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83
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及植物病理学1.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由于受到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持续干扰,其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经历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
(注: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2.病因与病害三角:○1病因:1)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3)复合因素○2病害三角:环境,病原和寄主。
○3病害四面体:环境,病原物,作物和人。
3.植物病理学定义: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病害控制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4.植物病害的重要性:1)导致产量损失;2)降低品质;3)影响出口和国际贸易;(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内部症状:(1)内含体(2)侵填体(3)胼胝质(4)维管束变色2.外部症状:(1)病征:①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菌核、孢子器、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②细菌的菌脓③线虫的虫体④寄生植物个体(2)病状:①变色(黄化、花叶和斑驳)②坏死(叶斑、穿孔、轮斑、叶枯、叶烧、猝倒、立枯、梢枯、溃疡)③腐烂(干腐、湿腐、软腐)④萎蔫⑤畸形萎蔫:○1根据能否恢复:暂时性萎蔫和永久性萎蔫;○2根据萎蔫程度和类型:青枯、枯萎、黄萎;○3根据受害部位:局部性萎蔫和全株性萎蔫畸形:○1整株:矮缩、矮化;○2根部:根结、根肿、发根;○3茎干:扁枝、丛枝、癌肿;○4叶部:蕨叶、小叶、叶变花;○5花果:花变叶、小果3.概念:(1).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3).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颉颃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现象。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代谢活动、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2. 特点- 病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病原体或环境因素。
- 病害的发展具有特定的病程和症状。
- 病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显著影响。
二、植物病害的分类1. 根据病因分类(1)生物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
(2)非生物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化学物质等。
2. 根据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番茄早疫病等。
(2)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番茄青枯病等。
(3)病毒性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等。
(4)线虫性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茎线虫病等。
(5)寄生性植物病害:如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等。
3. 根据受害部位分类(1)叶部病害:如各种叶斑病、叶枯病、叶霉病等。
(2)根部病害:如根腐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
(3)茎部病害:如枯萎病、茎腐病、蔓枯病等。
(4)花部病害:如花腐病、花叶病、花枯病等。
(5)果实病害:如炭疽病、疮痂病、黑腐病等。
三、植物病害的危害1. 产量损失植物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减少光合作用面积,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减少作物产量。
2. 品质下降病害会影响植物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3. 经济损失病害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
4. 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病害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 食品安全风险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四、植物病害研究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研究植物病害,提高防治技术,减少产量损失,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各章节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2.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3.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4. 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 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7. 爱尔兰饥谨、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二、思考题解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
(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
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毒界、动物界、植物界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
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植物病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 : 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a2、d3、a b d4、b c d5、a b d6、b d7、a b c8、a c四、判断对错1.V 2、X 3、“ 4、X 5>v 6、X 7、X 8五、简答题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
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六、论述题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答: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