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6.18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旷劝学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文意,了解前后句子意思的内在联系,搞清楚所对话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话者与听话者),判断所缺省的内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弄清关键字词命赍书的含义再翻译句子,注意古文中数量数在事物名词之后的用法,翻译时要调整。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读通全文,找出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分析其言行特点,比如怒而去掷之于庭不启封,揖回,概括其性格特点。注意要引用文中的相关内容作分析。
篇二:与友人书翻译
与友人书翻译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6>翻译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Biblioteka Baidu看,老狼已经死了。
【小题3】(3分)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追赶他。
【小题4】(3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读懂全文,了解大意,根据句意,从提供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小题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2分)(1)C(2)A
【小题2】(3分)牛公于頔客将
9洛阳伽蓝记之《崔光》原文及翻译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篇一: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
【小题1】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1)以海客遇之()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恨:A.遗憾,后悔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
8(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7《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