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扎洛夫技术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孩子长短腿怎么治
长短腿怎么治?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走路时出现一条腿高一条腿的情况时,才知道孩子这是长短腿症状。
心急的父母到处咨询有关长短腿的治疗方法,或矫形锻炼,或手术治疗,想尽快让孩子走出长短腿症状的困境。
那么除了上述治疗长短腿症状的方法外,还有没有更加先进和安全的治愈技术呢?济南中德骨科专家指出,长短腿的治疗目前正经历着大的技术改革,传统的矫形治疗弊端已日趋显露,先进的国际疗法正如火如荼进行。
治疗长短腿伊里扎洛夫技术引领微创治疗新前沿
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伊里扎洛夫技术采用免开刀微创疗法,三维立体外固定器,解决病人承受手术的巨大心理负担。
在治疗长短腿症状上,创伤小,病人痛苦少。
通过术后的康复锻炼,帮助患者解除痛苦,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
伊里扎洛夫骨延长技术针对先天性、后天骨骼损伤造成的畸形症状效果尤为显著。
对畸形肢体的骨骼自然重建,因势利导,最大程度的满足骨再生的生长发育需要。
先进疗法哪里找济南中德骨科瞧一瞧
目前,济南中德骨科以伊里扎洛夫技术作为首推畸形矫形技术。
不少肢体畸形患者已经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神奇与疗效。
相信更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健康的双腿,强健的体魄。
医学技术的进步,让治愈长短腿不再是遥遥无期。
孩子的长短腿有救了!。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张贵春;郑润泉;邹林;陈晨;郝光亮;曹学成【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dividual-based treatment technique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long bone with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using Ilizarov fixator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Methods From June 2011 to January 2017, 21 patients suffered femoral, tibial and humeral infected nonunion with bone defects underwent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The cases included 14 males and 7females aged 37 (18~65years).The site of infected nonunion involved12 tibias, 7femurs and2humerus.After debridement,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tibia was 7.2cm,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femur was 8.5cm,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humerus was 6.0cm.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two stage.The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 was implanted to control infection and form a bone-induced membrane after the infected scarred soft tissue and necrotic bone were debrided radically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affected limb was fixed for bone transport by mono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or fixed for bone transport by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After infection controlled, the bone transport was performed by Ilizarov technology in second stage.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24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8.5months, the average fixation time was 17.2months (range from9 to 21months), the mean external fixation index was2.38months/cm.Bone results and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ASAMI classification.The bon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3 patients, good in 6patients and fair in 2patients.Good and excellent rate in bone results was 90.5%.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1 patients, good in7patients and fair in 3patients,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in functional results was 85.7%in our study.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Ilizarov fixator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 can control infection effectively, correct deformity and rebuild limb function,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 long bone with infectious bone defects.%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5页(P25-28,54)【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Ilizarov技术;长骨;感染;骨缺损【作者】张贵春;郑润泉;邹林;陈晨;郝光亮;曹学成【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长骨开放性骨折容易出现骨缺损与感染并存,控制感染和修复重建肢体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苏俄科技发展历程划分
苏联科技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苏联成立后的初期,即20世纪20年代至30年
代末。
在这一时期,苏联政权着重发展工业化,并将科技发展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苏联进行广泛的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冶金学等。
苏联的科学家和研究者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伊戈尔·库尔恰托夫斯基在天
体物理学领域的成果,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夫金的量子力学
研究等。
第二个阶段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科技发展。
在这一时期,苏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科研和科技产业的投资力度,以提升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
苏联在二战期间取得了许多军事科技的重要突破,例如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导弹技术。
战后,苏联继续发展军事科技,并在太空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
第三个阶段是苏联的衰落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苏联经济遭遇困境,科技发展受到限制,并且面临着与西方国家的竞争。
然而,苏联仍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核能技术和宇航技术。
但是,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军事竞争的消耗,苏联科技发展的势头逐渐减弱。
总的来说,苏联科技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阶段、战后发展阶段和衰落阶段。
虽然苏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成果,但整体上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伊里扎洛夫技术原理
伊里扎洛夫技术,也称为伊里扎洛夫磁悬浮,是一种用强磁场实
现物体悬浮的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由苏联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伊里
扎洛夫提出,后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进,于1988年首次实现了物体的磁
悬浮。
伊里扎洛夫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电磁铁制造的交变磁场,产
生了一个磁场梯度,当物体进入该磁场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从而悬浮在空中。
伊里扎洛夫技术具有不接触、无摩擦和无噪音等特点,因此被广
泛应用于实验室、博物馆和展览等场合,也被用于研究各种物质的特性。
此外,伊里扎洛夫技术还被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的研究
和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纺纱技术发展历程纺纱技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当时,古埃及人通过手工制作纺轮和纺纱机,将棉花、麻和羊毛等纤维转化为线,进而制作成织物。
这种手工纺纱技术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
到了18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纺纱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1764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第一台水力纺纱机,也被称为“斯佩尔吉恩”。
这种机器能够自动进行纺纱,并大幅度提高了产能。
随后的几十年里,纺纱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约翰·凯因斯发明的力石纺纱机、爱德华·卡特赖特发明的花纹纺纱机等。
19世纪初,纺纱技术进一步得到改进。
1804年,约瑟夫·马瑟斯发明了旋转铺轮纺纱机,它能够同时纺细线和粗线,而且操作更为方便。
随后,纺纱机的速度和精度也得到了提高,使得纤维转化为线的效率更高。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纺织工业成为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
到了20世纪,纺纱技术经历了更大的革新。
1905年,奥古斯特·恩斯科特发明了纺纱机的配件纺杆,大大提高了机器的速度和效率。
随后,电力开始应用于纺纱机,使得机器更加自动化、高效化。
此外,人们还发明了新的纤维制造材料,如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拓展了纤维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升级。
人们开始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并将电脑技术应用于纺纱机的控制和自动化。
由于计算机的精确计量和控制能力,纺织品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纺纱技术,如喷丝纺纱技术、气流纺纱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纺织品的质量更加优良,适用范围更广。
到了21世纪,纺纱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纺纱机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纺纱过程的智能化和远程操作。
同时,纺纱机也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
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进步和技术的演进。
苏俄科技发展历程论述苏俄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
在苏联建立初期,科技发展被视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关键。
苏联政府大力投资于科技研究和教育,设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就。
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突破。
例如,苏联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观测卫星的国家,并且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可操控的火箭飞行器。
此外,苏联还取得了在天文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表明苏联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苏联在二战期间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科技研究和发展工作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不过,战争并没有阻止苏联继续投资于科技发展。
战后的几十年里,苏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就。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苏联建立了许多科学城市和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
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
此外,苏联还在核能、计算机科学、军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这一时期的苏联科技发展使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然而,苏联的科技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系列困难。
苏联的经济开始出现问题,科技研究和发展的资金逐渐减少。
加上政治体制的僵化和官僚主义的问题,许多科技项目陷入停滞。
这导致了苏联的科技优势逐渐丧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尽管苏联科技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遇到了困难,但它对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的科技成就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联的航空航天技术、核能技术、计算机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成就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总的来说,苏联科技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尽管在后期出现了困难,但苏联的科技发展为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支一扶考试-公基备考:科技革命2017三支一扶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小伙伴们有没有感觉压力来了,那么怎么更好的复习三支一扶拿下高分?华图小编给您最全的备考攻略。
公共基础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法律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新闻、管理常识、经济常识、公文常识、科技历史人文常识。
今天给大家归纳的是在人类发展史中产生重要作用的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兴起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织机”。
2.史蒂芬孙——发明第一架蒸汽机车,称为“旅行者号”。
3.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4.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5.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6.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1兴起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1.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2.西门子——发明自激发电机,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
3.贝尔——发明了电话。
4.朱卡尔·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
5.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6.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板块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7.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立了诺贝尔奖。
8.爱因斯坦——阐述了狭义相对论,之后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带来了物理学的巨大变革。
9.弗莱明——研制青霉素,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2兴起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690—-法国—- 活塞1705—-英国—- 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1733—-英国—- 凯伊—飞梭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9—-英国—-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1769—-英国—-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1771—-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1779—-英国—- 克隆普顿—骡机1782—-英国—-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1785—-英国—- 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94—-英国—- 莫兹利—移动刀架1797—-车床—- 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1798—-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__床、__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1838—-俄国—雅可比—电动机19世纪中期(1850—):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1851—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空航天工业之一,经历了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从早期的发展开始,逐步介绍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
1903年,莫斯科的一家车辆修理厂成立了俄罗斯第一家飞机设计工作室,标志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诞生。
1910年,俄罗斯的第一架飞机“安东诺夫Anzani”成功试飞,这一事件开创了俄罗斯飞机工业的新时代。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俄罗斯航空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罗斯航空工业迎来了巨大的飞跃。
俄罗斯列宁格勒飞机制造厂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之一,并开始生产各类军用飞机,为俄罗斯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后,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革命的爆发,俄罗斯陷入动荡,这给航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虽然在1922年,苏联成立,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由于经济困难和政治原因,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为俄罗斯航空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苏联政府在战争期间大力支持军事技术的发展,航空工业成为了其中的重点领域。
苏联航空工程师成功设计出了苏式战斗机,如La-5和MiG-3等,这些战斗机在抗击纳粹德军中功不可没。
在战后的时期,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国家之一。
苏联成功研发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此后,苏联的航空航天工业不断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航空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危机、技术落后等问题阻碍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不过,在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对航空航天工业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入外资和技术,推动行业的复苏和发展。
中外液压气动技术发展史液压气动技术是一种以液体和气体作为能量传递媒介的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化工、冶金等领域。
液压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的液压气动技术起源于近代工业革命。
19世纪初,英国工程师Joseph Bramah发明了液压技术的雏形,他设计了一种基于活塞和水力原理的液压机。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效率,为液压气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液压气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830年代,英国工程师George Stephenson使用液压技术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这标志着液压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19世纪中叶,法国工程师Pascal Léon发明了蒸汽压力传动技术,开创了液压气动技术的新篇章。
他设计了一种基于蒸汽压力的液压机械装置,这项发明在船舶工业和铁路运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William Armstrong设计了一种基于水压力的液压机械装置,这是液压技术的重要进步。
随后,美国工程师Harry F. Vickers发明了液压泵,使得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液压气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压元件的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20世纪50年代,德国工程师Hans Peter Maag发明了液压比例阀,实现了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此后,液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为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气动技术也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初,德国工程师Felix Wankel发明了内燃机,使得气动技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日本工程师Akio Morita发明了气动控制系统,使得气动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压气动技术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20世纪70年代,德国工程师Friedrich Stiebel发明了液压控制系统,实现了液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科研方面关于成人长高的论文成人增高理论分析增高不一定是靠软骨增长,手术增高正说明了这一点。
它运用“骨骼再生技术”,这技术自前苏联的伊里扎洛夫医师之理论“促使人体骨骼增长的是脊骨z本身,而非先前人们认为的取决于与骨头相连的骨膜。
在该理论的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断骨增高。
注意!这理论的本质是成骨可以自身生长,只不过现代科学技术只能用破骨端面激发、吸引神经传递增长信号的办法来实现,这井不表明整骨不能生长,只是目前技术无法让神经信号直接作用于整骨“褙骨z本身是指脊骨中的中極神经系统的作用原理,中枢神经所通之处就会有免疫,不通,无免疫会坏死。
断骨增高正是利用“自我修复这一免疫特点来完成的。
成骨不是石头,所有骨略都是由骨细胞构成的,包围成骨的骨膜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它随时给骨细胞输送雪养,通过骨骼网状结构钙、磷等成分交换、更新完成骨骼的新陈代谢,否则骨质疏松甚至坏死(这才是石头、骷髅的骨才是石头,任何健康人的骨修都在新陈代谢、在改变,打破你以往对骨路坚硬不可改变形态的概念吧!)。
断骨之所以能增长是断骨后该部位神经通过脊柱神经向大脑中枢神经传递损伤信号,中枢神经再由脊椎神经下达修复指令通过腿部分支神经作用于毛细血管、骨膜向断骨面输送营养,形成钙质纵向沉积。
骨折自愈就是这个原理,否则两块“石头怎能长到一起呢?当然,在过程中还有骨髓的支持(不错,它也是活的,象血液一样循环更新,受神经和免疫系统控制,否则也会坏死,它绝不是“石头里的一管液体“,),骨髓在增高中的作用更关键,它是从内向外滋养骨细胞,原理不多说了,和上面的相近。
以往的帖里我说过“肾主骨生髓”,保住气,骨骼内外滋养,事半功倍!医学实验表明已成年人骨内“有机物“含量占总量2/③3,有机物是什未?是可代谢的,俗语:活的!说这末多术语有些朋友会晕,简单讲:成人腿骨搞折,拉开距离,中间有软骨吗?没有,那它能长吗?能!靠什末长的?骨头自身!没有了软骨,还有有机物。
这已经揭示出个天大的秘密一成熱的骨骼可以增长而且离断整根骨的任何部位,它都能长,这表明在整根骨上有无数增长点,因为2/3有机物与无机物遍布组合形成的骨骼那它搞折了有断骨面而我们是整根骨?先别管这个,这只是形式和方法的不同,看本质!成骨长了没有?长了!那好,我们有信心了,这不同于希望,这是事实,是我们增高最大的资本!上天没有抛弃我们!她给了我们机会,包括断骨增高,并通过它揭示出这样的真理下面看资料:对于成骨增长,目前科学方面也有所证实在西印度洋的马提尼克上的居民身高超长,凡来到岛上的人,包括老人在一段时间后身高都增加了几公分。
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既属于科技文化内容,也属于经济内容。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贡献和划时代的意义,为历年高考复习重点一、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再由英国扩展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1)根本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具体条件:①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②基本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的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圈地运动的推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英国蕴藏有丰富的煤铁资源③必要条件: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也就意味着英国掌握了广阔的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过程(1)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2)含义: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所谓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3)基本过程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的增多,对于动力的需求提到日程上来。
伊里扎洛夫技术简介-兰州蜀草中医院引进伊里扎洛夫技术二战以后,很多因战伤导致的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的士兵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导致了截肢。
伊里扎洛夫教授便由此展开对这些疾病的长时间实验和研究,终于创造性的设计了环形固定器及微侵袭技术用于矫形和创伤的治疗伊里扎洛夫技术的问世解决了世界矫形外科过去不能矫治的众多难题发展历史1、1965年,伊里扎洛夫的发明创造得到了前苏联有关部门正式承认;并授予他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俄罗斯联邦功勋医生与功勋发明家的称号,80年代当选为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从此,这一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2、1982年伊里扎洛夫应邀去意大利AO协会,第一次在西方国家做学术报告,引起意大利骨科界的极大重视。
3、1984年6月意大利举办了第二次伊里扎洛夫技术学习班,SICOT主席和AO奠基人Miiller 教授参加了会议,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为矫形外科史上的米开朗基罗.伊里扎洛夫曾先后应邀去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瑞士、巴西、美国、日本等举办了会议,使伊氏理论及技术迅速传遍欧洲、美洲和亚洲发达国家。
4、1985年伊里扎洛夫的发明在日本筑波展出后,世界各地不少的医学家称赞它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日本骨科学会主席黑川教授及其同道先后多次赴俄罗斯库尔干考察学习伊里扎洛夫理论和技术,很快在日本推广应用。
5、20世纪90年代初,伊里扎洛夫理论和技术即为西方国家所普遍接受,美、欧、亚洲等一些国家先后成立了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
并召开了几十次伊里扎洛夫技术国际研讨与推广会议。
1997年伊里扎洛夫理论和技术成为美国骨科学会骨科教程。
治疗范围先天畸形●先天髋脱位●髋内外翻●先天胫骨假关节●足畸形后天性下肢畸形●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骨缺损●骨感染●关节僵直●膝内翻●膝外翻●胫骨内翻麻痹性下肢畸形●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椎裂●脊柱侧弯●周围神经损伤炎症与疾病致下肢畸形●骨关节结核●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垢发育障碍与骨软骨炎肢体短缩●骨与关节创伤骨折致单肢或双肢短缩●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短缩●先后天性肢体畸形致肢体短缩●发育不良、侏儒症等。
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早在十九世纪,俄罗斯已有学者积极参与了航空的早期研究。
其杰出代表人物当推曾被列宁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机翼理论创立者、Н.Е.儒可夫斯基。
他的早期论著《论鸟的滑翔飞行》(1891)和《论飞机最佳倾角》(1887),在人类航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1913 年,俄国著名航空设计师И.И.西科斯基于 24 岁时研制的 S-6B“俄罗斯勇士号”四发巨型飞机在一个漫长的白夜中,由他亲自驾驶进行了首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由该机改制的“伊利亚.穆罗麦茨号”不久又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重轰炸机)伊利亚.穆罗麦茨号但沙俄时代的俄罗斯航空事业总体而言相当落后,航空技术发展相当缓慢。
其航空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全部从业人员还不足一万人。
它留给革命政权的,只有不足一千架的破旧的外国飞机。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共产主义领袖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很快接管了沙俄遗留下来的飞行工具和航空“作坊”,苏联的航空发展开始走上正规。
军队除了四下搜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航空器材之外,还立即恢复了已经一律收归国有的旧航空企业中的生产。
其中,著名的杜克斯工厂和彼得堡工厂率先开工,以弥补东部和南部一些工厂因仍遭“白匪”控制而造成的损失。
作为航空科技的领头羊,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即ЦАГИ/ “扎基” )于 1918 年先期创立。
此后数十年间,她一直是指导全俄航空技术开发的权威机构和学术中心。
在全面展开此文之前,让我们先粗略地回顾一下仅仅在二、三十年代里,ЦАГИ 所做的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18 年,她已开始了空中飞行试验,以修正仅靠地面实验带来的误差;1925 年,她出版了阐述螺旋桨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的《空气螺旋推进器》一书;1926 年,她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试验段直径3m/6m,流速 30/70 米/秒),并对法国的纽堡式战斗机进行了全尺寸吹风校验;1927 年,她出版了权威的《飞行动力学》一书和《空军技术》杂志;1928 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份学术报告《空气动力研究》;1935 年,她已在附面层控制以及开裂式襟翼等机翼增升装置的理论和实用性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初部成果。
伊里扎洛夫技术发展史
上世纪50年代,伊里扎洛夫教授在进行腿折断后牵伸实验和人体创伤骨折断端外固定下的推拉成骨研究,创造性地设计应用环形固定器及微侵袭技术用于矫形和创伤的治疗,成功地创造出600多种(现已开发出800多项有效技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器械—伊里扎洛夫治疗法和伊里扎洛夫治疗器,这一技术的问世解决了世界矫形外科过去不能矫治的众多难题。
1965年,伊里扎洛夫教授的发明创造得到了前苏联有关部门正式承认,苏联主席授予他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俄罗斯联邦功勋医生与功勋发明家的称号,80年代当选为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1982年伊氏应邀去意大利AO协会,第一次在西方国家做学术报告,引起意大利骨科界的极大重视。
1984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二次伊里扎洛夫技术研讨会上,SICOT主席和AO奠基人Miiller教授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为矫形外科史上的米开朗基罗。
伊里扎洛夫曾先后应邀去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瑞士、巴西、美国、日本等国讲学,使伊氏理论及技术迅速传遍欧洲、美洲和亚洲发达国家。
1985年伊里扎洛夫的发明在日本筑波展出后,世界各地的医学家称赞它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日本骨科学会主席黑川教授先后多次率团赴俄罗斯考察学习伊里扎洛夫理论和技术(骨延长术、增高术)并在日本推广应用。
1997年伊氏理论和技术被美国骨科学会指定为骨科教程。
20世纪90年代初,伊里扎洛夫理论和技术即为西方国家所普遍接受,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成立了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
目前西方骨科界普遍认为伊里扎洛夫理论及其应用技术(采用伊里扎洛夫骨延长术、增高术)是20世纪骨科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一,至今伊里扎洛夫技术已经为世界上50多个国家几百万名创伤和肢体畸形、、肢体缺损者恢复了健康。
伊里扎洛夫技术在医学上的贡献
1.伊里扎洛夫技术是骨矫形外科史上的里程碑,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伊里扎洛夫治疗体系是在其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力学理论主导下,在临床规范标准化的操作下,使外固定器发挥了完美的综合功能作用,产生了牵伸与加压的应力,使骨端固定稳定,并不断受到上述应力刺激,使之于组织产生了生理性压应力,所有这些应力刺激作用局部组织使其再生、发育生长,塑造功能活跃、旺盛增强;再加之其防感染,血运干扰少的术式,保证了骨愈合与功能恢复齐头并进。
解决了其他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正在推动增高、骨延长、整形、颌面、血管、神经外科等微创外科的发展。
2.伊里扎洛夫发明的新型外固定器减轻了病员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
具有全方位调节,去成角,去旋转,去侧方移位及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轴向加压作用,并能缓慢牵伸延长,无需二次切开取内固定物,无电解反应及内固定弊端,无应力遮挡早期活动负重,治疗费用低。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博士
∙俄罗斯联邦功勋医生,著名医学博士、教授;毕业于莫斯科医学院,师从于伊里扎洛夫院士;
∙曾任俄罗斯创伤矫形中心医院院长,现任俄罗斯联邦医学社会鉴定和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中心首席专家;
∙俄罗斯《医学-社会鉴定与恢复》杂志编委以及俄罗斯再教育科学院医疗护理与康复教研室主任,并长期担任医学教学工作;
∙主编了《足部严重变形的矫正》等专题学术著作;至今已发表了百余篇关于骨矫形手术的著作,40多篇关于完善伊里扎洛夫技术体系的专业文章;先后获得了13项自主发明证书和多个专利特许证;
∙先后在俄罗斯、德国、瑞士、印度、南斯拉夫及中国等国家成功实施了上万例骨矫形治疗手术,积累了大量临床与科研经验。
并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进行过伊里扎洛夫治疗体系的讲学;
∙瓦西里博士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伊里扎洛夫骨矫形技术领域的权威。
依布拉吉姆主任医师
依布拉吉姆·阿布塔雷博维奇主任医师
∙目前俄罗斯伊里洛扎夫骨矫形技术最优秀的中青年治疗专家之一。
∙毕业于俄罗斯达格斯坦共和国国立医学院;
∙曾在莫斯科城市医院等长期担任创伤及矫形治疗的主任医师;
∙现任莫斯科联邦医学社会鉴定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创伤矫形主任医师;
∙对各种先天及后天的畸形、治疗外伤后上下肢的变形和足部畸形、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消除小儿脑瘫引起的畸形、肢体延长术等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于建新教授
∙早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国内著名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曾任锦州医学院教授以及伊里洛扎夫骨矫形中国合作中心院长;
∙曾担任国家援外医疗队负责人;现任济南国际医院名誉院长;
∙著有《外科矫形学》、《下肢畸形外科》等专著;
∙编著《伊里洛扎夫骨矫形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伊氏骨矫形术治疗骨不连、肢体畸形等多篇专著,在国内医学领域引起极大反响;
∙主持中俄骨矫形手术合作数千例,推动了伊里洛扎夫骨矫形技术在中国骨矫形领域的应用;
∙被誉为中国伊里扎洛夫骨矫形术的第一人,国内伊里扎洛夫骨矫形技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