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模式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1
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与优化研究一、引言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与优化研究是近年来城市发展中日益受到关注的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与优化研究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方法为了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质监测。
目前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采样分析、在线监测和遥感监测等。
实地采样分析是最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通过采集水样后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取较为精确的水质数据。
在线监测则是将传感器安装在供水网络中,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供水系统中水体的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分析得出水质信息。
这些水质监测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城市供水系统水质优化方法针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源保护、污水处理、水处理技术和管网管理等。
水源保护是确保供水系统取水源的水质安全的首要措施,通过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和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减少水源受到污染的风险。
污水处理是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通过去除有害物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水进行处理,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管网管理则是指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合理运营和维护,保证供水的安全和高效。
四、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与优化的挑战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与优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大规模供水系统的复杂性和波动性,例如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水质污染源的多样性等,给监测和优化带来了困难。
其次是监测与优化的成本问题,包括设备投资、运维成本等。
此外,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线监测和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监测技术和优化方法,以应对这些挑战。
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探索与实践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供水系统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水源污染、管道老化、设备损坏等问题频频发生,加上恶劣的气候影响,使得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也符合当前国家对于城市安全管理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以某城市供水系统为案例,实际应用评估方法评估该供水系统的安全状况,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国内外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2. 基于风险评估的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构建和实施流程分析;3. 某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应用实践和结果分析;4. 根据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某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风险评估的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并应用到实际评估中,得出相应的结果和建议。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2. 实地调研法:对某城市供水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供水系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风险;3. 基于风险评估的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基于风险评估理论,构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4. 应用实践和结果分析:将构建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某城市供水系统,进行实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风险;5. 改进和完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治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与治理成为确保居民健康用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方法、水质治理措施等方面详细探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治理研究。
一、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监测的核心内容,也是确保水质安全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技术和先进监测技术两类。
传统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测量水样的颜色、浊度、温度、PH值等指标来判断水质是否合格。
化学检测则是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与水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浓度来评估水质。
而微生物检测则主要依靠培养基和生物学方法,测定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判断水质的微生物含量。
先进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光学传感技术、电化学传感技术和在线监测技术等。
光学传感技术通过光信号的测量来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其优点是无需反应试剂,实时性好。
电化学传感技术则是利用电极来检测水质中特定污染物的浓度,具有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在线监测技术是通过传感器直接安装在水质管道中,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二、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是在供水系统中直接进行的水质监测,其优点是可以实时了解水质的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采样和测试两个步骤完成。
采样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数量和位置的采样点,避免不均匀采样导致误差。
测试时可以根据采样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进行水质指标的测量。
实验室监测是将采样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的水质监测,其优点是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测量。
实验室监测一般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测试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等。
样品的预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目的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电导计等,可以通过测量各项指标来评估水质。
嘉陵江水位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作者:赖寅基来源:《水运管理》2018年第05期【摘要】为保障嘉陵江航道畅通、安全、高效,介绍嘉陵江航道条件的现状及建立水位监测系统的必要性,阐述水位监测系统建立的目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处理分析。
水位监测系统的建立为嘉陵江航道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嘉陵江;水位监测;数字化;智能化0 引言嘉陵江作为内河航运的重要干流,流经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保障航道畅通、安全、高效是嘉陵江航道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
内河航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内河航运对构建“两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内河航道作为内河航运的三大要素之一,则是航运发展的先决条件。
创新航道维护管理模式,促进航道维护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对保障航道安全畅通、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至关重要。
嘉陵江水位变化快、幅度大,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或汛期更甚,快速、准确监测水位并及时发布和共享水位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航道通航安全。
传统水位监测的方法有人工读水尺、浮子式水位计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误差大、无法及时获取和共享信息、无法有效融入数字航道系统等诸多问题。
随着数字航道建设的稳步推进,嘉陵江航道管理处在管辖范围内也同步建设了多个水位站点,但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嘉陵江水文局定期发布的水位数据购买成本又比较高。
为了弥补上述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入一种新型水位监测技术一直是勘测中心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建立水位监测系统的目的(1)实时采集嘉陵江水域所规划的监测点位置坐标,以掌握实时水位数据,保证嘉陵江水域的安全。
(2)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水位值超过警界值),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3)实现各水位监测站点水位自动记录(无人值守情况下)、监测系统的远程登录、远程访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4)通过监控中心实现远程数据共享和存储,运用分析软件分别对各个航道基地各个时段的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汇总统计,可以得到每年、每月、每天的水位变化曲线图以及相对关系变化图,从而直观显示水位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及当前状态,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
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的供水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供水品质与供水安全的要求。
因此,研发一种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既能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又能提前预警供水安全隐患,成为城市供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一、智能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1. 多参数水质监测技术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对多种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供水系统中的污染物浓度、PH值等重要指标。
传统的水质监测设备只能单点测量,无法全面了解供水系统的整体情况。
而多参数水质监测技术则可以同时监测多个指标,从而更全面、精准地评估供水质量。
2. 智能化传感器技术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并监测各种污染源的特定指标。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平台,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全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二、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1. 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为一体的平台,能够接收来自智能传感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比对,可以准确评估供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并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和供水安全隐患。
2. 水质监测与异常预警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连续数据采集,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当某些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关闭进水阀门或调整水处理设备来保障供水质量稳定。
3. 数据可视化与远程监控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应具备数据可视化和远程监控功能,供水管理部门能够通过云端平台随时随地监测供水系统的水质情况。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全面监控,还可以及时调整运行策略,确保供水安全。
三、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监测:能够及时、连续地监测供水系统的水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
嘉陵江南充段水质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嘉陵江南充段水质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一、引言嘉陵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重庆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上游自青海省南部起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区,最终注入长江。
嘉陵江南充段作为嘉陵江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源进行解析,以期为保护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二、嘉陵江南充段水质评价1. 监测指标为了评价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需要监测一系列的指标。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污染物的浓度和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2. 水质评价结果根据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整体较差,存在一定的污染现象。
水温较高,溶解氧含量较低,氨氮、总磷和总氮的浓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COD和BOD5的浓度也较高。
这些指标均表明嘉陵江南充段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出水体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三、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污染源解析1. 工业废水嘉陵江南充段流经重庆市的工业区,众多工厂和企业排放的废水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
工业废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农业面源污染农田排水和施肥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残留是导致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农业面源污染物通过径流进入河流,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此外,农田排水中的颗粒物也使水体浊度增加,影响水质的透明度。
3. 城市生活污水人口增长导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嘉陵江南充段附近的城市也不例外。
城市生活污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研究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使用污染水源供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因此,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研究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需要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居民的大规模饮用水源,而水质受到各种污染源影响,如生活、工业、农业等各类污染源。
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预测,供水管网的水质就可能受到影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
因此,需要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保证供水管网水质安全。
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研究现状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主要采用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供水管网水质并进行预测,为城市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监测数据主要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分析出供水管网的污染来源、来源地,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及时预警污染源,避免大面积水质污染发生。
同时,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可探究供水管网的污染趋势、特点、发生规律等,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供水安全。
三、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 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有限传感器对其他信号源的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需要采用降噪技术,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2. 监测覆盖范围有限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覆盖范围还是比较有限,尤其是较为分散的城市供水管网。
因此,要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在全面覆盖各类管网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据云端储存平台,实现跨区域监测和数据共享。
3. 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和预测技术应用水平还不够高,应加强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实现更高效、准确、自动化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
四、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的未来展望未来,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将不断创新,提高精度和实用性。
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监测技术研究近年来,城市供水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水质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保障公众饮用水的质量,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一、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技术主要是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基于化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方法。
采样点通常设置在水源地、水厂生产线、调压箱、管网分支点和用户端等位置。
采样后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水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然后,这些数据可以评估水质风险、优化监测和管控策略,并协助采取措施改善水质。
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例如采样操作需要人工干预,容易造成样品污染和误差。
样品收集需要一定时间,不能立即获取实时监测数据。
此外,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二、自动化监测技术近年来,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改善了传统的监测方式,提高了监测数据的保真度、准确度和实时性。
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在线监测仪器、信号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仪器采集水质指标、温度、流量、工艺流程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处理和分析,最终输出报告。
自动化监测技术有以下优点:一是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避免了人为误差和样品污染。
二是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快速地发现问题、定位故障和制定应急措施。
三是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城市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技术趋势目前,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监测技术正面临着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等新趋势。
据预测,未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监测技术将会出现以下新变化和趋势:一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多个传感器分布在城市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可以实时监控、控制和反馈水质信息,使城市供水系统更加智能化。
二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城市供水系统大量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绘制出供水系统的水质分布图和漏损态势等信息,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生产管理和维护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模式探究摘要:当今社会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更高水平的水质监测技术和更有效率的监测系统。
对城市供水水质进行有效监管,需要避免信息沟通机制缺乏、主管和监管职责权限界定模糊、基础设施维护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建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应急体系,沟通信息,明确职责,维护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维护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监测模式Abstract:Today,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water quality and safety of city’s drinking water. It also means more and more high levels of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more and more efficient monitoring system. To monit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ity’s drinking water, it need avoid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t clearly defined supervisors and 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y, without adequate maintenance of infrastructure et. It also need build up the emergency system of monito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ity’s drinking water,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clearly defined responsibilities and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monitoring data for effective operation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city’sdrinking water.Keywords:The Jialing river’s middle reaches city’s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model城市供水安全主要是针对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方面的安全性,能够满足居民健康标准、工业用水质量标准、用水量和水压的各方面的要求,保持用水的充足、净水设施完备、输配水合理,保证水质检测和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嘉陵江中游城市南充市而言,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用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能够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这些城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水质的恶化和环境污染,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和相关供水企业在水质安全监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这也给城市用水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同时,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城市供水安全的概念安全饮水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饮水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供水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供水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供水水质应该保持自然属性上的安全性,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供水系统对遭受突发事故的威胁,包括事故型供水水质危机有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恶化、自来水厂运行事故、破坏性水质危机和有人为蓄意破坏或恐怖袭击时,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应急和恢复功能,即供水在社会意义上的安全性[1]。
影响水质安全问题有许多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大的用水量,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水、干旱,以及一些突发卫生事件等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等都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一直以来,水质安全监测都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从1993年开始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进行政府监管后,城市水质安全一直备受政府关注,嘉陵江中游地区主要流经四川盆地,对于四川经济飞速发展后,水质安全监测系统也逐步完善。
目前,中国水质安全监测模式正在向“多层次”、“全过程”的目标迈进,同时引进了新的水质安全监控技术、监测技术等,全方位的保证供水安全。
2 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及监测系统分析2.1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目前,嘉陵江中游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安全都实行的多层面监管制度,从水质层面讲,由于各监管主体对水质实行不同的监管职能,因而,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也是多层面的。
监管主体主要有城建公用事业部门、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部门、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及社会监督部门等。
例如:城建公用事业部门主要是通过《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法规,对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进行监管,并负责规划区水基础建设,其监管方式主要实行水质监测网络水质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法规,从食品卫生安全出发,监管水厂、管网、用水户、涉水产品、自备井、二次供水等,控制不具备卫生条件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权,防止水质不过关带来的疾病和疫情蔓延;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等法规,以实验室计量认可认证、抽查方式等方式,监管涉水产品质量、原辅材料使用水的食品水质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以《水法》、《水文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实现水源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以及引用水功能区划和水质监测管理,水体污染事件管理等;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以《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饮水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对污染排放源、饮水水源进行检测,以及对一些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实现供水安全监测的职能;而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以及社会也集中参与对水质的监督和检查,接受消费者投诉,实行调查、调解、监督等职能。
不同部门对水质进行不同方面的监管和控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监管机制。
2.2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分析随着水污染的严重化,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供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地表水容易受到生物、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容易发生水质突变,给自来水厂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当水质突变程度超出水厂承受的范围,则会对城市供水水质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预警监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水质安全检测系统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监测,出现了以GPS、GPRS/GSM、微波等技术,以及多功能水质传感器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已经有效地运用在水质安全监测工作中,但水质自监测系统侧重于水质的监测,对水质危害的预警还不够,且监测系统所选定的多为常规指标,还不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出水质的变化状况。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个以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样品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贮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水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8]。
该自动监测系统可包含多个子系统,如取样、预处理、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协作却又独立运作,以保证成整个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效地运行。
这中间的取水系统它主要包含取水头、取水泵、水样输送管道和流速流量调节几个环节,对水进行取样检测,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取水系统主要分为直取式和浮筒式两种量取水方式,直取式主要用于水位变化较小的环境,如自来水涵管取水、污水源取水等;浮筒式则用于如地表水这样的水位变化较大的环境。
预处理系统是对水样进行纯度鉴定后进行预处理,从而决定对所选样水区域进行何种等级的水预处理。
预处理环节主要通过自然沉降、物理过滤等方式,对水样纯度进行鉴别,从而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影响仪表分析。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主要有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的功能,并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的自动运行,主要由PLC、中心站计算机、变送器、执行机构等多个部分组成。
集成辅助系统主要任务在于保障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根据不同水质情况、环境因素等作现场调整,不仅要注意管路残留的污垢、孳生的藻类的定时清洗,还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并预防雷击、注意调节温湿度,以保证仪表的正常运行和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缺乏信息沟通机制,无法及时反映水质情况嘉陵江流域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一直都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由于水源水质监测、出场水和管网水检测所涉及的部门众多且分管不同项目,例如水源水质检测包括环保、水利水文、城建等部门,涉水出厂水、管网水检测包含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部门。
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传输渠道,以及完整的检测项目编码、评价体制,则会导致各部门行事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甚至会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安全隐患,威胁道人民的生命健康。
3.2 主管、监管职责权限界定模糊流域内城市饮用水源水水质监管机构较多,如水利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城建公用等等,但是由于每个部门的社会功能不同,所以对水源水质监管的职责和范围也不相同,但并没有明显的监管责权分界面,监管主体责任不清,客体模糊。
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中对污水监测管理都有部门规划,《水法》规定水行政部门监测水质、对设置排污口进行许可管理,《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利和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管理,这就使得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当水质出现恶化或污染情况时,监管责任不清,导致无法及时对水污染进行处理,而引起水质安全问题。
同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不一,各个部门之间对水质标准体系、指标、评价等的界定不一致,且与生活饮用水不协调统一,很难准确的界定水质的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