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配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6.01 KB
- 文档页数:3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如棉、麻、人造纤维等)的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种颗粒微小的有机染料,它们能够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的原理和过程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及染色过程。
首先,分散染料分子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的,这使得分散染料在水中能够形成胶体颗粒。
在染色过程中,这些颗粒能够通过吸附和扩散的方式,渗透到纤维内部,从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吸附是通过分子间的静电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其次,分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其中,分散剂是一种重要的助剂,它能够使分散染料在水中形成胶体颗粒,增加染料的分散性,从而使得染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此外,还需要加入还原剂和碱性剂来实现染料的还原和固定。
还原剂能够将染料还原成可溶的物质,使其能够渗透到纤维内部;碱性剂则能够调节染色液的pH值,促进染料与纤维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
最后,分散染料染色的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泡、碱处理、漂白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和染料,增加纤维的吸收性。
染色阶段是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放入含有分散染料的染色液中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染色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内部。
后处理阶段包括漂洗、酸洗、干燥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助剂,使染色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手感。
总之,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方法,它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染料的分散、还原和固定。
染色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染色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
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加工工艺,它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外观和质量。
染色配方是染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染色的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是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染料的比例与染色效果有关,染料的比例越高,染色效果越好。
因此,在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中,需要根据染料的性质和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
首先,根据染料的性质,确定染料的比例。
染料的性质包括染料的溶解度、染料的活性、染料的抗氧化性、染料的耐热性等。
根据染料的性质,确定染料的比例,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根据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
染色要求包括染色的颜色、染色的深浅度、染色的耐洗性等。
根据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
染料的用量是染料比例的重要参考,它决定了染料的消耗量。
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是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在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中,需要根据染料的性质和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并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团的染料。
它在
染色时必须借助于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才能对聚
酯之类的纤维进行染色。
配方:
1、防沾除油剂配方:喜赫FMEE 15%、异构醇醚1307 15%、水70%。
2、分散染料除油染色同浴剂:喜赫FMEE 15%、异构醇醚1310 10%、喜赫CETSA 3%、PVP 1%、水 71%
分散染料颜色调配口诀:
1.红加黄变橙。
2.少黄多红变深橙。
3.少红多黄变浅黄。
4.红加蓝变紫。
5.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
6.黄加蓝变绿。
7.少黄多蓝变深蓝。
8.少蓝多黄变浅绿。
9.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
10.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11.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
12.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
13.黄加少红变深黄。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配方分析分散染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颜料染料,其染色原理和配方分析如下。
分散染料是一种由颜料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染剂。
其染色原理是利用颜料颗粒和纤维质地的亲和力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将颜料颗粒分散在水中,再通过高温或高压的方式将颜料颗粒迁移到纤维上,并通过固定剂或还原剂的作用将颜料固定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的效果。
分散染料的配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颜料的选择,颜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颜料的色彩稳定性、耐光性和耐洗性等方面。
其次是表面活性剂的选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分散作用和亲水性等方面。
不同的纤维材料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纤维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然后是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与颜料之间的反应和颜料在纤维上的固定性。
最后是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主要考虑到染色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以及染料添加量和染浴的pH值等因素。
分散染料的配方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如色差控制和环境友好性。
色差控制主要通过配方中颜料的选择和配方比例的调整来实现,以达到所需的染色效果。
环境友好性主要考虑到染料和染浴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总之,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是利用颜料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颜料分散在水中,并迁移到纤维上固定的过程。
其配方分析主要考虑到颜料、表面活性剂、固定剂或还原剂的选择和染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等因素,以实现满足需求的染色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色差控制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以提高染料的应用性能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
1.首先,给布料加上中和剂,常用的中和剂有碳酸氢钠、硫酸钠和硝
酸钠,比例一般为60~80度,加水适量搅拌均匀。
2.将染料溶液稀释至指定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比例,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逐步加入结固剂,比例为染料溶液与结固剂的比例为1:1~2,
结固剂的种类多种多样,比如聚乙二醇400、聚乙烯二醇400、聚氧乙烯
乙二醇醚400、聚氧乙烯醇醚400、聚乙二醇800、聚氧乙烯乙二醇800
等。
3.利用浸出器将染料溶液浸入布料中,温度一定要在50℃以上,当
布料充分吸收染料溶液,浸出器可以停止工作,然后放置布料在室温下结
固固定染色,一般时间为2小时就可以完成染色。
4.洗净染色布料,用清水或酸性清洗剂给布料洗涤,为酸性清洗剂时,温度一定要控制在50-60℃,清洗时间一般宜在20-30分钟。
5.用水冷冻洗涤,采用常温水和弱碱溶液混合的方法进行洗涤,去除
染料溶液中剩余的结固剂,温度可以在20-25℃,洗涤时间一般宜在20-
30分钟,洗涤完之后,可以将布料干燥处理。
6.最后,将染色好的布料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处理可以使染色的表面
更加柔滑,提高染色的光泽度。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配方分析
分散染料是一种在纤维表面形成微米级颗粒的有机染料。
它们可以被
纤维吸附和固定,使得染色效果更加持久。
在染色过程中,分散染料以分
散态存在于染液中,通过水分子或有机溶剂将染料分散为微粒,再通过煮
沸或高温条件将分散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上。
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能是其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添加表面活
性剂、分散剂等物质,可以增加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能。
同时,分散染料还
需要具有适当的溶解度,在染液中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以便将染料均匀
分散在整个染液中。
在染色配方中,除了分散染料本身外,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其他因素。
首先是染料的选择,染料的色彩、色牢度等属性需要与纤维相匹配。
其次
是分散剂的选择,分散剂要能够增加染料的分散性能,并与纤维表面形成
有效的吸附作用。
此外,还需要考虑酸碱度调节剂、助染剂等添加剂的选择,以调节染液的酸碱度、增加染料的吸附能力等。
在染色过程中,配方的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改变染料、分散剂、酸碱度调节剂的比例以及添加其他助染剂等,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效果。
同时,还可以考虑改变染色的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进一步优化
染色效果。
总之,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是通过将染料分散为微粒,并将其吸附在
纤维表面上来实现染色。
在配方分析中,需要考虑染料的选择、分散剂的
选择以及其他添加剂的调配,以得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同时,染色工艺条
件的优化也是提高染色效果的关键。
第三节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分散染料作为一种注入染料,具有色彩纯度好,色彩持久,染色均匀,经久耐用,不易褪色,受湿度影响小等优点。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
应用于染布、印染、纺织、鞋业等行业。
分散染料染色方法有分散染料热
定型、湿定型以及高分子定型技术三种,其中以分散染料高分子定型技术
用于染色的比较多。
分散染料高分子定型技术是把分散染料与高分子分子相混合,通过高
温热处理,将分散染料“固定”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染料膜”,令纤维
表面染上色彩,这种定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散染料高分子定型技术通常采用蒸汽定型法,用水蒸汽将染料和高
分子混合物融合,使分散染料和纤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层“染料膜”,
令纤维表面染上更持久的色彩。
其操作流程如下:
(1)洗涤前准备:将要染色的织物进行洗脱,除去洗剂,并对织物
进行消毒处理。
(2)染色:将分散染料与高分子混合物混合,涂抹,浸湿,均匀地
染到织物表面。
(3)定型:将涂抹水分散染料的织物放入定型机中,使用蒸汽定型,将分散染料和纤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层“染料膜”。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染料类型,其染色原理和其他染料有所不同。
其基本原理是将分散染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通过分散剂的作用,使染料微粒保持在极小的粒径范围内分散在溶液中。
在染色时,分散染料能够穿透纤维材料,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作用,实现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分散性,能够将颜料均匀地染入纤维材料中,使染色均匀、鲜艳。
这是因为分散染料的颗粒非常微小,可以顺着纤维孔隙进入纤维内部,使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面积扩大,提高了染色效果。
另外,分散染料还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光性。
由于其微粒小且分散,与纤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在染色后会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分散染料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光性,染色后的纤维颜色不易褪色或变色。
总的来说,分散染料染色原理是通过将染料微粒分散在溶液中,使其渗透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均匀性、耐温性和耐光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等领域。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
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
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
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
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型染料。
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
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
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
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
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
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使载体完全去除。
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用,故这里只作一般介绍。
2.高温高压染色法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
染料在100℃以内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染色,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也不高,所以必须加压在2atm(2.02×105Pa)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适合升华牢度低和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品种。
用这类染料染色匀染性好,色泽浓艳,手感良好,织物透芯程度高,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可在高温高压卷染机和喷射、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适宜于染深浓色泽,染色pH值一般控制在5~6,常用醋酸和磷酸二氢铵来调节pH值。
为使染浴保持稳定,染色时尚需加入分散剂和高温匀染剂。
溢流染色机染色工艺举例:染色处方:分散染料X高温匀染剂0.2~1.2g/L扩散剂O0.5~1g/L醋酸(98%)0.5~1.5g/L还原清洗:烧碱(360Be)6ml/L保险粉2.5g/L分散剂0.1~0.5g/L 工艺流程:坯布缝头→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热水洗→水洗→脱水→定形。
一般可在50~60℃始染,大约1h后逐渐升温至130℃,染色1~2h,然后充分水洗。
染深色时进行还原清洗代替皂洗,可保持染色成品色泽鲜艳。
3.热熔染色法分散染料染涤/棉织物采用热熔法染色与一般浸轧染色相似,先经浸轧染液后即行烘干,随即再进行热熔处理。
在200℃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可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
若是涤棉混纺织物,则可通过热熔处理使沾在棉上的染料以气相或接触的方式转移到涤纶上。
热熔染色法是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热熔染色工艺举例如下(45×45支,浅蓝色,65/35涤/棉细纺织物):
(1)染色处方分散蓝2BLN1.5g/L.润湿剂JFClml/L扩散剂1g/L3%海藻酸钠浆5~1Og/L使用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时,用醋酸或磷酸二氢铵调节pH5~6。
(2)工艺流程轧染(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120℃)→热熔(180~210℃,2~1min)→套染棉。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
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
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