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肠内营养乳剂在改善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肠内营养乳剂在改善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
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ICU危重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患者进入到ICU之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经留置鼻管与胃管进食,在肠内营养的1、3、5 d分别监测一次指标,观察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人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
结果:在予以肠内营养乳剂后,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均得到显著改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患者C-反应蛋白无显著变化,说明肠内营养支持与C-反应蛋白并无关联。
结论:合理为ICU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乳剂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机体早期炎性反应,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种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肠内营养乳剂;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155-02Enteral nutrition emulsion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U nutrition in critical patients Shi Guifang, Yang Wei, Yao wenlong. Jingzhou people's hospital ofJiangsu province, Jingzhou 214500, China; Hu Hongjuan. Ji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Jingzhou 2145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nteral nutrition emulsion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U nutrition in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To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analyzed in 42 cases of ICU critical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fter the patients in ICU, star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both by nasal tube and the tube feeding, in enteral nutrition of 1, 3, 5 d, respectively, monitoring index, observing patients before hemoglobin, albumin, blood albumin, C - reactive protein change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after emulsion, hemoglobin, albumin, blood albumi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data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Reasonable for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 patients in the ICU emuls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immunity, improve the body's early inflammatory rea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use.【Key words】Enteral nutrition emulsion; ICU critical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机体营养不良与营养状况下降是ICU危重患者中的常见问题,该种现象对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调节好患者机体代谢功能、提升其组织器官功能与免疫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效果,近年来,我院将肠内营养乳剂应用在ICU危重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现将改善方式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我院肠内\肠外营养药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营养剂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一季度住院病人病历1000份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应用营养剂科室分布的情况较广,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都应用营养药,应用及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结论营养药支持被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生无目的,无适应症的应用营养支持,使病人费用增加。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由于医生对营养药的认识有较大差别,不规范和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对我院临床使用各种肠内、肠外营养药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为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自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07年一季度住院的病人病历1000份,虽然葡萄糖和果糖也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它也为常用注射剂、稀释剂,难以界定其是否用于营养支持,故未计入。
2 本院使用营养药的情况2.1 各科室营养药品的应用:内一科52.25%,老年科30%,外一科75.76%,腰腿痛科18.37%,内三科14.57%,外二科7.35%,中医、五官科8.70%,妇产科2.60%。
见表1。
2.2 营养药应用的前十位疾病分布: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腹痛待查,老年性痴呆,癌症,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肺部感染,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分别为:39.50%、22.04%、21.74%、24.14%、54.17%、81.25%、70.59%、31.42%、55.56%、81.82%。
见表2。
2.3 营养药联合应用:外一科、中医五官科、内一科、腰腿痛科、外二科、内三科、老年科及妇产科单独使用复方维生素药的比例分别为:76.00%、75%、67.90%、66.67%、40%、3.45%、1.96%、0%,单独用氨基酸分别为:10.20%、25%、12.34%、33.33%、0%、79.31%、32.35%、100%,见表3。
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首先,营养制剂的选择是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研究方向。
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营养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表明,不同的营养制剂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有着不同的优势。
比如,对于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选择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全营养制剂;而对于肠功能不全或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含有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吸收的特殊配方制剂。
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营养制剂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对于优化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剂量和途径的研究也是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的剂量和途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剂量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而合适的给药途径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和途径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优化肠内营养支持的策略。
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预后也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确切效果。
因此,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明确肠内营养支持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不良反应是肠内营养支持中常见的问题,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研究表明,合理选择营养制剂、控制给药剂量、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肠内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
因此,进一步研究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对于完善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包括营养制剂的选择、剂量和途径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发症及其防治等。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肠内营养支持的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应用分析郭宇姝①,刘刚②,张沂①[摘要]目的评价海军总医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该院2008年 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用药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该院肠内营养药物用药品种、金额与用药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用药患者性别与年龄构成、主要用药科室、药物用药频度排序变化不大,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的同步性较好。
结论该院临床肠内营养支持应用较稳定,设计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还需全院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肠内营养;用药金额;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926(2011)05-0459-03[DOI]10.3969/j.issn.1008-9926.2011.05.027临床营养支持的途径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EN具有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易位发生、刺激消化液和激素分泌等优点,可降低危重患者、重度颅脑创伤、营养不良和老年患者等的并发症和病死率[1-4]。
在患者肠道有功能时首选EN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共识[5,6]。
本文统计分析了海军总医院2008年 2010年住院患者EN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该院计算机数据库提取2008年 2010年EN支持的住院患者情况、EN药物的种类、数量、金额、用药科室等数据。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均为纽迪希亚制药公司)。
肠内营养乳剂TPF(瑞先),肠内营养乳剂TPF-D(瑞代),肠内营养乳剂TP(瑞素),肠内营养乳剂TP-HE(瑞高),肠内营养乳剂TPF-T(瑞能)(均为华瑞制药公司)。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 (佳维体,荷兰ABBOTT LABORATORIES B.V.)。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肠内营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如今的广泛应用,概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如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分析肠内营养对这些患者群体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对肠内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改进、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以及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也为未来肠内营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将展望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二、肠内营养的历史与发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管饲提供单一的营养素,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对营养素的复杂需求。
随着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从单一的营养素转向更加均衡的配方。
20世纪中叶,肠内营养制剂开始出现,这些制剂包含了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制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入21世纪,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一方面,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疾病和营养需求的患者。
毕业论文论问题目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姓名朱敏学号 0505185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
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
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
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逐渐完善。
现就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当胃肠功能有障碍时,常因没有有效的方法提供必需的营养,而出现许多病人在富裕中饥饿,于是形成了现时营养支持的两种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
80年代以后,如何维持与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成为治疗措施的一个重点。
实验研究证实肠内营养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且能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于是,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从肠外营养多于肠内营养逐渐转向为肠内营养多于肠外营养[1]。
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肠内营养的目的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陈艳秋[2]等人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和上海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4549名住院患者病例进行调查,结论为病人入院时己有较高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均低于入院时,可见临床营养支持工作在目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营养支持按营养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可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g,EN)。
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仅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使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这是单纯肠外营养所不具备的作用[3]。
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分析杨爱香【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方法88例行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本组8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0%(88/88);本组患者所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包括短肽型、氨基酸型、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6/88)。
其中,因患者自身饮食方式和饮食成分引发不良反应的有3例,因肠内营养制剂投给方式引发不良反应的有2例,因代谢性紊乱引发的不良反应有1例。
结论临床上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时,需采取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并注意投放方式和患者自身情况,以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1【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制剂;临床应用【作者】杨爱香【作者单位】461500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的一部分,营养支持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营养支持不仅能对患者自身营养状况进行改善,对其代谢紊乱问题进行纠正,减少住院时间,控制疾病进展,还能切实提升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1]。
而肠内营养制剂是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通过胃肠道将营养素进行吸收和利用,给药方便,受到患者高度青睐[2]。
但是,肠内营养制剂使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和投给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8例行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上合理营养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88例患者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6.3)岁;住院时间20~114 d,平均住院时间(66.8±16.3)d;32例为营养不良患者,29例为消化道疾病患者,27例为外伤患者。
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
方法从我院住院药房的数据库中调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我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使用的种类、数量、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结果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药物的种类从4个品种增加到9个品种,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也有提高。
其中使用肠内营养药物较多的科室有内科icu、外科icu、心胸外科、神经外科。
结论随着肠内营养药物的普及,临床医生对于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肠内营养药物;住院药;房营养支持;重视程度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经过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由于决定于时间长短、胃肠道功能和精神状态,所以肠内营养是一种比较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
肠内营养给予的方式是经过导管输入,主要的输入方式有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鼻空肠造瘘管等。
随着药物研发的一次又一次进步,越来越多的营养支持药物被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我院在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方面,采用了肠内营养药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就我院医生在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方面给予肠内营养药物治疗的效果,做出相关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住院药房的数据库中调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我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使用的种类、数量、不同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1.2 方法本实验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对比。
得出结果之后,数据经过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药物的种类从4个品种增加到9个品种,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也有提高。
其中使用肠内营养药物较多的科室有内科icu、外科icu、心胸外科、神经外科。
我院肠内营养药物分类见表1,科室应用肠内营养药物占比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肠内营养比起胃肠外营养而言,营养素可以直接经肠道吸收、利用,大大地提高了营养的利用度,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据文献报道称,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还可以有效地维持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1]。
一般而言,临床上对于有吞咽和咀嚼困难的患者,或者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都会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提供营养,避免患者因为营养不良而并发其他病症。
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也意识到,在手术前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
纠正患者的手术后营养不良[2]。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胃肠道结构、功能的研究深入,医学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胃肠道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消化吸收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而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而言,不仅仅是单纯地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同时更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维持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性。
这样一来,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良好的效果,肠内营养支持已经成为了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3]。
而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专家也给出了他们认为的营养支持原则:只要胃肠道有一定的功能,则应该采取肠内营养支持[4]。
虽然临床医生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选择方面,还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药物,避免盲目跟风。
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应该选择整蛋白配方,而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则应该选择针对性的整蛋白糖尿病型肠内营养药物,避免由于肠内营养支持药物的配方而使得患者摄入过多葡萄糖,引起血糖过大幅度的波动。
而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则是应该选择整蛋白肿瘤型的肠内营养药物。
总而言之,对于有特殊饮食限制或者是有其他营养需求的患者,应该给予他们具有疾病导向型的营养药品。
作为临床营养科的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多与临床医生沟通,更好地配合,为患者服务。
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关于营养治疗的一些
相关知识,从一线医生处了解到各种营养制剂的信息[5]。
从本次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临床医生对于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医院对于肠内营养制剂的引进,也提示了医院对于肠内营养制剂的重视。
作为一种作用越来越大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方便、易于吸收等特点,值得临床医生给予更多关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金明,苏治国,马敏,等.住院药房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55-357.
[2] 刘东华,苏志国,赵杉杉,等.2008至2010年住院药房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使用情况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2,20(4):204-209.
[3] 谢建美,桑彩娣.住院患者肠内营养制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
[4] 郭宇姝,刘刚,张沂,等.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应用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5):459-461.
[5] 曲海军,朱莉,孙美娟,等.我院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j].齐鲁药事,2011,30(9):524-525.
[6] 庆俊.2008年至2010年南京地区医院肠内营养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5):29-31.
[7] 朱蓓蕾,王贞,殷为勇,等.3种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