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李怿珍指导老师:郑雪萍一、教学资源开发:

㈠教学设计简析

本课是冀人版六年级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单元中的第一课,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需要两个课时完成。其中“观察池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分析生态系统”活动是在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校园生态系统,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选点观察、取样记录,到整理统计,再到用概念图来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这课属于“概念学习”的课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生态系统”。其实,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已经有一些模模糊糊、比较粗糙的认识,基本上都能说出在不同环境里,大致生活了哪些生物,它们可能有哪些食物关系,周围的环境对这些生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只不过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破碎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寻找“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生长点”,并在这一“生长点”上梳理层次,构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对教材中的一些活动安排,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处理。如:“观察池塘“活动中,要求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我觉得比较唐突。虽然在这课的教学中会出现不少的概念,如:“生物”、“非生物”、“食物链”、“食物网”等等,但这些概念是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构建的,而生态系统的构成中的一些概念,如:“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等,学生以前是没接触过、没学过的,现在在这课中突然出现,还要学生分析它们的关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去掉了。又如:“分析生态系统”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去实地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我考虑到大班教学在外出组织和管理方面有一定困难,而且初中生物课中学生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所以,我把这一个活动改为“认识

其它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其它环境的生态系统组成,并用概念图展示出来。

基于上述的分析与思考,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把原来的两个大活动整合为一个活动“认识生态系统”,再把这个活动分解成四个层次(小活动):

⒈观察池塘

⒉分析池塘中生物的食物关系

⒊认识生态系统

⒋分析其它生态系统的组成

㈡教学媒体应用

由于本课属于“概念学习”课型,知识性比较强。为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的兴趣,搭建建构概念的“支撑点”,我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通过电子白板整合音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基本功能与网络课室的网络功能,加强生生与师生的交互;应用概念图软件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设计过程:

㈠教学目标:

⑴科学探究目标

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⑶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

㈢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概念图软件,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

㈣课时:1节㈤教学过程:

小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中的组成部分。)

⒍问:回顾一下,今天你们这一课学到了什么?

⒎问:这个装有水的小瓶子有没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呢?如果要在这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会在《小瓶子,大学问》中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回顾本课所学的

知识。

课后思考老师提

出的问题。

复习并为下

一节课做铺

垫。

板书:

三、教学反思

我在学校专题研讨开放日上完这课后,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教材内容经过修改和整合后,使本课的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明确了;各教学环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并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推进;电子白板、有关的媒体素材、概念图软件在这节课中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选准了突破口,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其中,老师们对电子白板和概念图软件在这节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发挥出来的优势最感兴趣。

与此同时,听课老师们也指出,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思维还不够活跃,

学习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为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而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反应却达不到最佳效果呢?我思考了一下,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对设备、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一些技术上的失误不能及时排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我只是在上课的前3天才学习使用电子白板、概念图软件,虽然有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使用,但毕竟使用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在课堂上还是遇到了以前使用这些技术时没遇到的情况,导致我在上课中不自主地流露出紧张的情绪,既影响了自己的教学状态,也由此波及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情况甚至还影响到我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如:当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写的一条食物链中,我因为之前的课件使用出了一点错,还有点紧张,居然没发现他写的答案中有一个错误。

2、公开课的课堂因为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所以还是不能仅仅根据“常态”课堂出现的情况进行准备教学内容,即使那是自己在试教中比较有把握的方面。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池塘,池塘中大致生活了些什么生物,学生也比较了解。在以前的试教中,对“池塘中一般生活了什么生物”这一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有多内容。但是那天,学生不知是受我影响了,还是受后面40多位听课老师的影响,没有几个人举手回答,有回答的同学举例的生物也说得不多。我当时就很后悔,因为我的估计不足,在这次的课件中,我删掉了我收集的有关池塘的视频链接,如果没删,出现这种情况,我应付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在这次研讨课中,我认识到了电子白板、概念图软件等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优势,这对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