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 格式:docx
- 大小:17.52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目录以下是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目录:第一单元诗歌的魅力第一课诗与社会第二课什么是辞章第三课描绘自然的辞章第四课描写自然的辞章第五课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第六课走进“大明湖畔”的诗歌之美第七课用诗的语言表现人物第八课走进现代诗歌第九课诗中有画第二单元文学的花朵第十课解读课文第十一课寓言第十二课童话第十三课小品文第十四课微小说第十五课词的世界第十六课布谷鸟的“表演”第十七课一根小草第十八课一杯水第十九课背诵课文第三单元古人的智慧第二十课解读课文第二十一课那时的日子第二十二课读日记第二十三课古人为什么烧书第二十四课读图文第二十五课为了独立第二十六课解证明第二十七课叙事文第二十八课读叙事文第二十九课读传记第三十课背诵课文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第三十一课解读课文第三十二课中国古代的山水诗第三十三课如何阅读山水诗第三十四课描写历史故事的山水诗第三十五课描写自然的山水诗第三十六课描写情感的山水诗第三十七课描写心理活动的山水诗第三十八课诗的鉴赏第三十九课叙事诗第四十课背诵课文第五单元追求真理第四十一课解读课文第四十二课探索真理第四十三课驳斥与辩证第四十四课追求真理的“利器”第四十五课比喻第四十六课论述第四十七课背诵课文第六单元社会与人生第四十八课解读课文第四十九课学校如何教育我们第五十课工作的意义第五十一课个体与群体——考试与竞赛第五十二课个体与群体——如何看待游戏第五十三课个体与群体——自私和利他第五十四课个体与群体——消费与道德第五十五课议论文第五十六课悯农第五十七课背诵课文第七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五十八课解读课文第五十九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六十课文化的传播第六十一课文化与地理环境第六十二课文化与人类活动第六十三课知识文化与生活文化第六十四课文学与艺术第六十五课文化与审美第六十六课虚实结合第六十七课背诵课文希望以上目录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第1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 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预习提示时间会留下脚印吗?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河水流逝,大自然的变化,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
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阅读时,要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的。
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腐蚀浑浊山麓粗糙龟裂海姑石烂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该语文书的内容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内容安排合理。
整个语文书共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古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诗词赏析》、《现代诗词赏析》和《散文赏析》。
这些单元按照历史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源流,感受到文学的变革和发展。
同时,这种内容安排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学习这本语文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史、主要作家和作品等;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通过课文和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4.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潜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文学赏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其次,它强调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和作文等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进行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注意情感教育。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体验。
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最后,要注重多元评价。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还要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材,它的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独特。
1.课文。
主要包括现代文、文言文和古诗词等。
2.语言知识。
主要包括词语、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3.阅读理解。
主要包括阅读文章后的理解和分析、文化常识等。
4.写作指导。
主要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类型等。
5.古代文化课程。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
6.现代文学课程。
主要包括现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发展等。
7.学科交叉课程。
主要包括语文与科学、语文与社会、语文与艺术等交叉探究。
总体来说,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学科交叉和文化探究,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科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社戏》课后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月夜行船→→→→点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以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有其他的层次划分和短语表述。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点拨:注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参考答案: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述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
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又如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受。
XXX公公不仅不指责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
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的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愉快。
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三、豆是很通俗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了解的?点拨:学会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深层情感。
参考答案:“我”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
一方面,平桥村有美丽的风光、自在的空气,还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是人教版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 单元阅读:每个单元都有一篇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一些关于人物、事件或文化知识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和思考。
2. 课文阅读:每个单元都有若干篇课文,主要介绍一些文学作品、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中的故事、人物和情节,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 课文注释:对每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解释了一些生字、疑难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文学选读:这个部分主要选取了一些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摘录,通过学习这些文学名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指导:这个部分主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6. 语法点拨: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后都附有一些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7. 学案指导: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有学案指导,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藤野先生2 我的母亲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托尔斯泰5 再塑生命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6 雪7 雷电颂8 短文两篇9 海燕10 组歌(节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 旅鼠之谜14 大雁归来15 喂——出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17 端午的鸭蛋18 吆喝19 春酒20 俗世奇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22 五柳先生传23 马说24 送东阳马生序25 诗词曲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27 岳阳楼记28 醉翁亭记29 满井游记30 诗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清平乐村居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附录欣赏唐人狂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后记1.鲁迅《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八年级下册语文目录第一单元单元综合解说1藤野先生2我的母亲3我的第一本书4列夫·托尔斯泰5我的童年写作记叙的线索第二单元单元综合解说6雪7雷电颂8短文两篇9海燕10组歌(节选)写作借物抒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解说11敬畏自然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旅鼠之谜14大雁归来15喂——出来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第四单元单元综合解说16云南的歌会17端午的鸭蛋18吆喝19春酒20俗世奇人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单元综合解说21与朱元思书22五柳先生传23马说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写作学写书信第六单元单元综合解说26小石潭记27岳阳楼记28醉翁亭记29满井游记30诗五首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写作学写游记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苏幕遮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附录本册书易用错成语举例本册书中考名句集录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知识点黝黑yǒuhēi∶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颜色深黑。
滞留zhìliú:停留不动。
愚钝yúdùn:愚笨;迟钝。
器宇qìyǔ(指人的胸襟和度量)气概,风度。
禁锢jìngù束缚,限制。
軒昂xuān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xīlì: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侏儒zhūrú:身材异常矮小的人;矮子。
形容个子矮小。
酒肆jiǔsì:酒店。
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电子课本
一、《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原名《梦溪社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部著作,共有十四篇,涉及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
苏轼在《梦溪笔谈》中,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以期改善当时的社会现状。
二、《论语》
《论语》是一部关于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们收集整理而成,共有20篇,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论语》中,孔子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以期改善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第一章:古诗文
• 1.1 《诗经》
– 1.1.1 《关雎》
– 1.1.2 《卫风·木瓜》
– 1.1.3 《山有木兮》
• 1.2 《楚辞》
– 1.2.1 《离骚》
– 1.2.2 《九章·屈原》
– 1.2.3 《天问》
第二章:古代散文
• 2.1 《世说新语》
• 2.2 《韩非子》
• 2.3 《论衡》
第三章:现代散文
• 3.1 《红楼梦》
– 3.1.1 《薛宝钗风月谣》
– 3.1.2 《金陵十二钗》
• 3.2 《狂人日记》
• 3.3 《呐喊》
第四章:古代小说名著
• 4.1 《西游记》
– 4.1.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4.1.2 《猴王破金铃洞》• 4.2 《水浒传》
– 4.2.1 《宋江乱书案》
– 4.2.2 《武松打虎》
第五章:现代小说名著
• 5.1 《红岩》
– 5.1.1 《红岩颂》
– 5.1.2 《教场风云》• 5.2 《围城》
• 5.3 《活着》
第六章:戏剧
• 6.1 《茶馆》
• 6.2 《雷雨》
• 6.3 《牡丹亭》
第七章:古代散文课外阅读•7.1 《论语》
–7.1.1 《学而篇》
–7.1.2 《为政篇》
•7.2 《道德经》
–7.2.1 《道德经第一章》
–7.2.2 《道德经第四章》
第八章:现代散文课外阅读
•8.1 《围城》
–8.1.1 《克利奥帕屠夫》
–8.1.2 《激情》
•8.2 《狼图腾》
•8.3 《百年孤独》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目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赤壁》作者:杜牧(唐代诗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宋代诗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赤诚的心用来光照史册。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21 与朱元思书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资料链接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入为奉朝请。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
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词语,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自主学习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戾(lì)窥(kuī )柯(kē )2.再读课文,积累下列文言词汇。
① 通假字:千转不穷窥谷忘反.②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负势竞上一百许里...百叫无绝横柯上蔽百叫无绝...③ 词类活用任意东西互相轩邈猛浪若奔...④ 重点词:从流甚箭负势戾天经纶共色.合作探究合作翻译课文,不解之处圈点,待修订时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合作翻译):(全班修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叫无绝。
鸢( )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巩固提升速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先准备3~5分钟)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自主学习一、积累字词,巩固旧知。
1.注音。
缥(piǎo )邈(miǎo )泠(líng )鸢(yuān )戾(lì)窥(kuī )2.解释加点字。
千转不穷窥谷忘反天下独绝百叫无绝..任意东西一百许里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从流戾天经纶甚箭.......二、朗读课文,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从静态写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从动态写江流湍急、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对偶,从听觉写山,表现其生机勃勃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合作探究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文章的2、3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明确:总概本文山水特征
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三两段分别写异水奇山,全文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2.读第2段,小组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水的特点?明确: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水之清,展现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之急,展现其汹涌湍急的动态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3.读第3段,小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奇山?心中有怎样的感慨?流露了他怎样的思想?明确: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了山的峻峭挺拔、生机勃勃。
从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可看出山之峻;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可看出山之声。
作者的感慨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此句流露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世俗官场的厌倦。
巩固提升富春江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光的游客。
请你代写一段导游词来介绍当地景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