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4
郁离子工之侨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向工之侨)换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二、原文:出自元末明禄刘基《郁离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
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停顿1.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全文翻译一、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向工之侨)换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二、原文:出自元末明禄刘基《郁离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扩展资料一、赏析《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
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二、作者简介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斫(zhuó):砍削使:让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稀世:世上少有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匣:装在匣子里谋:谋划莫:没有什么期(ji)年:第二年易:换,交易诸:兼词,之于传视:大家传地看着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独:只图:打算,计谋美:好适:到……去弗:不莫不然矣:然:如此【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工人侨者,乃我国昔时之良工也。
其人聪慧过人,手艺精湛,制琴之技独步天下。
侨之琴,声如环佩,韵若天籁,为世所珍,传颂不衰。
昔者,侨居于江南一隅,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侨自幼好学,得先辈真传,潜心研究琴艺,孜孜不倦。
其制琴所用之木,皆择自深山幽谷,岁月久远,质地坚韧。
侨以匠心独运,精雕细琢,使琴身光滑如镜,音色悠扬。
侨之琴,有四绝:一曰选材精良,二曰工艺精湛,三曰音色优美,四曰气质高雅。
侨制琴,先选木,次制形,再雕饰,最后试音。
每一步皆严谨认真,不敢有丝毫懈怠。
侨云:“制琴之道,非一日之功,需用心血,需时间,需耐心。
”侨制琴,常自比于造物者。
其意谓,造物者造天地,万物皆由心生;侨制琴,亦由心起,使琴声传遍四方,抚慰人心。
侨云:“琴者,心之写照也。
吾制琴,旨在抒发己之情怀,以琴声传递美好。
”侨之琴,曾为皇宫所藏,被赐予帝后。
帝后品其琴,赞叹不已,谓:“此琴之声,如天籁之音,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自此,侨之琴名扬四海,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求琴。
然侨不以名利为念,仍旧过着淡泊的生活。
侨云:“吾制琴,非为名利,乃为传承中华之琴艺,使后人得以领略先人之智慧。
”侨之琴,虽为世间珍宝,然侨之心,始终如一。
岁月流转,侨之年纪渐长,然而制琴之技愈发精湛。
侨云:“人生如梦,琴艺如水。
吾愿以余生,继续制琴,传承中华琴艺,不负先人之教诲。
”侨之琴,传至后世,成为千古佳话。
其制琴之精神,亦为世人所传颂。
侨虽已逝,然其制琴之技,其高尚的人格,永存于世。
今人欲领略侨之琴艺,唯有追寻古人之足迹,寻访遗存之古琴,方能一窥其风采。
侨之琴,虽为往昔之物,然其精神,仍激励着后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译文:工人侨,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工匠。
他聪明过人,手艺高超,制作琴器的技艺在当时无人能及。
侨制作的琴,声音如同玉佩相碰,音韵如同天籁之音,被世人所珍视,传颂至今。
曾经,侨居住在江南的一个角落,那里山水相依,风景优美。
侨自幼热爱学习,得到了前辈的真传,专心致志地研究琴艺,从不懈怠。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1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
匣,装在匣子里。
而,递进连词,并且。
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30.珍:珍宝。
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古诗工之侨得良桐焉翻译赏析
“工之侨得良桐焉”出自文言文《工之侨献琴》,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b/21124,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
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工之侨得良桐,于山之阳,心爱之,曰:“他日得良工,试为制琴。
”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工之侨以为可献于公侯矣。
乃以琴献于公侯。
公侯大悦,命左右鼓之。
左右鼓琴,琴声清越,如鸣泉石间。
公侯听之,曰:“此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命左右赐工之侨以金帛。
工之侨得金帛,喜不自胜,归而告其友曰:“吾得良桐,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公侯听之,以为可献。
献之,公侯大悦,赐我金帛。
”友闻之,曰:“子得良桐,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公侯听之,赐以金帛。
吾愿得子之琴,听其音,观其妙。
”工之侨曰:“子欲听吾琴,请待我。
”工之侨乃为友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如鸣泉石间。
友听之,曰:“此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工之侨曰:“吾得良桐,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公侯听之,赐以金帛。
子欲听吾琴,请待我。
”友曰:“吾闻琴音清越,如鸣泉石间,乃知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吾愿得子之琴,听其音,观其妙。
”工之侨曰:“子既知琴之妙,宜以金帛易之。
”友以金帛易琴,得而归。
归而弹之,琴声清越,如鸣泉石间。
友喜不自胜,曰:“吾得琴,听其音,观其妙,乃知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乃以琴献于公侯。
公侯听之,曰:“此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命左右赐友以金帛。
友人曰:“吾得良桐,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公侯听之,赐以金帛。
吾愿得子之琴,听其音,观其妙。
”公侯曰:“此琴之妙,非人力所能造。
”乃命左右赐友人以金帛。
夫琴者,乐器之最,其妙非人力所能造。
工之侨得良桐,积数年,得良工,试为制琴。
琴成,鸣而音清越,公侯听之,赐以金帛。
此琴之所以贵,以其音清越,非人力所能造也。
翻译如下:有一个工匠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梧桐木,在山的南面,他非常喜欢它,说:“将来遇到一个好工匠,我要让他来制作一把琴。
”经过数年的积累,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工匠,让他来制作琴。
琴制作完成后,琴声清脆悦耳,工匠认为这把琴可以献给公侯了。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向工之侨)换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古诗工之侨献琴翻译赏析文言文《工之侨献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斫(zhuó):砍削使:让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古窾(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稀世:世上少有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匣:装在匣子里谋:谋划莫:没有什么期(i)年:第二年易:换,交易诸:兼词,之于传视:大家传地看着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独:只图:打算,计谋美:好适:到……去弗:不莫不然矣:然:如此【翻译】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b/4207htm,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工之侨献琴》原文与翻译《工之侨献琴》原文与翻译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
斫(zhuó):砍削。
使:让。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谋:谋划。
莫:没有什么。
期(ji)年:第二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
弗:不莫不然矣:然:如此翻译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鉴赏
文言文《工之侨献琴》选自初中文言文其诗文如下: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
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
斫(zhuó):砍削
使:让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谋:谋划
莫:没有什么
期(ji)年:第二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
弗:不
莫不然矣:然:如此
【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
【鉴赏】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
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