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川省成都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应和(hé)一霎(shà)呼朋引伴(yǐn)B.着落(zhuó)粗犷(guǎng)分歧(qí)咄咄逼人(duō)C.澄清(chéng)徘徊(huí)莅临(lì)絮絮叨叨(xù)D.棱镜(líng)酝酿(niàng)心绪(xù)繁花嫩叶(nèn)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你只会感到更高藐、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南国的冬天的那种清冷是柔和的,绝没有北国冬日那样咄咄逼人。
2024 年秋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4分)南阳的深秋不是 (毫豪)放粗犷.( )的大汉,而是极富耐心又极具慧心的女子,将贮.( )蓄了一个夏天的灵秀情情地化成甘醇如酒、厚重温暖的秋韵。
秋天如此的静mì( )、安xiáng( ),秋色如画纯净着人们的灵魂,秋果累累 (筹酬) 谢着勤劳的南阳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粗犷.②贮.蓄③静 mi ④安xiá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2.古诗文默写。
(8分)(1)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着力描绘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画面的两句诗是:,。
(4) 你要写温暖,就不能只写温暖。
你要像李白,写明月的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它安抚友人贬谪他乡、踽踽前行的孤独;你要像马致远,写山野家园图景静谧的暖“,。
”(《天净沙·秋思》),是它触发了游子好对家的思念。
3.下面关于文化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比喻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写出了春的生机与希望:“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写出小雪后山的特殊神韵。
B.朗读时要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明确的把握,才能传达出恰当的情感。
《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就出自《言语》篇,这类文章多记载了古人巧妙应对的故事,小学学过的《杨氏之子》也出于此。
D.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学习过的《观沧海》是乐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山东省济南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16分)请你跟随小东郊游的足迹,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12分)①上初中以来,郊游的愿望终于有了着(zháo)落,小东不禁喜出望外。
A邀约几个班上的好友,精神抖擞地背着背包出发了!②澄澈的小溪水波鳞鳞,翠绿的树木郁郁葱葱。
B有的花朵含苞待放,在叶片的庇护下贮蓄着生命的力量;有的花朵怒放枝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色彩。
花丛中,小刚忽然发现一只蝴蝶正安祥地蜷(quán)伏在花瓣上,惊呼道:“快看!”也许是受到了惊扰,这只彩蝶惊慌失措地飞走了,大家都嗔(chēn)怪小刚:“小声点,小声点!”一路走一路看,嫩绿的小草随意点染路旁,真是美不胜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③在一段干涸的河床上面有一个小山包,小凡提议到上面去玩,大家都赞成。
在奔向小山包的路上,小磊被一块石子绊倒了,树枝戳(chuō)破了一点皮,冒出了血水。
小磊抽噎起来,大家都围过来安慰他。
开始搭帐蓬了,大家齐心协力。
C小东勇挑重担,十分称职,展现出男子汉。
D小川今天也特别十分卖力,跟平时做清洁时拈轻怕重的表现大相径庭,实在让人钦佩。
为了逗受伤的小磊开心,小刚故意讲些鬼神故事,大家心里有些惊恐,他却一个人在那里哄堂大笑,滑稽的表情终于把小磊逗笑了,不愧是班上的喜剧大王。
④快乐的郊游结束了,这个周末真愉快!1.文段中加点字词注音错误的一项是()(3分)A.着(zháo)落B.蜷(quán)伏C.嗔(chēn)怪D.戳(chuō)破2.文段中加横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波鳞鳞B.安祥C.惊慌失措D.帐蓬3.文段中画波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油然而生B.拈轻怕重C.大相径庭D.哄堂大笑4.指出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邀约几个班上的好友,精神抖擞地背着背包出发了!B.有的花朵含苞待放,在叶片的庇护下贮蓄着生命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应和(hè)着落(zhuó)贮蓄(chǔ)B. 棱镜(léng)粗犷(guǎng)静谧(mì)咄咄逼人(duō)C. 憔悴(qiáo)分歧(qǐ)倜傥(tì)人声鼎沸(dǐng)D. 确凿(zuó)荫蔽(yīn)徘徊(huái)恍然大悟(huǎng)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朗润烘托喉咙呼朋引伴。
B. 键壮宽敞睫毛花枝招展。
C. 端庄静密端庄淅淅沥沥。
D. 莅临决别化妆各得其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D.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教材月考测试卷 9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4)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
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6)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
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7分)广州的秋,有如微风般的温柔,没有冬天那样duō duōbī rén。
秋天的三角梅,换上了烟霞般的红。
这一片片叶子红得热烈,红得,像把终年zhù xù的红色全拿出来了,地向秋风mài nong 风姿。
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
风停了,夕阳染红了天空。
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duō duō bī rén( ) (2) zhù xù( ) (3) mài nong(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灿烂花团锦簇琳琅满目B.浪漫花枝招展琳琅满目C.浪漫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灿烂花枝招展美不胜收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秋风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灵动而又绚丽。
B.秋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 难度系数:0.70。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
(2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
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的秋雨。
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贮蓄( ) ②着落(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③(粗guǎng)( ) ④(静mì)(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修辞的是()(2分)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花儿羞答答地垂下头来。
C.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小明竖起耳朵听。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3.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7)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24.10 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4分)给下列语段填上适合的汉字或拼音。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hóu 咙。
(2)在南国,当冬雨在头顶上瓢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 jué别的故多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东坡笔下的月景清丽绝伦,引人入胜。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21日在扬州开幕,我校区50名同学有幸莅临现场观摩了演出。
B.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C.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叹为观止。
D.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晨走在乡间小路上,春风吹来让人不寒而栗。
3.(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A.“三水讲堂”增加了与会者发言环节,每位发言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左右。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
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启发读者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秩序(zhì)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B.独裁(cái)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C.殷红(yān)气魄(pò)深恶痛绝(wù)D.污秽(suì)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锋芒必露迥乎不同妇儒皆知沥尽心血B.气势磅礴坚韧不拔马革裹尸苛捐杂税C.重峦叠嶂不可捉摸至死不懈群蚁排衙D.浩浩荡荡斑斓豁亮力挽狂澜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裁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B.只要科学的训练与自身潜力的不断发掘,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精神。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2024年9月,南昌某学校七年级开展了“四季美景”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________。
看吧!自强不息的麦苗企盼生机勃勃的初春,它要用冬天贮()蓄的力量迎接那喷薄而出的瞬间;知知不休的鸣蝉迷恋骄阳如火的盛夏,它要与过去()别,用炽热的真情来迎接三个月的绚烂;暗香浮动的桂花垂青秋高气爽的九月,它要让天地生灵在辽阔与豁达间叹限感慨;傲霜踏雪的红梅则钟情白雪皑皑的寒冬,它一定会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去演绎生命的另一种精彩。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领略了绚烂四季的魅力。
1.(2分)文中加点字“贮”的读音正确的是()A.chǔB.chùC.zhòu D.zhù2.(2分)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绝B.决C.诀D.抉3.(2分)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为恰当的是()A.眼花缭乱B.美不胜收C.琳琅满目D.纷繁芜杂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领略了绚烂四季的魅力。
B.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认识了绚烂四季的魅力。
C.经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领略了绚烂四季的魅力。
D.本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领略了绚烂四季的魅力。
5.(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现在是枝繁叶茂的时节。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A.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柱B.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C.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D.树林变得很热闹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②,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qí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 分)莅.临()吝sè()池qí()(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3)“咄咄逼人”中“咄咄”的意思是__________。
(2 分)(4)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2 分)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 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分钟分值: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狂澜.(lán) 殷.红(yīn) 亘.古(gân) 鲜.为人知(xiǎn)B.卓.越(zhuó) 哽咽.(yàn) 气氛.(fēn) 迥.乎不同(jiǒng)C.祈.祷(qí) 惩.罚(chãng) 挚.痛(zhì) 妇孺.皆知(rǔ)D.校.补(jiào) 哺.育(bǔ) 污秽.(huì)锲.而不舍(qiâ)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A.署名嗥鸣家喻户晓兽挺亡群B.选骋屏障警报迭起锋芒毕露C.仰慕独裁沥尽心血一反即往D.默契怪诞鞠躬尽瘁潜心贯注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2分)()A.杨振宁和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回忆鲁迅先生》选取生活中的琐事,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让读者知道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C.《说和做》一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主要是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5.仿照前两句续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书是绚烂夺目的彩虹,让人一扫心中的阴云;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
书是,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3分)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病,需要高额的治疗费。
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
他们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为“春天已经来了,可他看不到”。
结果第二天募得的钱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1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社区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向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2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乙】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8.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1)普少习.吏事 ( ) (2)及.为相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归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1.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两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12—16题。
(14分)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选段中的“监狱”比喻______________;“钥匙”比喻 ______________;本句话的含义是:。
(4分) 1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4分)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1分)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
(1分)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父亲的眼神》,回答17—19题。
(11分)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
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
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
”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
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
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
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
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
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
”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
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17、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分)外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18、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4分五、作文(共40分)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5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