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态变化(2)
- 格式:doc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第2讲熔化和凝固案情回放:1,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多少?2,人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3,1摄氏度温度是怎么定义的?4,温度计是什么原理做成的?5,描述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6,影响温度的因素是什么?讨论:1,世界上水存在有哪些状态?2,世界物质主要有哪些状态?3,物质状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讨论1,固态变成液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液态变成固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3,举出三个例子固态变成液态。
4,举出三个例子液态变成固态。
讨论:物态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熔化讨论: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讨论:1,海波只有固态存在的线段是?2,海波有固态也有液体存在的线段是?3,海波存在固态的线段是?4,我们将B和C点如何命名。
5,松香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讨论: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关键是什么?2,熔点和凝固点温度一定吗?3,熔化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4,凝固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5,根据上面推理,熔化是放热还是吸热?6,根据上面推理,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二)一.选择题(共27小题)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3.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籽油.那么最好选用()A.豆油 B.色拉油 C.菜籽油 D.都一样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这是因为不仅冰块的温度低,而且冰块熔化成水时吸热B.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C.我国北方冬季树枝上出现的雾淞是凝华现象D.在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熔化来吸热降温7.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8.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有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固和熔化 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9.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 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10.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11.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12.把一杯水和一杯花生油分别放在略低于它们熔点的低温环境中.在它们凝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上部开始凝固 B.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C.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底部开始凝固 D.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13.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14.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0℃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0℃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15.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16.两个相同的容器,内盛放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热水,一个容器的表面是白色的,另一个表面是黑色的,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房间内,让它们自然冷却,则()A.白色容器里的水冷却得快 B.黑色容器里的水冷却得快C.两个容器里的水冷却得一样快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7.把在阳光下正在熔解的冰拿到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最全面的是()A.冰继续熔解 B.冰停止熔解 C.冰表面的水开始凝固 D.上述现象都有可能18.一小盆温度是20℃的水放在室温是20℃的通风良好的大房间内,在水不断蒸发的过程中()A.水温保持不变,水也不从空气里吸收热量 B.水温和室温越来越低,但水跟空气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水温不断降低,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 D.水温保持不变,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19.如下物质体积相同,当温度都升高10℃时,体积膨胀得最多的是()A.100℃的水蒸气 B.4℃的水 C.0℃的水 D.﹣20℃的冰20.星期天,小李到厨房帮助妈妈炒菜,他发现当热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B.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C.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D.溅入的水滴温度较高21.有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0℃的水、水蒸气和热空气,若不小心把手在上述三种环境中放置相同的时间,最不易烫伤的是()A.100℃的水里 B.100℃的水蒸气里 C.100℃的热空气里D.后果都一样22.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 D.停火后水开始大量汽化的水蒸气23.甲、乙两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分开,并用一玻璃水银温度计先测量甲的温度,又立即测量乙的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第一个读数比第二个读数小,则()A.物体甲原来的温度比物体乙低 B.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物体甲高C.物体乙原来含有的热量比物体甲多 D.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物体乙低24.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25.图中液体温度计内液体上方为真空,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正确的结论是()A.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也减小 B.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增大C.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不变 D.液体密度和液体对玻璃泡压力都不变26.为了测定固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和要求是()A.采用混合法,利用热平衡原理,可测出固体所具有的任何温度B.可将温度计固定在固体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就得到固体的准确温度C.可将温度计放在固体的上表面,利用热传导的三种方式使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与固体相同,即可测出固体的温度D.采用混合法,利用热平衡原理,通过计算得到固体的初温度,但固体的初温度不能高于所用液体的沸点27.在保温桶内有一个放在冰块M上的铝锅,锅内全部是水.把两支质量可靠的温度计a、b插入水中,其中温度计a的玻璃泡与锅底接触,如图所示.则()A.如果a、b的读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度数可能是4℃B.如果a、b的读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度数可能是0℃C.a、b的读数不可能相等,且a的度数较小 D.因a接触锅底,所以无法读取二.填空题(共3小题)28.用体温计测出病人甲的体温是38.0℃,现在马上用这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病人乙的体温,如果病人乙的真实体温是37.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如果示数是38.5℃,则病人乙的体温是℃.使用未甩过的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主要因为体温计中的液体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最后一空选填“能”或“不能”)29.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并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下端包上湿纱布,就做成了“干湿温度计”.在同一室温下,干湿温度计的“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选填“高”或“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选填“多”或“少”)30.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三.解答题(共1小题)31.干湿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图乙为其背面),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这一支温度计即为“湿”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这一支温度计即为“干”温度计.还有一个可根据干、湿温度计的示数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的转盘式标尺.(1)通常情况下,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稍低一些,这是为什么?(2)转盘式标尺由两个同轴的圆盘组成,其中外盘是固定的,上面标有对应“湿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表示相对湿度值的10~100刻度线;内盘可以绕轴转动,上面标有对应“干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相对湿度%”字样.转动内盘,当内、外盘上的相同温度值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正好指向100,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说明如何根据干、湿温度计的示数,使用这个转盘式标尺来确定出空气的相对湿度.(3)中午,小宏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0℃,湿温度计示数为22.0℃.到了晚上,小宏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6.0℃,湿温度计示数为12.0℃.请思考并回答:①关于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同B.因为中午和晚上气温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中午和晚上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C.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D.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大.②请你简要地说明选择该答案的理由.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7小题)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3.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籽油.那么最好选用( A )A.豆油 B.色拉油 C.菜籽油 D.都一样【解答】解:因为豆油的沸点较高,食物烹炸时间短,豆油的汽化时间短,豆油损失较少.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B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解答】解:“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D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这是因为不仅冰块的温度低,而且冰块熔化成水时吸热B.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C.我国北方冬季树枝上出现的雾淞是凝华现象D.在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熔化来吸热降温7.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D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8.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有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A.凝固和熔化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9.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C )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 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10.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B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分析】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1.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D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12.把一杯水和一杯花生油分别放在略低于它们熔点的低温环境中.在它们凝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上部开始凝固 B.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C.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底部开始凝固 D.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解答】解: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水结冰时从上部开始凝固,并浮在水面上.而油凝固后密度变大,会下沉所以从底部开始凝固.13.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B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14.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0℃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B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0℃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15.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 D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16.两个相同的容器,内盛放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热水,一个容器的表面是白色的,另一个表面是黑色的,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房间内,让它们自然冷却,则( B )A.白色容器里的水冷却得快 B.黑色容器里的水冷却得快C.两个容器里的水冷却得一样快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解答】解:深色的物体吸热快,放热也快,或者说吸热多,放热也多,已知热水通过容器向外放热,所以黑色容器中的热水放热快,即黑色容器中的热水冷的快.17.把在阳光下正在熔解的冰拿到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最全面的是( D )A.冰继续熔解 B.冰停止熔解 C.冰表面的水开始凝固 D.上述现象都有可能【解答】解:温度达到0℃,冰就可能熔化.在阳光下正在熔解的冰,拿到房间里.房间里的温度可能等于0℃,小于0℃,也可能高于0℃.可能有三种情况.18.一小盆温度是20℃的水放在室温是20℃的通风良好的大房间内,在水不断蒸发的过程中( D )A.水温保持不变,水也不从空气里吸收热量 B.水温和室温越来越低,但水跟空气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水温不断降低,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 D.水温保持不变,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19.如下物质体积相同,当温度都升高10℃时,体积膨胀得最多的是( A )A.100℃的水蒸气 B.4℃的水 C.0℃的水 D.﹣20℃的冰【分析】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在相同条件下,气体膨胀最大,液体膨胀次之,固体膨胀最小.20.星期天,小李到厨房帮助妈妈炒菜,他发现当热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A.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B.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C.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D.溅入的水滴温度较高【分析】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它就会沉入锅底,而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而锅底的油通常是接近200摄氏度,因此水会变成气体,体积膨胀,将油溅起.21.有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0℃的水、水蒸气和热空气,若不小心把手在上述三种环境中放置相同的时间,最不易烫伤的是( C )A.100℃的水里 B.100℃的水蒸气里 C.100℃的热空气里 D.后果都一样【解答】解:A、100℃的水温度很高,人如果在100℃的水里很容易被烫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100℃的水蒸气本身温度很高,并且容易液化放热,因此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被烫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人身体的温度在37℃,皮肤表面仍低于100℃,可以形成汗珠,汗珠到100℃有个过程,还没升到100℃就蒸发没了,不用担心烫伤,不过持续的时间不长,该选项符合题意.22.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C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 D.停火后水开始大量汽化的水蒸气【分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23.甲、乙两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分开,并用一玻璃水银温度计先测量甲的温度,又立即测量乙的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第一个读数比第二个读数小,则( D )A.物体甲原来的温度比物体乙低 B.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物体甲高C.物体乙原来含有的热量比物体甲多 D.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物体乙低【分析】发生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甲乙两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说明两物体温度相同.当用温度计与甲接触时,温度计和甲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导致先后测量的甲乙两物体测量温度不同.D、如果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物体乙低,由题意可知甲乙温度原来相同,温度计与甲物体接触时甲物体降温,温度计升温,最后温度计温度低于甲原来温度,再将此温度计与乙物体接触,示数会再次升高,符合题意,故D正确.24.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A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分析】此温度计不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靠气体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受热膨胀忽略不计.【解答】解: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即此时管内液面下降,管外液面会升高.25.图中液体温度计内液体上方为真空,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正确的结论是()A.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也减小 B.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增大C.液体密度减小,液体对玻璃泡压力不变 D.液体密度和液体对玻璃泡压力都不变【解答】解:(1)液体密度将减小.因为温度上升,液体体积变大,根据ρ=,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体质量m没有变,体积V增大,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就可以知道,液体密度变小了;(2)液体对玻璃泡压力增大.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如果温度非常高,那么里面的液体充分膨胀,造成里面没有真空区域,如果温度再高,可能要爆炸.为什么会爆炸呢?是由于玻璃管内压力过大.里面压力很大,说明液体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力的确是变大了.26.为了测定固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和要求是( D )A.采用混合法,利用热平衡原理,可测出固体所具有的任何温度B.可将温度计固定在固体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就得到固体的准确温度C.可将温度计放在固体的上表面,利用热传导的三种方式使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与固体相同,即可测出固体的温度D.采用混合法,利用热平衡原理,通过计算得到固体的初温度,但固体的初温度不能高于所用液体的沸点【分析】采用混合法,利用热平衡原理,把被测固体放到一定质量、一定初温的水中,当物体与水达到热平衡时,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初温度.注意固体的初温度不能高于所用液体的沸点,防止液体吸收热量后沸腾.27.在保温桶内有一个放在冰块M上的铝锅,锅内全部是水.把两支质量可靠的温度计a、b插入水中,其中温度计a的玻璃泡与锅底接触,如图所示.则( B )。
第三章 物态变化1.温度计 (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 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
2.图3—2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2.体温计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图3—1图3—2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1℃~110℃-30℃~50℃35℃~42℃ 分度值 1℃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1)结构: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度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2)观察: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4)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如图,沿弧形面B 方向读数便于看清.【习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 ℃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先后读数分别为[ ]A .37℃和39℃B .38℃和39℃C .37℃和38℃D .37℃和37℃3.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 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清单01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1)概念: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为(℃);(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使用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②使用前,应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⑤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1)体温计的特殊结构:(缩口),使得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体温计的量程与分度值:如图所示,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特点: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熔化图像晶体熔化图像中,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也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2.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体)的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特点:晶体:放出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4)晶体凝固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5)凝固图象晶体的凝固图像中,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FG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也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态间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成水,铁块熔化成铁水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例如:水结冰等。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假设猜想[猜想一]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猜想二] 固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需完成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这时温度可能会不变。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固体熔化时需观察其状态与温度的变化,如何控制固体物质温度不会过快上升呢?(2)熔化过程较为缓慢,以什么样的时间间隔进行温度测量呢?(3)对实验测定的数据用什么方法处理较为合适?[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碎蜡块、海波、水、石棉网、火柴、钟表。
(3)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按如图所示进行组装,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使试管(盛固体物质段)充分浸入水中。
使用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使玻璃泡处于海波或碎蜡块中间位置。
,大致可分为两类金等考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例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答案:A、C、D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由图象可知甲为海波,乙为蜡;海波在ab段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
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气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凝华放热蒸发沸腾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1课时实验探究题5. (山东济宁)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
5、冰在溶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
只要结论合理,即可给分(07年北京)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 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26.(河北省理综))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
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 简答:(3)水库大坝建造成上窄下宽,是由于。
湖北咸宁29.(江苏淮安)如图l9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T=t+273K5.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9.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4.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5.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7.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9.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物态变化(2007桂林市)15.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2007北京市)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2007上海市)23.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 13 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水的质量有关。
(2007温州市)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如下图。
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2007山东省)4.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2007黄冈市)10.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B .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 .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2007广东省)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2007河南省)14.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2007贵阳市)1. 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 (2007青岛市)3.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江面上形成大雾C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 .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 2、温度、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蒸发、沸腾(2007陕西)(3)(每空1分,共2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007桂林市)12.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 示的图像。
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
(2007北京市)31.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选填:“固”、“液”或“气”)第10题图(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