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性与技巧性
- 格式:doc
- 大小:8.66 KB
- 文档页数:4
建构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研究引言: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等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
为了促进大班幼儿的深度学习,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并通过师幼互动来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建构游戏在大班幼儿深度学习中的作用,并讨论师幼互动对于幼儿认知、社交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建构游戏的定义和特点建构游戏是指儿童通过亲身动手进行的游戏活动,其中包括角色扮演、搭积木、画画等形式。
建构游戏的特点是强调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通过建构游戏,儿童可以增强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因此,建构游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建构游戏对于幼儿深度学习的促进1.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建构游戏中,幼儿需要面对各种问题,例如如何组装积木、如何完成角色扮演等。
通过主动思考和尝试,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需要观察、分析和实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2. 激发创造力建构游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角色扮演的情节,构思自己的积木建筑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灵活地思考和尝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合作交流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或者角色扮演。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1. 提供指导和支持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观察者和记录者,更是孩子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问题引导、启发思考和给予帮助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游戏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工具,能从多角度反映儿童发展水平。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是指儿童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原来仅仅用积木拼搭建筑物,发展到运用积木、积塑、沙石、泥土、金属部件等结构材料进行创造的游戏。
建构游戏可以反映现实,又能将想象具象化,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群的发展,而且对他们的审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建构作品的创造过程需要调动幼儿的脑力和种种感官,如果缺乏专门的指导和练习,幼儿建构活动的操作技巧就会在整个学前期发展缓慢。
关键词:游戏;互动一、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一)互动时教师干预异化区域活动中教师“强调常规”和“短暂介入”的比重都较高,适宜且有效介入的比重较低,而且在介入时会有干预异化的表现,通常分为负效干预和无效干预。
建构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时,因指导过度影响幼儿建构状态,将自己的意愿置于幼儿游戏目的之上,将互动变为一种干涉和控制行为。
或是师幼互动对提高幼儿当前操作水平或丰富其经验影响甚微,无效的干预不能驱动幼儿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
(三)教师情感劳动强度大幼儿教师是需付出高情感劳动的职业,情感劳动强度大是该职业的基本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将情感劳动称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是对“自身情感进行管理并创造出某种公开可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获取报酬,因而具有交换价值”的劳动形式。
教师的情感劳动包括情感意识、情感管理和情感表达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情感劳动的机制。
二、对策(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互动意识建构游戏为提高建构游戏的互动质量,教师首先要重视建构游戏对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师幼有效互动对游戏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避免过度干预或无效干预。
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作为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幼儿园生活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环节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同龄人所不能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而结构游戏则能够发展孩子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指导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二、问题分析1.教师指导不足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提出是情境游戏法,即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和情境中体验、感受、学习。
而结构游戏则是一种有规则、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境游戏。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由于担心孩子无法自主完成任务,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行为,缺少对孩子的灵活指导,使孩子的探索欲望受到很大的限制。
例如,在搭建海洋世界的结构游戏中,教师规定了每个角色应该扮演什么,并设置了固定的目标和流程,导致孩子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期孩子的认知特点,仅仅是机械地指示孩子怎么做,错失了让孩子自主学习和自主感知的机会。
2.教材不合理教师教学的教材在幼儿园结构游戏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教材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年龄相适应。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材不够合理,不够实际,过度强调记忆、模仿等表面行为,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卡片拼图游戏中,教师让幼儿按照卡片上缺失的图案和颜色来选择和拼接卡片。
但是,这种拼图游戏往往只能在幼儿的知识点上给予直接帮助,没有达到提高幼儿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分组不合理在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幼儿分组,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交流。
然而,有些教师不够重视分组的重要性,对幼儿进行强制性分组,忽略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无法互相帮助,无法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摘要:在幼儿教育中,结构游戏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游戏。
这种游戏形式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以及相应的动作来展示生活的一种游戏。
这种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在教育教学当中也被广泛的应用其中。
通过幼儿教育实践可以看出,要提高结构游戏教育的质量。
教师不仅要做好有些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还需要加强的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
本文就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结构游戏;师幼互动一、加强和幼儿的沟通,引导幼儿加深对于建筑和物体的基本印象在当前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对于周围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建筑物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且对于一些结构比较独特的建筑物印象非常的深刻,幼儿教师就需要加强幼儿的交流和沟通,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有效的结构游戏。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之前学会观察物体,能够分清物体各部分的主要形状,结构,名称,把握具体的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公交汽车的模型,然后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说出公交汽车的模型车身非常的长,而且它一共有六个车轮,乘客的座位分布在车的中间和后面,而司机的座位走在前面。
通过这种细致的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让幼儿在认识事物结构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全面。
再例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参观公园的时候,不仅需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在公园当中看到了什么事物,还需要引导他们想一想这些事物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比如公园当中的椅子是为了供游客坐着休息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具有独特特点的建筑物,例如,公园当中的亭子,游戏乐园里面的游戏塔等。
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具体结构特点,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对物体结构的分析。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结构游戏材料,结合游戏材料和幼儿进行互动在引导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时候,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准备好多样的游戏材料。
而且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投入不同的游戏材料。
幼儿园游戏教学总结:结构化游戏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其中,结构化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构化游戏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教学。
一、结构化游戏的定义与特点1. 结构化游戏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目标、规则、方法和评价进行设计和引导,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游戏形式。
这种游戏通常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范的游戏规则。
2. 结构化游戏的特点包括: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规则清晰明确;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能够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结构化游戏的有效教学方法1. 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进行结构化游戏时,教师需要首先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等。
这样能够确保游戏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在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进行。
2. 制定清晰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结构化游戏的关键,教师需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游戏规则,让幼儿们知道在游戏中应该如何行动。
规则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以保证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辅助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应该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种引导和辅助并不是对幼儿的过度干预,而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游戏。
4. 鼓励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结构化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由地表达和思考,从而发展自己的潜能。
三、观点和理解结构化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广泛应用。
通过结构化游戏,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培养各种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设计结构化游戏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能力,确保游戏能够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总结结构化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问题及对策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问题1.1 师幼角色定位不清晰:在建构游戏中,有些老师表现出过强的指导意图和指导力度,剥夺了幼儿的自主发展空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有些老师则完全放任幼儿,缺乏适时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幼儿无法顺利进行游戏。
1.2 幼儿应用知识的不确定性: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不同,幼儿可能会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这时,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但是一些老师可能会过于关注幼儿的错误,给予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使得幼儿失去自信和兴趣,影响其积极参与建构游戏的情绪和动力。
1.3 师幼合作意愿不强:建构游戏通常需要师幼之间的合作,幼儿需要与老师一起制定游戏规则、搜集材料和解决问题。
然而,有些老师可能倾向于独立完成任务,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想法,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二、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对策2.1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老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游戏,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2.2 适时的引导和支持: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适时地给予幼儿知识的引导和支持。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避免给予过多的指导,让幼儿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愿: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愿,老师可以积极创造合作的机会,设计一些需要幼儿共同努力的任务,鼓励幼儿相互协作、交流和分享。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增强师幼互动发布时间:2022-02-22T07:59:25.368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0月总第263期作者:胡亚男[导读]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引导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师不仅仅需要带领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更加健康且全面地进行提升。
结构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的游戏形式。
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增强师幼互动进行思考。
胡亚男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277500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引导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师不仅仅需要带领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更加健康且全面地进行提升。
结构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的游戏形式。
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增强师幼互动进行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结构游戏师幼互动教师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创设者和引导者,对幼儿发展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更加丰富科学而且有引导性的师幼互动,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过程中,通过利用多种材料构造物体或建筑物时,反映出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了解。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促进其思维发展,提高动手能力和习惯,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开展更加高效的结构游戏、增强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为结构游戏开展提供物质基础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准备,对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带领幼儿进行结构游戏之前,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的场所和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充分利用园所现有材料和空间的基础上,利用废旧物品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旧雪糕棍等等,为幼儿设计并建构结构游戏材料。
小班结构游戏期末总结本文对小班结构游戏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包括游戏的目标、原则、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小班结构游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游戏的目标小班结构游戏的目标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游戏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游戏的原则1.培养合作意识: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活动充实性:游戏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3.趣味性:游戏中要注重趣味性的设计,增加学生对游戏的参与度。
4.多样性:游戏设计应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5.适应性:游戏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以确保游戏的有效性。
三、游戏的教学效果小班结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商。
再次,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游戏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游戏设计不够趣味:部分游戏的设计缺乏趣味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游戏内容和规则的设计,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改进措施:加入更多有趣的元素,如道具、关卡等,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就感。
2.游戏的时长不够合理:部分游戏的时长过短,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在游戏规则中增加时间限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游戏的评估判断不够准确:在游戏中,我们只能通过表面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会存在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海贝幼儿园张兆宇关注的话题:1、教与不教——要不要互动?2、不同的幼儿——怎么互动?3、会搭,怎么提高?——互动的方法一、教与不教——要不要互动?二、不同的幼儿——怎么互动?三、会搭,怎么提高?——互动方法9月3日——第一次搭建:四条腿的大象两条腿的大象9月6日——第二次搭建:大型马戏城小型马戏城9月20日两周后的搭建:初具规模的马戏城用回形针造屋顶不教的理由:1、不需教——因为游戏活动是没有即时目标的,只有长远的幼儿发展目标,所以不需教;2、不必教——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教师的心态是平和的,总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建构作品,所以不必教;3、不用教——因为我们相信幼儿完全有能力、有潜力借助材料来自主表达,所以不用教;4、不是教——因为我们只注重孩子在结构游戏过程中玩得是否开心,不追求结构游戏的结果,所以这不是教。
支持性师幼互动的方法:1、引导性的语言2、支持性的环境3、情感上的满足1、当幼儿游离在游戏之外怎么办?——做幼儿的玩伴2、当幼儿想搭不会搭怎么办?——倾听幼儿的心声、回应幼儿的需求我和你一起玩!我不知道玩什么?小郁的新家手工纸做的门个性化的师幼互动方法:1、做幼儿的玩伴2、倾听幼儿的心声3、用暗示性的语言4、回应幼儿的需求教师:尊重幼儿的游戏动机,尊重幼儿的游戏自主权。
幼儿:玩得开心、玩得投入。
1、只会平面建构,不会立体建构怎么办?2、只会单一使用结构材料,不会使用辅助材料怎么办?平面建构塑料草地雪花片草地立体建构可爱的小狗单一使用建构材料使用辅助材料提高建构能力的师幼互动方法:1、无声的语言2、支持性的环境3、借助同伴的建议4、教师提供支持性的辅助材料我们的理念:游戏是孩子自主、自发的活动,教师应适时、适宜地介入。
互动的游戏,互动的艺术——浅谈在建构游戏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摘要: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它是教师与幼儿在交往中所形成的产物。
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
建构游戏对于孩子们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建构区域中的一种游戏,但因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所限,游戏活动的效果常常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孩子们无法单纯地依靠自己进行建构游戏,这就需要幼教工作者积极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促使幼儿更好地进行建构游戏,发展自我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建构水平。
关键词:建构游戏师幼互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可想而知,高质量、高水平的师幼互动可以帮助教师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任何游戏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师幼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师幼互动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师幼互动对自己以及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依据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合理扮演游戏角色,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可是,在实践的观察中,研究者常发现由于教师不恰当的指导,阻碍了师幼互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1.错误理解幼儿的主体地位。
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提倡要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不能过多地参与,把游戏的主导权还给幼儿。
这使得老师混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建构游戏中一味表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得师幼互动无法有效地实施,阻碍了建构游戏的进行。
如在大班区域活动中,依依和小萱在用纸牌建构,她们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建构,你折我卷,可是,她们只叠了两层,纸牌就倒塌了。
重复几次,纸牌依旧只有两层,不能再往上叠,直到游戏时间结束了。
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技巧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技巧。
一、尊重幼儿个性,关注个体差异1.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点。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互动中获益。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
二、创造互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1.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2.运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引导幼儿合作,培养团队精神1.创设合作机会,让幼儿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评价幼儿的合作表现,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团队合作。
四、关注情感交流,增进师幼关系1.真诚关心幼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让他们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
3.在互动中传递正能量,培养幼儿的乐观、自信品质。
五、灵活运用策略,提高互动效果1.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互动策略,如提问、讨论、演示等。
2.针对不同场景,调整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活动等。
3.适时给予幼儿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激发他们的进步动力。
六、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2.开展家园互动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增进家园之间的联系。
3.教育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成长,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与幼儿互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与技巧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创造互动氛围,引导幼儿合作,关注情感交流,灵活运用策略,以及家园合作。
通过这些策略与技巧的运用,我们相信,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会更加有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扮演“教”的角色,幼儿扮演“学”的角色,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是否也应秉承这一理念?教师应该“教”还是“不教”?在多年的结构游戏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在结构游戏中没有即时目标,只有长远的幼儿发展目标,所以教师承担的不是“教”的任务: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应该更注重幼儿的自主表达,教师要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建构作品。
◆师幼互动的差异性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经验,怎样帮助每一个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个别幼儿的同时,还要注重师幼互动的差异性。
1.当幼儿游离在游戏之外——幼儿的玩伴在游戏时间,壮壮搬着椅子到处转悠,我问他想玩什么,他只是茫然地摇摇头。
在征得壮壮的同意后,我开始帮助他寻找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积木,在我的陪伴下,一朵蓝色的小花在壮壮的手中诞生了。
结构游戏中不排除会有个别孤僻、胆小的幼儿游离在游戏之外,此时教师就要做幼儿的玩伴,和他们一起边聊边玩,带动幼儿进入游戏之中。
教师的玩伴身份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引发幼儿独立建构的兴趣。
2.当幼儿想搭又不会搭一倾听并回应幼儿的需求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小郁,一天他趴在桌上嘀咕着:“以前的老师都会教我怎么搭积木,这里的老师怎么不教,那我怎么会搭呀。
”听到小郁的埋怨声后我走过去问他:“你在搭什么?很漂亮!”“我搭了一幢房子,可是不会搭门。
”我询问他家的门牌号,并提醒他到百宝箱寻找合适的工具,最后他搭建了带有屋檐的门。
在结构游戏中,要满足每个幼儿的建构需求,需要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用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进行建构,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幼互动的技巧性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建构经验后,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这时的师幼互动就需要一点“技巧”,可以运用无声的示范、支持的环境、同伴的建议等方式。
1.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中班幼儿在初次接触建构材料雪花片时,总是以平面建构为主,难以实现向立体建构的跨越,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实现这一跨越?桐桐用雪花片拼搭了一朵小花放在塑料草坪上,不一会儿草坪里躺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专题小结-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刘)提高结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有效性案例:航航和辰辰正在用大牛奶盒建构“金叶大酒店”,当牛奶盒搭建到比较高时就哗啦啦倒了,孩子们看到倒下来的牛奶盒,开始互相埋怨起来,航航说:“都是你没有把牛奶盒放稳!”,辰辰说:“怎么能怪我呢你自己没有搭好,哼,我不和你一起搭了!”眼看游戏进行不下去了。
原因分析:孩子们的年龄较小,出现问题时不懂得寻找原因。
他俩在建构的时候,由于牛奶盒与牛奶盒之间距离太大,墙与墙之间也没有围好,另外牛奶盒搭到一定高度时没有一个支撑物,牛奶盒的重心不稳,所以就会全部塌下来。
互动策略见此情形,我就问了:“你们怎么啦遇到什么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辰辰和航航一起说:“我们的牛奶盒搭了比较高的时候倒下来了”。
师:“哦,那你们有没有想一想为什么会倒下来呢”他俩互相看了看,没有回答。
师:“我们前次参观房子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工人叔叔是怎样用砖头砌墙的呢要像工人叔叔盖房子砌墙一样把牛奶盒靠紧一点;还有,层与层之间能不能用一些东西区分”听我这么一说,辰辰:“我知道了,我们搭的时候要把牛奶盒靠紧一点,盖到差不多高的时候,用木板先封顶,然后再盖第二层。
”说完后,辰辰就对航航说:“我们一起来再试一试,好吗”于是,他俩又很用心的搭建起来。
在这搭建的过程中,虽然还出现倒下来现象,但我在旁边一直鼓励她俩,尝试了几次后,终于搭建好了,他俩高兴地说:“老师,我们成功了!”反思:在游戏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幼儿游戏情况,适时地把握介入的时机,及时地向幼儿发起询问式互动,给幼儿提出建议,得到了幼儿积极的回应,使游戏能够继续下去,从而提高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结语:我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深入观察幼儿游戏活动过程、觉察幼儿需要的基础上,灵活把握互动时机,巧妙运用互动策略,才能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活动,获得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幼儿园建构区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建构区活动中导入师幼互动行为,不仅能增强活动过程的动态性元素,更能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师幼之间的情感指数,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但是,通过当前幼儿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实践观察发现,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与儿童观,在建构区中发生师幼互动行为时无法准确的抓住幼儿的行为特点,加之部分教师无法驾驭师幼互动原则的运用方法,致使在建构区活动中始终难以体现出师幼互动的功能与价值,不利于幼儿在建构区中获取实践经验,更阻碍了师幼之间的情感升华。
介于此,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在调查中指出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形成原因解读后,提出解决策略。
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教师在建构区中运用师幼互动方法的准确性,为中班幼儿创建适宜的建构区互动环境。
关键词:区域活动;建构区活动;师幼互动;中班幼儿界定目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内研究现状 21.3.2 国外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4.2 研究方法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内容逐步深化,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运用频率逐渐的得以提升,尤其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导入不仅能改善以往建构区秩序混乱的局面,更能在教师的参与下提高活动质量,建立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
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具有师幼互动行为发生意识,致使在建构区活动中长期无法实现师幼互动行为导入,阻碍了活动开展的动态性,不利于师幼之间在建构区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情感。
以此为背景,提出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教师在建构区活动中运用师幼互动意识,丰富运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