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0.59 KB
- 文档页数:3
研究露天石料矿山开采环境问题及绿色治理方案摘要: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采矿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采矿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露天采矿,不仅影响了自然景观,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引发了大量的山崩、土壤侵蚀和其他地质灾害。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矿产资源,在我们国家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而在这些因素之中,最坏的一种,就是露天采矿。
不但地表的土石被摧毁,就连地底数百米之下的地质构造,也被摧毁殆尽。
这将对土壤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对土壤系统造成极大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制订出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对策,达到生态保护与露天开采双赢的目的。
1.露天采矿造成的环境问题1.1对周围生态产生破坏露天采矿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①噪声和震动:露天采矿使用的重型机械产生的噪声和震动会扰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受到惊吓、离开或死亡,造成生态链条的破坏。
②土壤结构破坏:挖掘土壤和岩石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土壤结构,使得土壤变得紧密,排水不畅,水分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和生态系统失衡[1]。
③损害植物生长:露天采矿可能会将原有的植被破坏掉,导致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无法正常生长,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1.2污染周围水源露天采矿可能会对周围的水源造成以下影响:①埋没河流、水源:露天采矿需要开挖一定深度的矿藏,这就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和水源被完全埋没,从而破坏了原本的水生态环境。
②土壤和岩石移除:在采矿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岩石会被移除,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通过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进入周围水源中,导致水质污染。
浅析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露天采矿是一种在地表进行的采矿方式,与地下采矿相比,它具有开工程量大、生产能力强、运输成本低等优点。
露天采矿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地表破坏、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采取合理的对策非常必要。
露天采矿导致了地表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露天采矿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植被被移除,导致地表的破坏和土地退化。
采矿活动也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动植物栖息地,破坏了自然景观。
为了解决地表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保护植被:在采矿活动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植被保护,尽可能减少植被被移除的数量。
在采矿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植树造林,种植耐旱的植物,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2. 进行生态修复:采矿活动结束后,应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的生态系统。
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湿地建设等方法,重建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改善矿区的自然景观。
露天采矿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土地被破坏,植被被移除,土壤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采矿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容易导致水污染。
1. 水土保持措施:在采矿活动之前,应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
包括建设堰塘、植被覆盖、修建比较难以渗透的路面等。
在采矿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修复上述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2. 废水处理:对于采矿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水污染。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露天采矿也会导致空气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 粉尘控制: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应进行粉尘控制。
可以通过湿化、覆盖和抑尘剂等措施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排放。
2. 燃烧控制:采矿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浅析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露天采矿是指在地表开采矿石或矿砂的一种采矿方式。
尽管它具有高产量、低成本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露天采矿会破坏地表植被覆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采矿过程中需要清除大量的植被,导致土壤暴露于阳光照射和雨水冲刷,进而引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为了恢复生态平衡,可以在露天采矿结束后进行植树造林、草皮覆盖等生态修复工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露天采矿会导致土地退化和景观破坏。
采矿后的矿区通常呈现出地表坑坑洼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地表的美观景观。
解决土地退化和景观破坏问题的方法是进行土壤修复和景观设计。
通过在矿区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重新塑造自然景观,提升生态环境的美观度。
露天采矿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采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清洗矿石和冷却设备。
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解决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可以采取节水措施,例如开展循环水利用和水资源回收利用。
应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确保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露天采矿还会带来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矿石碎片,进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采矿设备的运转会产生噪音污染,扰乱周边居民的生活。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可以在采矿现场采取粉尘防治措施,如喷水降尘和灰尘收集装置。
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设备、减少机械运转时间,以及加装吸音装置。
露天采矿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许多矿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采矿活动会导致许多物种的损失和栖息地破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在采矿前进行生态调查和物种保护规划。
在采矿过程中,应设立生态保护区,限制破坏生物栖息地的范围,并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和繁殖。
露天采矿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但通过良好的环境管理和监测,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以确保采矿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矿山水土流失原因及相关治理措施探讨矿山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破坏了矿山生态,危害了人类健康,引发了社会和政治不稳定。
矿山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消耗。
治理矿山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强化环境管理、加强科研技术支持、落实企业责任等方面。
一、矿山开采与生态破坏矿山的开采会直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诱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
矿山内地面上的植被和草本植物被割断、炸毁、捣毁,原本的地表水域被抹平、填埋,然后形成了矿山的裸露地面和堆放的材料。
裸露地面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矿山遗留物的搬运和堆放也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原本繁茂的植被和树木消失后,土壤解构力下降,水分流失,令土壤脆弱不堪。
另外,矿场的水污染更是一大问题,尤其是大型金属矿山在稀有金属提取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的危险物质,再加上人的日常洗涤、处理污水等原因,使得矿山周边的地下水被污染。
治理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治理矿山水土流失,应首先严格限制矿业的规模和产量,减少矿山开采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重视矿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管,推广矿业企业自主负责的原则,落实生态环保法规和规范,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除矿山开采外,土壤侵蚀也是引发矿山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土地似乎是稳定不动的,但任何人工干扰土地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土地侵蚀,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其中自然要素变化、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影响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治理建议治理矿山水土流失,针对土壤侵蚀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树种的重复种植,降低土壤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建立土地保护机制,实施草地恢复计划等。
此外,进行排水、排泥和排砂,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必要手段,只有有效控制水量和土壤酸度,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保障当地的水资源。
三、水资源浪费导致水土流失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也是导致矿山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露天采矿的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也增加了矿山开采区域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今后的矿山开采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下对露天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分析。
关键词:露天采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对策引言:对于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人们基本生存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但是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为了追求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而大大忽虑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相关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系列生态问题席卷而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基本生活。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只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
1、露天采矿过程中的问题1.1生态破坏问题在露天开采过程中,由于整个工程量巨大,而且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污染物,比如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人类的过度加工导致该地区矿产资源与周边生态结构严重缺口,如果相关工作人员不采取相应措施,将导致该地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
由于整个露天开采具有破坏性,而且整个露天开采面积很大,同时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地表及地表植被造成了直接破坏,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污染物,煤炭工业每开采1万吨煤就会造成一定区域内土地的破坏,该区域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的失衡。
1.2水系统的恶化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矿区地下水进行抽采,以保证整个露天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整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相关工艺也非常繁琐。
这种操作很容易导致矿区周围的水循环系统出现一些缺陷,当地下水枯竭时,矿区水土流失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露天煤矿的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发表时间:2018-12-26T10:43:40.6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魏宏伟[导读] 露天煤矿作为煤炭开采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开采规模大、产量高,―直在煤炭行业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联润世新疆煤业有限公司新疆昌吉州奇台县 831800摘要:露天煤矿作为煤炭开采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开采规模大、产量高,―直在煤炭行业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基于历史原因,认识自然的局限性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露天采煤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已严重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露天煤矿;生态环境;修复对策1.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简析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含义就是剥离覆盖在矿体上的土石结构,将矿体从上向下分为若干梯段,从而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煤矿开采。
露天煤矿开采主要涉及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多种环境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主要包括采掘场造成的土地挖损问题,外排土场和工业场地对土地的占用问题等。
露天煤矿开采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穿孔爆破,往往对原始土表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土地挖损问题指的是由于开采活动对浅层土壤以及地表形态造成破坏,使得该区域的生物种群受到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建设运煤轨道、选煤场、排土道路、排水管道等,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挖损造成的废弃岩石被堆放外排土场,也占压了很多土地,破坏了地貌功能和地表植被。
总之,挖损和占压严重干扰了该区域生态平衡,使得地貌、植被等受到破坏。
1.2 大气环境的污染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表剥离、爆破、装运、卸载、排土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储煤场堆放大量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为露天工程,因此挡风抑尘相关设施的设置不足,在风力的作用下,不仅会产生很多的煤尘,污染大气环境,而且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浪费。
矿山开采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重点及防治措施矿山开采区水土流失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土壤暴露、植被破坏和地质结构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土壤和水资源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当地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采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矿山开采区需要大面积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促进水资源的渗入和净化,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 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在矿山开采区,由于地质结构的改变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裸露土地和土壤侵蚀现象。
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人工防护措施、植被覆盖、坡面处理等,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流失。
3.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矿山开采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环节。
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体的污染和退化。
4. 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矿山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工作。
通过植被的恢复、水体的治理、土地的整治等方式,逐步恢复和改善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防治矿山开采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矿山开采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长期、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推行土地利用规划对矿山开采区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科学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强度,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开展科学治理和技术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适合矿山开采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方法,以实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恢复。
4. 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开展水土流失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对矿山开采区水土流失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对水土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水土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矿山开采中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然而,矿山开采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一大问题。
本文将讨论矿山开采中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矿山开采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矿对土地的破坏在采矿过程中,地表土壤被挖掘或排放到采区外面,这导致了大量土地的破坏。
此外,在开采地区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和爆破等方法,都会对土地带来破坏。
2. 垃圾堆积堵塞水流在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破碎石块往往难以处理。
如果不加管理,这些垃圾会造成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当这些物质沿着水流形成堆积之后,就会堵塞水流,进而影响到下游地区甚至整个流域的水质。
3. 雨季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矿山中往往存在较为陡峭的地形,山体稳定性较差,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树木被砍伐、植被被破坏等现象,当雨季到来时,水土流失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在山体裸露的情况下,雨水冲刷山体表面,将大量泥土和石块带到水域中,导致水土流失更加明显。
二、预防措施为了有效解决矿山开采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必须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建立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的 possible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当建立起有效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比如,堆肥式栽种各种植物,塑层、竹编、草编增强地表结构,设立梯田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2. 建造生态恢复设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应当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逐步建立生态恢复设施。
一些自然地形和植被等应当得到有效保护,逐步恢复山体的原貌。
3. 建立完整的管控办法需要加强监管、整治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对矿山开采的行政监管手段,在一定专业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管控办法,合理处理好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开采阶段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能适当处置的矿渣、尾矿等废弃物应当予以妥善处置。
以上就是矿山开采中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矿山开采行业需要加强管理,完善各项预防措施,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政策,坚决阻止采煤产生的各种污染,从而保护好环境和人的健康。
浅析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露天采矿是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开采地下矿藏的一种方式,它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产值,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本文主要就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1.土壤破坏:露天采矿所需的大面积的开采场地会对土壤进行严重破坏,导致土壤结构松散,水分流失多,使得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变差。
2.水土流失:开采场地面积广阔、地形陡峭,采矿过程中疏忽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已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大气、水资源等。
3.水资源污染:采矿过程中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低、处理方式不当,被废水含有丰富的重金属、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污染水源,造成生态灾难。
4.大气污染:采矿过程所引发的飞尘污染,会对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1. 合理规划和管理: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采矿规划及管理体系,遵循“绿色科技”的理念,采用多重管理手段,进行生态保护,尽量减少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加强环境监测:通过建设环境监测站、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对采矿企业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露天采矿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健康。
3.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是指以科技为主导,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为目标,将采矿过程和生态环保相统一,尽可能达到“矿物资源开采与生态环保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提升技术水平:采矿过程中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与环保意识相结合,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低污染、高效益的采矿技术,避免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综上,露天采矿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环保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