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指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
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38.08%,女性的16%,均居首位。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
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
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
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肺癌的早期诊断: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
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
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化学治疗近年来“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
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从而抑制癌细胞无限量增殖、转移等可怕病变。
(一)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1、适应征(1)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2)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3)预期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4)年龄≤70岁者。
2.禁忌症(1)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4)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1.适应征:(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2)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3)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疗。
2.禁忌症:同小细胞癌。
放射治疗(一)治疗原则相关整本阅读:/ebook/ff9cc5330740be1e650e9aca.html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
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
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
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
(二)放射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并不完好。
同时病人体质较差,年龄偏大不适合放疗。
肺癌肺癌(lung cancer)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
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病理改变】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
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性肺癌。
(一)分类临床上一般将肺癌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 .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 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
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
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
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
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
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
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
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 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标准〔2022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肺癌〔primarylung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celllungcancer,NCLC〕和小细胞肺癌〔mallcelllungcancer,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肺癌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开展导致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加之烟草流行率全球最高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将一直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说明,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因素。
1.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香烟在点燃过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
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吸烟为肺癌病因。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
欧美国家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约为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亚洲那么较低。
2.室内污染室内污染主要包括室内燃料和烹调油烟所致污染。
室内煤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烹调油烟均可产生苯并芘、甲醛、多环芳烃等多种致癌物。
室内燃煤与肺癌的关联首先由我国云南宣威进行的研究发现,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报告了燃煤量与肺癌的阳性关联,随后队列干预研究中显示改炉改灶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当地肺癌发病率。
我国上海、甘肃、香港的研究也说明烹调油烟〔炒、炸〕与肺癌的发病危险相关。
近年来雾霾污染备受关注,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需进一步探索其对肺癌发病的影响。
【编号】B2.2.1.50【名称】肺癌的化疗法【别名】【适应证】早期肺癌(多指Ⅰ期和Ⅱ期)以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但手术治疗除受肿瘤侵犯范围的限制外,还受患者的肺、心功能状态的影响,而且在确诊时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仅占肺癌总人数的25%左右,能够完成手术切除者为接受手术治疗者的80%~91%,术后的5年存活率约为30%~42%。
因此,必须强调早期诊断,采用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免疫及中药等的综合治疗方法。
并应充分考虑TNM分期,原则上Ⅰ、Ⅱ、Ⅲa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和术后配合化疗及放疗,而Ⅲb、Ⅳ期则主要是化疗、放疗等治疗。
目前一般按肺癌的细胞学类型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肺癌化疗的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手术治疗,以消灭残存的或亚临床癌灶,防止复发和转移。
2.手术或放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3.暂时不能手术或放疗者,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症状缓解,为手术或放疗创造条件。
4.配合放疗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消灭亚临床病灶。
5.不宜手术或放疗的中晚期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者。
6.具有肿瘤压迫症状或癌性心包、胸腔积液的晚期患者,可行化疗缓解症状后再作放疗。
对于全身衰竭,恶病质,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功能低下者白细胞<4×10/L,血小板<80×10/L,最好不用化疗。
【禁忌证】【准备】【方法】1.小细胞肺癌的化疗(1)治疗原则:小细胞肺癌具有增长快,易早期远处转移和易复发的生物学特征,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化疗已成为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因此,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般不首选手术治疗,而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多年来的抗癌研究证实,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任何一种单一药物治疗。
因此,应采用有效而毒副作用低的联合化疗方案,并争取在肿瘤控制后将原发病灶切除,辅以颅部照射和亚硝脲类药物预防颅内转移。
在达到完全缓解后,至少再进行2个疗程的巩固性化疗。
对首次治疗未获完全缓解者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如提高放射剂量,更换化疗方案和可能时进行手术等措施,争取达到完全缓解。
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 世纪以来,肺癌已经成为城市人口中四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
虽然手术不是肺癌的唯一治疗方法,但对于范围较局限、有手术指征的癌肿,手术切除病灶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将我院近年来行肺癌根治术的术前探视和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4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肺癌手术病人75 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3例;年龄37〜70岁,平均53岁:发病最短 1 个月,最长 1 年。
1 .2 手术方法手术情况:全部病人均采用气管内双腔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方式:入院后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21 例,肺叶切除术46 例,无肺段切除。
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 5 例,隆突半切除成形术 1 例。
所有病例均行肺门全纵隔淋巴结清除术。
2 结果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100%,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住院最短的13d,最长的32d,平均16d,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
出院半年后随访均健在,生活状况良好。
3 护理体会3.1 心理护理本组均为即将实施手术的肺癌病人,他们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表示担忧。
对手术能否成功、肿瘤切除能否彻底顾虑重重,担心术中出血和发生意外。
渴望得到良医好药,挑选资历深、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手术。
手术时希望有亲人或熟人在场。
往往通过了解病房手术后病人的感受、麻醉效果、手术室设备、是否专家手术等,判断手术的安全程度。
这些心理应激反应,在临近手术一段时间内表现得尤为强烈。
针对病人手术前的心理特点,除病房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的解释和充分的心理护理外,手术室护士应于手术前 1 天访视病人,对其提出的质疑和询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和疏导,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中注意事项,主动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成功的同类手术等。
正确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与病人初步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病人觉得在手术室找到了“熟人” ,尽量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肺癌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一般指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mesothelioma),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carcinoid)、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
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发病原因】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医学资料表明肺癌的危险因子包含吸烟(包括二手烟)、石绵、氡、砷、电离辐射、卤素烯类、多环性芳香化合物、镍等。
具体如下:1、吸烟: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纸烟燃烧时释放致癌物质。
2、大气污染: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4、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这些病例癌肿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肿。
5、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
肺癌早期常见症状的具体表现:1、咳嗽。
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2、低热。
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3、胸部胀痛。
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
肺癌手术指征
单纯说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是否手术治疗有点唐突。
一般原则上,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非小细胞型肺癌较早期,有手术指征的应手术切除,手术后或不能手术的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化疗,放疗和/或中医治疗。
一、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
Ⅰ期,手术治疗,术后是否宜给化疗意见尚未统一。
Ⅱ期,手术,术后推荐用化疗,有条件者可考虑术后放疗
Ⅲa期,①化疗后争取放疗或手术②放射治疗,争取手术+化疗。
③符合扩大手术指征/或放疗、手术+放疗+化疗
Ⅲb期,化、放疗为主
Ⅳ期,选择性化疗和一般内科治疗
小细胞肺癌
Ⅰ期,手术+化疗
Ⅱ期,化疗+手术+化疗
Ⅲa期,化疗放疗为主对疗效显著者可加用手术和术后化疗
Ⅲb期,化、放疗为主
Ⅳ期,选择性化疗和一般内科治疗
由上可以看出,肺癌手术指征,为I、II期及部分IIIa期NSCLC,对SCLC己打破了以往认为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观点;I期SCLC先行手术切除已得到国内外共识,II期SCLC术前化疗的观点有所不同,仍于研究中,而对期别较晚的III期SCLC应以化疗为主、为先,如化疗成功,病员年龄较轻、全身情况良好,可继以手术治疗。
二、外科治疗肺癌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导,依据不同期别、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的指征,方案有待临床实践不断修正完善。
关于肺癌手术术后的生存期,国内有报道三年生存率为40%~60%;五年生存率为22.9%~44.3%,手术死亡率在3%以下。
(一)病例选择具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可作为外科治疗的选择对象。
1. 无远处转移(M0)者,包括实质脏器,如肝、脑、肾上腺、骨骼、胸腔外淋巴结等。
2.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侵犯扩散者,如主动脉、上腔静脉、食管和癌性胸液等。
3.无喉返神经、膈神经麻痹。
4.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者。
5.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者。
具有以下条件者,一般应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年迈体衰,心、肺功能欠佳者。
(2)小细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疗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3)x线所见除原发灶外,纵隔亦有几处可疑转移者。
(二)剖胸探查术指征凡无手术禁忌征,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高度怀疑为肺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章第一节所定选择术式。
若术中发现病变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围,但原发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发灶,这称为减量手术,但原则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术后辅助其他治疗。
(三)肺癌手术切除的命名与含义
1.姑息性切除(P):凡手术切除时,胸腔内仍有残存癌(病理组织学证实),或手术时认为切除彻底,如支气管残端肉眼观察正常,但显微镜下有残存癌细胞者,称为姑息性切除术。
凡胸腔内有可疑残存癌组织处,术中一律用金属标记,以便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2.根治性切除(R):根治术是指将原发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完全切除干净。
肺癌根治术,不仅要求术者肉眼下达到根治,更重要的是淋巴结完全清除和支气管残端在显微镜下也无癌细胞残留。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特将肺癌根治术分为如下四个等级。
根1(R1):原发癌和1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2(R2):原发癌和1、2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3(R3):原发癌和l、2、3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4(B4):原发癌和l、2、3、4站淋巴结切除者。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四个等级的根治是指手术清除淋巴结的范围,并不代表根治术后的效果。
(四)肺癌术式的选择根据1985年肺癌国际分期法,对0、Ⅰ、Ⅱ和Ⅲ期的肺癌病例,凡无手术禁忌征者,皆可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全肺切除术宜慎重。
1.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等,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对于孤立性周围型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
若癌瘤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
3.袖状肺叶切除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术:这种术式多应用于右肺上、中叶肺癌,如癌瘤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如未累及叶支气管开口,可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
4.全肺切除(一般尽量不作右全肺切除):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时,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
5.隆突切除和重建术: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①可作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还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