分军户种地,屯田自养,少部分军户训练并担当防务,军饷大部由屯田所得自养。
演讲稿介绍铁岭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做一次关于铁岭的介绍演讲。
铁岭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的名字很有历史意义,因为铁岭曾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重要冶铁中心,而“岭”指的是山岭,所以取名为铁岭。
铁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铁岭县的白塔和铁岭市昭陵。
白塔位于铁岭市西南郊,始建于辽金时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塔之一。
昭陵则是辽代著名帝王萧太后的陵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皇家陵墓。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铁岭悠久的历史和文明。
此外,铁岭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如铁岭满族的独特服饰、炮炙、马术等。
铁岭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
铁岭的主要山脉是燕山和蒙古高原的延续,其中最高的山峰是海拔1212米的双台子山。
铁岭有许多风景名胜,如迎春山、仙女湖、白石山等。
迎春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铁岭市的名胜区之一。
仙女湖则是一个以湖泊、森林和山峦为主要景观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白石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石灰岩地质公园,以壮观的白石山崖和特殊的地质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铁岭作为一个重要的冶铁中心,也有丰富的经济资源。
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之一。
铁岭也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闻名,农业也是铁岭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铁岭还发展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产业,如瓷器制造、织锦等,为铁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铁岭的发展离不开它勤劳勇敢的人民。
铁岭人民勇于开拓创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铁岭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铁岭将继续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同时,铁岭将继续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来铁岭欣赏它独特的魅力。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博物馆介绍铁岭博物馆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览与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自1977年建馆以来,铁岭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保护和展示铁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该地区丰富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一、馆藏与陈列铁岭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文物、农耕工具、书画作品、珍贵文献、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明代铁岭城遗址的出土文物,包括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
除此之外,馆内还展示了大量与铁岭地区历史相关的文物,如古代钱币、青铜器、铁器等,这些文物无一不展示了铁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铁岭博物馆的陈列以时间顺序展示,从远古时代开始,逐步展现了铁岭地区的发展历程。
游客可以通过观看展览,了解该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此外,铁岭博物馆还有专门的展厅介绍铁岭市的当代文化艺术,如绘画、摄影和雕塑等,为当代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的场所。
二、教育与活动铁岭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它也是一个提供教育和互动活动的地方。
博物馆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术讲座、文化体验、手工制作等,旨在增强观众对铁岭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此外,铁岭博物馆还为学校组织专门的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铁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这些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与文化素养。
三、服务设施铁岭博物馆设施齐备,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参观环境。
博物馆内有宽敞明亮的展厅和休息区,游客可以在此放松身心,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咖啡厅和博物馆商店,供游客休息和购物。
博物馆提供导览服务,游客可以请导游讲解馆内展览和文物,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同时,博物馆也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参观设施,让每位游客都能充分享受到文化的乐趣。
结语铁岭博物馆作为辽宁省铁岭市的文化瑰宝,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通过馆内丰富多样的文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铁岭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铁岭文化旅游知识铁岭是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
铁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下面将介绍铁岭的文化旅游知识。
一、历史文化铁岭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铁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位于铁岭市区的铁岭古城,是辽东千年古城之一,曾是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石刻艺术。
另外,铁岭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如古城内的妙光寺和九龙寺,它们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二、自然风光除了历史文化,铁岭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铁岭市境内有许多山脉和湖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例如,位于铁岭市西南部的铁岭水库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四周被山脉环绕。
这里的水质清澈,风景宜人,是休闲娱乐和观光的好去处。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如位于铁岭市北部的北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三、民俗文化铁岭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当地的民族文化表现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和习俗中。
例如,铁岭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当地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此外,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也是铁岭当地人热爱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特色美食铁岭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当地的美食以辽菜为主,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铁岭的辽菜以烤、炖、炸等烹饪方法为主,口感鲜美,香气扑鼻。
例如,铁岭烤肉是铁岭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它以独特的烤制技巧和独特的调料而闻名。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小吃,如铁岭豆腐和铁岭酱饼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美食。
五、旅游设施为了方便游客的旅游观光,铁岭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
铁岭有许多高品质的酒店和旅游景区,提供舒适的住宿和旅游服务。
此外,铁岭还有一些旅游购物区,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的特色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
其中,马蓬沟古渡(码头)是铁岭市最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770年唐朝。
当时,马蓬沟作为关中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而建立了马蓬沟古渡(码头),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此后,马蓬沟古渡(码头)在元朝、明朝、清朝等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马蓬沟古渡(码头)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营口战役”。
那时,日本侵略军为了侵略东北地区,向着马蓬沟进攻。
然而,中国军队在孤军奋战、英勇抵抗下,最终成功地将日军阻止在了马蓬沟,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马蓬沟及其古渡(码头)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在于其寓意着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抗战精神。
从古到今,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都能够拿出勇气与毅力,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而这种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事件中被完美地体现出来。
此外,马蓬沟古渡(码头)还有着重要的历史建筑价值。
在清朝时期,马蓬沟的古渡(码头)曾经创造了中国古代码头上的“三绝”,即:木板桥、石板桥、水螅桥。
在今天,这些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铁岭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令铁岭市得到了更高的知名度。
在当今社会,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我们应该贡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马蓬沟古渡(码头)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建筑保护和文物修复等方式,来保护马蓬沟古渡(码头),更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历史教育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马蓬沟古渡(码头),从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历史。
综上所述,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东北地区的历史重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人民的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价值。
有关铁岭的课文
【最新版】
目录
1.铁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铁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铁岭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活动
4.铁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正文
铁岭,位于我国辽宁省北部,地处松花江、辉南江和拉法尔河的交汇处,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铁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
明朝时期,铁岭开始建城,并逐渐发展成为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铁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要数清河水库。
清河水库位于铁岭市区东北方向,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此外,铁岭还有众多历史遗址,如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明代的古长城等,都见证了铁岭悠久的历史。
铁岭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活动也颇具魅力。
铁岭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铁岭的剪纸、土俑等民间艺术,以及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都展示了铁岭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铁岭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业方面,铁岭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
工业方面,铁岭以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产业为主导,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铁岭着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展望未来,铁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
铁岭故事——孤悬绝塞“镇西堡”镇西堡镇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西北郊,铁岭县镇西堡镇南与铁岭市区隔辽河相望,西与铁煤集团相毗邻据介绍,镇西堡的城墙早已拆除,遗址在此前的农村供销社与镇小学之间,城址南北墙长约300米、东西墙长约240米,北墙在镇小学的操场内,与同时期辽东多数的边堡一样,北墙的墙基中留有寺庙遗址。
附近的居民至今仍习惯称西墙外为“西城下”,称东城外为“东城下”。
战国汉时期——燕长城由镇西堡地区经过2008年春季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辽河南岸铁岭县阿吉镇村陈平烽火台的断壁上和附近耕地中,发现战国汉时期的泥质灰陶器残片和一处刀币窖藏,有20余枚刀币均为燕国“明”刀币。
铁岭县阿吉镇红山嘴村提水站位于辽河西岸在附近遗址采集有细泥灰陶绳纹瓦和素面灰陶器残片,也同时采有夹砂红褐陶的鼎足、隔足、桥状耳等标本,据村民介绍,曾挖出过“像小刀一样的钱”,当为刀币。
镇西堡大台山遗址,位于铁岭县西北镇西堡镇北约5公里的大台山东坡上,采集有绳纹瓦残段,这里的大台山山顶,存一明代烽火台, 这座明烽台似应沿用早期烽火台遗迹而成。
镇西堡东山嘴遗址。
东山嘴遗址位于铁岭县镇西堡镇李家屯村与铁岭市结核医院之间一处南面临辽河的坡地采石场附近。
1986年,农民在此采石时发现有细泥绳纹陶盆,内装10余枚刀币,是一处战国汉时期的刀币窖藏。
此外,早年曾在镇西堡镇内征集一件传为当地出土的青铜戈,现藏铁岭博物馆内。
抚顺市博物馆原馆长肖景全先生认为,战国燕长城从彰武进入沈阳市的新民北部地区,然后沿法库县的叶茂台、铁岭镇西堡、铁岭龙首山,折南下,过铁岭南境的懿路邱台,进入沈阳境内,再大体沿沈抚交界南下。
铁岭县镇西堡镇西边不远处的大青墩台。
大青又名大青堆子,和阿吉陈平堡的南山烽火台一样,是一座规模很大的烽火台,近年这里也发现战国汉绳纹瓦残片,应该也与古长城有关。
镇西堡地区位于辽河西岸,在唐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游牧民族的放牧之地。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大城市铁岭,其实并没有铁?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铁岭市的钟鼓楼那里,有一条非常特别的路,坚硬如铁,别的路一到春天的时候就会翻浆,只有那条路从来都不会翻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铁岭。
这只是当地人的一种说法,并没有历史依据,实际上,铁岭这个名字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明朝之前,铁岭这个地方有过很多名字,比如银州、新兴等等,《辽史》中就有相关记载:“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治更名。
”明朝建立后的第26年,古银州这个地方才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铁岭别名小品之乡,也是宇宙的尽头。
铁岭市,是辽宁省地级市。
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
车牌代码:辽M,铁岭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个县,车牌代码:辽M。
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
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
这座铁岭城,实际上是农耕文明,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三种文明的交汇点。
铁岭市地势大体是“四山半水,四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全市可分为东部低山丘陵区和西部辽河低丘平原区两大地貌区。
东部为长白山脉向南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被辽河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平原。
铁岭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
铁岭市行政区域均属辽河流域。
著名人物纳兰性德1655-1685 清初词人,康熙朝进士出身、一等侍卫高鹗1758-约1815 《红楼梦》后40回编辑出版者赵本山1958-素有“小品王”美誉的表演艺术家旅游景点铁岭地区旅游业资源雄厚,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和清河水库旅游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铁岭市新城区的北部,是东辽河途径铁岭新城区境内在这里冲积形成的莲花湖湿地。
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北部的煤城调兵山市。
铁岭的文化简介铁岭文化底蕴厚重、历史记忆独具风采。
铁岭地域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9处之多,古城、明长城、寺庙、古塔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兴建于顺治十五年的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仅存的古代书院,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2岁时就曾在此读书。
铁岭还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狩猎场,康熙皇帝曾三次到西丰狩猎。
铁岭也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城市,《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就在铁岭,后四十回作者高鹗、明代辽东总兵李成梁、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中国手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字震九州”书法家魏燮均、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我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等等都是引以自豪的铁岭人,雷锋同志也曾在铁岭生活过。
杨靖宇抗联一军三师在城子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红学文化、红色文化、流人文化、辽金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都是发展铁岭文化旅游业的独特资源。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A 级以上旅游景区22个。
铁岭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独具特色。
铁岭山川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厚。
铁岭龙首山有太阳庙、古碑林、慈清寺等30余处古今人文景观,“龙首寻秋”为铁岭八景之一;开原象牙山“松山象笏”为开原八景之一;西丰城子山以“奇松、怪石、林海、古迹”四绝闻名,城子山山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山玉垒”为西丰八景之一。
铁岭河流纵横交错,辽河、清河、柴河、凡河等河流是流域文化集中之地,辽河沿岸的马莲沟码头、通江口码头、老米湾码头、英守码头都是辽北文化的生动符号。
目前,我市正在全力以赴实施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建设“多彩辽河、水美铁岭”。
铁岭地处东经123度27分—125度06分,北纬41度59分—43度29分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粮仓、肉库的美誉,铁岭的榛子、梅花鹿、人参、柞蚕、野生中草药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铁岭大米、傅家花生等10余个产品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铁岭
铁岭历史与人文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久远的文化影响,是决定铁岭历代民族精神与文化心态的重要因素。
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纵连南北,丘陵山地与荒甸草原横贯东西。
这里万年前已有人类定居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傍河而居,青铜时代貊族人依山狩猎,燕秦长城带来中原华风。
辽金元时期,文化繁荣新浪迭起,城邑构筑星罗棋布;明代辽北更成京畿锁钥,有清一代,这里也一直是辽北政治经济中心,世风儒雅、文运遐昌。
—1—。
铁岭地名的由来及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铁岭这个名字,很普通平常。
但在这个平常的名字之中,蕴含着铁岭的历史和文化。
做为一个铁岭人,如果对铁岭这个名字无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近来,我看了一些记述铁岭相关情况的书籍和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铁岭的知识,感触颇深。
我想,各位朋友有可能对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的情况比较熟悉,但对铁岭的历史及行政区划设置我们又了解多少呢?铁岭是我们的家乡,了解铁岭的历史,了解这片黑土地上发生过怎样的变迁,对于每位铁岭人来说,应该是一种骄傲和幸福。
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阐述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博友留言指正,咱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铁岭地名的由来铁岭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铁岭?大概很多生活在铁岭或到过铁岭的人都这样问过。
有人推测此地或有铁矿,因铁而得名。
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例如:说在铁岭城内钟鼓楼纳的一条路坚硬如铁,别的路到春天时大多都翻浆,而惟有那条路从不翻浆,所以就把这儿叫做铁岭。
其大抵是望文生义,并不确切。
其实,现今铁岭一名与铁毫无关系。
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地理志》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
这一时期,或许是当时的富州有以冶炼白银为业者,银冶业比较发展,也或许是辽太祖从外地迁来一批人来此冶银,总之,因银冶故,辽太祖将富州改名为银州。
明朝建立于公元1368年,当时东北地区还在元朝辽阳行中书省平章刘益手中。
为统一东北,明朝采取招抚政策。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9月,明太祖“诏谕辽阳等处官民”,以“率众来归,官加擢用,民复故业”为号召。
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2月,刘益携所部兵马、钱粮、舆图请降,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10月,明朝变更军事体制,定辽都卫改为辽东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委刘益为指挥同知,这是明朝接管辽东的开始。
辽东地区基本稳固之后,朱元璋诏令按照元朝时疆界确定中国与朝鲜的边界。
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命户部向朝鲜(当时称高丽国)商讨边界问题。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市博物馆了解历史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了解历史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市中心的一处优美的地方。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收藏品和精美的展览而闻名,是一个了解铁岭市历史的理想去处。
本文将向您介绍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馆内展品以及参观须知,带您领略铁岭市的历史风貌。
一、历史背景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创建于1983年,前身是辽宁省铁岭市文物陈列馆。
随着时间的推移,馆内的文物收藏不断丰富,展览空间也逐渐扩大,于1995年正式更名为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二、馆内展品1. 文物陈列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收藏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历史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铁岭市的历史遗迹和重要文物。
您可以在博物馆中欣赏到鲜为人知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其中,一些出土自铁岭市周边地区的文物,展示了古代辽宁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博物馆还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您可以深入了解铁岭市的历史变迁、文化演变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2. 革命历史展览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也展示了铁岭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
这些展品通过照片、文件、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铁岭市人民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辛斗争和伟大成就。
这些展品记录了铁岭市人民为了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您能够更好地了解铁岭市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参观须知1. 参观时间和费用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一般的参观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
门票价格根据不同的人群分类而有所不同,学生和老年人可能享受一定的票价优惠。
2. 参观须知为了保护文物和博物馆内的其他展览,参观者需遵守以下规定:a. 不得触摸文物,以免造成损坏;b. 保持安静,不要喧哗,以免影响其他观众的参观体验;c. 不得携带食物和饮品进入展览区域。
铁岭历史与文化一、基本历史沿革:铁岭历史悠久,远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活动。
有文字记载历史约4000年。
夏、商、西周时期,铁岭地区境域属青州。
春秋战国时期境域南部属辽东郡,北部为东胡辖地。
秦、两汉时期,境域大都属辽东郡。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境域南部属玄菟郡,北部开原、昌图属扶余。
东晋时期境域属玄菟郡。
南北朝时期,境域处于契丹领地。
隋朝时期,境域属高句丽辖地。
唐朝时期境域南部属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属枯漠都督府,昌图曾归渤海鸭绿府、扶余府管辖,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铁岭城。
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故将富州改为银州,辽朝时期境域大部分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朝时期,境域南部属东京路咸平府,西部属北京路,东北部属上京路会宁府。
元朝时期,境域西部属中书省会昌路,其余属开原路咸平府。
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西部属辽河套扶余卫,北部属三万卫。
清朝时期,清初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先后在东北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于奉天设奉天府。
康熙三年(1664)废卫设县,铁岭、开原县属奉天府辖地,时铁岭境域东北部(西丰)被封禁为大围场,西部、北部为内蒙古科尔沁部。
清朝的后期境域内建置比较多,光绪三年(1877)改昌图厅为昌图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奉天将军,设置奉天巡府,改为行省,铁岭境域属东三省总督。
清朝末年,境域内铁岭、开原、昌图、康平、西丰五县属奉天省。
民国2年(1913)实行省县制,境域南部属奉天省辽沈道,西部、北部为洮昌道。
民国17年(1928),张学良举行东北易帜,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为辽宁省,铁岭境域属辽宁省。
民国21年(1932),伪满洲国成立后,改辽宁省为奉天省,铁岭隶属奉天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岭境域属辽西省。
1954年9月1日,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铁岭境域隶属辽宁省。
1956年2月8日辽宁省设铁岭专员公署,辖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新宾、清原县。
1959年1月5日,铁岭专署撤销,除新宾、清原县划归抚顺市外,其余各县划归沈阳市领导。
1964年2月12日,沈阳专员公署成立,铁岭境域各县为沈阳专员公署所辖。
1966年7月,沈阳专员公署迁入铁岭县银州镇。
1968年12月26日,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辖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康平、法库、新民、辽中、台安、新宾、清原县。
1970年7月25日,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地区革命委员会,辖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县,新宾、清原县划归抚顺市,新民、辽中、台安县划归沈阳市。
1984年9月20日,省辖铁岭市成立,辖银州、铁法、清河区,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康平、法库县。
1992年12月,康平、法库县划归沈阳市。
2002年末,铁岭市辖银州、清河2区,调兵山、开原2市,铁岭、昌图、西丰3县和铁岭经济开发区。
二、历史与文化特色:铁岭的历史,就特色而论,以辽金与明清历史最具特色,明清时期堪称独特。
明代辽北地处“九边之端”,昌图、法库一带为蒙古部族,西丰、清何为海西女真,东与建州女真为邻。
这样的历史地理位置是独特的,由此形成许多独特的历史文化。
明在辽北置兵备道,设卫、所,屯重兵以防卫;设安乐州、自在州,调处民族关系。
筑边墙,修城堡,置关隘,通商贸;辽北境内长城达235公里,烽火台182座之多,这一历史地理区位在辽宁乃至全国都堪称独特。
明清时期,铁岭是蒙、汉、女真聚居之地,是满族成长的摇篮之一;清代西丰围场,封禁300年;铁岭、开原封为旗地,亦是当年贡品主要采集地之一,从而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铁岭独特的人文历史。
明清两朝,铁岭是朝廷流放重犯的地方。
几百年间,许多达官、重臣、哲人、学者因忤犯朝廷而被流放发配到铁岭;其知名者如:明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清御史郝浴,吏部侍郎董国祥,翰林院编修陈梦雷等。
这些当时全国一流才子被流铁岭,后来许多人收门生,以教书为业;这一独特的历史条件,客观上为铁岭培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土壤。
铁岭从历史到今天多出名士,与铁岭独特的人文历史不无关系。
铁岭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山代有才人出,领风骚者不绝于史。
以铁岭区区之地,历史上出将帅数十人,进士数十人,贡生数百人,足堪人文大观;更有誉冠中外的时之骄子,如明太傅李成梁,指画大师高其佩,续写“红楼”的高鹗,勇冠三军的僧格林沁,诗、书并著的魏燮均,文学大师端木蕻良,还有现今妇孺皆知的赵本山、阎红、孙福明、刘宏宇等等。
数不胜数的铁岭名人,是世不多见的独特人文景观。
这独特的历史,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使每一个生活在铁岭的人为之动容,为之骄傲。
三、铁岭历史上的名城、名景、名人(一)、著名古城:铁岭古城:明代建,地址在今铁岭银州区内。
公元926年,辽平灭渤海国,渤海国富州兴银冶,辽太祖“以银冶更名”富州为银州,后迁于今铁岭卫之地,名银州。
金废银州改为新兴县。
原为土城。
明迁铁岭卫于此后,在其旧址修筑砖城。
据《全辽志》载:“铁岭卫城,即辽金时银州故城。
城周围四里六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周围五里有奇。
门四,东扶夷,西承恩、南庆云、北威远。
角楼四”。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七月,努尔哈赤率清兵攻陷铁岭,卫城被毁。
清康熙三年(1664)建铁岭县。
清乾隆四十六年(1772)重修铁岭城,据民国六年《铁岭县志》载:清修铁岭城周围789丈3尺5寸,高2丈,底宽2丈,顶宽1丈2尺。
四城门,东门名德安,南门名熏阜,西门名孚泽,北门名瞻斗。
门外各有瓮城,瓮城南北门皆东向,东西门皆南向,城门上有楼。
光绪末年,重修四门时,将楼拆除改为平台式。
民国六年时,古城城墙已颓但四门尚存,民国10年(1921)西门、东门被拆,民国21年(1932)北门、南门被拆。
现城中有古圆通寺塔、圆通寺、银冈书院等古建筑遗址(已重修)。
(二)著名古塔:铁岭白塔: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
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
一些书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
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纹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
据日文版《满洲写真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建,但无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
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
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塔身为青砖垒造,略成锥形。
塔顶刹杆有铜盘和宝珠,塔座八面嵌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并饰宝盖。
第一级塔身南部是神佛像,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塔基和塔身有砖雕装饰。
每层塔檐都悬挂铜镜和铃锋,塔身涂白,故称白塔。
古时此塔为城中最高建筑,《志书》记为“二十里外能望而见之”。
每当雨后,塔高云低,云飘塔间,故有“白塔横云”之美称。
古人曾用“山雨过城头,雨晴云未散;忽见白塔尖,钻入青天半”的诗句赞美白塔的秀丽景色。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铁岭,将白塔上面串葫尖震落,因刹杆有铁链相系,故刹尖斜插入第三级塔身南侧檐上。
1987年,铁岭市对塔进行修复,但由于没完全按照文物修复办法,新修复的白塔虽展新姿,但文物价值恢复不够理想。
铁岭龙首山秀峰塔:秀峰塔,原名秀峰寺塔,位于铁岭龙首山慈清寺东南侧。
此塔旁之慈清寺在明后期名水潮寺,在明前期名秀峰寺,塔以寺名。
后来寺名几改,而塔名未改,仍名秀峰塔。
该塔建于明弘治二年(1488),距今已有500余年。
塔由当时信士高景斥资建造,主要目的是“为此寺状色”。
此塔为密檐式九级八角八面实心佛塔,为砖石结构,底座高约3米,第一层八面各有座佛一尊,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各角上有兽头和风铃风鸣钟计72个。
阵阵微风吹来,塔铃叮咚作响,优美动听。
该塔筑55年后,即嘉靖二十二年(1544),由高景的后人出资进行修缮。
此后又48年,至明万历十九年(1591),该塔已坍塌日甚,在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授意下再次重修。
至清末民初,塔已严重剥蚀,民国初年由民间集资再次修整。
“文化大革命”中,塔上佛像及文字全部被砸掉。
改革开放以后,铁岭市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修缮,基本恢复外观,可惜的是,修整时塔身表面用水泥敷盖,文物价值有了折扣。
1983年,铁岭市人民政府定秀峰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铁岭著名的旧八景:山郭朝烟:山指龙首山,郭指铁岭城郭,朝烟,早晨的炊烟。
此景指早晨在龙首山上鸟瞰铁岭城郭,居高远眺,但见万户炊烟袅袅,低空盘旋,亭台楼榭,时隐时现之景观。
现今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区之内,高楼林立,昔日旧景,已非其景。
旧《铁岭县志》记曰:城东龙首山,朝唯初上,万户炊烟,灿烂索绕,互相辉映,登山一望,可称奇观。
明代流放到铁岭的大学士陈循有诗咏《山郭朝烟》:“依山附郭居,一片朝烟合;人家辨不真,苍茫见孤塔。
”柴河晚渡:旧时龙山下的柴河无桥,在今水上乐园处有舟摆渡两岸人过河。
每当傍晚,远山夕照,近水泛波,船夫荡桨,一幅悠然景象,故被称为一景。
今哈大公路、柴河大桥每日通车无数,柴河晚渡已不复存在。
但登上龙山之巅,伫立秀峰塔下,远望工人疗养院红楼,隐现在山腰绿荫丛中;近有水上乐园,荡舟泛桨,冲浪嬉水;柴河两岸,田畴如画;柴河如带,长桥卧波;哈大路汽车如蚁,南北奔驰,亦是一景。
《旧志》记曰:柴河逼临山下,昔无桥梁,以舟济人,每当夕阳在山,归人唤渡,前呼后应,往来不绝,亦成佳景。
附《柴河晚渡》诗:“柴河水清浅,茶带苍咽下。
夕阳唤无舟,晚渡看车马。
”蓬渡风帆:指的是铁岭马蓬沟辽河渡口。
当年马蓬沟渡口是辽河水运的主要集散地,南达营口,北抵通江口,每年过往船只一万多艘,帆樯竞日,景色颇为壮观。
1903年东清铁路南满线通车,航运渐衰,蓬渡风帆景观不复存在。
《旧志》记曰:城西马蓬沟,乃辽河古渡,昔日粮船、货船帆樯如织。
登高远眺,势若浮沤,北极风沙,南连云树,极目之力,颇称大观。
附《蓬渡风帆》诗:“往来渡口船,风利乃得骋。
遥遥数片帆,吹没远天影。
”帽峰云树:帽峰,指今位于铁岭开发区内的帽峰山;距铁岭城6公里;云树,指经常有白云缭绕于山峰树丛之间,是可以远望体味,亦可近寻之景,山西侧有石棚,幽静可息;现今夏季经常有去彼作郊游者,今仍为铁岭佳景。
《旧志》记曰:即城南之帽峰山,山顶如帽,云树迷离,城中亦能望见。
《帽峰云树》诗:“帽峰多白云,云杂帽峰树。
云深山更深,谁识仙源路。
”龙首寻秋:指龙首山秋日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