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_药学领域_获奖项目
- 格式:pdf
- 大小:91.72 KB
- 文档页数:1
南山区核心技术突破项目(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责任专家名单及简历生物医药领域专家1——江英桥一、工作单位: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二、研究领域:中药检验、中药分析、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三、个人简介:江英桥,主任中药师。
现任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审评专家、国家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药品)国家药典委员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四、承担项目及获奖情况: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及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
生物医药领域专家2——吴传斌一、工作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二、研究领域:药物新型制剂和药物释放系统,特别是药物控释、缓释及靶向释药技术。
三、个人简介:吴传斌,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创新药物制剂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创新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药物制剂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营养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理事、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卫生部科研项目审评专家、科技部863项目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函评专家、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评审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论证专家、加拿大ACOA's Atlantic Innovation Fund (AIF)基金评审专家。
四、承担项目及获奖情况: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广州市重大制剂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
福州大学科技奖惩办法(试行)(经2009年第2次校务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激发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和吸引一批优秀的科技骨干,提升学校整体科技竞争力,推进学校面向海西建设,提升三大贡献,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大学强校之路,加快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和建设东南强校的战略目标,特设立“福州大学科技奖”(以下简称“校科技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科技奖"的设立,旨在继续坚持“厉行节约、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最有限的经费、最有效地激励和调动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基本原则,突出“面向优秀创新团队,侧重成果和效益,支持学术新秀"三原则,加强导向作用,明确学术责任,推进“学科带头人+团队”的科技队伍建设,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的策划与布局,提升标志性科技成果水平,创建品牌科技创新基地和基础平台,推进福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实现科技项目“四个一"的要求,力争在重点或优势领域实现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条“校科技奖”共分五大奖项,即:“学术新人奖”、“科技工作优秀组织奖"、“重大项目立项奖”、“优秀学术成果奖”和“科技推广应用奖”。
除“学术新人奖"外,各类奖项之间不重复奖励(取最高)。
第四条“校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在当年召开的校科技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学校将为获奖者(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和奖金,以资鼓励.第五条“校科技奖”的奖金来源由每年学校事业费财政预算中拨付。
第六条成立福州大学科技奖惩办公室,负责“校科技奖”的申报、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校奖惩办设在校科技处。
第二章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第七条“学术新人奖”申报条件和奖励办法:1、申请者须为我校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在职的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含双聘及兼职人员);2、每位申请者只能获得一次;3、申请者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主要完成人(个人排名理工类为前3名以内)当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含)以上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个人排名为前2名以内)当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含)以上1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当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9.07.21
•【字号】沪科[2009]第307号
•【施行日期】2009.07.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的通知
(沪科(2009)第307号)
各有关单位:
为发现优秀科技人才,培育创新源泉,推动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研究,持续增强上海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经专家网上评审和我委审定,确定将“外科重建房室传导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实验研究”等400个项目列入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
对被批准的资助项目,请各单位根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管理办法,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附件
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
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
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
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
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手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6月目录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2)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17)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34)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51)高等学校专利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68)国家自然科学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83)国家技术发明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9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1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学科评审组代码 (132)与国外合作、在国外工作期间取得成果的相关评审规定 (13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网络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13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推荐书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通信地址:电话:邮政编码:推荐时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2012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学科评审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制二、项目简介三、重要科学发现(限5页)四、第三方评价(限2页)五、论文、论著目录1.不超过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2.上述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10篇)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七、完成人情况表八、完成单位情况表九、推荐单位意见十、主要附件1.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10篇)2.上述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10篇)3.检索报告结论4.其他证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指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是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评审。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一、格式要求《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
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公告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沪府发〔2010〕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专家网络初评、复核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政府决定,授予下列人员(项目)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授予管彤贤、陈灏珠科技功臣奖。
二、授予“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等11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核糖核酸的结构、功能”等4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时滞系统解析设计方法研究”等11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授予“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的虚拟超市技术及其应用”等 5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参数检测微系统及其应用”等11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低谐波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技术”等10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四、授予“中国银联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等33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网络测控系统关键技术“高精度分子电泳凝胶成像分析仪及其数据处理系统”等 131与电站自动化”等80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五、授予蒋家琪(美国)、杜文圣(法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向上述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力攀登、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取得科学技术的更大突破,为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十二日——结束——。
200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目录001 LC-01 名医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梁晓春郭赛珊董振华潘明政田国庆张孟仁屈岭孙连庆尹德海朴元林姜楠吴群励002 LC-02 益肾健脑通络法之研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慎杨维华朱克俭伍大华刘芳卜献春刘天舒李勇敏陈立峰李佑生003 LC-03 枳实对血栓前状态危险因子影响的研究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吉中强纪文岩吴立华李红郭雪申杨健宋鲁卿004 LC-0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期辨证施护规范化方案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广清林小丽邱瑞娟邱定荣李晓庆王侠曾影红刘娟陈静薇陈日宇林乙慧王晓蕾吴巧媚李夏萍游琪005 LC-05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示范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毛静远曹式丽孙增涛陈大权高秀梅王泓午王保和孙兰军杜武勋郭利平王恒和王贤良006 LC-06 益气活血法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林启展刘旭生包崑王立新赵代鑫邹川左琪陈燕芬吴秀清韦芳宁卢富华高燕翔马红岩007 JC-01 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丽水市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丽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雷后兴鄢连和陶云海李水福林美琴蓝国相李建良郑宋明008 KP-01 颈项痛推拿治疗图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金贵谭涛齐彦春范青刘胜崔钧009 LC-07 以手法为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案及评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金贵赵强谭涛王艳国徐昭010 JC-02 基于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的中医用药经验量化模式华北煤炭医学院包巨太吴范武马会霞郑彩慧齐峰江春花武淑娟田春雨杜晨光011 KP-02 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医药大学唐启盛周东丰曲淼朱跃兰侯秀娟裴清华罗斌韩刚谢利军012 LC-08 益肾填精法治疗儿童多动症及其神经生化机制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融魏小维李亚平张喜莲陈慧古今楠李新民杨常泉013 ZY-01 中药栀子饮片质量评价方法及其科学原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肖永庆张村李丽李文陈红014 ZY-02 中医药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徐志伟王新华许能贵黄水清刘东辉黎晖薛军刘梅刘子志张书征015 LC-09 甘芫逐水胶囊治疗癌性胸、腹水的应用研究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郑伟达郑伟鸿郑东海许鑫王亚伶郑东英刘扬官李欢郑东梁杨敏治016 ZY-04 冰片安全性及药效作用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胡利民屈彩芹李怡岚刘虹赵颖刘洋姜民王怡高秀梅柳占彪017 JC-17 慢性脊髓损伤及其针刺治疗的分子和影像基础汕头大学医学院孔抗美王新家齐伟力王伟东吴仁华姚关锋陈育春018 JC-03 陇中损伤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甘肃省中医院李盛华潘文谢兴文周晟周明旺宋渊叶丙霖019 LC-10 敦煌消肿镇痛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常量元素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华020 ZY-05 磷脂复合物技术在抗肝病中药活性成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袁海龙肖小河李仙义赵艳玲李雅彬韩玉梅王陆军蔡光明021 ZY-06 国家一类抗癌新药槐定碱及其注射液的研制及产业化江西中医学院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李雪梅吴运珖潘达鑫吴联奎余月华张爱华陈绍励鞠然崔洪润022 ZY-07 大蓟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江西中医学院龚千锋张的凤简晖符玲钟凌云肖宏浩杨武亮易炳学姚鹏程黄小英023 LC-11 解毒通络法对急性脑缺血MARCKS蛋白磷酸化及其基因异常表达的调节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允岭白文张立平张綦慧刘雪梅郑宏韩振蕴陶冶张锦金香兰024 KP-03 《百方图解》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025 KP-04 《文化中医》中国中医药报社常宇026 ZY-08 中成药配伍禁忌表及软件北京积水潭医院翟胜利许保海程京艳027 LC-12 探讨头针加体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黄茂范焕芳武芳于林叶科峰施荣富张洋028 ZY-09 骨碎补等湖南省地道药材超微饮片质量的现代评价方法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蔡光先李顺祥黄丹谢昭明张平韦里俊严建业李雅张秋雁朱立华029 ZY-10 蒲黄“活血-炒炭止血”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用对照品制备技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斌石任兵王伟张桂燕邓巧虹郭淑贞030 LC-13 补肾壮骨法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及主效应机制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詹红生赵咏芳石印玉王翔徐宇陈元川031 LC-14 清肺渗湿法治疗哮喘(热哮)的研究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周兆山王燕青宋曦陶红卫姜洪玉李莉莎陆学超王宁梁文华韩萍张有花032 LC-15 补肾活血法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基质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剂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天津市公安医院张勉之赵松张敏英张艳秋刘淑霞王丽敏张大宁程项阳李树茂033 LC-16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整理与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孙海波冷辉高树玲石忠坤吕洪郭少武张秋华金伟034 LC-17 复脉康胶囊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徐惠梅任凤梧李雁张洪娟师青春杜健张宝瑜张玉奇035 LC-18 钩活术治疗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临床研究石家庄真仁中医钩活术医院魏玉锁赵晓明田文友国风琴赵兰巧李红涛036 LC-19 老年人胆石症并发胆系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胜璋童洪飞李春明张伟王向昱倪仲琳037 ZY-11 骨坏死病--健骨生丸的研制与应用北京朕荣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旷荣医药研究院北京匡达制药厂王璐林王和鸣张军陶天遵陈燕平陶树清沈霖石关桐石玉山葛继荣肖宏裴凌鹏038 JC-04 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韩学杰沈绍功张立石高峰傅妤娟鞠大宏崔巍王安民侯燕鸣039 JC-05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殷惠军张颖郭春雨蒋跃绒马晓昌马晓娟薛梅缪宇史大卓陈可冀040 LC-20 消抗灵Ⅱ号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韩延华韩凤娟王秀霞韩延博王春梅辛雪艳王银凤041 KP-05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湖南中医药大学袁长津朱传湘袁梦石易法银胡方林吴亚娜朱民邹万成吴爱华樊新荣何军锋徐伟周香意阳春林042 ZY-12 麦冬多糖抗心肌缺血活性的发现与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冯怡徐德生林晓沈岚周跃华王硕郑琴043 LC-21 肝硬化营养不良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青岛市中医医院谢旭善王琳马文香刘晓燕吴国志丁广智张燕李玮尹爱兵044 JC-06 针刺疗法的起源北京中医药大学白兴华045 LC-22 大黄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衡水市人民医院)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李炳茂沈洪瑞苏振武李耀锋李平刘慧玲王振豪张金荣赵卫国徐凤金张春宝张秀岩046 LC-23 解郁Ⅱ号抗抑郁症临床疗效和有关药学实验研究上海市中医医院许红王翘楚徐建王国华杜上鉴庞传宇047 LC-24 中西药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河北工程大学伊朝晖安建新王淑珍曹俊梅沈香荣阎英杰048 LC-25 益肾排毒法防治顺铂早期肾损害的研究常州市中医医院葛信国张福产王缨耿洁张志坚曹杰蒋小燕周俭王瑾碧曾晓辉史兵伟049 ZY-13 补肾方剂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涂平生曾颖黄自为050 ZY-14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后神经元保护及增殖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南方医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佟丽沈剑刚曲宏达蔡光先彭康刘柏炎荣剑辉谭县辉廖春来陈育尧罗奇志游文玮朱传武051 ZY-15 中药ADME/Tox(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与中医药研究应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贾晓斌陈彦刘中秋王小宁杨世林胡明武晓群谭晓斌黄厚才胡春萍范晨怡赵呈雷052 JC-07 炙甘草汤及其成分配伍抗触发活动心律失常研究江西中医学院陈奇连晓媛陈兰英李文宏毕明053 ZY-16 骨碎补(槲蕨)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抚育研究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宋廷杰蒲盛才申明亮刘正宇陈兴福刘玲谭杨梅任明波刘燕琴肖忠054 LC-26 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医药成果推广研究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余杭区卫生局诸暨市卫生局浙江中医药大学施仁潮王玲曹启峰陈勇毅徐芸戚坚永徐珊黄飞华王英江陵圳白黎明055 ZY-17 牡丹GAP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申明亮于超邓才富易思荣章文伟蒲盛才孟中贵李娟阳勇汪中华056 KP-06 《临证碎金录》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市中医门诊部张琼林057 JC-08 康脂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丽英杨勇吴晓丹马伯艳肖洪彬康广盛张晓娟058 LC-27 养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周亚滨孙静刘影哲张春芳陈会君李喜伟杨建飞汪洋万冬梅059 JC-09 “肺卫证”与肺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赵国荣王孟清陈锡军艾碧琛肖碧跃卢岳华谢静郝晓元陈兰玲刘克丽060 LC-28 固本通络针刺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调节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秋娟李永方施茵张云云东红升郑敏张红智061 LC-29 固本化痰活血法干预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钱秋海张娟李玉忠杨志宏刘昭强周东民张传科王思明夏丽英062 JC-10 中医临床研究随机化与数据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保延文天才何丽云闫世艳胡镜清谢雁鸣白文静刘为民周雪忠李洪皎张艳宏訾明杰郭玉峰陈世波彭锦063 ZY-03 江苏十五种地道中药资源标准物质库及指纹图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钱士辉钱大玮段金廒李友宾朱玲英张健彭蕴茹杨念云方志军沈红064 LC-30 “治未病”思想在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与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胜陆德铭唐汉钧陈红风阙华发陈前军吴雪卿孙霃平杨新伟刘玲琳高尚璞何春梅赵婧花永强程亦勤065 JC-11 瓜蒌薤白汤、乌蛇散防治肺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宋建平刘方洲李建平李瑞琴谢世平李伟潘梦菲066 JC-12 肝靶向丹参酮ⅡA纳米注射剂的制备及其治疗肝癌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李琦范忠泽冯年平孙珏王金玉还一平王炎067 JC-13 辨证规律与证候客观化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福建中医学院李灿东高碧珍林雪娟杨朝阳闵莉甘慧娟069 LC-32 电针干预脑缺血-复流神经粘蛋白-mRNA表达的研究佛山市中医院谭峰顾卫黄涛陈文霖霍绮雯万赛英吴海科王金良卢婉敏070 LC-33 肺气虚证本质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泽庚张念志季红燕彭波张杰根童佳兵杨程王国俊张超张四春王传博王成阳王翼洲刘志刚朱慧志071 LC-34 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高书图刘又文张晓东李建明陈献韬杜志谦赵增林习平山海永刚072 JC-14 疏肝理气调神法治疗恶劣心境肝气郁结证大鼠的机制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健赵建军张守琳高波衣春光张茂云赵德喜连树林073 KP-07 《药食同源·食物卷》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構074 LC-35 基于证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阶衷敬柏王师菡卢笑晖姚魁武何庆勇杨戈刘晓宁胡元会李平邢雁伟吴荣李霁荆鲁熊兴江075 LC-36 温中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谢建群吴大正刘慧荣马贵同袁建业潘相学费晓燕张涛施斌徐海珍076 LC-37 温阳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探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吴银根于素霞张惠勇倪伟方泓林琳张英兰唐斌擎077 LC-38 从脾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成果肠安胶囊的系列研究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洪周晓波邵家德叶柏刘万里朱萱萱单兆伟郑凯078 LC-39 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高思华罗增刚倪青龚燕冰赵进喜杨晓辉冯兴中韩永刚马晓北胡春宇刘延华刘毅王颖辉张美伦李鸿涛079 LC-40 中医辨证施护(敷脐法)对肝硬化腹水的应用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张雅丽蔡俊萍徐玉萍孙青闵卫红刘成海冯年平潘传芳080 LC-41 攻毒散结法防治宫颈HPV感染及其相关病变的临床应用与机制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院金哲楼姣英刘艳霞朱陵群任映魏爱平黄文玲鲁香凤李萍佟庆李云波于妍妍徐翠081 LC-42 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临床基础研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汪元黄传兵谌曦张皖东范海霞李华郭雯程华威杨梅云082 JC-15 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机理探讨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黄俊山吴和木林求诚黄启福林锦镛任义钟蔡学熙083 LC-43 王国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蔡春江张国江赵刃李桂林084 JC-16 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研究与传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家松马晓北李鲲李鸿涛085 LC-44 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保护的研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朝晖徐先祥李传富王金萍贾典荣吴元洁叶霖张静波倪英群李韬086 LC-45 绝经综合征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王小云温泽淮张春玲杨洪艳吴大嵘司徒仪唐雪春087 LC-46 针刺治疗中风尿便失禁的规范化研究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项颗孙莉韩春霞董宇翔项柏冬李秀玲焦欣尹科088 LC-47 构建卒中单元中医诊疗新模式的研究潍坊市中医院王泽颖王法德赵曼丽于荣方习红089 ZY-18 珍珠口疮冲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福建中医学院阮时宝吴符火林源桐余祖燕苑述刚陈学习090 LC-48 益髓颗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冬云陈信义侯丽张洪钧苏伟胡凯文许亚梅姜苗董青马薇091 LC-49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评价与机理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王健海英陈亮邵妍孙丽娜刘峻王悦白丽薄加春罗立欣于秀李志092 ZY-19 吴茱萸等4种中药、民族药中有效成分Co2-SFE的比较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刘文张永萍贺祝英刘毅徐剑093 LC-50 中药肾康灵治疗小儿频繁复发性肾病与NEI网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郑健吴群励艾斯曾章超林青褚克丹林东红杨鸿094 LC-51 粗针神道穴平刺促进面神经炎面肌功能恢复的研究浙江省中医院宣丽华张海峰侯群张红徐福095 JC-18 葛根素及其类似物大豆甙元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伟王绿娅柴欣楼韩静丁霞刘舒096 LC-52 软肝冲剂对模型大鼠内源性HGF及相关因子水平调节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卢秉久吴百灵张艳王学良杨新莉阎斌刘延梅岳志军王欣欣姜华王辉097 LC-53 清解酒毒、化瘀散结法酒肝颗粒防治酒精性肝炎的应用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铁军朱桂祯高蕾杨玉洁张景洲邓厚波张永和邱智东098 KP-08 《中药临床应用》邯郸市中医药学会周海平张丽君孔维王伟周爱霞李楠申华赵丽娜099 LC-54 基于痰瘀论治应用健脑益智胶囊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赵晓平范小璇阳建权张宝丽余小波畅涛柏鲁宁王更新100 JC-19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蛋白组调控机制的研究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魏玮田俊郝建军薛凯旋田永峰史海霞101 LC-55 经跟距反弹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志凯李晓峰苏攀齐兵莫勋南甄相周李西要杜约立明新会李朝晖张云飞姚小锐姚太顺102 JC-20 大脑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的创建及其对皮层针灸效应显示的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栋赵湘杰马春红王淑友马慧敏谭连红李顺月付卫星103 JC-21 针刺对肺癌动物体内紫杉醇趋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陈以国成泽东张立德张艳于睿卢秉久黄芳刘春英104 LC-56 脐火疗法治疗脾虚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赵学印吕翠霞李轶兰孔德美亓勇封元梅蒋明芹薛书奎曹培行杜立英赵娟刘红105 JC-22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蛋白质谱表达及信号转导的机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志刚宋金玲苑晓晨时素华田贵华106 LC-57 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中医学院何天有雒成林赵耀东李菊莲田永萍王亚军纪彤107 ZY-20 石斛抗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合靶蛋白及组合有效成分的筛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魏小勇龙艳方花陈群詹宇坚周联李熙灿马伟凤108 JC-23 疏肝和胃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CoX-2和NO水平影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睿琦侯培珍王永福刘文滨王瑾刘永胜109 KP-09 《穴位拔罐治百病》周艺110 JC-24 11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刘国正符永驰裘俭薛清录李斌程英郑金生刘培生康小梅段逸山徐清河梅智胜鲍玉琴魏民蔡德英111 JC-25 肺瘤平膏调节肺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朴炳奎熊露郑红刚周雍明林洪生花宝金侯炜王毅裴迎霞祁鑫112 ZY-21 基于PK、PD的中药复方配伍及研究模式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李玉洁董宇王娅杰杨庆翁小刚王怡薇张甘霖刘晓霓韩晓113 LC-58 三参滋胃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董宇翔张二力韩春霞孙莉孙海侠李有田李晓春何滨许丹洪英杰115 LC-60 祛瘀清热扶正法防治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及机理系列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刘瑞芬陈磊师伟李霞邓金明王哲刘静君张丽娟徐丽刘文琼116 ZY-22 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化的研究深圳市卫生局福田区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廖利平刘荣禄袁劲松张炜宁蒋红玉吴正治朱炎李顺民孟庆春胡世平梁奇原文鹏117 LC-61 路志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高荣林李平朱建贵边永君王秋风路洁张华东118 JC-26 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瑞贤胡晓峰袁秀荣张卫曹春雨王玉兴郑怀林蒋力生刘更生蔡永敏虞舜曹东义华碧春李剑邓家刚119 LC-62 ApoE基因多态性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相关性研究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杨秀丽唐明王莉颜晓波孙莉莉马晓维高丽丽120 LC-63 杨氏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规范化研究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杨寿峨段雄义段雄敏朱继武谢宏赞121 LC-64 基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辨证及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的应用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延庆县中医医院李浩刘剑刚刘龙涛韩永祥赵文明刘兴东刘丽王雪梅122 JC-27 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的整理研究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曹晖黄斌郝近大先静刘玉萍123 ZY-23 山东道地药材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种植(GAP)关键技术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徐凌川张华卢连华李凤华王集会邓华亮孙维洋张宁124 ZY-24 中药两头尖的应用基础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刘大有李红科蔡广知李宜平冯乾坤王沛王中喜王继彦张大方贡济宇王淑敏李丽静125 LC-65 脐敷配合结肠透析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诱发氮质血症的新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东湖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杨卓欣周伯平张均昌张来邢宇锋肖春玲张尚斌高辉周小舟126 LC-66 敏疏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徐立然李浩芦长海袁效涵刘方洲魏俊英史冬梅郭建中张钟张关亭吕晓红崔玲王学超杨晨华韩伟峰127 LC-67 纯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沈坚华杨洪伟谭桂云罗德怀李小坚陈谊明朱颖源曾岚莫颖茵卢巧毅张艺128 ZY-25 《中华本草》编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宋立人吴贻谷胡烈章国镇徐国钧谢宗万凌一揆王孝涛肖培根丁绪亮曹春林李仪奎洪恂王锦鸿高晓山129 ZY-26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新药金藤清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房定亚寇秋爱寇俊霞林成仁周彩云潘峥马芳唐今扬刘光宇李斌张燕玲130 ZY-27 中药组分干预蛋白非酶糖基化对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普李浩刘征堂孙其伟刘剑刚李跃华131 LC-68 中医肾阳虚证理论的代谢组学及细胞基因变化的实验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何立群黄迪蒋宇峰侯卫国杨雪军高建东陈刚张昕贤肖静应汝炯132 LC-69 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雁峰肖承悰王铁枫金哲李峰王东红刘燕史梅莹133 LC-70 病毒性肺炎中医药优化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中国政府为鼓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所设立的荣誉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国家科技水平整体的提高。
在2009年,有许多突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评选是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和公示程序进行的。
获奖项目不仅要在科学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要在实践应用中取得重要成果和进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
这些项目代表了我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进展,展示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突破。
其中,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之一是关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该项目团队通过开展一系列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指导。
另外,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还包括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该项目团队通过对特定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还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还包括新材料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比如,一个新型的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进步。
总体而言,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这些项目团队在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附件1:新建5个专科分会意见表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根据学会工作计划,拟筹建民间中医分会等专科分会。
请各位委员根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进行审议。
若同意筹建,请在选格里用“O”表示;不同意用“x”表示。
民间中医分会概述本专科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学是祖国五千年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一直是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很多疑难杂症往往都是在民间各个地方寻求民间验方来治愈,比如“红斑狼疮”这个世界性疑难病,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有见到治愈至今3年未病发的。
以此证明在民间是存在很多各个专科的能人异士。
然而这些民间中医药工作者也有很多困境和对中医药政策、法规等认识、了解的不全面,不能通过有效的途经告诉有需要的患者,以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现民间中医就是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各级管理机构的扶持和帮助。
成立浙江省民间中医分会有利于传承中华医学文化,挖掘、整理民间偏方;有利于宣传国家和省关于中医中药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行业规范;研究中医中药发展方向、普及中医中药知识;通过国内外交往,丰富民间中医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更有利于广大中医医务人员向政府及时反映民间疾苦,反映中医中药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有益的建议,协助政府处理民间中医医疗机构、诊所和个体郎中之间的各种事物,成为政府联系广大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省专科学术队伍情况本专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中药专科学术队伍,承担各个领域各种疑难病的救治。
分会的4 名发起人分别在皮肤科,胃胆病科,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对中医中药疗法颇有见地。
成立专科分会目的任务和活动内容目的任务:成立分会其目的在于加强同行交流、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医中药科学健康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活动内容:研究发展中以中药学术;了解国内外中医中药学动态;搜集整理中医中药学理论资料;推广中医中药学成果;召开中医中药学研讨会;培训中医中药学人员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药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药学领域有多个获奖项目。
例如,学院的《立足国家需求,构建以“PMGE”为核心的药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成果秉承“本土培养、全球发展”的理念,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作为系统工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的高端药学人才。
另外,李俊教授领衔的团队成果《“传承创新、医药融合”,二十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成果系统总结了学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十余载传承创新持续开展医药“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性举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药学领域的教学成果奖信息,建议查看相关官方文件或新闻报道。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奖项背景国家科技进步奖是由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并推动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科技进步奖设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年评选一次,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奖励。
二、获奖项目介绍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各个领域都涉及到,包括工程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以下分别介绍其中几个获奖项目:1. 电力系统稳定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该项目通过对电网的稳定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发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该项目的成果在国家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理论该项目主要围绕高速列车的轮轨系统动力学和控制理论展开研究,优化了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高速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为我国的高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 抗体激素片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该项目通过对抗体激素片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体激素片,具有更高的药效和更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高效环保型氮肥制备技术及应用该项目主要针对传统氮肥制备工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高效环保型氮肥制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功开发出了一种低污染、高效率的氮肥制备工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环保和高效的肥料选择。
三、获奖意义和影响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颁发,不仅是对获奖项目研究成果的肯定和奖励,更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
这些获奖项目代表了我国在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成果,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 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设立和颁发,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了促进和加强作用。
第1期田 媛等:固相萃取2LC2MS/MS测定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兽药停药期规定[EB/OL].
(200325222).htt p:///blgg/t20030611_
090514.ht m.
[2] 刘 媛(L iu Y),谢孟峡(Xie MX),丁 岚(D ing L).高效液
相色谱同时测定鸡蛋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分析
化学(Chin J Anal Che m),2004,32(3):352-355.
[3] 谢恺舟(Xie KZ),张 军(Zhang J),龚道清(Gong DQ).环
丙沙星(Ci p r ofl oxaqcin)在鸡蛋中残留的研究[J].中国兽医
学报(Chin J Vet Sci),2005,25(4):409-411.
[4] 刘明生(L iu MS),甘辉群(Gan HQ),谭 菊(Tan J),等.高
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残留
[J].饲料工业(Feed Industry),2007,28(21):39-40. [5] 李海燕(L i HY),李小薇(L i X W),李 娜(L i N),等.鸡蛋
中9种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甲磺酸培氟
沙星在鸡蛋中的消除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Chin J V et M ed),2008,44(5):84-85.
[6] Zeng Z,Dong A,Yang G,et al.Si m ultaneous deter m inati on of
nine fluor oquinol ones in egg white and egg yolk by liquid chr o2
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J Chro m atogr B,
2005,821(2):202-209.
[7] Hass ouan MK,Ballester os O,Taoufiki J,et al.Multiresidue
deter m inati on of quinol one antibacterials in eggs of laying hens
by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J
Chro m atogr B,2007,852(122):625-630.
[8] Herranz S,Moreno2Bondi MC,Marazuela MD.Devel opment of a
new samp le p retreat m ent p r ocedure based on p 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 on f 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fluor oquinol one residues in ta2
ble eggs[J].J Chro m atogr A,2007,1140(122):63-70. [9] Gigos os PG,Revesado PR,Cadahía O,et al.Deter m inati on of
quinol ones in ani m al tissues and eggs by high 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phot odi ode2array detecti on[J].J Chro m a2
togr A,2000,871(122):31-36.
[10]焦豪妍(J iao HY),许风国(Xu FG),田 媛(Tian Y),等.固
相萃取2LC2MS/MS测定牛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 China Phar m U niv),2009,40(1):62-
66.
[11]董 丹(Dong D).液相色谱2质谱/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
和水中17种磺胺[D].沈阳:东北大学,2004.
・新信息・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药学领域)获奖项目
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Z210522201若干重要药用植物的成分研究谭仁祥 郑荣梁 贾忠建 孔令东 郑汉其Z210622202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丁 健 缪泽鸿 蒙凌华 张金生 卿 晨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药学领域)获奖项目
奖项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一等奖F220321201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管华诗 于广利 于文功 李英霞
耿美玉 毛文君
二等奖F223522201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
应用李校堃 吴晓萍 冯成利 黄志锋黄亚东 初彦辉
(科技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