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姓氏歌(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课堂实录今天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一首歌——《姓氏歌》。
老师拿出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让学生们先自己翻阅一下,了解一下姓氏的起源和分类。
接下来,老师开始教唱《姓氏歌》。
“同学们,哪位同学想来给我们演唱一下?”老师询问道。
一个女孩子主动举手,她走上前来,面对着全班同学,开始唱起了《姓氏歌》。
“中华姓氏多,汉字八百八,所以姓的读音,众多难精通。
姓氏原来有种姓,族姓、官职姓,通用姓、地方姓,尊号和婚配姓。
姓氏要好记,要好听也要清。
同名同姓的,身份不悬不高还不妨让人想一想……”在女孩子的唱词中,同学们听到了很多熟悉的姓氏,比如:“李、王、张、刘、陈、杨、赵、黄……”老师在旁边不停地鼓励着,而学生们也被歌曲的节奏所吸引,纷纷跟着唱起来。
唱完后,老师让学生们谈一下自己的姓氏,以及其来源和含义。
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的姓氏是王,听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姓氏,有很多人都叫王吧。
”老师笑着说:“是的,王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姓氏的起源是来自于周朝的一个叫做“王”姓的贵族,并逐渐流传开来。
”另一个学生也举起了手,“老师,我的姓氏是李,我听说这个姓氏也很流行。
”“没错,李姓是中国四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它早期起源于黄帝时代的一个叫做‘李春’的贵族,后来逐渐在中原地区流传开来。
”老师回答道。
通过这次课堂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分类,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姓氏,并且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唱法。
姓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姓氏歌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姓氏的来源和含义•能够正确快速地报出自己和其他人的姓氏•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姓氏歌的学习和掌握•对不同姓氏的解释和理解难点•对一些生僻姓氏的掌握和理解•翻译全国各地的一些姓氏教学准备•PPT•姓氏歌歌词及音频文件•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教学方式音乐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引入•引入姓氏歌,在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课程状态时,用姓氏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手抄姓氏歌歌词,学生一次性手抄完,统计抄写数并表扬抄写最快的同学•引入基本姓氏的起源、来源和含义等知识,接着轮流组织学生解释其中一些姓氏的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第二课时:巩固•播放姓氏歌,让孩子们跟着唱,如有生僻的姓氏,可以多重复几遍;•能够快速叫出自己和别人的姓氏,用手抬起来的孩子回答自己名字的来源,有重名的话可以一起解释;•教师组织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姓氏背后的含义原因,引导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族文化。
第三课时:着重展示•分组将一些姓氏的含义进行解释和展示•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阐述自己的家族文化,比如祖籍、家族文化等方面•用班级形式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1.用姓氏歌吸引学生注意力2.手抄姓氏歌歌词,统计抄写数并表扬抄写最快的同学3.引入基本姓氏的起源、来源和含义等知识,接着轮流组织学生解释其中一些姓氏的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第二课时:巩固1.播放姓氏歌,让孩子们跟着唱,如有生僻的姓氏,可以多重复几遍;2.能够快速叫出自己和别人的姓氏,用手抬起来的孩子回答自己名字的来源;3.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族文化。
第三课时:着重展示1.分组将一些姓氏的含义进行解释和展示2.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阐述自己的家族文化,比如祖籍、家族文化等方面3.用班级形式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姓氏歌》教学实录张敏华一、谈话导入1.我姓——张我爸爸姓——我爷爷姓——我太爷爷姓—— 你发现什么?生:都姓张,都是要跟爸爸、爷爷姓都。
你们班也有姓张的小朋友,我猜有三个小朋友,请站起来。
2.师生合作:你爸爸姓什么?你爷爷姓什么?你太爷爷姓什么?说明很久以前我们是同一个祖先。
3.认读“姓”,一起读。
姓氏,指名读,齐读。
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跟姓氏有关的儿歌。
齐读课题。
指名读。
5.姓还是我们要写的生字,谁有办法记住它。
一个女生/女加生/6.我们一起来写好的姓,女字旁要让出位置给生,所以要扁扁的,第三笔是提。
7.学生自己书写。
写好的,我们看他端正的坐姿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打开课文纸,自己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字字正确。
2.第二遍我们这样读,把课文里面的生字打个”,一边打一边读。
出示课文。
3.指名学生领读。
真棒,谢谢你,小老师。
4.这一回读课文,是不是读得更加流利了。
请你把课文打开,完整地再读一遍。
5.接下来我请小组来读,这一小组都举手来,来一人读一行。
同时ppt要一行一行显黑。
(1)注意 一问一答,要读清楚。
(2)胡、吴读音。
当学生读错读时候,教师要及时范读。
(3)接下来两行谁来对。
小朋友们看,这里像小雨点一样的符号叫什么,你们知道吗?顿号,读顿号的时候,字和字/词和词之间要像小雨点一样滴下来,滴答滴答,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全班齐读。
(4)最后两行谁来读。
注意学生读停顿。
多指名几个学生读。
三、学习课文1.我们越读越好了,那么课文中介绍了那些姓氏?请你拿起铅笔把它圈出来。
2.指名学生带全班领读。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没有圈对读小朋友,把它重新圈出来。
3.姓氏从课文当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来,挺一挺你的小腰板,这样声音更好听。
来,准备。
ppt一个一个出示。
李、张、胡、吴、徐、许赵、孙、周、钱、郑、王东方、欧阳、上官、诸葛4.下面的姓氏和下面的姓氏有什么不同?姓氏只有一个字叫单姓,两个字叫复姓。
《姓氏歌》听课记录一、听课背景本次听课的课程为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姓氏歌》,旨在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对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渗透效果。
二、课程记录1.课程导入教师活动: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程,介绍自己的姓氏,并询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例如:“小朋友们,第一次见面,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我爸爸姓张,我爷爷姓张,我太爷爷也姓——”学生齐声回答“张!”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家族姓氏的特点。
学生反应:学生积极参与,很快发现教师家族的人全部姓张,以及班级里也有姓张的小朋友。
教学效果: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了解姓氏概况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姓氏的概况,提问学生班级里还有哪些姓氏。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姓氏写在黑板上。
学生反应: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和同学的姓氏。
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身边的姓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学习《姓氏歌》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姓氏歌》,通过朗读儿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姓氏。
教师逐句讲解儿歌的内容,解释姓氏的含义和由来。
学生反应:学生认真朗读儿歌,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姓氏知识,提高了识字能力。
4.渗透姓氏文化教师活动:教师介绍《百家姓》,讲述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历史和意义。
教师还以孩子们的名字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
学生反应:学生对姓氏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
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5.巩固练习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姓氏知识。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姓氏,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儿歌内容。
教师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并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反应: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课堂总结教师活动: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姓氏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究姓氏文化。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教师:
“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易混字音的拼读
1、PPT出示下面汉字和音节:qTng蛙、qiIn人; 星xing、xin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读育。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指导。
齐读。
小结:读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舌尖前音和翘舌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PPT出示有关字词:什么双木林国旗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I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三)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识字课文《春夏秋冬》,了解了四季各有的气象现象和欣欣向荣的春天的一.些事物现象。
今天学习另一篇识字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②姓氏歌(“姓氏”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谁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金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案(精选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较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案篇一识字第二课姓氏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中国姓氏。
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了解班里同学的姓氏。
4.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
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姓氏歌•目标: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姓氏知识,增强对文化传承的了解。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朗读姓氏歌。
•难点:认知姓氏歌中的姓氏,并对其意义进行理解。
3.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制作课件展示姓氏歌的歌词、姓氏及相关图片。
•教具准备:播放器、音响设备。
4.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利用板书向学生展示歌谣“姓”,引发学生对姓氏的思考。
•播放姓氏歌,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第二部分:学习姓氏歌•按句教学,逐句解释歌词中姓氏的含义。
•分组学唱,加深对姓氏的记忆和理解。
5. 教学活动1.听取学生对“姓”这个词的理解,引导他们思考姓氏的概念。
2.组织学生齐唱姓氏歌,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3.分组小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记忆姓氏。
二、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利用歌曲形式进行教学,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姓氏的含义,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2. 教学不足•学生对姓氏歌中的一些生僻姓氏理解较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巩固。
•讲解过程中有时语速较快,部分学生跟得不够紧。
3. 改进建议•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讲解姓氏的含义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关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总结本堂课通过使用姓氏歌这一有趣生动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姓氏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姓氏歌教学设计第【1】篇〗《姓氏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词语。
(教师制作)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
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
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
4、揭题:教师板书《姓氏歌》,学生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姓、氏”。
(1)组词:姓氏、姓名。
(2)识字方法交流:姓=女+生氏=纸—纟(3)你能用“姓氏”、“姓名”这两个词语造个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读文识字(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2、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3、全班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二)随文识字。
1、再次朗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什么?(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2、大家说的对,本首儿歌总共2节,讲的都是有关姓氏。
三、学习第一小节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边拍手边读第一小节)2、指生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会写“姓、什、么”3个字。
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
3.关注课文介绍姓氏的方法,学习用“加一加”“说偏旁”“组词”等方法识字,并在实践中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体会姓氏的多样性。
02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通过师生对话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大家都叫我什么?生:刘老师。
师:嗯,刘老师,那大家为什么不叫我张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呢?生:因为你姓刘。
师:那你姓什么?(指名答)生:张。
师:你的同桌姓什么?生:周。
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姓氏有关的儿歌——《姓氏歌》吧。
2.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姓”。
(1)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的写法。
(2)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儿歌,读好节奏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试读。
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自己试着读,争取不错字、不漏字、不回读。
(2)教师引读。
师:你姓什么?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生:木子李。
……古月——口天——……中国姓氏有很多——2.指导认识顿号并学会停顿。
(1)同学们,你们发现文中有哪些标点符号?提示:句号是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2)谁能说说我们在读的时候遇到不同的标点符号要注意些什么吗?提示:句号停顿最长,逗号短一些,顿号最短。
(3)教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注意体会逗号后的停顿有什么不同。
(4)学生练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5)同桌问答读,能读正确、不打绊、顺利地接上。
(6)小组比赛读。
三、认读姓氏,区分单姓与复姓1.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姓氏:课文介绍了哪些姓氏呢?2.交流圈画的姓氏,教师随机指导。
姓氏歌
◆组织游戏,在趣味中有效诵读、识记、积累(教学重点)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游戏吧,我们现在来玩个拍手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回答不上来,你就算输了。
想不想玩呢?
生:想。
师: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照着我的样子答。
“拍拍手,做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
师:听清你们要怎么回答了吗?
生:要把姓拆开来介绍给大家听,好让大家知道是哪个姓氏。
师: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玩一玩。
(指着一位小朋友。
) 他姓什么?
生齐:他姓吴!
师:什么吴?
生齐:口天吴!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胡!
师:什么胡?
生:古月胡!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王!
师:什么王?
(生一时说不出来。
)
师:除了把字拆开来介绍,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如:什么王?国王的王。
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问答游戏。
(略)
师:接下来,大家两两组合,来玩这个问答游戏。
(生生游戏)
赏析:游戏,能使课堂增加活力,充满情趣。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不是仅仅使用游戏的激趣功能,而是让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讲解游戏规则,使学生获得生字识记的不同方法。
在这生动有趣的问答游戏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自我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边玩边有机渗透儿歌内容,整个活动就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学生不仅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巩固了生字的识记,还积累了祖国多样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