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前选择题专练之中国古代史

  • 格式:docx
  • 大小:320.9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模拟题之中国古代史

【题组24】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

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

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

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5、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

6、.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

7、《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题组25】

1.图4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图4

A .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C .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 .小农经济逐步壮大

2、花钱源于汉代,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民间花钱种类繁多。开炉、 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都要铸钱。其中,以“福德长寿”、“加官进 禄”、“天下太平”等为内容“吉语钱”较为普遍。材料主要反映出

A.币制体系的混乱

B.愚昧迷信的观念

C.传统文化的渗透

D.小农经济的稳定

3、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5-图7所示。这表明汉代

图5 长袖乐舞 图6 讲学传经图 图7 养老图

A .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 .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4、《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A .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 .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 .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 .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6、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

A .印刷术的普及

B .市民文化的兴起

C .道教的正统化

D .书法艺术的发展

7、

上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

A.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B.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

C.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D.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

【题组26】

1.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2、明代“粤人开糖房者,多以致富”;“蒲葵之制,几遍天下”;程乡茧绸,“为岭南所贵”;雷州最好的葛布,细滑而坚,“百钱一尺”,“盛行天下”;增城的葛布“弱如蝉翅,重仅数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广东

A.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发展

C.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3、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这说明宋代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5、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6、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这

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

7、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题组27】

1.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2、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