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2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为了世界各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渠道。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在推动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的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
供应链的脆弱性对各个环节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多样化的。
本文将从经济、自然、政治、技术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也使得供应链更加脆弱。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来自全球的经济变化的影响,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连锁反应。
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会给供应链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威胁。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还面临着金融风险、货币风险等各种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发生,都会严重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是自然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例如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产品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供应链的中断。
气候变化也是自然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等都会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带来影响,导致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加。
三、政治因素四、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也是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供应链的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这对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等问题都会对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威胁。
技术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会对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带来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就会对其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中国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贸易的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日益加强。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两国在这方面的差异和改进方向。
一、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
中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要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和发布,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则由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包括好农业规范、农药残留标准等。
然而,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差异。
在中国,由于地域差异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一些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而美国在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方面较为严格,监管力度较大,农产品质量相对较高。
二、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常用手段。
然而,过量使用农药会对农产品造成潜在的威胁。
中国和美国在农药残留的管理和控制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相对突出。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管理不严,导致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
尽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药残留的监管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但仍面临挑战。
相比之下,美国在农药使用管理和农药残留监测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通过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和检测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生产环节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从生产环节开始进行管控。
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控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控上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科学知识,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农产品产销环节监管不到位,也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
浅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与检验策略摘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重点探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并阐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几种较为常用的检验技术,希望能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不再怀疑。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检验策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由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众多,往往难以对所有的农产品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因此市场上难免存在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需要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检测,从而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1.1宏观因素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不法商贩的惩戒力度薄弱,难以对他们形成有力的约束,仍然有不少黑心商贩妄图蒙混过关。
这种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惩治,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不佳。
第二,我国农产品检验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分类标准不够细致,相关专业人才极度匮乏,检测技术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亟待改进,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第三,负责农产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部门较多,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执行标准往往没有达成统一,在具体工作职责上也存在着交叉和遗漏,导致农产品检验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第四,在农产品检验工作上还经常会出现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资源利用率较低,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农产品检验工作的高效开展。
1.2微观因素从微观角度而言,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如:人员主观因素、知识和技术因素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如果农户的安全意识淡薄,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严重超标,或者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是指涉及多个国家的农产品和相关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等活动的整体网络。
由于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国家,该供应链的脆弱性高于国内农产品供应链。
本文将分析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导致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各国的政治立场、政策、法规等都会对跨境贸易产生影响。
例如,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对跨境供应链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加。
建议相关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国际合作,依据国际贸易规则加强合作,维护跨境贸易稳定和公正性,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提供有力保障。
2.物流因素物流因素也是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跨境物流流程较长,包括港口通关、海运、内陆运输等环节,因此一旦出现单个环节的故障或延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建议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物流过程的跟踪,以提高物流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3.质量风险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也受到质量风险的影响。
质量问题包括过期、失效、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影响农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可以加强质量监督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评估,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反应机制。
4.货币汇率风险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还存在货币汇率风险。
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交易,跨境农产品价格难以稳定,同时也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因此,合理进行货币和汇率的风险规避非常必要。
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汇率政策。
5.信息技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跨境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着诸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漏洞利用等信息技术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应当增加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提高信息技术管理和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政治因素、物流因素、质量风险、货币汇率风险和信息技术安全风险等都是导致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的稳定性。
然而,农产品国际贸易并非只是简单的买卖,其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市场需求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各异,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情况。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很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于粮食和基本农产品的供应。
而农产品的目标市场需求决定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策略,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其次,政府政策也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来保护或刺激本国农产品产业。
例如,一些国家会实施保护性关税以限制进口农产品的数量,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
同时,一些政府也会通过补贴等方式来促进农产品出口,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政府的政策举措直接干预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另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
农产品的生产受到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干旱、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贸易。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引发不同地区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季节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方向。
此外,买卖双方的贸易能力和竞争力也是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产品的贸易往往涉及到买卖双方的价值链和竞争力。
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者需要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买家需要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消费者和扩大市场份额。
买卖双方的贸易能力和竞争力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
最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国际贸易。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绿色、可持续的农产品。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1、产地环境污染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危害。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
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水、土、气中超标,进而在食物中残留、聚积,影响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
3、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以及收获、屠宰、捕捞后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
4、化学性污染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食品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了争取瓜果、蔬菜早上市,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滥施化学药剂,不但造成农产品口感不好,还可能夹杂有毒有害成份。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以及对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者缺乏标准意识,“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现象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适应“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监控关口前移,注重生产过程监管,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控制“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
1、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尽快完善和建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监测体系,开展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和农畜渔产品质量检测。
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2、严格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保证。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作者:周正敏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0期[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下,人们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越来越重视,本文中就将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96-01一、前言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对这个问题投入了更大的关注。
保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才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最有效果的措施。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1、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排放了各种的污染物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当进行农产品种植的地区的环境污染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将经济利益作为最主要的因素,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标准进行经营与生产,在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加之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安全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2. 产品投入类型不合理在进行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当选择了不合理的农产品投入品时就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进行农产品种植的人员都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导致了管理水平较差,并且在产品安全方面的意识也是较少的,在对农产品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只会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病虫等的防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往往会出现使用过量的问题发生,滥用以及乱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
这种问题的发生会使得农产品表面或者是内部存在着较多的药物残留,导致了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甚至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从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到2011年“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综合了解分析下述因素,让我们充分认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危害点。
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较高的国家,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现象较严重,蔬菜中有农药残留被人体摄入后,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至畸、致突变的作用,严重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且60-70%残留土壤中。
2、化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过量或不合理使用肥料却会给农产品带来负面影响,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一是氮肥施用过多,偏施氮肥,会明显提高农产品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蔬菜类农产品更为突出,其危害不亚于农药残留,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食品,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
二是生产劣质磷肥使用的矿物多为氟磷矿,在生产过程一些同时存在的伴生元素铜、汞、镉、砷、铅、铬等杂质,也会进入肥料,伴随肥料使用进入农田。
国际公认的化肥实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
3、抗生素等药物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养殖成本,但若出现于预防和促进生长目的,对动物中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将会加速耐药细菌出现。
“有抗食品”还严重威胁人的健康。
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
4、工业化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膜残留影响。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
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
有人研究了其寿命后得出结论:大概要7代人、140多年还降解不掉。
令人担忧的还有,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有空气中。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改善措施一、引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
本文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原因分析1. 生产环节不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环节不规范。
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进行操作,导致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超标或滥用,影响了作物和畜禽的健康成长。
此外,一些农民未能及时处理兽药残留和蔬菜水果采摘后的包装工作,从而使其暴露在恶劣环境中,进入市场后容易受到污染。
2. 缺乏标准和监管另一个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地区和企业无法严格执行现有的质量标准。
同时,监管部门及时控制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监管力度也较弱,容易出现偷工减料、虚假宣传以及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等违规行为。
3. 供应链管理薄弱供应链管理中的环节缺失也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无法及时共享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样一来,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增加了涉及市场资源信息不畅和资金回收压力。
4. 缺乏消费者教育缺乏消费者教育也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很多消费者对于如何正确选择与购买农产品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于商品标签没有足够关注,对于食品加工过程缺乏熟知,并很难从视觉上判断其新鲜程度和安全性。
这样的情况使得部分不合格农产品仍能在市场上畅销。
三、改善措施1. 加强农业生产标准为解决生产环节不规范问题,加强对农业生产标准的指导和监管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优质。
2. 健全质量监管机制为了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需要健全质量监管机制。
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张义伟李林红曾秋梅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为提高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从事我国云南和越南跨境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5个假设,采用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构建涵盖农产品生产安全、流通安全、加工安全、市场环境和边境环境等5个变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测量指标体系。
【结果】跨境农产品受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市场和边境环境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农产品流通、生产及边境环境对跨境农产品的影响最大,而市场环境和农产品加工对滇越跨境农产品的影响较小。
【建议】从生产源头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关注农产品技术指标变化;简化通关流程,提高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跨境农产品;结构方程;中国云南;越南中图分类号: S-05;F304.3;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04-0898-07Abstract:【Objective】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quality safety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Yunnan, China and Vietnam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creasing the quality safety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wasconducted on the staff engaged in the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in Yunnan,China and Vietnam.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rough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ive hypothe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were propo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MO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vering production safety, circulation safety, processing safety,market environment and border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Result】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ffected by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circulation, market and border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the degree of impact varied. Among them, the circulation, production and border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the largest impact on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le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had small impact on the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Yunnan, China and Vietnam. 【Suggestion】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are propos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source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plateau; actively responding to changes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implifying customs clearance process and improv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improving the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tablishing a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ructure equation; Yunnan, China;Vietnam0 引言【研究意义】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双方边境贸易频繁。
云南南部大部分属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其南部,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从越南进口水果和海产,同时出口蔬果和水果等农产品。
2018年上半年我国云南对越南外贸进出口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水果及农产品出口额达3.06亿美元,农产品份额接近总额的20%。
根据云南省海关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退运和销毁的农产品总额高达0.2亿美元,占总额的6.5%。
另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17年10月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数据,越南出口到我国云南的火龙果被检测出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数量达47 t,直接退运;另外,玫瑰鲜切花被查处检疫性有害生物,直接销毁。
目前,我国云南和越南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不合格、农产品各种成分含量不符合进出口相关要求、易烂易腐及多数农产品不能溯源等方面。
非正规渠道进入到我国云南境内的农产品(未经过口岸检验检疫局检验),可能会被当作正规渠道的农产品同样进入市场,影响跨境农产品同样总体质量。
因此,研究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我国云南口岸进出口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現实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民生热点问题。
喻林和张明林(2013)认为建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势在必行,应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和追溯标准;向月军等(2014)认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整体偏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需要对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有关培训;徐超(2018)认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农产品销售环节,更多的是在农产品生产源头。
关于跨境农产品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原征和张宝明(2015)对影响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冷运占比、通关流程、物流商选择、仓管软件、法律标准更新率、质量认证等因素将会对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丁珏(2016)认为影响农产品跨境出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出入境流程复杂、物流落后、信息安全、电商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认证不健全等;常广庶和王可娜(2017)对跨境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物流、出关入关检验检疫等方面均会对农产品跨境产生影响;吴俊红(2017)结合“一带一路”项目提出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售后服务滞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鲁钊阳(2018)认为跨境农产品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对跨境农产品电商的支持程度会对跨境农产品电商产生显著影响。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基于结构方程对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必要进行相关实证分析。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探究影响我国云南和越南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系数,分析农产品生产环节、流通过程、加工环节、市场环境以及边境环境等因素对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为提高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建议。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 1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3月19日—4月24日对云南省红河州农产品公司、河口县农产品物流公司、金水河口岸及其他从事跨境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发放问卷,被调查人员对跨境农产品运作过程情况极为熟悉,涉及生产商(农户)、加工商(蒙自市石榴集散中心等)、物流承运人(云南宏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口办事处等)及外贸(河口几家农产品外贸公司、河口及金平口岸工作人员)等。
共计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76份。
1. 2 理论假设假设H1:农产品市场环境对跨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显著影响。
隋博文(2016)认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稳定除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诸如进口国农产品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情况、经济产业政策、贸易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农产品市场安全主要包括价格、竞争、供求状况等因素。
假设H2:边境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显著影响。
我国云南与越南边界线长1353 km,边境环境复杂。
其中,金平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较长,历年来走私活动猖獗,自2015年1月起,金平边防大队查处走私冻品675 t,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
2016年10月8日,金平县集中销货走私冻品473 t,货值约1800万元。
据统计,红河州打击走私办公室自2014年11月1日成立至2016年4月,累计查获的涉嫌走私货品约48989.04 t(其中,冻品13599.27 t、大米23049.2 t、玉米3489 t、白糖2433.74 t、橡胶1030 t、洋垃圾2056.23 t、其他3331.6 t),货值约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